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盛宋之商路官途 >

第20章

盛宋之商路官途-第20章

小说: 盛宋之商路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应天府的越来越近,杨渺也逐渐见识到了‘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繁华,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而且有大部分都是骡车,马毕竟少,且贵,对于一般的小本生意来说并不划算,这让杨渺的信心越发的足了起来。

    “小伙子,我看你也是让家中逼出来的罢?”胡大见杨渺的一身打扮有点不伦不类,身上的常服虽是新簇的很,但却有点闲大。

    杨渺见胡大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不由一阵苦笑,先前他带过来的衣服都由于身体发育全都短小穿不下,在营中都是一帮大老粗的还无所谓,但外出行商总得有个扮相,石虎硬是将自己埋箱底的一件崭新常服塞到了他的手上,虽说大了点,但好歹也像模像样了。

    胡大没有注意到杨渺的表情,自顾着以一副过来人的身份传授起了他从商的经验,“买卖一事,讲究一个利字,然何物无利,但凡有人用的东西就有利,有利必涌而逐之,所以赚钱一事还在诸事花销上,花销越少,赚钱愈多,你初入行,切忌不可随人逐利,俗话不是说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为至理也。”

    “是是,胡大哥果真掏心之语!”杨渺微笑着点头,虚心的接受着这‘经验’之谈,即便这些东西他心中也十分清楚。

    “哟……嚯!”车队最前面的一辆传来一声吆喝,通常这都代表着某种意义,胡大转头对杨渺说道,“前面就快到应天府了,你随我们一起进去吧,省得再受了盘查。”

    “那就有劳了。”;


 第二十六章 重逢

    【大言情 我的随身书包】

    应天府不愧为北宋四京之一,上次只是远远的眺望,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感受,然而真正到了站到它脚下的这一刻,才真正的感受到了这座中古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城的风采。e3

    外城方圆起码超过二十余里,宽阔的护城河大约有数丈宽,濠之内外皆植着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城门皆瓮城三层,一半来说,古城的建造都是按照四平八稳的方式来建造,东南西北方为四正门,分别代表着星相四神兽,杨渺现在进得城门是南门。

    进得城门,交了二百文的税钱,杨渺随着宋州车队进了应天府,先前被高大城墙所挡住视线,进入城门之后才豁然开朗,正对着的大街约两百步宽,直接通向北方,一眼看不到尽头,来来往往的车马充斥着整个大街。

    “后生,我们车队要自行交货,你随意罢!”胡大跳下车来指着西坊的方向对杨渺说道。

    杨渺赶忙回礼道:“叨扰已久,此番一路还真要多谢大哥了。”

    “如此,我便走了,我家商队在应天府有个总铺,就在东街巷宋州商行,如果有事你自来寻我胡大便是。”胡拍了拍杨渺的肩膀,抱拳道别,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道:“应天府人多言杂,你最好(e3)找到你的相熟,切莫自行行走。”

    杨渺目送着胡大远去,心中却是无限感慨,若是人世间的关系都能像这样的纯净,少一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该会有多好,但反过来说,如果都是这样的话那也就失去了做人的乐趣。

    望了望方向,杨渺朝着西坊的方向走去,哪个走商送信的那天杨渺也问了他福伯的位置,据他说大概就是在龙津桥的这一块,大凡这个时代的城市格局都是仿照东京而建,各方的布局大致都相似,辨别行动方位也是他以前的必修科目,因此找起来也不会显得很局促。

    一路上他也真正的见识到了这个超出整个世界水平的城市繁华,出拐子城,城里牙道夹道百余丈都载有杨柳,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望之耸然,一路上问着道大约走了不到一柱香的时间杨渺终于到了龙津桥。

    这个时辰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从龙津桥的河岸开始,直到北边街道的尽头,延延绵绵的布满了各种摊子,大多是吃的,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不少玩乐、杂耍的行当,像极了清末的北京天桥,繁华景象就算是比起后世的夜市大卖场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然而杨渺这个时候可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东西,尽快的(e3)找到福伯才是他现在心里最急迫的。

    寻着龙津桥一直往北走着,杨渺的眼睛没有停止对四周摊贩的‘扫描’,试图发现福伯那张熟悉的面孔,然而却是最终却是一无所获,正当他打算要放弃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小厮模样的少年正端着一碗非常熟悉的胶原液体从他眼前疾走而过,这不正是凉水么,一把抓住那端碗疾走的小厮,瞪着眼差点吼了出来,“这东西是在哪儿买的?”

    那小厮被杨渺的强大力道一拉,立足不稳,碗里的凉水顿时洒了一半,一望到杨渺的那张激动得有点狰狞的脸差点没哭了出来,“大爷,这碗凉署我家行首(也就相当于一家妓院的招牌台柱子)特意要那老福头给留的,你要吃大不了明日早点来排队嘛,可不要难为我好么?”

    “凉署,凉黍,凉水。”杨渺一愣,随即又激动了起来,果真是福伯,这不正是自己给这种饮品起的名字么,也许叫凉署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老福头在哪儿,快带我去找他。”

    “不行啊,我现在要给行首送凉署过去,都等急了,你看这都洒了一半了,我回去又得挨骂了。”小厮说着说着眼睛开始红了起来。

    杨渺诡异一笑,蓦然的从那小厮的手中夺过那碗剩下的凉署,在小厮的目瞪口呆之下倒入了口中,细细的感受着这凉署的味道,感受着从身体里面散发的一阵清凉,果然不错,比自己前世的哪个凉水味道丝毫不差,而且其中还多了一些清香的味道,最主要的是能够解暑,在这三伏天未消之际实在是好东西。

    “你……你……”小厮手指着杨渺,半天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害怕。

    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五十文钱,“不用生气,带我去找卖这个的人,这五十文钱就是你的了,回去你只说老福头答应今后每日都会给你家行首留一份,怎样?”

    “真的?”小厮咕溜溜的转着眼睛,在衡量着这其中的得失。

    “当真。”杨渺认真的点了点头。

    “好,随我来。”小厮终究是少年心性,在一迫一哄之下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随着小厮穿过几条小巷,再转过两道湾,终于在龙津桥附近街道最北边的档头中一个小窝棚中看到了福伯的身影,眼中却是没由来的湿润了。

    此刻福伯正佝偻着身子,背对着自己的方向,在木桶中用手**着,他知道福伯这正是在搓鸡黍藤子,这凉署的制作工序虽然简单,但就这道关键的工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杨渺将手中的五十文钱递到小厮的手中,示意他自行离去。

    小厮一把接过杨渺手中的铜钱塞入怀中,小心的望了一眼他的脸色转身就跑,生怕杨渺的反悔。

    “福伯!”杨渺小心的叫了一声。

    福伯那蹲下的身子猛然间一震,又猛地转过头来,直愣愣的看了半天,虽然杨渺这几个月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模样的轮廓依旧相似,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福伯又怎么会认不出来,但福伯依旧是用那接近颤抖的声音问道:“这位官人,找小老儿可有何事?”

    “福伯,是我,小五!”

    “少爷!”福伯终于还是忍不住喊了出来,瞬时间泪水布满了整个脸颊,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辛酸与苦闷,在这一刻终于完全释放了出来,紧紧的抓住杨渺的手,迟迟不能松开。

    “福伯,这几个月可苦了你了。”杨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喉咙中有些许的哽咽。

    静默了半晌,收拾了心情,福伯的脸上开始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从屋里拿出一条板凳,两人坐下,福伯又重新的上下打量了杨渺一番,望着杨渺那双已经结满了老茧的手忍不住心疼的说道:“少爷这几个月可才是真的受苦了,看这手还是读书人的手么,这要是让老夫人看到还不得心疼死。”说着说着眼眶中又有了些许的泪波。

    “这不挺好么,现在的身子可比以前好多了,精神也足,总比动不动就生病好!”杨渺开怀的笑着,见到福伯的这一刻他的心就安定了下来,就像一个久在外漂流的学子(e3)找到了回家的路,先前的焦躁感瞬间消失了。

    “好,好,好!”福伯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又突然想起杨渺现在还在服役期间,按理不得随意行走,不由紧张的问道:“少爷,你现在是如何出来的。”

    杨渺笑着摇了摇头,“放心吧福伯,都打点好了,不会有问题的。”

    福伯见杨渺轻松的神态顿时放心不少,接着道:“少爷,我这些日子存了不少的钱了,到时候用这些钱去打点上下,兴许能早些回去。”;


 第二十七章 新饮品的反响

    【大言情 我的随身书包】

    一听福伯说存了不少钱的,杨渺倒不以为意,想到自己腰间的十贯巨资不由笑了笑道:“不用了,福伯,这些钱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今次我是来接你回虞城了,这些日子让你受苦了。e3”

    “不苦,不苦!”福伯连忙摆手,一把拉过杨渺的手,将他拉进那间破旧的茅草屋中去,“少爷,你跟我来。”

    杨渺不知福伯意欲何为,一头雾水之下也只得随着他去了,进得这有间光线昏暗的茅草屋中,福伯神神秘秘的从角落拿出一把锄头,翻开床板,在床底下挖了起来,不一片刻的功夫,只听一声轻微的撞击声,仿佛是撞击在陶罐上发出的声响,不由好奇的把头凑了上去,是一个篮球大的瓮坛。

    福伯小心的扒开了掩埋在上面了泥土,掀开盖子,“少爷,你看。”

    杨渺蹲了下来,侧了侧身子,让光线进来,凑近一看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竟然是满满的一瓮坛的通宝铜钱,这起码也有五六贯余,“福伯,这……都是卖凉署来的钱?”

    “是啊!”一说到这儿福伯忍不住就激动了起来,拉着杨渺的手道:“少爷,你出这个法子还真好,原先这龙津桥上的有许多种这类的吃食,像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绿豆汤,甘草冰、雪凉水等等,开始我还犹豫这东西会不会有人买,打算干脆还是去那个大户人家做个灶头了事,但一想这是少爷出的主意,一定不会错,就借在人家的家中试着做了一点到街上去叫卖,没想到一下就卖光了,你看这都是这几个月积攒起来的。”

    福伯越说越兴奋了起来,然而杨渺的心中却是异常的感动,有了这么多钱福伯却没有想着换一个好一点的住处,一心只想着存钱给自己打点上下,这份真情或许只有至亲的亲人才能够做到的吧。

    感动之余,杨渺也从福伯的口中将应天府的情形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凉署造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他预料之外,最起码在龙津桥这一带已经为大众所知,这种新奇而又可口而且解暑的饮品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尤其是各个瓦子、勾栏院中的小姐们(小姐在宋代指的就是窑姐儿),如今福伯每天几乎都不需要出去叫卖,守在家中就已经给全部定完了,像今天的那个小厮就是为倚香楼的行首惜惜来买凉署的。

    这让他的心思顿时又动了起来,原先设想的来联络商帮的想法倒是可以放一放了,转身对福伯道:“福伯,这些钱咱们把他花了吧!”

    福伯一愣,以为少爷这些日子苦着了,要享享清福,嘴巴张了张,一想到从小少爷就没受过什么苦,如今却是落到牢城中受罪,心中又是一酸,点了点头,道:“少爷说怎样便怎样罢,这段时日正是买卖的时节,大不了咱再存些时日。”

    杨渺知道福伯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了,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接着问道:“这龙津桥上的铺面大概多少钱?”

    福伯摇了摇头,虽然这段时日是在龙津桥叫卖,但涉及到铺面这种商业上的事他可是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的,又猛然惊醒了过来,担心的问道:“少爷,你想开铺面么,这可是商家人的行当,咱们可不是在行的啊,再加上你现在还在役中,咱们踏踏实实的卖凉署不也就足够了么!”

    杨渺摇了摇头,他心中的迫切怎么能是福伯能够知道的,在这个时代立足,没有功名就只能永远是低人一等,更何况是他现在的配军身份,唯一能够(e3)找到的重新崛起的道路的就是商路,或者这也可以看作是‘曲线救己’,“福伯,我想快点回汴京。”

    一听到这句话福伯顿时没了言语,回去是他心中最深层的那根线,也是他这辈子的希望,“那……少爷你看着办罢,还有我一把老骨头还撑得了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