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 >

第2章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1630),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古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努尔哈赤的军队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做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努尔哈赤的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努尔哈赤订下密约,故此努尔哈赤才会深入内地。崇祯帝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处死。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释义】
  迫使敌人处于委顿的境地。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以逸待劳是取胜的良方,是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以逸待劳的关键并不是待在原地不动,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敌人的到来,而是以简洁的思路应对复杂的局面,以不变应万变。
  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证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之法。调用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情况,掌握主动权。
  以逸待劳在现代商业领域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强,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甘愿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想出奇招,使自己获益。因为必要的退步是为了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力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一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拔剑再起,反败为胜。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战争初期,秦军锐不可当,连连获胜。不久,李信轻敌而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一败涂地,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惨重。后来,秦王派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出兵迎战。王翦却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而楚军急于击退秦军,多次挑衅均未成功,相持一年有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仅是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最终消灭楚国。
  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0
  0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市)、猇亭(今属湖北省宜昌市)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年轻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又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大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以逸待劳的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以逸待劳之计的奏效,要依赖以下条件:首先要善于选择战争的时机和地点,在敌人的疲惫达到最高点时,在最有利于歼灭敌人的地形条件下,一举发动进攻。其次要有耐心,不到时机和条件成熟绝不动手,绝不能被敌人的挑战所激怒。以逸待劳的战术对身为东道主的一方尤为有利,因为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所以不存在给养方面的问题,只要耐心地拖延下去,就能获得绝佳的战略机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释义】
  当敌人陷入严重的危机之时,就应该乘局面混乱而获得利益,一定要利用对方混乱的时候进攻。
  趁别人家中发生火灾,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劫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伏对手。敌方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内忧与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都是内患;外敌入侵,战事不断,都是外患。敌方有内忧,就占他的领土;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敌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可以去兼并他。总之,抓住敌方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进兵,肯定稳操胜券。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归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后,越国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84年,吴国颗粒无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但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治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身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以遂其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十七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竭尽全力,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庞大无耻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去挽救天下和百姓,最终以身殉社稷。他热爱百姓,在最后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时仍然要弃地不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这是他一生对百姓的心声。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尚未稳,首领们便开始腐化堕落。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以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清朝,欲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地辅佐小皇帝顺治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清朝占领中原的基础。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释义】
  敌人因为混乱造成了内部散乱、危机四伏的处境,我方则应抓住敌方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获胜。
  声东击西是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在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这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从而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故意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为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军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就必须先攻下赤嵌城。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道,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道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城。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时,在一个月朗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释义】
  诳,欺诈、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