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那些角儿 >

第8章

那些角儿-第8章

小说: 那些角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燕升:您沉寂了那么长时间,找到了这样一个角色,您会不会把您个人的一些无奈和经历也融入进去。
  计镇华:我是发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计镇华:演戏的大王(4)
哈哈。我在研究这个人物,我觉得我恰如其分,〃汤老爷,请坐。〃他念白都带有点贬损的,不像《十五贯》况钟,完全不一样。有点阴阳怪气,开始骂他的时候是真骂,这个念白处理节节高,所以我一上场一个引子下来就满堂彩。结果下面正好是白玉兰评委在看戏,这一个小角色他们惊讶了,我第二次得白玉兰,就是这个小角色得的。
  白燕升:在2009年1月份,在上海大剧院,您的个人专场,我非常荣幸去主持,并且我也见到了您的老师,依然健在的百岁老人倪传钺老先生,当时可能没有跟舞台监督沟通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把老先生给请了上来,结果您还没从下场口绕到上场口,我看您三不并做两步赶紧跑过来推着老师走上台来。台底下的观众沸腾了。 这个细节让我想到了当年章太炎先生到北京讲学,已是著名学者的鲁迅和钱玄同坐在底下听,老师讲完一段,鲁迅和钱玄同就上去擦黑板。那天我看到您推老师那一幕,我觉得特别温暖,通过这个细节看得出您对于老先生的敬重。
  计镇华:是。老师某些方面比父母还重要。解放前那么穷困,他们的翻身后,到了戏校教学,教我们的时候真是完全投入,全力以赴地教我们,真是像教小孩一样,我跟郑老师、倪老师,都差三十五岁。
  白燕升:我跟上海的白玉兰奖有缘,主持了七八届颁奖晚会。您的这三次白玉兰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不论是主角奖配角奖都是榜首,第一次是1990年的《十五贯》,您跟《十五贯》的缘分有多少年了?
  计镇华:五十几年了。当时周传瑛老师的况钟,王传淞老师的娄阿鼠,真是演活了。我两次印象最深的演出,一个是1960年自己的少年时期,一个是自己应该说艺术上较为成熟的1978年了。
  白燕升:再说第三次,我非常有幸在现场看了,2008年在国家大剧院您演的《十五贯》。
  计镇华:《牡丹亭》进入上海大剧院演出,我心里非常羡慕。看看自己已经六十几岁了,这辈子,这个殿堂大概进不去了。去年我非常有幸,国家大剧院邀请我们上海昆剧团演出《十五贯》,我真是非常重视这场演出。但是这场演出又非常仓促,因为这个舞台非常紧张,没有给我走台的余地,所以在休息厅里面走台时我心里非常着急,租金很贵,那么我怎么办呢?要凭我自己经验,那我先到舞台上看一下,感觉。因为一个演员到了舞台上,要有感觉的,你现在走到这个大厅,这个观众的距离,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感觉。我在舞台上释放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我首先要观察一下这个舞台,左右、前后、它的空间多大,这个舞台多大,舞台小有舞台小的演法,舞台大有大的演法。然后我再走到观众席去看一看,走到第一排,坐到最后一排,演员是为观众服务的,我要感受一下,今天我释放的能量应该是多少。
  白燕升:您一定要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点拨一下,如何练就演戏不慌不忙,如何成就演戏的大王?用最简单的话告诉大伙儿您的秘诀。
  计镇华:没什么秘诀。演戏很复杂演戏很难,我觉得很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就是每一
  ?《蝴蝶梦》中饰 楚王孙
  《邯郸梦》中饰 晚年卢生
  《长生殿·弹词》计镇华 饰 李龟年
  ?个东西认真去做。您练一项东西,台步就是台步,声音就是声音,你把这些分解了以后,就很简单了。但是你必须要认真去做,除了认真,还要加上一个:重复去做,每天坚持重复做。这个人生啊,其实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每天练,重复地练,觉得很单一、很枯燥,但是一年两年下来,你再带有创造性地重复,你演戏,不要想太复杂,但是你必须要那么去做,才会有创造。
  〃认真地重复简单的事情〃,这是计镇华老师遵循的信条。认真,重复,简单,这些词再平凡不过了,但艺术的精髓和伟大,就孕育诞生于此。
  计镇华老师经历了舞台上的惊喜、辉煌、失意和振作,他的表演进入化境。他提出〃封箱〃,我深感遗憾,甚至还有几分难过,因为还有太多人没见过他的好,我相信:但凡看过他的表演,你或许就会爱上昆曲……哪怕你对昆曲一无所知。
  记得2009年1月17日晚上19点,我从山东赶到上海大剧院主持〃计语华章……计镇华昆曲传承艺术专场〃。计老师率领着他天南地北的众学生倾情演绎,又一次震撼了台上台下的我们。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几分计老师的影子,这就是一脉相承的〃传帮带〃。在演出进入尾声之际,我激动地表达了蕴藏心里已久的〃一家之言〃:半个世纪的昆曲人生,计老师以老生行当为昆曲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计老师的传统戏有创新,新编戏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如今也有满天桃李。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种种原因很少有流派产生,但此刻我想说,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计派〃叫响吧!
  我的感言,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应,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等专家也纷纷上台发言,支持这一说法。
  我曾问过计老师,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每年要给昆曲拨1000万元,您认为这钱最应该用在哪儿?他说,应该用在传统昆曲的整理和恢复上,这是保住昆曲的最好办法。一些院团投入了几百万排新编戏,能留住的、能传下去的有几出?传统戏本子虽然是老的,但是演员生活在新时代,演员完全可以赋予人物时代感。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归会有所变化,但有些强调改革、创新的新剧,我认为离开传统昆曲太远了,看了以后总感觉不像昆曲。
  ?张元秀的十六个瞬间
  

马 兰:情归何处(1)
ma lan
  大家对〃马兰〃这两个字一定都不陌生。
  我就是这样,小时候听过童话剧叫《〃马兰〃花开》;长大以后听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地方也叫〃马兰〃;上了点〃岁数〃,别人给介绍的保健食品野菜又叫〃'马兰'头〃;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西北人爱吃的〃马兰拉面〃……
  我最熟悉的〃马兰〃,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马兰。
  素描马兰
  马兰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
  1996年我在石家庄河北剧场看她的《红楼梦》,带给我的震撼决不逊于同名越剧的经典;1998年我在安徽大剧院看她的《女驸马》之《状元府》,带给我的审美愉悦决不逊于前辈大师严凤英。
  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
  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
  马 兰
  黄梅戏名家,曾多次荣获舞台剧全国最高奖项,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认为〃当代把东方艺术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的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
  ?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
  一直认为,马兰是黄梅戏一面奔跑的旗帜。突然有一天,这面旗帜停止了奔跑,且长达八年之久,让人惋惜痛心。
  2008年12月12日,久违的马兰带着全新的音乐剧《长河》重磅出击。集合了多位华人艺术大家心血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原创音乐剧《长河》于当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我专程前去观看。在《长河》富有气质的入场券上,写着这样一句宣传语,〃一次跨界实验的美丽组合,一群艺术顽童的移位创造〃。《长河》由余秋雨担任总策划和剧本创作,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著名音乐人鲍比达作曲,设计师张叔平操刀人物造型,主演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光看这些名字串在一起,相信大家都会有期待。
  但我看得很不安,内心经历了〃找寻马兰〃……〃陌生马兰〃……〃理解马兰〃……〃全新马兰〃的蜕变挣扎,但做为朋友,看到她谢幕时的依然兴奋而心安。
  想起了过去的马兰,想起了与马兰的交往……
  含悲忍泪往前走
  和马兰认识十多年了,最早的合作是1997年的春节戏曲晚会,我们是主持搭档。
  1998年在当时的《九州戏苑》里采访过她,同年应她邀请专程去合肥看了《秋千架》的首轮演出。
  后来,听说她离开了安徽,震惊且惋惜!
  再后来,每每见面,通话或短信,她总是若无其事地回应着〃我挺好的!〃
  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艺术家,如果不是艺术上可交流可过心的朋友,我不会如此在意一个人的去留。古人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马 兰:情归何处(2)
2006年大年三十儿,我们在郑州做完一赛事评委工作后各奔南北回家团圆。那时我就约她择机走进《燕升访谈……戏苑百家》。
  2007年12月26日晚,《燕升访谈……戏苑百家》的录制现场,马兰终于坐在了我的对面。
  我问她:〃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演的《红楼梦》迄今仍是黄梅戏新时期以来最好的剧目,10多年来,没看见有新剧目超越它。这么好的剧目你为什么没有一直演下去?〃
  马兰会意地笑了,说:〃你是问我为什么离开安徽吧?〃
  我顺势追问:〃都说你离开安徽是'义无反顾',我不想探求原因,我只想问,这些年来你真的一点也不留恋……?〃
  离开安徽黄梅戏舞台快八年的她,首次披露出走原委,让我惊讶!
  …………
  提到一位老演员张萍,《电影天仙配》中六姐的扮演者,她眼睛湿润了。因为在马兰去留难料
  ?之际,有一天,张老师在省黄梅剧院门口看见她,突然握住马兰的手满眼含泪地说:〃孩子,听说你要走?严凤英38岁走的(去世的),你可别离开黄梅戏啊……〃
  马兰说到这儿,眼睛湿润了,那一年她刚好也是38岁。
  38岁,正值艺术创作的成熟期高峰期。马兰与黄新德……曾经黄梅界的领军人物,绽开了〃二度梅〃的辉煌!
  马兰的出走,缘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是率直简单的性格不堪世事纷扰?是〃莫须有〃的人言可畏,还是创作彷徨时的顺水推舟?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还是故乡的山水太无情?……
  无论孰是孰非,马兰的离开,都是黄梅戏永远的痛!
  提到合作了20年的搭档黄新德,她说:我们是最好的对手!
  应网友要求,我和马兰现场唱起了《海滩别》。
  50多分钟的节目我们聊了100多分钟,马兰几乎没回避我的任何提问,谢谢马兰的坦诚!这份坦诚更像是知心朋友的珍重托付,我当然无法满足一些戏迷强烈要求〃把马兰说的100多分钟全播放出来〃的愿望。理由很简单,这是职业的良知使然,媒体的立场所限,也是对当事人的尊重和保护!
  事实上,录完访谈后回到上海,就接到马兰电话,她先是感谢,之后嘱我几个细节不要播出。我同时也告诉她,关于出走原委的描述,我们后期制作时也会精心剪辑使其〃软着陆〃的。
  我相信,一切真实的心声,都将得到理解;一切焕然冰释,都会令我们心存感激!
  心系黄梅 永不言弃
  不知为什么喜欢了上黄梅戏,也说不清黄梅戏和黄梅人谁是因果。
  但清楚地记得1998年,安徽电视台要上一档戏曲栏目,准备竞聘制片人的叶龙力邀我加盟,并征询我先做什么?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五朵金花〃。尽管我懂得这个称谓就是当事人也未必认同。但我知道戏迷的心思和渴望。1998年,袁玫和杨俊先后离开安徽十年了;吴琼离开七年了。就在这一年,马兰也和我谈起过她的困惑,似乎也萌生去意,我隐约感到一个剧种又将缺失些什么……
  这个时候,如果能让〃五朵金花〃《相约花戏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