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猛将 >

第16章

猛将-第16章

小说: 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数量上几乎达到了2比1。本来此战国民党空军司令王叔铭是下了很大的赌注,蒋军还第一次带上了美国提供的“响尾蛇”导弹,谁知这次“响尾蛇”导弹也没帮上它们什么忙,蒋机不仅没捞到什么便宜,反而被击落飞机2架、击伤1架。
  一个星期后,正是10月10日,这天是国民党的“双十节”,王叔铭又制定了一庞大的“献礼项目”——起飞400架次飞机,对大陆进行挑衅。结果,福建前线空军部队在聂凤智的指挥下轮番振翅冲天,双方进行大规模的空战,满天都是机影,东一团火光,西一簇烟雾,蔚为壮观。结果,国民党空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几天后,台湾报纸却胡乱吹嘘“获捷”,连被###生擒的驾驶员张乃军也被捧成了“与米格机相撞而壮烈成仁的烈士”。结果,10月20日,《人民日报》在刊登了张乃军被俘情况的通讯和照片,并配发两首小令,以昭示真相,两首小令为:
  《“成仁”》
  “成仁”、“成仁”,
  自欺怎能欺人?
  “烈士”尚在人间,
  只是飞机冒烟。
  烟冒,烟冒,
  苦头皆由自找!
  《“捷报”》
  “捷报”、“捷报”,
  厚着脸皮捏造。
  说是撞机焚烧,
  其实中了猛炮。
  炮猛,炮猛,
  下回少来再碰。
  这回蒋介石在“双十节”丢丑了,一怒之下把空军司令王叔铭的职撤了,换上了周至柔,这周至柔倒是“柔”得很,慑于大陆空军的威力,乖乖地听话,聂凤智叫他“下回少来再碰”,他就真的不敢再碰了,即使偷偷来犯,每当听到###战斗机起飞了,掉头就立即回窜。蒋空军的活动范围基本退到了大陆海岸线以外。
  

24。为将之道(1)
智勇双全,有胆有识,这是人们对聂凤智的中肯评价,也是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人们的深切的感受。他具有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运筹帷幄,多谋善断,善于把上级首长的作战意图,转化为扎实稳妥的部队行动,又敢于决断,善出奇兵,又敢打硬仗、险仗、恶仗;他率领的27军是我军的王牌军之一,能攻能守,军政皆优。
  聂凤智的战友尤太忠和唐凯对他的评价是:
  不管是担任军事指挥员,还是担任政治指挥员,他都能很好地领会上级的意图,坚决服从命令,同时要求部队“算大账”,“从大局出发”,以夺取整个战役战斗的胜利。他带兵打仗的一贯风格是:叫攻就攻,叫守就守,说打就打,说走就走,指东向东,指西向西。叫攻就攻上去,叫守就守得住。既要争着带部队打主攻,敢于挑重担,也心甘情愿当“配角”。打主攻,不怕“啃硬骨头”,当“配角”,也要“唱出好戏来”。
  聂凤智是我军杰出的将领,他的带兵之道有着他本人的独到之处。
  (1)
  聂凤智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在胶东抗大时,聂凤智虽然是校长,但喜欢打篮球,每驻到一个村里,晚饭后,他都要和“学生们”打一场篮球。在球场上,他是普通一兵,和“学生们”一样碰碰闯闯,争夺球,抢投篮。
  有一次,一位参谋在运球中不慎把他碰倒了,跌的不轻,参谋赶快放下球,去搀扶他。谁知他摆摆手,亮着嗓子喊道:
  “快!快把球传去投篮!”
  在打球的过程中,有位“学生”画了一幅漫画,一个球队员伸长胳膊到篮圈,把球送进去。他看了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说:
  “小鬼,画得蛮好嘛。可就是有点那个,靠长长胳膀把球轻而易举地送进篮里,那不是真本事呀!”
  聂凤智与战士们“没大没小”,善于体察下情,干部战士也乐于与他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因此,战士们在他身边凝聚得“很紧”,他一调走,上下难分难舍,曾出现几十人流泪,几百人相送的感人场面。
  (2)
  聂凤智带兵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搞侦察,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精悍的侦察部队。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宁可不带警卫员,也要带上几个侦察员,随时把他们“派”出去,摸情况,抓舌头,侦察敌情、民情。“兵马未动,侦察先行”,是他的战斗风格。每逢大战,只要时间和条件许可,他都要召集各级干部熟悉战场,侦察敌情,从而准确地定下决心和部署。他本人也是一位孤胆侦察英雄,有许多传奇的侦察故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胶东军区首长根据青岛日军已经逃跑的情报,命令聂凤智率领部队去接管青岛。
  拂晓时,部队到达抱虎山,敌情不明,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为弄清敌情,他亲自带领侦察分队,换上便衣,化装成农民继续向青岛市郊侦察前进。
  在路上一问从市郊来的老百姓,说:“青岛的鬼子多着哪!”
  话音来落,就发现有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从山垭口走来。聂凤智机灵地向战士们一挥手,示意进山谷。大家心领神会地装成做农活,在高粱地里弯着腰向山谷里移动。鬼子感到可疑,就向高粱地扫了一阵机枪,也没取追。
  据侦察,周围城镇的日伪军都猬集在青岛,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打青岛的时机尚不成熟,于是建议军区调整了接管青岛的计划。

24。为将之道(2)
因为重视侦察,聂凤智情况明,才决心大。
  1948年打周村时,战斗前1个月,他派纵队副参谋长叶超率领侦察分队深入胶济路沿线,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临战前,他又对周村周围地形,亲自作了侦察。正由于事先作过周密侦察,在敌情突变时,聂凤智才胸有成竹,果断地确定打下去,并且战则就胜。
  (3)
  在带兵打仗中,聂凤智执行上级命令,不折不扣,十分坚决,一丝不苟。要攻就攻,要守就守;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叫东就东,叫西就西。
  在孟良崮战役前,他遵照华野首长的指示,带领部队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实行“耍龙灯”式的高度机动回旋,积极寻求和创造战机,千军万马严格遵从军委和华野的集中调度。
  有一天晚上,部队奉命从坦埠出发,向东直奔沂水方向。刚走了几十里路后,华野首长紧急命令9纵折回坦埠,执行堵截敌整编第74师的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转兵西进,一夜之间,部队往返走了一百三四十里。在攻打兖州时,兵团首长确定9纵于泰安一带设伏,负责打援。9纵一贯是啃“硬骨头”的,这下被派去打援,上下意见大得不得了,指挥员和战士个个是“满脑子的想法”。聂凤智说:“打仗好比唱戏一样,一台戏唱起来,有唱主角的,也有唱配角的。如果大家都争着唱主角,这出戏就没有法子唱下去了。”
  他先抓领导,统一认识,然后做战士的工作,结果,强悍的9纵“配角意识”大大增强,许多一直要“啃骨头”的“愣头青”纷纷表态说:
  “我们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使打援与主攻双管齐下,共奏凯歌。”
  (4)
  聂凤智指挥打仗,要求指挥所要尽量靠前,接近一线部队实施指挥。他规定:—线主攻部队突上去1个连,营指挥所就要跟上去;攻上去1个营,团指挥所就要上去。
  他自己带头做榜样。每次指挥作战,他都把纵队指挥所选在尽可能靠近部队的位置,任凭敌机狂轰滥炸,火线枪林弹雨,他都镇定自若地口衔烟卷,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在济南战役中,9纵74团只用两个小时即攻占敌东郊工事坚固的茂岭山。天亮以后,他就把纵队指挥所“移”到了茂岭山上。
  这里山势较高,距济南城仅有10华里,站在山头,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前线敌我两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他在这里发布作战令,“调控”战局。
  (5)
  聂凤智带兵,不仅部队会打仗,而且组织性、纪律性很强。27军战斗力强悍,但“歪将”、“刺头”却很少,将士素质都很高。
  孟良崮战役前,由于蒋军重点进攻的战术改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等人曾5次改变歼敌决心,部队频繁调动,“牵牛”行军,许多纵队都意见很大,部队中流传:“陈老总电报拍拍拍,小兵脚板噗噗噗!”当时,每天晚上夜行军,陈老总乘坐的小吉普车,常被行军部队阻滞,有时不停地按喇叭,有的部队还是不让路。但是,9纵部队见了陈老总的吉普车,官兵自觉让路。后来,陈老总说:
  “行军途中看到哪一支部队队形整齐,并主动为我们汽车让路,一问大多是9纵的部队。”
  这是陈毅对9纵良好作风的表扬,也是对聂凤智培养部队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高度评价。
  聂凤智治军有方,要求部队不仅要具备勇猛善战、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好作风,而必须具有铁的纪律和很强的政策观。
  (6)
  聂凤智带兵打仗,并不是高高在上,只“动嘴巴”的将军,他是一位能“沉”下去的实干将军。
  在朝鲜战场时,他不仅在战略战术上“搞指挥”,现场的指挥空战,也都是亲自“上场”,现场指挥。
  而他的“现场指挥”,并不是坐在指挥塔里,说上一句,跟上一大堆的参谋、指挥员“传令”。他是亲手拿着话筒,高声地叫喊,亲自“发号施令”,每个命令,都是由他亲口发出,“到××××区域打!”、“到×××交通干线”、“狠狠地打!”、“看准了再打!”、“坚决地打!”飞行员在空中听到的聂司令本人在指挥,除了信心大增外,还从他不同的指挥口令和语气中,十分清楚地明白他的作战意图和整个空中的敌我态势。多年以后,许多飞行员都对聂司令这种亲自指挥的作风记忆犹新,说:
  “战斗越激烈、惊险,聂司令嗓子也喊得越高、越急!击落了敌机,他的喜悦,我们在话筒里也感受到!”
  后来,彭德怀也听说了聂凤智的指挥风格,对他开玩笑说:“像你这样‘握话筒’的指挥场面,在中外空战中都是极少见的啊。”
  聂凤智笑着说:“和美国佬斗,我这个当司令的,不来点‘现场的握话筒’,那怎么行呀?”
  “握话筒”,现场指挥是聂凤智的指挥风格之一,也是他负责和制胜的杰出战将的风格体现。
  (7)
  聂凤智为将带兵,对属下很关心爱护。
  对此,他的警卫员单文忠有两件最难忘的事情。
  1941年夏,在鲁南,单文忠得了一场病,上吐下泻,一天拉吐一二十次。由于身体虚弱,行动不稳,结果,他上厕所的时候,因为浑身乏力,不小心掉进一人多深的粪坑里。聂凤智闻讯后,立即赶来,和勤务员李大新、饲养员李锁成等人跳进粪坑,七手八脚硬是把他从粪坑“捧”出来,然后又用水把他身上冲洗干净。他的夫人何鸣大姐又亲自给他做鸡蛋面条,请来医生给他打针吃药。
  在聂凤智等人的关怀下,没几天单文忠的病就治好了,身体迅速得到恢复。
  1942年冬,单文忠下到学员队去学习。结果,在胶东东夼生了疥疮,很厉害,住进了西山康家医院。由于缺乏有效药品,医疗技术又差,后来发展到全身都是脓疱,还害上了眼病,疼痛难忍,如果再得不到有效治疗,就有失明的危险。单文忠急得没办法,只好请假摸路回去“找首长”。
  聂凤智一见他,说:“怎么病得这样严重啊?”马上派人去找烟台地下党,请他们买来有效药品。经过一段治疗,单文忠的眼睛好了,疥疮也逐渐痊愈,很快回到工作岗位。
  结果年过七旬时,单文忠回忆此事时还骄傲地说: “我两眼的视力仍保持在左右。这完全得益于首长的关怀!”
  

25。将军逸事(1)
聂凤智有智有勇,在他的一生有着许多有趣的事情。
  (1)
  聂凤智虽然小时候读过书,但因为调皮,没学到什么东西,当兵一打仗,他认识不多的几个字全还给先生了。在红四方面军时,张国焘只重打仗,不管学习,结果,聂凤智当了营长,自己姓聂的“聂”字还不会写,给家里写信,“聂”字写成树叶子的“叶”,老父亲气得要死,来信大骂了他一顿:“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还当什么营长?!”他的老战友郭涛说:抗战爆发时,聂凤智刚进抗大学习,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谁知聂凤智口才却很好,在山东部队中一作起报告来,讲得头头是道,又生动又形象,就是那些爱打瞌睡的,一听他的报告也不打瞌睡了,个个扯着脖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迸发出阵阵哄笑。
  聂凤智在9纵时的老部下曲继宁说:“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指挥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