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零度思索 >

第4章

零度思索-第4章

小说: 零度思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国与中国公度端午会更好。

  ———————————————————————————— 

  许哲江博客://blog。sina。/xuzhejiang

血色黄昏
归途迷惘;我总想追随太阳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现在已黄昏;天边的黑暗与光明在互相搏斗;血色染红了云朵的衣袂;我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老鬼的小说《血色黄昏》曾感动过很多人,感到过千千万万个你我的父辈。我,以一个“*”时代的局外者的身份,融入这片血色的天空,它熟悉到让我触手可即,却又陌生地散发着独特而又神秘的气息。

  当你读完这部小说,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可能会嘲笑当时人们的愚昧与荒唐,可能会叹惋他们被禁锢的思想,而我却同情这段历史,它有灰黑而朦胧的背影,它有沉沦时的那份凄美的意境,尽管它已躲进历史的边陲,但是它曾真真切切地影响了千万人的思想和命运啊!

  他们是为了神圣而亵渎神圣的一代,他们是为了外表而出卖心灵的一派,他们压抑着自己真情的进发,时时刻刻地释放着空洞的伪言。可它们又是最具魅力的族人,他们用黯淡的字符装点了历史,他们用低沉的呻吟协奏着新世纪的乐章。

  我仿佛变成了一名知青,在自我思想令外界影响的分歧中南辕北辙地前进,归途迷惘,我被笼罩在那片血色黄昏下,暗暗地奢求黎明的到来……

  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他们印上了深深的辙印,以至于你家里的老衣柜还放者尘封多年的红卫兵服,以至于你的父母还会念那句土气十足的英语“Long long lif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这段岁月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中国。人们总说*是黑暗的,可它却孕育了无数懂得珍惜、知足的人们,孕育了艰苦奋斗的中华品质。

  记住那个衔着一茎狗尾草,背着黄书包的年代,记住那个面瘦如削的孩童凭票买馒头的年代,记住那个每天晚上搬凳子抢着去看露天电影的年代,记住它就是铭刻一段珍贵的岁月,虽然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回首,茫然如梦。让我们向那片血色黄昏致敬,即使它把天空染成了血色,可它却为黑暗增添了一簇绚烂。 。 想看书来

历史的脚印
六安市是我的家乡。

  六安是一个位于安徽省西部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六安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四千多年前;一位即将授于帝位的杰出人才……皋陶不幸因病逝世;于是艰难感其葬于一地;该区域更名皋陶。汉武帝时期;该地武装反叛甚多;数次平乱;终于平息。于是;汉武帝根据";六地平安;永不反叛";给其更名为";六安";;就是希望该地永远和平的意思。于是六安这个称号伴随着度过了数千年。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六安已逐步由破败变地富裕起来了现代化建设与设备日趋完善。但六安仍旧保存着大量的历史痕迹。在六安市中心的大钟楼下有一座房子;名为";一品斋";;当年何其有名;一品斋";当年是生产毛笔的;质量上乘;作工精美;为大江南北所熟识。不过六安人不知珍惜;将历史赐予六安的宝贵财富给摧毁了。六安有个古县;名为寿县;被人所熟知的是寿县的古城墙;现今依然保留;是该县的镇县之宝。寿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不胜枚举。再者;苏埠也是六安一历史重镇;该地区山好、水好、历史文物也好,不消多说。最令人瞩目的是被人称为“将军县”的金寨县也吏属六安。六安在满怀历史气息中走向今天。

  然而今天的六安令人担忧。前几天,我稍微关注了一下该市市长对2008年的工作要点作出的要求,我不禁鄂然。按市长要求,该市发展并未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据我所知,该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文化遗迹也不断遭到破坏。

  我知道,我不该多说什么,但我不得不说,因为我也是六安人!

伤感是一种养分
伤感是一种养分

  许哲江

  生活中经常莫名地伤感。

  干旱的夏季不经意间发现一湾细流,莫名的伤感。一湾细流,缓缓地流向干裂的河床,轻轻地划上一道痕迹,干燥的泥土沾着一丝水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耀的斑点恰如对烈日的讽刺,倒是不被太阳所接纳,短短的时间内,便被无情地蒸发。倘若你抬起头,便可看见,那是水的精灵,在眨着眼睛,向你微笑,用温柔的话语告诉你:“不要伤感,我将用我的身躯去唤醒大地对水的记忆!”淡淡地远去。

  一片枯寂的森林摇曳在风雨中,莫名的伤感。也许有几只小鸟欢快地飞入,而又失望地飞走。停留在半空的苍鹰,拍打着硕大的翅膀,盘旋数圈,哀鸣着盯着一片灰烬的绿叶,无奈地飞向远方,这是一种伤感;繁花如飞的季节里,充满绿色的原野上,一花凋零或一草枯萎,这是一种伤感;一只孤独的蚂蚁在地上迷茫的爬着,一只蜜蜂无奈的闯进了沙漠,一只小鸟寂寞地独立高枝轻哼,这都是伤感。伤感,有时是一种声音,是生命凋谢与枯萎的声音;伤感,有时是一种色彩,是蓄含了生命无限幻想与不屈的色彩;伤感,有时是一种状态,是超越语言而凝在心中的一种状态;伤感,有时就是一种被人所忽视、微不足道的一场情景,将生命的细微、悲壮与感慨全抒写于一张洁白无暇的生命纸张上。

  不知道为什么要伤感。

  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明确:若没有了伤感,我的生命便失去了屹立于世间的意义。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湾细流,一片枯林,一只哀鹰都始终保持着一份伤感的特质。所有的生命是离不开伤感的,倘若你对繁花凋零无动于衷,对枯藤老树视而不见,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去保存心中的纯洁与美好!

  想一想,一湾细流因何而无奈?一只苍鹰因何而哀鸣?一只孤燕因何而迷茫?一朵似火之花因何而凋零?

  有时候,一个极其细微的场景、极其细小的事物,便可触动心灵的底蕴,引发心中的伤感。只是我没有将每次的伤感,用心灵去细致的拷问和深层的探讨,我仅仅是将每份伤感分割成数个片段,分撒到每一个令人伤感的情景或事物中去。倘若我能将一次伤感解剖到最细小的微粒中去,便可紧紧地抓住下一份伤感,于是便会有无限的伤感充盈于整个生命中。但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迎接下一份伤感而准备什么,就如同大脑对美好的事物存在的一种幻想,只需在接触这份伤感后,用心去作一次细致、深刻的总结,以将这份伤感深深地融入生命中。

  充满伤感而又时刻被伤感的事物所感动的生命是精彩的。

  我钟爱一切宇宙所拥有的客观存在。恰如我对我的母亲,一种纯洁的真挚的而又深沉的爱。我将这份爱永远地珍藏在心中,当有必要时,用这份爱去渲染美好,去寄托纯洁,去弥补无奈。每一次小小的伤感,都会触发心中的美好,洗去一点心灵的污垢,每一次都会将生命侵染地更加暇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累积,伤感便会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吞噬心灵的斑点,让心灵充满美好与纯洁,让生命更加完美。

  我不敢对伤感有所怠慢,正如启蒙老师对我的指导与教诲,在不断地吸收老师的忠告中,不断地成长,吸收生命的精华,心中充满了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拥有伤感的心灵不会枯萎,一个拥有伤感的人生不会平淡,一个懂得伤感的人会更加幸福。

让雷锋从历史的符号转化为时代的象征
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发起、浙江永乐影视公司摄制的2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雷锋》,计划

  于今年秋天开拍。中国作协副主席黄亚洲称,将在荧屏上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雷锋。

  
  对于电视剧将表现雷锋“朦胧的爱情”,在广大网友间引起较大争议,很多网友提出质疑

  和忧虑,担心这样的电视剧“会糟蹋了雷锋的形象”。他们认为电视剧将将焦点放在雷锋的爱

  情戏上,希望别再糟蹋雷锋,给人们留下一个纯洁的印象。

  
  我个人倒是赞同塑造一个真实、生活化的雷锋这一做法。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人来说,雷锋精神确实是人生的一剂良药,能够对自己生活中的言行起一定的规范与指导作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90后的人来说,雷锋似乎离我们太远了。在我们心中,也许会认为雷锋脱离了这个时代,雷锋已不能与这个时代接轨了。我们在生活中喜欢找一些可以使自己产生共鸣的事,就比如一向在90后都很流行的言情小说或校园小说,许多人喜欢看就是因为能在这些文章中找到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而雷锋似乎一失去了与21世纪连通点,所以,雷锋精神并不能在这一代人中起多大的作用。

  
  纵观现在的90后,其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说90后的人有一个特性,与80后70后等所不同的个性,那就是以“我”为中心,太个人主义,这恰证明了这一点,即将走向社会的90后一代,已没有一个支撑其“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信念和精神。

  
  倘若雷锋再不“与时具进”一下,恐怕将无法完成人们所赋予的历史性任务。

  
  此次《雷锋》重拍恰也抓住了这一点,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指出,要提高这一题材影视作品的收视率,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把人物写“活”,突出表现人物个性,摒弃政治符号形象。因此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认为,雷锋精神体现在常态生活中,又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氛围。“我们不能神化某种抽象的精神,但是要找到雷锋精神与21世纪的连通点,才能争取到观众认同的最大覆盖面。” 

  
  不能让雷锋仅仅充当历史的雷锋,更要让雷锋成为时代的雷锋。

  ………                  许哲江的BLOG://blog。sina。/xuzhejiang

默读生活
生活像一杯浓郁的咖啡,只要你精心调配,它将由苦到甜;

  生活像一幅奇幻的水粉画,只要你细心描绘,它将绚丽多彩;

  生活像一轮明月,伴随着阴晴圆缺,引人感叹悲欢离合;

  生活像一场游戏,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久的失败者。

  ……

  逐渐发现,生活早已不再是儿时的欢声笑语、笑闹无尽,也不是父母的殷殷嘱咐、谆谆教导。生活究竟是什么?

  生活是父亲满头青丝中深藏的一根白发,或许是时间的消磨,或许是风霜的侵蚀,使这根白发萌生滋长,渐渐蔓延;

  生活使母亲眼角的鱼尾纹,或许使家务的操劳,或许是子女的拖累,这些鱼尾纹悄悄爬上了母亲的脸颊;

  生活是我随手撕下的一页页日历,是我一天天短去的衣衫;生活是我桌前日渐增高的书堆,是我不断放远的视线。

  总之,生活是一所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它由无穷的知识等着我去拜读、领略。

历史的脚印
历史的脚印很大;很大。

  我迈开双腿;寻着历史的脚印;小心翼翼地向前;向前。历史的脚印弯弯曲曲的,颇费精力,一眼望去,尽是弥漫着印痕,不禁令人心生胆怯。轻轻踏着尘旧的泥土,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探寻,去追求。

  历史的脚印,满目狼藉,杂乱无章是其最大的规律。俯下身来,闻一闻历史尘土的气息,满鼻远古的芳香,沁人心脾。轻轻地一吻,化做了炽热,融化了千年无奈与桎梏,释放万屡光芒,闪耀出智慧与财富。历史在生存中踏出了脚印。一切都镌刻在无言的叹息。

  我寻着历史的脚印,与秦始皇对话、与汉武帝对话、与唐太宗对话、与康熙对话,我悟出了很多很多。历史的车轮碾过了秦始皇、碾过了汉武帝、碾过了唐太宗、碾过了康熙,碾碎了一切显赫与威耀,碾成了一句句长叹无无奈。我寻着历史的脚印与孔子对话、与司马迁对话、与李白对话、与曹雪芹对话,历史的文化在炽热与寒冷的交错下,已渐渐消融了,带给人们无限的伤心与哀叹。

  历史将其脚印深深地刻在了人间,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数千年不断地风化,不断地侵蚀,又不断地镌刻。历史与历史在不断地战斗,在战斗中生存,在生存中战斗,战出了历史的雄姿,战出了历史的豪迈。于是历史在成长中屈服,在屈服中成长。长出了历史的无畏,长出了历史的飒爽。踏出的,是一双硕大的脚印。

  历史的脚印被打磨地惨淡之极,历史在呻吟,不是痛苦的呻吟,而是无奈的呻吟。历史需要去解读,历史的脚印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