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那些角儿 >

第17章

那些角儿-第17章

小说: 那些角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燕升:我相信!
  孟广禄:在自己的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过放弃,就觉得我一定能行!艺术不单是嗓子的问题,还有艺术的感觉问题。所以我在台上看别人演出的时候,我心里说他这种感觉不对,我如果上去,我不会这样体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孟广禄:〃哗众取宠〃(3)
白燕升:但是你没这个机会呀
  孟广禄:求人家嘛。我已经拉了三年幕,天天拉幕扫地扫大街什么的都是我,你不知道当时那种心情。你上班,我也上班,可我那时候才挣二十多块钱,一旦你迟到一点,别人就敢狠心地扣下来十块钱。当时其实很压抑。我小时候家庭很穷,但是别人吃饭多好,我连看都不看,我能吃饱就挺好了。可以这么说,除了追求事业,我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那么几年,我偷偷地向录音机也好向老师也好,学了好多戏。我相信只要努力准保能成!
  白燕升:听了广禄的这段经历,我非常有感慨。当时毕业以后,回到天津没有落下户口,自己默默地这么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心里的一种煎熬,一直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天津。其实我知道,广禄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机会。
  孟广禄:不论在任何地方,得对得起戏迷朋友。
  白燕升:除了唱戏之外,广禄还有没有别的爱好?
  孟广禄:有四个爱好吧。
  白燕升:首先是足球,您跟裘先生同好。
  孟广禄:我原来踢足球的,踢得还不错呢,同行都知道。
  第二个我喜欢拳击。我小时候也练过拳击,就像我们在台上,你为什么唱到一定程度唱不下来了,就是你没有刻苦,到时候你出不来那拳了。所有的出拳,都是你平常时练的再现,包括它的敏捷它的反映。
  白燕升:第三个爱是蛐蛐了。
  孟广禄:当然!
  白燕升:广禄喜欢养蛐蛐,从蛐蛐身上找到一些什么乐趣?
  孟广禄:蛐蛐的精神!好的蛐蛐能让对方一直咬死,它都不走。它那种勇往直前那种拼搏的精神,闻其声,观其形,乐在其中。
  白燕升: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爱好。其实这个爱好可能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是不是因为太辛苦太紧张了,才生发出来那么多爱好?
  ?孟广禄:有的时候确实累!包括各方面的压力,都想大哭一场。可回到家,弄几个蛐蛐看看,消遣消遣,真能给自己减减压。
  白燕升:这第四个爱好是什么
  孟广禄:京东大鼓。京东大鼓我都自己写词,我一般都自己写词自己唱。我学唱了四年京东大鼓。
  白燕升:跟裘派有关系吗?
  孟广禄:我感觉唱京东大鼓,有的发音位置上,跟裘派的发音有关系。
  白燕升:任何人面对镜头,都会有三分的不自在。因为镜头或多或少打乱了生活的原生态。但是今天跟广禄聊天,我觉得就跟我们在一起私下聊天,在饭桌上聊天的语式语调是一样的,特别的真实坦诚。
  孟广禄:我总认为,如果这一个人每天都在戏里,没法活!
  蓦地记起有一次跟广禄聊起演艺界的陋习,他感慨不已,谈到激动处,竟说出了〃演员,就是个哗众取宠的职业〃。我读出了他的痛心疾首,懂得了他的真性情!
  他的直言不讳,虽不完全赞同,但实在无法全盘否定。反躬自省,包括主持人在内,凡是走上舞台的人,一定要懂得欣赏别人,要做到宅心仁厚;一定要懂得尊重观众,不要一味地取悦他人,换取廉价的掌声和笑声,而是要用真情实感、真才实学去饱满艺术。
  我喜欢〃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相信广禄一定认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胜素:不爱侠女爱青衣(1)
li shengsu
  李胜素,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梅派演员。一个〃美〃字是对她表演艺术的准确概括:扮相美、声音美、身段美、舞蹈美。她具有扎实的功底,在舞台上松弛洒脱地挥洒着才情。听老先生讲,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梅兰芳的影子。
  李胜素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爱戏。父亲是一个发烧票友。李胜素自小喜欢唱歌,嗓音特别亮丽。同是河北农村的我,和胜素的家境相似。只是后来李胜素考上了河北省艺术学校,如果当初我的父母不阻挠我,我自信也能考上,没准儿还和胜素同学呢!
  在河北省艺校的7年中,李胜素拜刘元彤等名师为师,学习了《孟丽君》《红线盗盒》等剧目,奠定了基础。1986年,李胜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1987年,李胜素向王(瑶卿)派名家刘秀荣学习了《白蛇传》等剧目。1987年10月,李胜素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她良好的艺术潜质,引起了评委梅葆玖先生的注意。
  1991年,李胜素由河北调到山西省京剧院,在齐兰秋老师的辅导下,学习了《武家坡》《春香闹学》等剧目。1996年李胜素正式拜梅葆玖先生为师。
  一路走红的李胜素成为山西京剧院的当家旦角,曾担任山西京剧院梅兰芳青年团团长,那时我随《九州戏苑》栏目来到山西京剧院,在排练场采访过她。看着满头大汗素面朝天的老乡李胜素,实话说,她让我眼前一亮,继而感叹:河北怎么没留住这么好的人才?
  她先后跟梅葆玖先生学习了《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用李胜素的话说:〃梅先生教戏以认真细致闻名。他对每个细节都抠得很细。像《宇宙锋》《生死恨》等剧目,他都是手把手地教我〃。
  李胜素
  河北柏乡人,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她的扮相俊俏,秀丽动人,音色圆润优美,行腔舒展自然,表演洒脱,功底深厚,有大家风范,颇得梅派神韵。从骨子老戏,到新编剧目,她都能驾轻就熟。和艺术搭档于魁智合演新编剧目《大唐贵妃》《走西口》《梅兰芳》《袁崇焕》《赤壁》,均受广泛好评。
  她绝对的雍容,又绝对的温和。〃以情动人〃是她对梅派始终如一的诠释。舞台上,她挥洒了天女的熠熠灵光,尽展了洛神的翩若惊鸿,闭月羞花的醉酒之美亦呈现得恰到好处,那正是梅派一切的妙韵。
  ?2001年,李胜素由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眼界宽了,见识多了,对梅派的理解更透彻了。她曾跟我说,梅派的唱和表演是非常难的。〃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听来平易近人,可又不是〃大路活〃的粗唱。急功近利地模仿,是绝对学不会的。不要急着去找味儿,不能急着去研究造型来比划。一招一式,把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在人物里找内功,老老实实地一字、一腔,甚至一个音、一口气地反反复复地练。这是唯一的康庄大道,梅派没有速成的小道可走。
  如今李胜素已然成了梅派当红明星,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开始盛行武打片,李胜素差点改行去演影视。
  李胜素在学校拍的第一出古装电视剧是和唐国强一起演的《天下第一关》,是程之导演的。电视剧里的表演讲究
  ?生活化,但对电视剧一窍不通的她老觉得还带着水袖,胳膊放下了,手就不知道该怎么放。再比如,主人公一出门看天气挺好的,她还不由自主地来个〃一望两望〃,闹了不少笑话。后来程之导演给了她很多启发。除了《天下第一关》,她还拍了《侠女除暴》《江侠女盗》等等,以她的良好天赋,如果当初改行做影视,一定要比梅派青衣更火爆更风光,没准儿会成就一个内地的打星〃杨紫琼〃呢。

李胜素:不爱侠女爱青衣(2)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京剧,婉拒了很多片约,我们的谈话从此展开。
  白燕升:风华正茂的花季年龄,面对更具诱惑的影视,为什么没改行?
  李胜素:当时确实想过要改行,但是我觉得见老师没法交代了,培养了我这么多年。
  白燕升:今天回想起来,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吗?
  李胜素:没有。我觉得不管接触哪门艺术,对你的舞台艺术都是有帮助的。
  白燕升:也许就是胜素性格当中的这种率直和简单,才成就了今天的你。我觉得人越活应该越来越简单,要做减法,在你身上我感觉到了。
  李胜素:其实我挺不善言谈的,朋友在一起,大家熟了说话还多,还爱热闹,但是一有生人我肯定是自己坐在那儿待着。后来我就跟于魁智说,有什么新闻发布会,你就多说,旁边我给你做陪衬。
  白燕升:96年的时候拿了梅花奖,当时在北京举行了一个专场,演出了《游园惊梦》《廉锦枫》《红线盗盒》《孟丽君》等四出折子戏,不光有京剧,还有昆曲。为什么选择昆曲?
  李胜素:我觉得一个京剧演员学点昆曲,对于身上的表演非常重要。
  白燕升:从96年获了梅花奖后,98年来到京剧研究生班,我看了李胜素的毕业论文,其中发现你对流派继承的观点其实是很开放的。说到梅派的演唱和它的表演,有这样的评价,通俗一点就是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非常之完美,但是也有人说梅派的唱腔有些陈旧,有些太平实了,你怎么看?
  李胜素:到现在为止,我不追求现场的效果。
  白燕升:不追求现场的火爆?
  李胜素:只是给观众留下回味就可以了。
  白燕升:2002年的时候,你和搭档于魁智参加了《大唐贵妃》的排练,我听说当你看剧本看到马嵬坡那一场戏的时候,哭了。
  李胜素:确实是。
  《穆桂英挂帅》李胜素 饰 穆桂英
  ?《贵妃醉酒》李胜素 饰 杨玉环
  ?白燕升:为什么?
  李胜素:被感动了。
  白燕升:演的时候哭了吗?
  李胜素:极力地克制。
  白燕升:为什么?
  李胜素:因为杨贵妃临死前有这么一段念白:我为大唐而死,我为真情而亡。我觉得杨贵妃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每次演到这儿,我真是在克制,我特别佩服地方戏的演员,他们在台上眼泪下来,还能唱,我就不行了。
  白燕升:今天胜素在说的时候,眼睛湿润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是不是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触动,或者说把自己生活当中的经历感触带给了这个人物,有没有?
  李胜素:怎么说呢……我看电视剧都跟着掉眼泪。
  白燕升:于魁智曾经这样评价过你,说胜素是一个心里长牙的人,心里长牙是什么意思?
  李胜素:我理解应该是在私下暗暗较劲,不是表面上去跟人家争抢,而是舞台上见,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
  白燕升:大家看到的李胜素非常坦然非常自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脆弱的一面,或者说有没有难过的时候。
  李胜素:少!本来人活着挺累的,在舞台上演出也比较累,所以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我真的很少往心里走,还是简单一些比较好。
  白燕升:老辈人说,学戏要先做人,胜素做人的原则是什么?
  李胜素:一切顺其自然。
  白燕升:从1998年开始,你开始跟于魁智合作,到现在大家都感受到了你们在舞台上的这种和谐,有没有争吵的时候?
  李胜素:排一出戏每个人的意见肯定不都统一,但不会吵。
  白燕升:我听说处理《四郎探母。坐宫》那段快板对唱的时候,你们俩就有一点点分歧。
  李胜素:对,这个坐宫唱段,好像观众也希望你唱得快些,唱得要激烈一点,但是我觉得应该从剧情出发,因为
  ?是小两口,是话赶话,不是吵架的感觉,魁智还是挺接受意见的。
  白燕升:父母兄弟姐妹对你的从业道路是个什么态度,支持你吗?
  李胜素:支持,我不管干什么,我父母都永远是支持的,因为我从小就出来了,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于是他们就觉得我干什么都对。
  白燕升:老人看过你的现场演出吗?
  李胜素:看过。我在邯郸的时候,在山西的时候,在北京都接过来看过。我妈也是11频道的忠实观众,在家天天锁定11频道。曾经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什么时候演出,哪天晚上你可以看,但是那天没有播,她一直等到11点。
  白燕升:我也是这样,父亲在世时,刚开始主持戏曲节目的那些年,我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父亲在做。我的节目经常被推迟到半夜,我的父亲就一直坚守到半夜,第二天再打电话告诉我,你今天穿的怎么样,今天说话怎么样,父亲是我最忠实的观众。我做节目的最初动力来自于我的父亲。父亲去世了我觉得特别遗憾。
  李胜素: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不太好,像我父亲做过脑瘤,前一段昏迷,正好赶上《袁崇焕》去广州演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