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125章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125章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葡萄牙的解放战争由此一改颓势,约翰借机召开全国会议,他毫无争议地当上葡萄牙王国的第十任领导,是为约翰一世。

  在约翰一世提名下,时年二十五岁的奴诺出任军队总司令,负责弹压葡萄牙北部依附于卡斯蒂利亚的势力。

  返回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一世不甘心和郁闷做伴,他再次派军征讨葡萄牙,结果惨败而回。胡安一世勃然大怒,亲提大军*葡萄牙。

  卡斯蒂利亚军总兵力约为三万骑兵,其中包括前来支援的法国骑兵。葡萄牙军只有六千人,仅是敌人的五分之一。

  卡斯蒂利亚军来势汹汹,矛头直指里斯本。约翰一世和奴诺紧锣密鼓地商议一顿,最后决定在敌军接近里斯本之前进行还击。

  选择有利战场对于弱小的葡萄牙军来说至关重要,精于指挥的奴诺仔细审视一番,把战场选在安鲁杰巴罗达(Aljubarrota)附近,一座小溪环绕下的平顶小山。

  1385年8月14日上午10点,葡萄牙军在山北严阵以待,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入侵者即将出现的大路。像14世纪的其他防御战一样,葡萄牙军的部署也是骑兵下马,与步兵布阵中央,两翼布防弓箭手。

  中午时分,卡斯蒂利亚先锋部队出现在北方,当头一面大旗,旗下策马者正是全副武装的胡安一世。

  看到葡萄牙军的防御阵势,以及周围的地形,胡安一世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不与敌人硬拼。慢慢的,后续部队陆续抵达,三万卡斯蒂利亚军齐集山下。

  安鲁杰巴罗达一带顿时杀气冲天,黑白无常已经做好准备,等着缉拿亡魂。

  胡安一世派出的侦察兵发现山南不像山北那么陡峭,比较适合骑兵作战。胡安一世随下令全军转向山南。

  卡斯蒂利亚军的行动全被居高临下的约翰一世看在眼里,他立刻命令葡萄牙军后队变前队,调防山南。

  看到人潮涌动的卡斯蒂利亚军,葡萄牙士兵不免精神紧张,有的直喘粗气,有的不停地咽着唾沫。为了缓和士兵的紧张情绪、增强防御,奴诺下令在阵前挖掘壕沟,散布铁蒺藜,这是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按照“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数学原理,围山绕了半圈的卡斯蒂利亚军直到下午六点才抵达山南。当他们布完阵势的时候,葡萄牙军的壕沟防御体系已经完工。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卡斯蒂利亚军在8月份毒辣的太阳暴晒下跑了整整一天,士兵连口气都没喘,早已筋疲力尽。这仗打起来,到底鹿死谁手可就难说了。

  卡斯蒂利亚军里的法国骑兵率先发动进攻,这不赶着去投胎吗?法国骑兵向往常一样勇往直前,意图一举突破葡萄牙军的防线。回应法国骑兵的“声音”也像往常一样,葡萄牙军两翼的弓箭手乱箭齐发。法国骑兵未等接近敌阵,已经乱不成型。

  壕沟防御系统和弓箭暴射让法国骑兵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其情其景俨然就是克雷西和普瓦提埃的再现。一些幸福地冲到葡萄牙军阵线的骑兵没能继续幸福下去,他们被步兵掀翻在地,当了俘虏。

  安鲁杰巴罗达战役

  卡斯蒂利亚军随之投入战斗,山周围的两条溪流成为阻挡卡斯蒂利亚军全面进攻的最大障碍。胡安一世只得把大队人马分成数路,在溪流的夹缝里穿插而行。

  与卡斯蒂利亚军糟糕的开局相比,葡萄牙军积极调动,重新布防。为防止被俘敌兵闹事,约翰一世下令屠杀了所有俘虏。

  卡斯蒂利亚骑兵顶着箭雨,被迫下马,把长达4米的笨重长矛一折两半,加入步兵混战。

  战斗随之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皆损失惨重。防守葡萄牙军左翼的两百学生凭着勇气击退仍骑马作战的卡斯蒂利亚重装骑士,胜利同样出现在葡萄牙军右翼,在两百年轻贵族努力下,卡斯蒂利亚军也被击退。

  战斗只进行了一个小时,卡斯蒂利亚军就乱成一锅粥。胡安一世的军旗随风倒下,卡斯蒂利亚军后面的部队以为国王战死,纷纷落荒逃出战场。

  仍在大口喘着粗气的胡安一世和士兵一样都在玩命逃跑,他跑得比谁都快,士兵、没骑马的贵族统统被他甩在身后。

  葡萄牙军趁势冲下山来,于后掩杀,战场上更添无数冤魂。卡斯蒂利亚士兵的尸体在战场上迭起罗汉,数量之多足以阻断山边溪流。

  晚上和整个第二天,约有五千卡斯蒂利亚士兵死于逃跑沿途的镇甸居民之手。

  据传说,镇甸居民里最有名的是一名烤面包的葡萄牙女工。这位大妈身材魁梧,体型彪悍,三围180、180、180,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大老爷们。更奇的是,大妈是个六指,而且两只手都是六指。

  这天,大妈正在辛苦工作,烘烤面包。突然,几名落荒的卡斯蒂利亚士兵闯入面包房,他们已经饿急了,不由分说抓起俩面包就往血盆大嘴里扔。

  大妈虽是女流,却也有男子气概,她伸出六指,顺手抄起劳动工具,和敌人厮打成一团。经过一番激烈搏杀,卡斯蒂利亚鬼子留下八具尸体狼狈逃走。

  整个安鲁杰巴罗达战役里,葡萄牙军只损失一千人,卡斯蒂利亚军的损失却高达一万,丢掉三分之一的兵力。

  约翰一世还算不错,特赦被俘敌兵,还免费把他们遣返回国,卡斯蒂利亚则举国哀悼。

  10月,士气大振的葡萄牙发动反击,把战火烧到卡斯蒂利亚境内。在奴诺的精妙指挥下,葡萄牙军再次创造奇迹,击败比安鲁杰巴罗达战役里更多的卡斯蒂利亚军。

  安鲁杰巴罗达的胜利保证了葡萄牙的独立自主,结束了葡萄牙危机,约翰一世无可争议地成为正牌葡萄牙国王。

  此后,两国在边境的武装冲突始终不断,持续了足足五年。

  胡安一世到死也没能染指葡萄牙王位,直到1411年,葡萄牙再次重创卡斯蒂利亚以后,卡斯蒂利亚才正式承认葡萄牙的这个新政府。

  【英国…葡萄牙同盟】

  在葡萄牙的解放事业里,英格兰的无私帮助功不可没。于是,英葡两国签署《温莎条约》(Treaty of Windsor),结成永久军事同盟。

  至今,英葡两国仍是盟友,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长久的同盟关系,史称之为“英国…葡萄牙同盟”(Anglo…Portuguese Alliance)。

  两国都从这一盟约中得到好处。1640年葡萄牙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以及二战期间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是这一同盟关系的最好见证。

  【急流勇退】

  在葡萄牙的解放事业里,奴诺居功至伟,成为葡萄牙的民族英雄。

  妻子死后,急流勇退的奴诺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一直到1431年七十一岁去世为止。在当修道士的日子里,奴诺虔诚至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之中。

  在奴诺生命的最后时光,约翰一世驾临修道院,奴诺在国王的怀抱中欣然地合上双眼与世长辞。

  看着好兄弟垂下双手,约翰一世的热泪止不住地涌出眶外。和岳飞、贝利撒留的悲惨遭遇相比,奴诺能够全身而退,死后备受敬仰,也许和他急流勇退有着莫大关系。

  很可惜,奴诺的坟墓在1755年的里斯本地震中毁于一旦,但墓碑上的铭文却永远铭刻在葡萄牙人心中:

  这里长眠着著名的奴诺,他是军队统帅、……、受上帝赐福的修道士,他生前虔诚至极,死后登上天国……他在尘世中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却对此并不在意……

  1918年,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五世(Pope Benedict XV)为奴诺行宣福礼,祈祷他受到上帝的祝福。

  2008年,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发布两份教令,表彰奴诺的英雄事迹,并追封奴诺为圣徒。

  值得一提的是,奴诺的闺女嫁了个好人家,他俩的后代开创了17世纪葡萄牙的布拉甘扎王朝(Braganza dynasty),并在19世纪统治巴西。

一一六  明枪暗箭!英法的宫廷斗争
葡萄牙危机尘埃落定,英格兰却又卷入危机之中,日盛一日的宫廷斗争在英法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场争权夺利的角逐在历史大舞台上演。

  【毫无意义的政治联姻】

  理查二世小朋友在泰勒起义中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胆识,他在处理紧急事件中的泰然自若绝对令人折服。

  看起来英格兰有望,上帝赐下一个绝顶优秀的领导。可是,理查二世的统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泰勒起义后,理查二世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娶媳妇。这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和以往的宫廷速配一样,这是场*裸的政治联姻。

  理查二世的老丈人正是德国皇帝查理四世(当时查理四世已经驾崩好几年了)。在天主教大分裂和百年战争时期,这一洞房花烛夜事件看似比英格兰以往的任何一场政治联姻都有意义,原因何在?与法国走得近乎的德国有希望成为英格兰的有力盟友。

  理查二世的想法不错,可事实又是什么呢?夹在英法之间,德国倒是谁都不得罪,理查二世给德国整车整车送大洋,却并未换得德国任何有价值的军事援助。

  【宫廷斗争】

  政治联姻没能帮助英格兰在百年战争中占得先机,而宫廷斗争却让英格兰陷入一系列内乱,世界股票市场上大有再多一支ST股的趋势。

  英格兰王宫相互斗法的有两大团队,一个是备受理查二世宠信的国王近臣队伍,我们就称之宫廷党吧,很明显,宫廷党的后台老板是理查二世,但这哥并没实权;另一个则是掌握实权的摄政派,他们的总瓢把子就是前文提到的王叔约翰,那个坏到出水的家伙。

  宫廷党不但是摄政派的死对头,还很不招贵族待见。在世人眼里,宫廷党就是围绕在领导身边的奸佞小人,除了会打小报告以外一无是处。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和外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接轨了。

  真正让两派闹到水火不容地步的还是在对待百年战争的看法上。宫廷党属于鸽派,主张英法议和,这种想法原也不错,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有百害而无一利。可是,摄政派是典型的*,约翰极力主张猛攻猛打。

  两派争执还没弄出个子丑寅卯,一队所谓的十字军就从英格兰出发,结果以十分悲惨的命运结束了这趟“旅行”。

  在法国连续不断的失败,让理查二世的心有些洼凉洼凉的。看来直取法国并非上上之策,理查二世掏出《三十六计》翻了又翻,哇塞,终于找到一招——釜底抽薪。

  1385年,理查二世亲自挂帅,把矛头对准“老同盟”里的苏格兰,意图先断法国一臂。

  理查二世的战略思想挺对路,但在战术上实在差强人意。这次北伐除了劳民伤财一无所获,理查二世竟然没和苏格兰军干一仗就退回英格兰。由于这场不战而败,理查二世和约翰的关系更加恶化,两人见面白眼对白眼。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叔侄关系成为谣言的力量源泉,伦敦立时被各种小道消息塞得满满的。所有传言里,约翰最担心也是最害怕的一句就是“国王要对王叔下手啦!”

  在对待法国的问题上,约翰表现得挺猛男,实际上他是个缩头乌龟,在泰勒起义中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尽管手里有实权,约翰还是被谣言整得不寒而栗,他三十六计走为上,找借口逃离英格兰。

  宫廷党在与摄政派的第一轮较量中胜出,但这只是刚刚开始。

  【逼宫】

  总瓢把子的离开让摄政派没了主心骨,宫廷党正在看哈哈笑,这场大戏里的另一个主角出现了,他就是格洛斯特公爵白金汉(Buckingham)。

  白金汉是反对宫廷党的中坚分子,摄政派找到新老大,便纷纷投靠到过去,紧密团结在白金汉周围。我们就把这个新团伙称为逼宫派吧,至于为什么这么称呼,请看下文。

  逼宫派即使宫廷党的新对手,其实又是老冤家,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长年奋战在反对宫廷党第一线的摄政派成员。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换汤不换药,在白金汉领导下,逼宫派远比摄政派强悍多了。

  经过一轮轮明争暗斗、明枪暗箭。逼宫派终于等来搞垮宫廷党的伟大时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勇敢者腓力摄政下,法国大有反客为主的意思。事实上,勇敢者腓力的确制定出入侵英格兰南部的计划,只是一场意外暴动使之未能付诸实施,但来自法国的威胁始终未减分毫,入侵英格兰的举动越来越明显。

  宫廷党的带头大哥叫迈克尔,是理查二世最亲密的“战友”,也是财政大臣。

  迈克尔提出,英格兰各地的防御必须加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