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50章

帝国海权-第50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近腓特烈三世的卧室,站在门口的侍卫见皇储殿下快步走来,立刻拉开房门,以往约亨还会面带笑意的向侍卫点头致意,而现在约亨连眼睛都没瞟他们一眼就走进了房间,看着约亨板着的脸孔在眼前一闪而过,开门的侍卫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液。

    一进房间,原本奢华的房间已经乱成一锅粥,数位医生围绕在腓特烈三世的窗前,而宫廷女侍则在按照医生的指示来回奔波。

    自己的母亲维多利亚皇后坐在床的右手边,双手紧紧握住丈夫的手,看着满头大汗,并且还时不时说着胡话的丈夫,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划过眼角的泪水却显示出她内心的悲伤。

    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则站在维多利亚皇后的身边,瓦莱丽在维多利亚皇后的身边安慰着,莱因哈特抿着嘴唇看着祖父,莉莉还小,不能理解这一幕的意义,只不过房间内的气氛让她安静的看着一群大人站在自己的祖父的身边忙碌着。但是神色略略有些不安。。

    一位医生见约亨走进来,立刻站起身走到约亨的身边:“殿下。”

    “我父亲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医疗方法?”约亨只用余光扫了一眼医生,然后就将目光放在了躺在床上的腓特烈三世的身上。

    被约亨的眼角扫了一眼的医生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液,然后紧张的说到:“殿下,陛下现在在发烧,因为发烧导致了大量出汗和神志不清。我们在试图用酒精给陛下擦拭全身来降低体温。并且给陛下输液来补充水分的流逝。”

    “那么这么治疗能起到效果吗?”约亨终于把眼光放在了医生的身上。

    虽然和人交谈时不看着对方是很不礼貌的,但是当约亨把眼光放在医生的身上时,医生感到自己的压力更大了:“实在抱歉,殿下,这个……”他可不敢打包票说一定会其效果。

    “约亨,别难为那位先生了,过来。”维多利亚皇后开口打断了约亨对可怜的医生的精神摧残。

    “是,母亲。”约亨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然后从床尾绕了过去。走到了维多利亚皇后的身边,然后蹲了下去。而女儿见到父亲的到来,小心翼翼的往自己的身边凑了凑,约亨伸出手,轻轻的拍了拍女儿的小脑袋。

    见到丈夫和母亲要说话,瓦莱丽走过来,把莉莉抱到了身边,女儿疑惑的看着母亲。瓦莱丽悄悄的将手指摆在了女儿的嘴唇上,小丫头轻轻的点了点头。

    维多利亚皇后抬起手拍拍约亨的手臂。语气平静的说:“自从腓特烈确诊喉癌的那一天起,我当时每天就都在担惊受怕,担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就会蒙主的召唤离我而去。感谢主的仁慈,他让腓特烈在那样的绝症中活了下来,并且能继续陪伴在我的身边,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自从他卧床不起后。对于那一天的到来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平静的面对,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你都要平静的接受,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陪着他直到最后。”

    约亨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许是因为父亲还活着,而家庭关系和谐,原本应该在1901年去世的母亲现在依然身体健康,但是对父亲的担心和岁月的流逝让她显得十分苍老。

    虽然她平静的话语有着看开一切的豁达,但是眼神中的悲伤和眼角的泪痕让约亨知道,自己的母亲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平静。约亨点了点头,低声应到:“是,母亲。”

    约亨脸上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下来,是的,自己的父亲能够躲过1888年的那场疾病已经是巨大的恩赐了,现在自己能做的只是陪伴他。

    似乎是医生的治疗有了效果,腓特烈三世的呼吸平稳了下来,也不再汗出如浆了,在为他擦拭完身体,换上新的睡衣,重新盖上被子后,原本忙乱的房间安静了下来,只留下了一名医生和两名女侍还在房间内,其他人都先离开了房间随时待命。

    过了一会,腓特烈三世睁开了眼睛,侧过头,看见自己的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和孙女都在身边后,在脸上扯出了一个笑容,然后将手伸出被子,艰难的抬了起来,维多利亚皇后立刻伸出手去握住了他的手。

    “我很好,不用担心。”腓特烈三世轻声说到,刚才的折腾消耗了他太多的体力,他的声音显得很无力:“扶我坐起来。”

    “父亲,您应该躺着休息,您现在很虚弱。”约亨劝阻到。

    “我很清楚我现在的状况,孩子,所以,扶我起来。”腓特烈三世虽然虚弱,但是坚持的说到,他的眼神很清澈,没有丝毫的浑浊,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回光返照,约亨的脑海里只能想到这个词。

    在约亨和女侍的帮助下,腓特烈三世坐了起来,靠在床头,然后用另一只手拍了拍紧握着自己的维多利亚皇后的手背:“辛苦你了。”

    “不,这是值得的。”维多利亚皇后平静的说着,但是眼泪却划过脸庞。

    “不需要哭泣,这是主的意志。”腓特烈三世转过头来看着约亨:“过来,我的孩子。”

    “是,父亲。”约亨往腓特烈三世的跟前凑了凑:“我在这。”

    腓特烈三世将手从维多利亚皇后那抽了出来,向约亨伸来,约亨立刻用手握住。腓特烈三世有些艰难的说到:“你让我很满意,我的孩子,一直让我很满意。所以我对你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希望你能让我继续满意下去。”

    “是,父亲,我会继续让您满意,所以请您一直在旁边看着。”

    “呵……”腓特烈三世微微笑了一下,抬起另一只手似乎想拍拍约亨的手背,但是这个动作最终没能做完,手掌就无力的落在了被子上。

    约亨微微一愣,张开口似乎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用一只手抓住腓特烈三世的另一只手,然后轻轻的盖在了自己的手背上,身旁传来了母亲轻微的啜泣声,以及瓦莱丽对女儿轻声的说到:“爷爷睡着了,不要打扰他。”

    腓特烈三世去世了。

    这位在位17年的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国王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的永远的睡着了。

    腓特烈三世的离世让德国人感到惊讶,但是却没有慌张,陛下常年卧病在床让所有人对这一天的到来都有准备,而皇储一直以来都在履行皇帝的权利也让各种事务不会有任何变动,当天夜里约亨就接过了普鲁士国王的权杖,而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仪式则准备在腓特烈三世的葬礼之后举行。

    腓特烈三世的葬礼按照当年约亨的祖父威廉一世的葬礼的流程举行,约亨为自己父亲的头衔上加上了大帝这个词。

    没有人表示质疑,这位开明君主在位17年,他在位的时间里,德意志帝国吞并了奥地利,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在海外德国获取了多块殖民地,让新兴的德国能够加入老牌帝国的餐桌,德国的工业能力飞速提高,经济水平不断上涨,海外贸易不断加大。

    这是德国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帝国兴旺强盛的时期,这位德意志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当得上大帝的称号。

    不过约亨依然有些遗憾,自己的父亲最终没能带上德国皇帝的皇冠,虽然约亨曾经想过像追封谥号一样为自己的父亲的墓碑上刻上德国皇帝的称号,但是首相马沙尔却坚决反对,原因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一个称号的问题和国会的人吵成一团,约亨也只能作罢。

    腓特烈三世的去世同时也让整个欧洲为之动容,各国国家都有报纸为这位德意志帝国第二任君主的离世表示悼念,就连大洋对岸的美国,也有报纸缅怀腓特烈三世。

    不过对各个国家的政客们来说,更关心的是德意志帝国即将迎来一位新的皇帝,这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哪怕约亨在此之前已经在行使皇帝的权限了。

    因此,欧洲各国的首脑都接着参加腓特烈三世的葬礼的机会前往柏林,并且准备参加约亨的加冕仪式,然后来试探一下这位新皇帝的政治态度。(未完待续。。)
第290章 沙滩上的摩天楼
    比利时是近代欧洲版图中的一个复杂国家,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语言、人口构成和地理位置上,而且更体现在其特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上。≥頂≥点≥小≥说,

    比利时原本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由于不满荷兰国王威廉一世的通知并且受到法国7月革命的影响,1830年8月比利时发生革命,1831年11月,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在伦敦达成协定,签署条约,宣布根据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修正,为保证欧洲的整体和平,各大国保证比利时独立和永久中立。

    这一协定自然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荷兰一直到1839年才在条约上签了字。而比利时国王经过各国之间的争吵,最终相互妥协,决定由著名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利奥波德王子担任。

    比利时这个国家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和法国正好处于英吉利海峡的两端。为了防止可能对自己的入侵,英国人认为保证比利时不加入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极为重要的,英国必须确保比利时不被用于对英国的敌对活动。

    而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正是要让主攻的右翼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这将侵犯1839年欧洲各大国对比利时保证的永久中立,而其中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英国。

    当然了,条约这种东西在约亨看来就是一张废纸,只要能确保打赢战争,那么想撕就撕,不需要有什么心理压力。至于英国参战这点约亨也觉得其实没什么所谓,英国人想开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算德国不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也会找别的借口。

    而且施利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没考虑到进攻比利时所会引起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首先是外交上争取说服荷兰王室同意德**队借道有着“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荷兰通道迂回到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面,这样就有可能逼迫法国人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抢先进入比利时,这样破坏比利时中立的就是法国而非德国了。

    就算荷兰人不借道,又或者法国人不上当,施利芬也做了考虑。首先是海军的风险舰队理念施利芬也有所了解,只要海军的存在能让英国顾忌,不敢过于冒险参战,那么德国只需要向英国保证,战后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那么就足够。

    如果英国参战,那么依然不是问题,英国人就算把自己岛上的十来万陆军部队派过来,在优势德军面前也没什么太大作用,只要法国投降。英国人也不会过于纠缠。

    且不说施利芬对欧洲搅屎棍的恶劣程度的低估,单单对比利时可能的抵抗都显得过于理想化。

    施利芬计划要求快,计划的每一个步骤的执行都不能出错,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执行脱节,鉴于英国参战的可能性与战争时间成正比,因此施利芬晚年一直强调计划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强右翼,以重兵投入来缩短战争时间。

    然而这就成了日后施利芬的推崇着用来攻击其继任者小毛奇以及威廉二世理由,因为小毛奇在后来实施施利芬计划的时候。并没有加强右翼,反而抽调了大量兵力用来在左翼和法军对峙。导致了右翼的进攻力量不足。

    因此有人攻击因为威廉二世害怕法军攻入德国本土,作为皇帝侍从武官出身,没什么太大能力,只不过因为听话才能坐上总参谋长位置的小毛奇自然要保证左翼不被法军突破,因此没有魄力继续加强右翼,最终导致了施利芬计划的失败。

    更有甚者认为是海军的发展挤占了德国可以用来发展陆军的宝贵国力。如果不发展海军,德国就能有更多的陆军,这样战争初期的法国就更加难以招架,这又是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的锅。

    但是实际上1913年德国国防开支仅占国民收入的4。6%,德国并不是没有更多的余力可以压榨。毕竟德国当时还是以发展为主,不可能学日本人那么丧心病狂。

    真正的问题是,以当时的后勤条件和战场空间,德国人根本没可能在那个狭窄的地带投入更多兵力了,再增加投入兵力,那么大军挤在那里只会造成拥堵和混乱。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这样说到:“让过多的部队通过一个有限的空间实施迂回,如果不是小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