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胜在三十六计 赢在孙子兵法-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他的士兵,借以消除关羽在荆州的戒备,然后再寻求攻取荆州的机会。
吕蒙假装生病回到建业的时候,陆逊去拜望他,直率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吕蒙。他说,关羽智谋超群,威震华夏,因此骄傲自大,目空四海。目前,他在军事上节节胜利,更加趾高气扬。他听到你因病离职,一定会产生轻敌思想。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其不意,袭取荆州。
吕蒙同他的意见暗合。吕蒙向吴王孙权推荐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向孙权说,陆逊才干出众,可担当重任。他年纪轻,名望不高,正好以此来麻痹关羽。
于是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副将,代替吕蒙驻守。陆逊一到吴军驻守的陆口,就写信给关羽,措辞十分恭敬,把关羽围樊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比作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和韩信“破赵之战”。信里陆逊又谦虚地自称书生,没有经验,恭请关羽照拂。
关羽果真落进陆逊的圈套,自以为荆州安若泰山了。他放心大胆地抽调一部分守军,加紧对樊城的攻打。
正当关羽在樊城同曹军发生激烈战斗的时候,吕蒙率领大军从长江逆流而上。为了蒙蔽关羽的守军,吕蒙的战船冒充商船,兵士都躲在船舱里,摇船摆橹的兵士都穿上白色的服装,假扮商人。战船悄悄地沿江前进。关羽在长江沿岸布置的岗哨未及提防,都被吴军挨个拔掉。
吕蒙的战船不分白天黑夜前进,一直开到南郡、公安。突然袭击,蜀军将领来不及应战,开城投降。就这样,没有经过战斗,吕蒙就袭取了荆州的首府江陵。
偷度阴平,轻取江油
三国后期,司马昭分兵多路南征蜀国。蜀将姜维在剑阁凭借天险,与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对峙,魏军久攻不下。
魏国的另一镇西将军邓艾对钟会说:“将军何不派遣一支队伍,偷度阴平小路,奇袭成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料想姜维必回兵救援,将军可乘机夺取剑阁。”
钟会大笑,连称:“妙计!妙计!”并称邓艾是最佳人选,请邓艾早日起兵。待邓艾走后,钟会却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邓艾不过是个庸才罢了!”
原来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地形极其险峻。如果从阴平偷袭,西蜀只要用一百人扼住险要,再派兵阻断进犯者的归路,进犯者就非冻死、饿死在山里不可。难怪钟会对邓艾作出如此评价。
邓艾深信从阴平小路奇袭西蜀定能成功。他派自己的儿子邓忠带精兵五千充当先锋,在前面凿山开路,搭梯架桥;又选出精兵三万,带足干粮绳索,跟在先锋后面向前进发。每走一百多里,就留下三千人安营扎寨,以防万一。
邓艾率军在悬崖深谷中披荆斩棘,二十多天行军七百里,未见人烟。当他们来到摩天岭时,被摩天岭天险挡住。邓忠对父亲说:“摩天岭西侧是陡壁悬崖,无法开凿,我们的努力白费了。”邓艾观看了摩天岭地形,对众人说:“过了摩天岭,就是西蜀的江油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罢,用毯子裹住自己的身体,滚下摩天岭。
众将士见主将率先滚下山岭,一个个跟着用毯子裹住身体滚了下去。那没有毯子的人,用绳子束住腰,攀着树枝,通过了摩天岭。就这样,开山壮士及两千兵士都过了天险。
邓艾率领魏军突然出现在江油城下,守将马邈毫无防备,不战而降。邓艾将阴平小路沿途军队接到江油,然后挥兵直奔绵竹、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怯懦,尽管城中还有数万兵马,却开城投降。
邓艾偷度阴平小道,袭取江油。事先即已料定蜀军不会在此设防,因为阴平险阻,很容易全军覆没。但他正是料定了蜀军的大意,才攻其不备,预料到走阴平必定能克敌制胜。其中不仅包含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而且深谙孙子《计篇》中“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地”的奥秘,因此一战功成。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兵贵神速,速战速决(1)
孙子首先论述了战争必须以速战速决为原则的客观依据。他认为,旷日持久的劳师远征会造成国家财力的巨大消耗,给老百姓带来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而且很容易在战争进程中造成两线作战甚至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孙子提出了在战略进攻中争取速战速决的三种方法:首先是避免旷日持久作战;其次是“因粮于敌”(从敌方夺取粮草物资);再次是优待俘虏、奖励缴获。通过这些方法达到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的目的。
曹操速进,大破乌桓
袁绍兵败官渡,呕血死去。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于,伺机东山再起。曹操为巩固北部边疆,消灭蹋顿和二袁,于公元207年亲自征讨乌桓。但是,由于军队数量庞大,粮草辎重多,行军速度大打折扣,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
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只有迅速接近敌人,深入敌境,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才能取胜。像我们这样行军缓慢,敌人以逸待劳,做好战争准备,我们怎么能轻易地打败敌人呢?”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命令大军停止前进,亲率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在崎岖的山路中行军五百多里,突然出现在距蹋顿单于的王庭柳城仅一百里的白狼山,与蹋顿单于的几万名骑兵遭遇。
蹋顿单于的骑兵没有料到会在自己的领土上与敌人遭遇,一时缺乏防备。曹操等人见敌我如此悬殊,知道只能拼死一战,或许还有活路,因此人人拼死战斗,无不以一当十。战斗空前惨烈,曹操的几千人马死伤大半,但蹋顿单于及其部下将领死伤更多,蹋顿单于战死,群龙无首,终于被曹操打败。
袁熙、袁尚听到蹋顿单于阵亡的消息,带领随从逃出乌桓,投奔了辽东太守公孙康,不久便被公孙康设计杀死。曹操北部边疆从此安定。
善于用兵的曹操极为推崇《孙子兵法》,深刻体会到“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速战速决平定乌桓,既显示了其作战雷霆万钧的一面,也显示了其胸有成竹、临危不乱的镇定,因此能够阵斩蹋顿单于。平定乌桓既未需率领大兵团,重复调用粮草,也解决了大军缓慢行军延误战机的可能,轻骑而动,其速战作风,堪为经典。
司马炎灭吴,一举荡平
魏灭蜀后,魏、吴南北对峙。魏咸熙二年(265)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黜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改元泰始。吴国自蜀国灭亡之后,形势已岌岌可危。吴永安七年(264)吴景帝孙休病死,孙权之孙孙皓继位。孙皓沉湎酒色,奢侈无度,宠信佞臣,迷信巫卜,屠戮大臣,财政入不敷出,对于劝谏的大臣不是挖眼、断足,就是剥皮、锯头。朝中人人自危,朝不虑夕。
司马炎经过五年的努力,国内政局稳定,军事实力大增,于是着手灭吴,他派尚书右仆射羊祜统领荆州诸军,镇守襄阳,虎视江南。晋泰始六年(270),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占据凉州,司马炎分兵御边。泰始八年(272)边地稍安,司马炎即召来羊祜商议伐吴。
羊祜认为当年曹操南征失败,原因是缺乏水师,现应训练水军,制作舟舰,控制上游。一旦时机成熟,水陆齐发,一举灭吴。司马炎当即密令益州刺史王浚在巴蜀训练水军,建造大舰,长一百二十米,可载两千余人,可驰马往来。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兵贵神速,速战速决(2)
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发现上游不断有大量碎木漂下,推断晋必攻吴,上疏孙皓,请求增兵建平,守住险要,以防晋军顺水而下。孙皓以为晋国无力对吴用兵,完全不予理睬。吾彦只得命令工匠铸造铁链、铁锥,在西陵峡设置障碍,横锁江面。羊祜在荆州实行怀柔策略,减少守备巡逻部队,进行屯田,积蓄军粮,并与吴人友好相处。打猎时,捕获被吴人射伤的禽兽就送还吴人。羊祜的这些举动,麻痹了吴国人。晋泰始十年(274),东吴名将陆抗病死,他所辖的军队由他的五个儿子分别率领。吴国长江中下游防务,由于失去高明的统帅,便更加削弱。
羊祜向司马炎进言:“现在伐吴可以不战而胜。”司马炎赞同。不久,羊祜病死,司马炎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晋咸宁五年(279)年底,司马炎诏令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成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浚沿江东下,六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水陆齐发,进军东吴。王浚水师,越瞿塘,过巫峡,一举击破丹阳城,活捉丹阳守将盛纪。进入西陵陕,舰船受阻于拦江的铁链和铁锥。王浚命水性好的士卒,撑数十个大木筏先行,将铁锥拔出,又命令士卒,将巨大的火炬安置船前,烧熔铁链。吴军原以为这些障碍足以阻止晋军,因此未曾派兵把守。晋军顺利地拆除水障,继续进军。在王浚进军的同时,杜预也出兵策应,派部将周旨率奇兵八百人,乘夜渡江,埋伏在乐乡。王浚军抵达乐乡,都督孙歆率军迎战,吴军大败。伏于城外的周旨军趁乱入城,孙歆被晋军所俘。杜预、王浚水陆大军合攻江陵,斩杀守将伍延。随即逼降武昌(今湖北鄂城)守将,胜利结束长江上游作战。
吴主孙皓惊慌失措,派丞相张悌领精兵三万渡江御敌。军至牛渚,太守沈莹建议在此坚守,以防晋军水师。张悌不听,率全军渡江,寻找晋军决战。吴军在杨荷与王浑前锋张乔所率七千余人遭遇,张悌将其包围。张乔见寡不敌众随即诈降。吴军继续前进,至牌桥,与王浑主力遭遇。沈莹率五千精兵发起冲击,被晋军击退,沈莹阵亡。
吴军后退,晋军乘势反击,张乔突然从背后杀来,吴军全线崩溃。副军师诸葛靓劝丞相张悌后撤伺机而动。张悌决意以身殉国。诸葛靓挥泪离去,不久,张悌为晋兵所杀。王浚水师抵达三山。吴主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万余水军阻击,张象却率师投降。孙皓于是将全部军权交给陶浚,命他领兵迎敌。吴军将士此时纷纷逃走或者过江降晋。孙皓采用光禄勋薛宝、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同时分送降书给王浑、王浚、司马伷,想使三人争功以激起晋军内乱。王浑接到降书后,请王浚赴江北商议,王浚借口“风大,不能停泊”,扬帆直指建业。三月十五日,率八万水师进入建业。吴主孙皓被迫出降。
晋军仅用两个月时间,就灭亡了割据江东五十七年之久的孙吴政权。
。。
第六章 智将务食于敌
在战争中,如何解决军队的粮草及其他消耗同样是制胜的关键。孙子说:“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就是以战养战,消耗敌人的给养。在战争中未必都能“务食于敌”,但是若能消耗敌人的给养,同样是对敌人的巨大打击。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周亚夫断敌粮通的做法,都不失为“食于敌”的经典。
周亚夫决战,断敌粮道
汉景帝即位不久,吴王刘濞勾结早已蓄谋叛乱的六位诸侯王,统率二十万大军,一路杀向京城。汉景帝任命太尉周亚夫为前军统帅,进行平叛。
周亚夫情知战事危险,只带了少数亲兵,驾着快马轻车,匆匆向洛阳赶去。行至灞上,周亚夫得到密报:刘濞收买了许多刺客,在自京城至洛阳的崤渑之间设下了埋伏,准备袭杀朝廷派往前线的大将。
周亚夫果断避开崤渑险地,绕道平安到达洛阳。又进兵睢阳,占领了睢阳以北的昌邑城,深挖沟,高筑墙,断绝了刘濞北进的道路。随后,又攻占淮泗口,断绝了刘濞的粮道。
刘濞的军队北进受阻之后,便掉头倾全力攻打睢阳城。但睢阳城非常坚固,而且城内有充足的粮食和武器。守将刘武得到了周亚夫的配合,率汉军拼死守城,刘濞在睢阳城下连遭挫败后,又转而去攻打昌邑,以求一战。
周亚夫为了消耗刘濞的给养,坚守壁垒,拒不出战,刘濞无可奈何。
旷日持久,刘濞因粮道被断,军需粮草紧张,军心动摇,不禁恐慌。他调集全部精锐,孤注一掷,向周亚夫坚守的壁垒发起了大规模的强攻,战斗异常激烈。
刘濞在强攻中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他表面上是以大批部队进攻汉军壁垒的东南角,实际上将最精锐的军队埋伏下来准备攻击壁垒的西北角。但是,周亚夫识破了刘濞的计策,当坚守东南角的汉军连连告急请派援兵时,周亚夫不但不增兵东南角,反而把自己的主力调到西北角。果然,刘濞在金鼓齐鸣之中,突然一摆令旗,倾其精税,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壁垒西北角发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