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之重塑盛唐 >

第105章

穿越之重塑盛唐-第105章

小说: 穿越之重塑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娘娘关心,草民感激涕零。”

    “老人家,你也无须客气。我朝乃一整体,无论是皇上、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我朝之一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皇上亲自定下的治国方针之一。”

    “好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草民王酒胡见过娘娘,见过孙大人。”

    “我道是谁,原来是王财神。”孙揆愣了一下,笑道:“王酒胡,你怎么来了?”

    “孙大人,当然是有事而来。”

    “何事?”

    “大人,王某前来有三件事。”王酒胡收起笑容,一本正经道:“首先,我中华报行之全体人员,为此次受到雪灾影响的百姓捐款五十贯铜钱。王某受大家之托,前来将此笔款项捐给灾民安置点。”

    “五十贯?”

    “不错。”

    孙揆失笑道:“以你王酒胡长安首富的身份,怎么就只捐了区区三百贯?”

    “这些都是报行同仁所捐,王某并未参与。”王酒胡正色道:“大人,我们报行开办仅仅数月,加上报行一直亏损,所以大家也并非富裕之人,但听得有人需要帮助,随即纷纷解囊,以表心意。”

    “难得报行之人如此慷概,可敬可佩。”郭秀蓉赞道:“此等举措无疑就是皇上所说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之精神也。”

    “娘娘说得对。王酒胡,那第二件事昵?”

    “第二件事嘛,乃是王某受皇上之托,先行送来棉被、棉衣、粮食等一批物资,以供灾民使用。对了,孙大人,你派人到外面接受一下,并清点数字。”

    “好,本官这就安排。”

    “孙大人,需要我们帮忙吗?”龙涛忙道。

    “如此最好,龙村正,劳烦你安排二十名青壮吧。”

    “没问题。龙风、龙裕,你两带人去帮忙。”

    “是,父亲。”两名中年男子应声而道。

    “王酒胡,最后一件事昵?”

    “孙大人,王某这次还带来了几位报行同仁,就此次赈灾之事进行采访,准备将朝廷之善举刊登在我中华月报上,一来可以让天下百姓知道,皇上之仁,朝廷之义,二来嘛也是希望我大唐之人在遇到灾难时,能够做到皇上之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说到这里,王酒胡显得颇为兴奋,继续道:“原本,我报行之人是想采访孙大人和龙神沟的百姓,没想到的是,郭妃娘娘竟然亲临,所以,这次的采访的重点对象就变为娘娘和这位龙村正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红会
    第二百二十一章 红会

    “使得,使得。( ;)”孙揆认同道:“皇妃娘娘亲临,自当好好宣传,以弘扬我朝之善行精神。按照皇上的说法,就是要多多宣传我大唐的正能量。”

    王酒胡笑笑,对身后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道:“小路,开始吧。”

    “草民路康言参见娘娘。”王酒胡所说的小路,全名路康言,秀才出身,中华报行记者之一,时政栏目的首席记者。

    “免礼。”郭秀蓉微微一笑道:“路记者,开始吧。”

    “娘娘,草民首先想请问一下,对于这次雪灾,皇上有何指示?”

    “路记者,皇上指示,要各级官府全力救灾,务必保证每一位受灾的百姓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

    “就这么简单?”路康言愣了一下道。

    郭秀蓉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路康言想了想又道:“娘娘,请恕草民直言。”

    “有话且讲。”

    “娘娘,据草民所知,经过两次动荡之后,如今的朝廷并不富裕,而赈灾放粮需要大笔银两,请问娘娘,朝廷如何筹集这笔银两?又如何保证,这笔银两能够落到实处?”

    “本宫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小;说;网;(;w;w;w;.;8;0;0;b;o;o;k;.;n;e;t;);路记者,正如你所言,朝廷的确无钱,但是,为了受灾的百姓,皇上特地向城中的商人暂时借了十万贯铜钱,以作救灾款项。”

    “十万贯?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啊。皇上此举乃是为了受灾百姓,不愧为明君所为。但是,娘娘,朝廷打算如何来归还这笔钱财呢?会不会采用增加赋税的方式?”

    “当然不会。”郭秀蓉毫不犹豫地说道:“一遇困难就提高赋税,将问题转嫁给百姓,这是最不可取,最不负责任的办法。路记者,本宫事先给你透露下,皇上计划在本月的二十八日下午举办一场拍卖会。到时,皇上会拍卖宫中的部分珍宝,朝中大臣、皇室成员以及长安城中的富商也会捐助一些,这些金银珠宝加在一起,也该够数了。”

    “什么?皇上要拍卖宫中珠宝?”这一次,就连龙涛也是大吃一惊。

    “不错,这就是措施之一。至于其它的办法,自然还有不少,比如,你们报行不是捐助了五十贯吗?在此,本宫就不一一说明了。”

    “皇上仁义,不愧是圣明之君也。”

    “对于第二个问题,皇上言及,所有的款项必须专款专用,除了接受御史台监督外,本宫也会亲自监督,如果发现官府中人有人贪污,无论数量多少,无论是谁,都会按法处置。”

    “娘娘,草民还有一个问题。”

    “路记者,请讲。”

    “娘娘,对于这次雪灾,皇上和朝廷都在尽力赈灾,草民相信,每一位灾民都会得到很好的安置,不过,这一次雪灾毕竟不算大,仓促之间尚能应对,草民想再问下,如果以后再有灾难发生,或者是更大的灾难,皇上会如何应对?”

    “路记者,这个问题嘛,本宫也问过皇上。”

    “是吗?皇上如何作答?娘娘,请指教。”

    “世间之天灾**难以预测,比如地震海啸,比如瘟疫疾病,这些都是危害性极大的灾难。对此,现在的人们还无法准确预测到灾难的时间,也无法制止这些灾害的发生。因此,对于灾后的救援事宜就显得十分重要,早一天,甚至早一个时辰行动,都有可能救出更多的人。为此,皇上决定,自明年起,陆续整合原有的官办养病坊,并吸收民间的慈善爱心力量,组建一个新的慈善机构,这个机构的名字就叫做红十字会,简称红会。”

    “红会?”

    “对,就是红会。”郭秀蓉继续言道:“和原有的养病坊有所不同,红会所涉及的慈善范围将会更广,其规模之大远非原有的养病坊可比。红会的基本宗旨是,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主要包括救灾、医疗、教育这三大块。目前,皇上正在规划中,预计会在明年的三、四月份正式成立。红会成立之后,再有类似的灾害,就会由红会出面予以救助。”

    “和这次救灾相比,红会成立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红会事先会吸收来自各方面的捐赠,做到未雨绸缪。路记者,正如你刚刚之言,这次雪灾只是一次小灾,朝廷还能应付,如果遇到大灾,那是来不及筹集大量钱物的。因此,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方能及时救助,将危害降到最低。”

    路康言写字的速度很快,一手草书也甚是漂亮,只不过,和后世的速记相比,还是慢了许多,再加上毛笔本身的速度就慢,在郭秀蓉说完之后,又隔了一会,路康言才将所听之内容全部记完。

    “多谢娘娘指点。”路康言放下纸笔,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道:“娘娘,皇上和朝廷之善举,我报行必会广为宣传。草民还要采访下龙村正,请娘娘歇息会。”

    “不用歇息了,路记者,你忙你的。孙大人。”

    “臣在。”

    “我们去其他房间,看看百姓们的住宿坏境。”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董昌(一)
    第二百二十二章 董昌(一)

    江南重镇,杭州。( ;)

    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江南运河开通。因地利之便,杭州城渐渐成为了江南一带最大的货物集散地,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年增加。

    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杭州城的人口已有15万余人,到了玄宗开元(713~741年)时期,人口一度逼近了60万大关,此时的杭州,经济发达,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了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大唐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上任之后,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增加湖水容量,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自此,杭州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午时分,原杭州刺史,现任威胜节度使兼检校尚书右仆射董昌府邸。

    董昌,杭州临安人。

    乾符二年(875),浙西狼山守将王郢叛乱,攻掠浙东、浙西诸州,身为地方豪强的董昌组织土团抵御,以功升为石境镇将。中和三年(883),朝廷任路审中为杭州刺史,董昌率先入据杭州,自称都押司,镇海节度使周宝无力控制,只好表请董昌为杭州刺史。以后,董昌势力不断扩大,历任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黄巢叛军退出长安后,唐僖宗从蜀中回驾京师,董昌取越民裴氏藏书献之,被授以诸道采访图籍使之职。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之后,朝廷下令,改义胜为威胜,董昌任节度使。

    大厅中,坐在主位上的董昌面无表情地说道:“诸位,今日一早,本官收到皇上圣旨,要本官于来年正月二十五日之前抵达长安,入朝担任检校太尉,以及晋爵陇西郡王。对于此事,本官犹豫未决。还好,各位大人正巧都在杭州,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大人高升。”副威胜军节度使黄碣首先道:“大人,卑职以为,此乃好事也。”

    “好事?”董昌淡淡道:“何以为由?”

    黄碣笑道:“大人,据前来传旨的王公公所言,皇上于本月中旬罢免了以杨复恭为首的阉人团伙,此举说明了皇上复兴我朝之心,我等身为大唐臣子,自当遵从皇上旨意,顺应天时。更何况,眼下正值皇上用人之际,以大人之才,将来必可位列三公,封侯拜相,名留千古。”

    “黄大人所言极是。”会稽令吴镣附和道:“大人。虽然各地藩镇林立,不尊朝廷号令,但是,唯我两浙之地坚持向朝廷进贡,皇上心里自是明白,大人您乃大唐之忠臣也。今皇上亲掌朝政,必会对大人青睐有加。”

    “大人,卑职也认同两位大人之意。”山阴令张逊跟着道。

    “如此说来,你们都赞同本官入朝任职了?”

    “理当如此。”

    董昌想了想道:“那好,本官就遵从圣上旨意,来年正月十六启程,前往长安。”

    “大人且慢。”婺州刺史蒋瑰突然出声阻止道:“卑职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蒋大人,都是自己人,有话请讲。”

    “大人,以卑职之见,大人您万万不可前去长安。”

    “这又是为何?”

    蒋瑰神色沉重道:“大人,卑职以为,皇上在罢免杨复恭之后,必定会试图中兴大唐,因此,朝廷接下来要做的事,十有**就是削藩。然而,百年以来,削藩一事基本上是以皇权失败而告终。我威胜军虽然不是藩镇中最有实力的,但自大人入主以来,励精图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固实。所以,卑职认为,皇上是拿大人第一个开刀,以谋我江南之财富,一旦大人去往京师。。。。。。哎,前途难以预料啊。”

    董昌听罢,眉头一皱道:“那,那依你之见昵?”

    “大人,近十年来,皇上旨意,向来不出长安,这已是各地藩镇心照不宣之事了。”说到这里,蒋瑰起身道:“以大人之才,江南之富,自当观望为先。如大势所趋,大人则顺势为之,反之,以江南为本,或许可以一争天下也。”

    董昌心下一动:“蒋大人,如果本官观望,岂非抗旨不尊?”

    蒋瑰笑道:“大人,您大可以病为由,尽量拖之。如果实在拖不过去,自可效仿宣武、河东两军,不予理睬就是。以朝廷如今的军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