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

第44章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44章

小说: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何为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积极配合老师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何进行规范训练呢?

    主要积极配合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老师说:“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10页,再拿出铅笔。”我们一定要在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行动。否则教室内的学生们将变成一盘散沙,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如,老师说:“()



………【第二节 生活理财小窍门】………

    如何培养自己财商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从没有对我们进行过财商教育。这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人们总觉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似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专心,才能纯洁心灵。事实远非如此,很多成年人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改革开放以后,突然感觉自己在消费、金融管理等知识面前一片茫然,不得不花几倍的力气去补习,否则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如果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们尽可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来增强‘财商’吧!因为‘财商’可以创造财富。那么,什么是“财商”呢?

    财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要怎样来培养自己的财商呢?

    首先,要对金钱的获得有明确的认识:

    第一,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我们树立劳动观念,比如在北京财商举办的夏令营中,通过舞台剧表演、采摘劳动等形式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劳动的不容易,知道钱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会学珍惜自己的劳动,并有了节约意识;

    第二,不随便伸手跟父母要钱,合理控制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短、中、长期的储蓄目标,在目标达成过程中。

    其次是如何使用钱:

    第一,讲诚信,信用是有序社会的强力支撑,在经济发达、法规健全的社会里,信用体系是以制度为基础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断送他一生的经济生命,我们国家的诚信制度也开始起步了,从现在起,我们也要做到讲诚信,与国家的信用体系同步成长,这对我们成年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平时我们可以从“说话算数”等小事做起,养成守信这个做人的起码规矩。

    第二,学会做预算,在父母与老师的帮助下区分哪些是我们“想要的”或“必要的”,以此作为量入为出、合理开支的依据;

    第三,提高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时,不要迷信,我们应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判断和选择。

    第四,平时可能向家长请教买东西为什么要讲价、怎样讲价,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用钱态度。我们身边很多同学在独自买东西时无论价钱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会去买,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讲价的概念,有的甚至羞于讲价,无形中浪费了很多钱。

    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情况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可接受的程度分析,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会经历4个阶段:6岁以前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

    西方把萌芽期和确立期的教育十分重要,不同的年龄对理财要有不同要求: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识别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卖旧物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由上述计划可看到,西方社会对孩子的经济意识教育比较看重,这与西方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有关。为此我们可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钱和日常密不可分,小孩的观察能力很强,对钱产生的举动早于其他事物,因为钱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家长只要带孩子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他们心中。

    2、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我国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有关。据报载,某市小学生流行收集《水浒》人物套画,扔掉干脆面,浪费惊人,完全没有爱惜钱的意识。

    3、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将来长大后有助于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知道自己挣钱,培养独立精神。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

    今天看来,小洛克菲勒的童年不仅对他日后成为商业巨头有很大意义,而且对我国儿童的经济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4、通过理财教育,了解商品社会,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观念对理财教育的束缚,转变思想,为将来学生*社会作好准备。

    借鉴外国中小学生的理财教育

    1、美国理财教育信条是“要花钱打工去”

    现在,给孩子讲授理财之道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为此,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明白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一般的美国人都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学会自立,应该有工作的**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美国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父母投资在子女身上的费用却愈来愈多。有感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美国的大多数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除了让子女具有良好的学历与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子女的理财智商,培养一个可以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创造财富、面对未来的成功者。在美国,即使非常富有的家庭也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富甲天下,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l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的孩子成年后都成了企业经营的能手。

    2、英国理财教育理念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英国人把他们这种理财理念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授给了下一代。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3、日本的理财教育着重在“小鬼当家方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人疯狂投资、投机、拜金,一度被人们揶揄为“经济动物”。20世纪90年代,随着*崩溃后,日本经济—蹶不振。在饱经风霜之后,理财、持家、经营方面的常识已深人人心。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求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繁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缄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健康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理财

    1、中学生的理财观念须加强。

    如今我们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不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吃饭穿衣、读书学习,而我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我们看到漂亮的衣服要叫父母买、同学的手机很时尚也想要一个,我们却不知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