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猛将 >

第11章

猛将-第11章

小说: 猛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
  聂凤智了解73团,73团信任聂凤智。全体官兵只要听说聂凤智在阵地上,就能产生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下定最后决心,再攻一次。不是试试看,而是坚决突进济南城。方案提出来了,“打!继续朝内城打!”成为了老虎团的最强音。
  24日凌晨1时30分,最后一次猛攻开始了。全线众炮齐轰,撕破静谧的夜空,内城四周杀声震天。73团严密封锁住城墙上、中、下三层火力发射点,3营7连越过护城河,贴紧城墙,把几百斤重的云梯高高竖起。英雄战士们在敌人的密集火网上,不怕伤亡,前仆后继,顺云梯攀援而上,跃登城头,勇猛地堵住首批扑过来的敌人。可当后续突击部队到达城墙根一看,云梯已经断了,突然,三条大绳子从城上顺下来。
  连长心中一喜:这玩意儿,我们练过!他立即命令部队:
  “迅速抓绳登城。”
  战士们立即抓住绳子,像猴子似的一个个飞快地往上爬,毫不费力气地就在枪林弹雨中登城,及时支持城上部队战斗。
  这73团为什么会有这“猴子的本领”?
  这又要归功于司令员聂凤智的功劳。
  当初9纵打下高大坚固设防的潍县城后,战士们刚掩埋完牺牲的战友,敌人的尸体有些还暴露在野地上。遍地的枪炮弹药还未及清理,挖出的地雷也都摆在壕沟边,未挖出的地雷还有成千上万,部队的缺员也还没有补充,干部也还没有调整,突然一个命令来了:
  “再打一次潍县!”
  不是已经拿下了吗?怎么再打一次呢?
  原来,聂凤智认为这次打潍县锻炼了部队的攻坚能力,也探索了攻打高大城墙的经验,再锻炼部队,为攻打济南作准备,他决定再实弹演习一次“攻打潍县”。就这样,还都相当疲劳的战士们又真枪实弹地“攻打”潍县城了。
  演习开始了。一颗红色信号弹升起,霎时枪声大作,硝烟四起。其激烈程度,一点不亚于突破潍城的实战。演习分扫外围、过壕沟、登城,扩大突破口、下城等步骤进行。部队根据实战的经验和体会,以熟练地攻击动作,很快登上了城头。聂凤智登上城头后,也兴致勃勃地和战士们一样,握着下城的布带子,练了一次下城的动作。聂司令带头“练绳子”,战士们更来劲了,上了下,下了上,抓绳子爬城练得滚瓜烂熟。
  这次打济南战士们终于用上了在潍县战后训练中练过的“抓绳子爬城的技术”,2时25分,7连相继突上去两个排。“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终于插上了高高的气象台。73团3营7连首先攀登突破成功。胜利的消息,很快报告来了,整夜沉闷的指挥所里顿时沸腾起来。
  作战科长抓起电话要给兵团首长报告突破成功的喜讯。聂司令按住电话说:“慢!才登上两个排,要是被反下来,不是谎报军情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15。打济南:私改命令(6)
胜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报来。73团报告已突进城内两个营了(实际上只有两个连的人数)。这时,聂司令松了一口气,对刘岩说:“现在可以报了,敌人已无法把我们反出来了。”
  接电话的是许司令,当听到报告已突进去了两个营,骂了一声“混蛋”。刘科长还想说下去,许司令打断他的话:“不要说了。我告诉西线快打。”
  刘科长放下电话告诉聂凤智说:“聂司令,老司令骂我混蛋。”
  聂凤智“扑哧”一笑,说:“刘岩,许司令骂你,这是高兴。他高兴了,也骂人。”
  “嘿嘿,我理解许司令的‘骂’,他是嫌我报告晚了。”
  拂晓前,13纵109团在西南角也突破成功。
  王耀武扼守的济南城最后一道坚固防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东、西线各攻城部队纷纷涌入内城,左冲右突,聚歼守敌。9月24日,济南城全部获得解放。王耀武化装潜逃,也被活捉了。
  (6)
  济南攻克以后,聂凤智正打算到突破口去仔细看看,通信员跑步追上来,说:“许司令员打电话到处找你呢!”
  聂凤智不知又有什么急事,气喘吁吁赶回茂岭山顶指挥所。电话接通,许世友正等着他呢:“聂凤智啊?”
  聂凤智一听“老司令”的口气竟然是这样的柔和,赶紧回答:“是我。”
  “嗯,这次打济南,你们打得不错!”
  聂凤智刚想说点什么,“咔哒”一声,他那边已把电话搁了。
  聂凤智手握电话筒,一下愣在那里:怎么话好像没说完就挂了?!很快,他醒悟过来了,这是“老司令”表扬自己啊!突然,他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流。参谋们大吃一惊,心想:发生事情了啊?就是许司令骂人,也从没见过聂司令哭过呀!赶紧去找刘政委。政委过来了,说:“老聂,你这个怎么啦?革命军人受点委屈也没什么嘛!”
  他们只见聂司令哽咽着说:“许司令表扬我们了,说我们打得不错。”
  “哈哈,表扬应该高兴啊!”
  “18年了,老司令在电话上表扬我,这还是第一次。”聂凤智更是眼泪往下淌了,“我1931年开始认识老司令,跟着他打了18年的仗,大胜仗、小胜仗,打了无数,18年了,他从没表扬过我。出自许司令员之口的表扬,是多么的不简单和难得啊!”
  也就是说,打济南,聂凤智才得到许世友一次算是“当面的表扬”,据说也是唯一的一次表扬。这就是真挚而又严格的许聂之情,也说明聂凤智在这次打下济南城的“大功”有多大!
  (7)
  许世友指挥14万人马仅仅用8个昼夜就解放了济南,全歼守敌11万余人,赢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统帅部在济南失守后惊慌失措,美联社说他们“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战后,一位被俘的蒋军高级将领当面请教聂凤智:“聂司令,贵军攻城的主力,究竟是置于哪一边?”
  聂凤智风趣地说:“两边都是主力。”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了表彰济南战役作战有功部队,于济南大捷的当天(9月24日)发布嘉奖令,授予9纵73团为“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13纵37师109团为“济南第二团”。一次战斗,中央军委授予两个英雄团的称号。这在解放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9纵在济南战役中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济南城东南角破城处,保存了一段城基,建国后在上面修筑了高耸云天的烈士纪念碑,东面墙上用高米、宽米的黑色大理石修建了烈士纪念碑,上面密密麻麻镌刻了3764位烈士的英名,其中9纵的烈士就有1356名。
  战后,毛泽东亲自下令选调山东最优秀的子弟补充9纵的减员,并且规定它在短期不得担任突击任务。结果,经过几个月的休养,9纵成为了淮海战役开战时人数最充实的纵队,全纵官兵达到万人,而这时其他纵队最多的10纵、7纵也不过万人,有的还只1万多人,9纵实力为华野各纵之冠。
  在济南战役后,聂凤智率9纵也随山东兵团加入了气势磅礴的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场上,9纵和国民党劲旅决战,力挫群雄,战后,9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聂凤智为军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6。渡江作战(1)
淮海战役一结束,渡江战役又紧接着打响了,在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统一指挥下,人民解放军组成东、中、西三个集团。中集团辖第7、9兵团,由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指挥,谭在7兵团部遂行指挥任务。7、9兵团展开4个军为渡江第一梯队,聂凤智率领的27军与7兵团的第24军并肩担任突破铜陵、繁昌一带国民党军江防的任务。
  (1)
  长江天险,是进军江南最大的障碍。
  如何把部队带到对岸,如何突破敌人江防,如何在对岸站住脚,成为各级指挥员最伤脑筋的问题。27军进抵巢湖和长江边后,就开始进行紧张的渡江准备。渡江第一梯队的指挥员,吃住都是在江堤边,侦察敌情,熟悉水情,了解对岸的地形地物及敌人设防。聂凤智军长也经常在江堤上转悠着,有时这看看,那瞧瞧,有时和战士们打打招呼,有时还问点情况。战士们纷纷悄悄议论:“这道天险给军长出了难题了。”
  为了解长江南岸纵深内的敌情、地形,他千方百计地加强侦查工作,派出侦察人员偷渡10次,成功8次,俘敌30名。几次侦察,突然,他蹦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先派一个先遣渡江侦察大队过江去搞侦察,摸清情况。
  这是一个胆大的设想。由于事关全局,兵团首长未敢点头,上报到总前委,总前委也不敢点头,最后上报中央军委,这才得到了首肯。
  1949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无为县的临江坝指挥所作战室里,聂凤智军长和刘浩天政委召见81师242团参谋长亚冰和军司令部侦察科长慕思荣,当面向两人宣布由军侦察营1、2连以及79师、81师抽调3个侦察班,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共300人;亚冰为先遣渡江大队大队长,慕思荣为副大队长。随即,人员抽调成功,全是身怀绝技的侦察兵。
  随后,聂凤智亲自到江边,给侦察英雄们送行,说:“你们是渡江的先锋,军委、三野、兵团首长和广大指战员都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4月6日,夜幕降临,渡江侦察大队兵分两路,先是偷渡,后被敌哨兵发现,于是改为强渡,突破长江天堑后,与地下党会合了。
  在江南,他们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进行敌后侦察,捕捉伪保长,强令他交代蒋军在本地的活动范围。捕捉敌游兵散勇,强令他交代蒋军的驻地、番号和火力配置等情况。他们还化装成蒋军部队,深入到敌前沿据点及其纵深地带随行侦察,结果,几十天下来,对敌江边兵力部署、指挥系统、作战能力、炮兵阵地、舰艇的停泊位置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兵力调动,纵深公路桥梁等都了如指掌。然后,又把所得的情报,或用电报源源不断地报告27军指挥部,或描绘成地图派人送到江北。这些情报。对前线指挥员正确指挥作战,起了极大的作用。
  一天,谭震林得到27军先遣渡江侦察大队的报告:
  “芜湖、铜凌地段敌人兵力薄弱,士气消沉,工事简陋。江防空隙很大,以及江南游击队积极活动,正在准备配合主力渡江。”
  他非常高兴,说:“27军侦察部队渡江成功,说明木船能渡江,渡江后也能站住脚,没有什么顾虑了。”他在电报上加了按语:
  “迅速转发各个部队,要求各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深入准备。”
  (2)
  在先遣渡江大队活跃于大江南岸、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时,聂凤智又亲自带领军、师、团各级干部和突击队长多次到江边研究敌情,了解地形、水情选择登陆突破地点。南北隔江相望,对岸敌军经常瞄着骑马的干部打冷炮。后来,他们就改穿便衣,骑着向老乡借来的水牛,三三两两抵江边活动,老乡见了,风趣地称他们为“牛倌”。

16。渡江作战(2)
因为聂凤智常常带人侦察,结果事情还闹到南京蒋介石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召开的国防部江防作战紧急会议上。蒋介石的装甲兵司令徐庭瑶就是安徽无为县人,他在会上打趣说:“从家乡人那里得知,共产党的渡江部队挨家收集夜壶,准备放在船上,渡江时当油灯照明用。”
  他的话引得在座人大笑不止。
  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立即说:“诸位以此作为笑话轻松一下可以,却万不可轻视,###诡计多端,必须加以防范。”然后,他又补充一句:“我们海军倒不怕他有灯,就怕他搞偷渡。”
  可是27军不仅是偷渡,聂凤智还搞出了个“变我的背水为敌之背水,置敌于背水地位而夹击歼灭之”的战术。
  这个战术“说”起来这么长,“背水”之后还带个“尾巴”——什么“置敌于背水地位而夹击歼灭之”的,好像很复杂。其实,说白了倒很简单。27军渡江登陆的正面是敌据点荻港。经过侦察,这里守敌兵力较强,聂凤智认为我登陆部队渡江作战处于背水作战,因此决定不从荻港江面正面强攻,而把登陆地段选在离荻港不远的一个敌军防守力量薄弱地方,待登陆成功后,迅速插入敌后,在纵深再迂回敌军的侧后,攻击荻港守敌。这样一打,荻港守敌反而“背水”作战了。
  后来,这个“背水转化”的战术很有效。27军第一梯队部队在登陆后,按照聂军长规定的打法,很快夺取了荻港等据点,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登陆。战士们说:
  “聂军长的战术就是巧妙。桂永清怕我们搞偷袭,我们就来个偷袭,并且还进行了‘背水转化’!”
  (3)
  5月20日,中集团开始渡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