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 >

第31章

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惜代价,挥军与我死打硬拼。加上敌人兵力众多,运输方便,地形熟悉,堡垒密布,炮火强大诸条件,便成了难啃的硬骨头。战役过程中,薛岳部又压了上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战前缺乏足够估计,想一口吞掉敌人,打到川西平原去。这是导致决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第二,与此相联系,我军高度集中兵力不够。刘湘在这一带集结的兵力,达八十个团以上,纵深配备,左右呼应,凭碉坚守。我们只集中了十五个团的兵力进击,一旦遇到敌人的拼死顽抗和反扑,深感兵力不足,捉襟见肘。部队两过草地,体力消耗很大,乍到新区,人地生疏,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无法积极配合红军作战。这样就难以取得战役战斗中的优势地位。
  第三,战役的选择失当。百丈一带,地势开阔,部队的集结、隐蔽、攻防受到很大限制,极易遭受敌机袭击与炮火的杀伤。当敌发起进攻时,我军处在长十余里的长弧形阵地上,三面受敌,相当被动①。
  除了以上三个失误外,红四方面军不善平原作战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四方面军最拿手的是山地战、隘路战,一旦虎落平阳就非常不适应。有些干部常常被星罗棋布的村落、树林、水田搞得晕头转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敌机来了,不知如何疏散和隐蔽;部队撒出去后,抓不住,收不拢,不能形成拳头。整个作战体现了一个“乱”字。有的部队打着打着,就放了“羊”。友邻部队之间,不讲协同作战,各打各的。遇到挫折产生急躁情绪和拼命思想,不讲战术,增大伤亡。
  南下受挫给张国焘迎头一棒。在此之前,沉醉在进军川西平原幻梦之中的张国焘以为胜局已定,胆大包天地给毛泽东下了一封最后通牒,用命令的口气宣布了四点“决定”:
  甲、此间已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发生关系。
  乙、你们应以(称)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丙、一、四方面军名义已取消。
  丁、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的政权组织状况报告前来,以便批准①。
  张国焘等不到拿下成都,就在川康边陲开府议事,居高临下地要求毛泽东等人递交报告,恭请他朱笔御批。谁知百丈失利,进军川西平原的美梦破灭,张国焘处于上不着天,下不沾地,进退两难的地步。他本能地意识到严冬降临了。
  天上掉下了林育英,分庭抗礼的党内格局开始松动。在兵危战险的困境面前,在共产国际严厉的喝斥下,张国焘的调门越来越低,最后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取消伪中央。红四方面军将士不佩服他的远见,而叹服他的辩才:“成立第二中央,张总政委正确;撤销第二中央,张总政委也正确。那究竟是谁错了呢?”张国焘给出的答案是:谁都没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