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那些角儿 >

第21章

那些角儿-第21章

小说: 那些角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 琼:唱歌唱戏要永远的进行下去,总有一天会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追求。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最大的要求和渴望,也是一个目标,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融合在一起的作品,那个时候如果你再问我,我可能就会说自己,有一些自己的风格。

吴 琼:追赶什么(3)
白燕升:还在寻觅这样的作品?
  吴 琼:寻觅,在寻找。
  白燕升:有期限吗?
  吴 琼:我想在未来5年吧。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很大的工程。我们这一代,除了把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我们还要创新。我20多岁的时候,可能比严凤英的嗓子好,但我确实不能和严凤英大师比,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自己的风格,就不能说超越前辈,只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能说我在这个风格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唱歌唱戏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它们融合在一起……这是我最大的目标。
  白燕升:2004年12月21日11:00,吴琼与阮巡举办了盛大的网上婚礼,了却了很多关心和喜爱吴琼的戏迷朋友的心愿。我一直觉得吴琼身上,有一种激情,有一种跟自己较劲的那种狠劲,这让我很惊讶。吴琼能折腾,折腾至少说明,可以给生命增加亮色、增加质感,折腾的最大意义,恐怕还在于至少不至于虚度此生,吴琼这么看吗?
  吴 琼: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一个人吧,来到这个社会,就要做一点儿事情,能力有大小,但一定要做事。有一天我在洗衣服,妈妈就跟我讲,小琼,我想想我这一辈子怪白活的,我说怎么了,她说,我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干呢,我说,妈你也别这么说,你不是养了我,还有我妹妹吗,这就是你勤劳一辈子的最大成果嘛。
  但我明白她所说的东西,她对我们寄予了很多的希望。我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我有多大能力,我一定要尽力去做,去做一件我自己喜欢,并且想做、也是别人希望的事情,这才是我最开心的。
  白燕升:假如时光倒退20年,对自己的事业也好、婚
  ?姻也好,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吴 琼:我很快就会结婚生孩子,这是我最重要的选择,就像我现在常跟妹妹说,妹妹生了一个女儿,我很高兴,我对她有义不容辞的一些教育义务。我说在25岁之前,我期望这个小宝贝,结婚生孩子,不能像我这样,到了40多岁,才找到一个自己的家,才有自己的家,这个不符合常规,假如时光倒退20年,我可能是另外一种人生了。
  白燕升:很多熟悉你的朋友都说,吴琼有好多的天赋,但是好像总没有达到那种巅峰,没有大红大紫,所以很多人都替你遗憾。
  吴 琼:我自己也反思过,可能更多的是个性使然,还有一个是文化底蕴的问题吧。
  跟吴琼认识十多年了,吴琼对父母很孝顺,和公婆处得象朋友,爱大家也爱小家,和妹妹吴静情同手足,十多年在北京相依为伴。
  我发现,吴琼对自己的认知,总是那样的清醒和低调。吴琼的那份率真,和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目前状态的满足,这一切就足以让她幸福地享受生活。
  吴琼还想演戏,想演一出理想的戏,一出好听好看的新戏,一出最能挥洒她歌唱才能的大戏。
  她一定能演好这出戏,因为她把握了自己的生活。拿捏住了生活,才能在舞台上释放活生生。
  吴琼的好戏在后头。
  透露一点:目前她正在和马鞍山黄梅戏剧团合作复排《江姐》,2009年10月,到北京为国庆献礼。另外,2010年,吴琼还将创排黄梅戏舞台剧《严凤英》。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魁智:想当兵(1)
yu kuizhi
  2004年5月1日大型交响京剧《梅兰芳》于长安大戏院上演。戏演完后,魁智发来短信:怎么样?我说,你的出场让我惊讶。你的身段手势和眼神一定得到了胜素真传,在规定情境里加上音乐和舞美的烘托,让我对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对你本身的表演也是一个突破。
  记得演出前,我到后台看他俩,走进化装间,梅兰芳大师的照片满屋都是,随处可见。看着我惊讶的神情,魁智边化装边跟我说,隔行如隔山。梅兰芳大师是唱旦角的,他生活中温文尔雅,如何用老生行当、老生声腔来塑造他,我也在摸索。他的气质和我生活中的性格有一定的反差,我无法追求形似,只能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师心灵的沟通,去体会大师的精神和境界。我们一些主创人员在八角胡同的一个创作中心里安静地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努力寻找梅先生的感觉,我到哪儿都把梅先生的照片带到哪儿,也企盼大师冥冥之中能帮我塑造好这个人物。
  这个戏是否成功,我不妄加评判。但〃梅兰芳〃这个角色一定是魁智自己的一次颠覆性的大胆尝试,我佩服他的勇气,因为在此之前他已功成名就十几年了,有着很好的口碑和成熟的品质。
  观众看到的是他舞台上的气宇轩昂,或许你不了解他舞台背后的跋涉和艰辛。
  白燕升:你最早唱过武生?
  于魁智:我在家乡的沈阳京剧院,1972年考取沈阳京剧院,我从小也喜欢动,再加上跟师承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的启蒙老师是著名的武生表演艺术家黄云鹏先生。黄云鹏先生在演武松的基础上给我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到我后来的演出《打金砖》也好,《野猪林》也好,包括《响马传》,很多在舞台上运用的这些技巧,跟黄云鹏先生当年给我打下
  于魁智
  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六大代表。
  从1972年的京剧启蒙,到2004年的大型京剧交响史诗《梅兰芳》,到2005年的新编京剧《袁崇焕》和《走西口》,再到2008年岁末的大型史诗京剧《赤壁》,于魁智已在京剧之路上走过了30多年。
  他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老生。艰辛的投入和忘我的付出锻造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他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历了卧薪尝胆的磨砺,如今举重若轻的气慨显得自然而达观。
  ?的武基础是分不开的。
  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好像生下来就是为唱戏而生。
  从学戏那天开始,我就对唱、念、做、打非常感兴趣,练功的时候,我一定要比别人多练,我对唱更是花费了很多心思,无论是《打虎上山》,还是《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都是在10岁出头学的。唱了6年的武生,遵循着一个文武并重的路子去演戏。
  白燕升:多年来,你一直被人们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但在你的起步阶段,也就是你刚到了北京,到了团里的时候,有一个事件,让你一直刻骨铭心,关于一个粉扑的事儿。
  于魁智:我觉得那是梨园界的陋习。我们刚来到中国京剧院的时候,连化妆盒都没有,没有彩盒也没有笔,角有角自己私房的东西,我们都用官中的,就一个大铁盒子,里头有若干个笔,适合不适合就是它,那么彩也都是一样,都在那堆着,主演们都有自己的单份。因为要赶场,在定妆的时候,我看着边上有一个粉扑,我们连镜子都没有,我就靠墙上的大镜子去化,还没有往脸上扑呢,拿起来刚要扑的时候,这个唱花脸的老师,先是两个字,非常洪亮的那种声音:〃搁下〃。我不知道,那是他的,〃这是你用的吗?懂不懂戏班规矩?〃还带着脏字,就前面两字,后头两句话,对我后来影响特别大,因为我从小不会打架,也不会骂人,当时感觉很委屈。 。。

于魁智:想当兵(2)
所以等后来当了团长以后,把全团的彩盒一律规范统一了,就包括我长期特约的杨赤、杨燕毅、邓沐纬、陈俊杰。就这些花脸,我都送给他们彩盒,跟我团里一样的。
  白燕升: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关键是你选择怎样的心态调整自己。北京这个城市,曾经给创业初期的于魁智,带来过一些伤心,这个地方也成就了于魁智的辉煌。尤其这个粉扑事件,我们应该感谢那位老师,他激励了你。
  很多人愿意把于魁智,跟李少春先生去比较。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当中,魁智演了许多李少春先生的戏,比如《响马传》《打金砖》《野猪林》等等。李少春先生是余叔岩先生的得意弟子,是个全才,文宗余叔岩武宗杨小楼。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李少春先生演了很多余叔岩先生不让他演、不同意他演的戏,比如说猴戏,想问魁智,你演过猴戏吗?
  于魁智:我剧照都拍了,我有《闹天宫》的剧照,这个戏是王鸣仲王先生给我说的。遗憾的是,因为剧团里整个的业务计划,包括当时要参加梅兰芳金奖,要搞梅花奖的专场等等,这个戏就一直没有排起来,这个戏是我情有独钟的
  ?戏。李少春先生能文能武,在这方面,也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个时候,我提前把剧照都拍了,戏我也去学了,后来其他的演出任务,把它冲了,就这样。
  白燕升:从1987年,于魁智在第一届京剧电视大赛上脱颖而出到现在,能够一直扛着京剧大旗往前奔,不容易。我记得有一年你跟我说,大年三十,在中央电视台参加春节晚会,大年初一还要演出,回家都是蹑手蹑脚的,怕惊动了家人。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过年,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于魁智:我参加晚会什么的,很多人不理解,这些观众或者朋友,甚至在网上说什么评价什么的,有些评价不是很舒服的。捧你,骂你希望能够是善意的,真的是为了我这个艺术。
  白燕升:即便我们达不到闻过则喜的境界,但是至少说,我们听到批评,或者是听到谩骂甚至责难,我们知道辨别,哪些说的准确,能够触动我,不对的,我们不会往心里去。
  于魁智:对。有的观众不太理解,说于魁智你现在这个晚会里唱一句,那个晚会里唱半句,春节晚会上甚至于几十秒钟,你图什么?有的人认为我是在扬腕儿,还说我要显示自己。说句心里话,真的不是为自己了,到这个时候,就是想为京剧争得一席之地,要在这样一个综合晚会里,代表
  《华容道》中饰 关羽
  ?《赤壁》中饰 诸葛亮
  ?一代京剧人,展现我们的精神风貌。
  就好比燕升咱们见面,你永远看不见我蓬首垢面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我很板,包括我爱人问我,你头发为什么不能往下来一点。从梅大师开始,到四大名旦,你看看他们留下的照片,哪一个照片让你不堪入目?哪一个照片不是把自己修饰得非常干净?为什么呢,他是艺术家,他的艺术随他的人,随他整个人的素质,他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李少春先生,包括杨宝森先生,听杨宝森先生的唱腔,有的人不理解,怎么这么苍老,以为他是一个拄着拐棍的沧桑老头,你看杨宝森先生的照片,就是中山装都要把这个风纪扣扣上。那么我的黄云鹏老师,抽烟的姿势跟别人都不一样,他拿烟卷的姿势都是武生的姿势,看他抽烟都是一种享受。老师太规矩了,伸出来的手虎口应该是什么样,这个掌应该是什么样。再到叶蓬老师,这种绅士风度,包括后来的李世霖先生,李鸣盛老师,简直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白燕升:我到现在一直没闹清楚,魁智当时选择戏曲,是受家里的影响吗?
  于魁智:是。说起父母,我非常激动,也引以为自豪,我父母也会以我自豪。因为小的时候家境非常穷,我母亲骑的自行车都是公家的,我母亲从小是教音乐的,我父亲是钳工,他们一个挣三十多块钱,一个挣四十多块钱,要养我和我妹妹。我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的时候,一个学期五十块钱。七十斤挂面,一桶鸡蛋,一塑料桶鸡蛋,我都是靠节省的饭票去换的。我的同班同学里一定有过这种经历,那个时候北京刚开始有一包一包的方便面,沈阳人见都没见过,我就给我妹妹带回去了,还有两袋麦乳精,一块七毛五一袋,我还要买五块钱一斤的茉莉花茶,给我姥爷,我姥爷是老北京人,喝花茶。你说我这一个学期花钱了吗?我看同宿舍下铺的人,吃两毛五一斤梨的时候,真的是舔嘴唇,流口水。夏天的时候为了保护嗓子,三年没吃冰棍,那个时候,我当班长了,我就住下铺了。上铺这个同学条件好,夏天的时候我们连电扇都没有,都在蚊帐里头,夏天睡午觉,红果冰棍三分钱一根,人家一买就是一盒,这一中午就从上铺往下扔红果冰棍这个棍儿。热得不得了啊,那时候能到四十度,你想那个时候北京的夏天,又没有电扇,又没有空调,尤其集体宿舍,八个人一屋,那屋里头可想而知,蒸笼一样。但是看他们吃冰棍,我只能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