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文化影响管理:东张西望·东西方文化与管理 >

第1章

文化影响管理:东张西望·东西方文化与管理-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阴影下的中国企业(1)
皇帝文化的本质是缺乏尊重个人的人本精神和尊重契约的法制精神。
  皇帝是中国的特产,西方的king、emperor等其实都无法与中国的皇帝相比。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国王们算是与中国的皇帝最相近的了,其中最为登峰造极的是以“朕即国家”闻名、号称“太阳之王”的路易十四。但观其杰作凡尔赛宫的格局,比起故宫的排场,相差仍难以道里计。毕竟“太阳之王”也是一夫一妻制,不像中国皇帝那样三宫六院地穷奢极欲。而且,据历史记载,建设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控制巴黎贵族的一个手段。随着宫廷中心向西南郊外的转移,贵族们不得不纷纷奔走于巴黎与凡尔赛之间,争先恐后地想博得路易十四的信任与青睐,从而加强了国王的专制地位。
  西方国家建筑气魄堪与故宫相比的恐怕是各种尖顶直冲云霄的教堂了,如巴黎的圣母院、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些教堂一般都处于城市的最中心,历百代而不衰,享受着大众的朝奉。国王也不能例外,即位时,他们必须由教会加冕;死后,也归葬于教堂。拿破仑自称法兰西皇帝,在即位庆典上伸手从大主教手上拿过皇冠,自己戴在头上,以示当之无愧,已经算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西方讲君权神授,归根结底,国王毕竟是一个俗人,与贵族、百姓一样受上帝的法律(如摩西十诫)和道德的制约。中国皇帝与西方国王的本质区别在于,皇帝是天子,是代表“天”管理国家的。而且,只有皇帝一人有向“天”汇报的权力(祭天)。也就是说,皇帝负责与“天”进行单线联系。这单线联系可了不得,皇帝因此介于人神之间,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的制约。明明是一个俗人,却僭称神的名义,生灵之涂炭、历史之堕落,就可想而知了。
  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的第一特征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什么事情都是他们说了算,但这仍然只能算做是做皇帝的初级阶段。做皇帝的高级阶段则是翻云覆雨,变化无常,想改主意就改主意。绝对的权力意味着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道德的约束,包括他们自己说过的话。宫廷肥皂剧里一句常用的台词是“天子无戏言”。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儿时的玩伴可以顿时升为万户侯,但他能一句话把你变成万户侯,也能一句话把你变成阶下囚。虽说“天子无戏言”,但拥有绝对权力的逻辑结果是天子其实句句都是戏言。做臣子的和皇帝一言投机,就可一夜暴富、连升三级;一言不合,就会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邦无道,君子乘桴浮于海。包围在皇帝周围的往往是一个在刀锋上奔走的寻租阶层,大多数时候,自然是太监。从学理上讲,这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阶层也非常适合太监,原因很简单,太监无后,效用折现的时间视界(time horizon) 仅限于太监本人,不用考虑后代的福祉。
  洪宪之后,中国人不用担心皇帝这个半人半神的“怪物”再出来害人了。可是另一方面,皇帝的阴影却仍在徘徊,体现在组织管理领域,是中国某些单位里可以看到的土皇帝、土霸王。这些人在各自的地界里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潜伏在他们心中的皇帝情结是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
  皇帝情结代表中国组织文化的一个源泉:宫廷文化。英雄起于毫末,中国组织文化的另一个滥觞是江湖文化。哥儿几个出生入死,打下一片江山,首先是排座座、分果果;然后是不服气、内斗;最终结果或者是削藩,或者是分立,总之只能剩下一个人。皇帝做稳了,日子才算安定下来,皇帝情结也就战胜了江湖情结。江湖时代只是向皇帝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坐北朝南的日子才叫生活。颐指气使,指鹿为马,不亦快哉!江湖义气?那是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事,是成年人的童话。

皇帝阴影下的中国企业(2)
在企业里,皇帝情结的危害不小。老板专制的第一个结果是鼓励了企业内的投机行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少了,大家都孜孜于做短线。老板身边渐渐围绕着一圈太监式的佞人。佞人是闲不住的,这个夸老板是校长,那个夸老板是一所学校。吹捧的级别越来越高,造神运动慢慢就起来了。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是,老板成了半人半神的“怪物”,甚至自己都相信自己是经营之神了。
  可是市场不相信神话。中国台湾地区计算机业的教主某先生一段时间内在台湾地区的地位曾恍然若神,下属的公司却多年困步不前。业内人士苦笑,该教主可能更适合改行做畅销书作家。而韩国大宇集团的金宇中的结局更不堪回首。神话与鬼话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老板被佞人包围的另一个结果是他们很难建立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职业经理人未必是猎头公司从外企挖过来的空降部队,那些勤勉、踏实,想用业绩来实现自己市场价值的员工其实都是职业经理人。老板天天讲奉献,终于有一天也讲起了奖金、股权与分红,那份真诚劲儿、痛快劲儿,弄得职业经理人还有点愧疚,琢磨自己是否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呢!哪知那纯粹是因为老板今天高兴,第二天他就改主意了。谁说“天子无戏言”?对于这些手握生杀大权、没有任何敬畏心的皇帝,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一场大戏,他们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身边的佞人、媒体是最好的伴奏,而职业经理人不过是道具。道具用完就扔,你听说过有谁对道具讲信用吗?
  所以,皇帝虽然不再有,但是皇帝情结却使皇帝文化随时有可能在某些组织内死灰复燃。皇帝文化的本质是缺乏尊重个人的人本精神和尊重契约的法制精神。而西方企业家则很自然地就建立起基于契约的大型组织、大型企业。在中国,企业家们要打破皇帝情结,用制度来建立理性化、科层化组织,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那边跨国公司不动声色地排兵布阵,这边某些中国公司还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皇上圣明”、“臣罪当诛”,荧屏上也仍在没完没了地上演清宫戏,时时刻刻向国人灌输大皇帝哲学,让现实中忍气吞声的国人在幻想中享受一点做皇帝的快意恩仇。呜呼,这做了几千年的帝制噩梦,就醒不过来了吗?
  在这方面,知识分子出身的柳传志是个榜样。倪光南事件后,柳传志没有关起门来做皇帝,而是义无反顾地推进联想高层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把杨、郭二人推到前台,奠定了联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也因此赢得了业界的尊敬。但中国还有多少夜郎自大的土皇帝呢?这些皇帝式的老板貌似强大,实则卑怯,处心积虑“家天下”的结果往往是二世而亡、四海无家。而勇敢地将权力、财富和荣誉与员工分享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才能在下一轮国际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浮躁与沉潜(1)
很多人喜欢一招制敌、一蹴而就、一鸣惊人,岂不知,要练成真功夫,必须稳健、坚韧、沉潜,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
  在西方,很多人都能凭直觉区分中国内地人、中国港台人和日韩人。这些年,内地人一般也不像过去一样,商标性的一身银灰色西装加绛红色鸡心领羊毛衫了,为什么我们看起来还是那么不一样呢?我仔细琢磨这事儿,与中国人脸上的表情有关:我们脸上隐约有一种焦躁的神色。长期生活的环境在我们脸上留下的这种痕迹,到了国外,不经意间仍会流露出来。就是说,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没表情时,其实我们还是有表情的:一是有一点点焦虑,二是有一点点浮躁。网上有一位人到中年的居士自称7岁赴美,照片公布出来,网友大哗。别的不说,单那副苦大仇深的脸,就别想蒙混过去。
  日常中国人的生活中焦虑的事情确实太多。注水肉、毒大米、硫黄馒头,连鸡蛋都有假的,还有假药、假大夫、假文凭……出门在外,坐公共汽车担心上不去或者上去后没有位置,坐出租车担心司机绕圈子,连坐飞机都因为担心行李架被人占满,大呼小叫,挤作一团。因为没有养成排队的下意识,在国外最尴尬的事情之一是你以为自己排了队,其实还是插了队:他们的队以中国的标准衡量实在是太松了,一不小心,就会误以为最后的人不是排队的人,站到他或他们的前面去了。
  焦虑的中国人,忻海洲(世艺网)
  图片来源:
  如果说焦虑是因为中国的契约观念、法制观念尚未到位,那么浮躁则与我们长期落后挨打、被人瞧不起相关。这表情背后是一种自卑和自大的综合情结: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曾经比你们还阔;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迟早要比你们还阔!这后一种想法,近来随着中国经济上升,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好像是尤其时髦了。
  故而我们多了一些狂飙突进,少了一些专注于点滴改良、一小步一小步进步的耐心和勤勉。相对于日韩人稳健、坚韧、沉潜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的平常心,我们有些人在高蹈的理想和现实的泥沼之间声嘶力竭地挣扎,看起来好像很悲壮、很宏伟,其实大多还是在原地踏步。
  1 000美元是什么概念?那不过是美国近100年前的水平,日本近50年前的水平。不要太重视外国人廉价的夸奖,人们夸奖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表现超出人们原来对他的预期。所以,夸奖可能是因为他表现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人们原来对他的预期水平低。中国的情况恐怕是后者偏多。更不用说那些别有用心,知道中国人爱听好话,用说好话来做公关和销售手段的外国商人。
  结合这个大环境,很多管理界的问题都能看得更清楚。比如大家喜欢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战略和执行在中国哪个更重要,哪个环节更薄弱。争论双方各执一端,相持不下。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伪问题。什么叫战略?什么叫执行?把浑然一体的商业运作这样机械地一分为二本身是非常荒谬的做法,这就好比中了箭的人去看大夫,大夫把箭尾锯掉,却把箭头留下一样。事实上,如明茨伯格所言,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像福音一样的完美战略,从云端降落,只等下面的芸芸众生挽起袖子、撅起屁股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的战略必然包含执行的成分,战略规划人员必须事先考虑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留出变通的余地;好的执行也必然包含战略的成分,执行人员必须有战略观念,随时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战略规划人员。优秀的战略与执行这样构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系统。所以,战略与执行之间的区分更多是理论上而不是实际中的区分。很大程度上,战略的问题就是执行的问题,执行的问题就是战略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所在是这种把战略与执行人为割裂的思维惰性。

浮躁与沉潜(2)
与此相关的是业界对管理教育和管理课堂的一些错误期望。好的管理学能教给学生的就是这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平实道理。如果你期望从那里得到什么秘诀、捷径、五个步骤、七种方法、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之类,只要比照着做就一定能成功的东西,那你肯定是要失望的。而且,如果有顶级大师、世界权威之类称号的人士号称他们能提供这样的东西,那么很简单,他们和那些卖大力丸、狗皮膏药的天桥把式、江湖人士没有任何不同。最好的情况是,他们出售的是安慰剂,虽然于事无补,但也没有什么害处,你花钱看了一场捶胸顿足的表演,买了一个安心;更多的情况是,对狗皮膏药效用的期待耽搁了正事,结果是生意受损,业务下滑。简而言之,你受骗了。
  在这方面,武侠小说对人们这种思维模式、思维惰性的形成要负很大的责任。很多人都认为《胡雪岩》害了一代中国企业家,其实武侠小说的流毒远远更为严重。为了成为所谓的武林高手,一代又一代的企业人踏上了寻找《葵花宝典》、《九阴真经》的歧途,来个洋人就是布道, 听见哈佛就恨不得要拜倒在地。哪里知道,要练真功夫,根本无法脱离眼前活生生、血淋淋的实践。摸爬滚打、泥水淋漓,在庸常的琐碎中观察、领悟、总结和积累,才是成才的关键。“百姓日用即是道”,这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名言,用在这里非常贴切。
  我这样说,不是要贬低管理学这个行业,打破笔者本人端的饭碗。好的管理学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总结已有的经验,帮助人们培养自己总结经验的能力,从而让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成为更好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管理学者能让更少的人被那些天桥把式、江湖骗子所误导。在经济学界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