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部长与国家 >

第7章

部长与国家-第7章

小说: 部长与国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辽的事余秋里哪样不知道?
  队长包世忠给前往井台指导工作的工程师们描述得绘声绘色:那狼大喔!而且特狡猾,它正面不袭击人,总是等你背过身去,忙着干活的时候,它就悄悄走近你,然后突然发起进攻……钻机刚搬到松基三井时,狼崽子开始还挺害怕的,钻机一响,它们就拼命地跑,后来听惯了,就不害怕了。瞅着我们在干活时,它们远远地躲在草丛里等候机会袭击,有一次地质员一个在井台后摆岩芯,那几只狼就“哗啦”一下扑了上去。千钧一发之际,我们井台上的同志正好在提钻,一股泥浆水顺着巨大的提力冲出地面,溅向井台四周,那几头狼崽吓得拔腿就跑……包队长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也传到了部机关,传到了余秋里的耳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余秋里就想到了要给钻井台配几把“家伙”。
  打狼是小事。试出油则是天大的事。
  一切为了松基三井出油!那些日子里,北京的余秋里、前线的康世恩,每天通一次长途,一次长途短则几句话,通常有时一两个小时。
  “松基三井的地下情况还是不十分清楚。主任地质师张文昭必须在现场。”

《部长与国家》第四章(2)
于是松辽局的主任地质师张文昭背包一打,就住在了小西屯村,天天在井台上与钻工们一起,天天一身水一身泥地盯班;“固井?固井解决问题?……我明白了,那就调玉门钻井部工程师彭佐猷同志去。”
  于是彭佐猷带着助手直奔松基三井。8月23、24日,彭佐猷一到那儿就指挥固井战斗。
  几千吨的水泥从堆场要扛到搅拌现场,正在这里“督战”的松辽局副局长宋世宽一声令下:
  “跟我走!”一百多名工人、干部,脱下上衣,在炎热的大太阳下,扛着50公斤一包的水泥袋,飞步在堆场与井台之间……“试油?试油碰到难题了?井场上连试油的计量器也没有?没有那些东西也得试!土法上马嘛!对了,我看赵振声行!别看他年轻,技术可蛮过硬得呢!调,调他过去!我给焦力人讲!”
  余秋里一番调兵遣将,各路精英汇松基三井。
  康世恩下过“只准捞水,不准捞油”的命令之后,井底的清理已经就绪,现在就看效果怎么样了!
  赵振声果然不负众望。他和井台技术员朱自成、赖维民和前来支援的钟其权、焦亚斌等通力合作,连连克服难关。这是见油前的最后准备:赵振声和他的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测井队和钻工们挖一个试验坑,下入一段85/8寸套管,埋入地面以下长度15米,管外灌水泥环厚330毫米,先试射4发58-65射孔弹,在进行射孔观察后再发射10发57-103射孔弹。没有见过这种特殊井下射击的人无法想像这一道工序对采油是多么重要和多么复杂。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钻杆往地底下打后,油并不是那么容易“哗啦哗啦”自然就涌出来了。它需要有个孔道,这个孔道应该是坚固的,固井的作用就是为这。但一固井又把油层与孔道隔绝开来,而且几千米深的井孔,有油的岩层,也有不是油的地层,为了保证能让有油的地层与孔道相通,就必须在加好的钢管上打开孔隙,射孔弹的功能就是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一程序的手段……把射孔枪轻轻放入钻孔内,在预知的多少地方发射,打穿钢管,让油层里的油通过弹孔源源不断地涌出地面……够复杂和神奇的吧?赵振声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找一块一寸厚的钢板,并设想一个用气焊割下大小两个环形钢板焊在一起制造出一个土制的*兰。啥叫法兰?那是采油树上的玩艺,很专业。啥叫采油树?以前我看过石油部作家写的小说,却从未见过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东西。到了大庆我才看到这采油树原来就是油井出口处由大大小小各种阀门组成的器具,一排一排的,像结满果的桃李树,所以取名为“采油树”……当我第一次在大庆油田的“松基三井”纪念地看到它时,我真的很激动,我才真正明白石油工人对采油树的那份情感,也明白了石油作家们一提起采油树时的那种掩饰不住的冲动。“采油树”是石油人的象征,“采油树”是石油事业的总阀门。
  那天在“松基三井”纪念地,我久久凝视着左臂右膀挂满各种“果实”的“采油树”,突然发现那棵“采油树”其高度和肢体与我尊敬的石油指挥者、独臂将军余秋里十分相似,相似得惊人!因为那棵“采油树”的肢体不是均衡的,有一边的阀门比另一边少一枝,我因此连想到这是不是就是独臂将军那不灭的身躯和依恋在神奇大地上永远不散的石油魂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部长与国家》第四章(3)
当我再转向千千万万大庆油田里的“采油树”时,我又觉它们有的像康世恩,有的像王进喜,有的像翁文波,有的像张文彬,有的像李人俊、像焦力人、像宋振明……也像杨继良、李德生、翟光明、包世忠……他们像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石油人!
  这让我感动不已。“采油树”的名字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一部书,更可以是一种象征,一把火炬……可现在还不是我抒情时候,松基三井的试油阶段一切都是在严肃而紧张的科学程序中进行着。
  赵振声他们真有办法,第三天就把土法制作的一个*兰搞成功了:往采油树上一挂,然后进行清水试压……试压压强到72个大气压时,法兰处没有任何渗漏,这说明土法法兰成功了!
  井场上一阵欢呼。
  第三件事是邱建忠几个地质人员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从下油层组的油气显示和油层情况看,松基井下的油难以自喷、大喷,对它采取提捞法试油不会出现“万丈喷涌扼不住”的局面。因此建议应积极准备提捞手法和相应的措施。
  第四件事还是赵振声做的:他从废物中翻腾了半天,找到一根约13米长、4寸直径的管子,然后再请车间工人师傅动手,自制了一个下井捞油的捞筒!这东西看起来很土,但实实在在是第一个与千里之下的石油“亲密接触”者。
  剩下最后一件事:做两个大油桶,每个能盛200公升的油桶……余部长说了,如果松基三井出油了,就得知道它能出多少油。
  万事齐全,只久东风了……这东风就是下去捞油上来!
  “不行,现在不能捞油!只准捞水!”康世恩好厉害喔!他在哈尔滨坐镇指挥,就是不让松基三井的人在固井和试油开始阶段捞油,只许捞水。
  为什么?我不懂。只有专家知道:松辽地底下的油是稠油,而油层上面有水层,下面也有水层,先捞油的话可能把油水搅在一起,油都“游”走了!这明白了吗?康世恩是大专家,他身边还有一群更大的专家……苏联专家组在一起研究分析呢!
  听他们的没错!这是技术问题,更是科学。
  苦了包世忠他们32118队的全体钻工同志们了!可包世忠他们并不感到苦,从玉门到松辽,打了一井又一井,不就是为了看到涌出油来嘛!
  捞!捞!把地球的胆水也捞出来!
  捞!捞!把地球的每一滴血都挤出来!
  “停!停停!”康世恩又发话了。这回是不让捞水了……地球的苦胆水都捞尽了,只有血了、黑色的血了!
  9月26日……1959年的9月26日。中国人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因为这个日子使每一个新中国的炎黄子孙都获得了光明,获得了温暖,获得了生活的新日子,获得了幸福概念的实际意义,获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因为这个日子中国的松辽出了石油,“哗啦哗啦”地直往外冒的石油!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1959年9月26日这个日子松辽出了石油才需要人们记住它,而不是1874年春天晚清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台湾苗栗山挖井出油的那个日子,也不是1907年9月12日在日本人帮助下从延长找出油的那个日子,1939年8月11日玉门老君庙油田第一口油井出油的日子,也不是新中国发现开采的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第一井出油的那个1955年10月29日那个日子呢?

《部长与国家》第四章(4)
道理非常简单,所有1959年9月26日之前中国出石油的地方,都无法与松辽出油的这个日子相比。松基三井出油是一种标志,它预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大油田。这就是我们后来人人皆知的大庆油田的诞生。大庆油田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石油市场格局,石油市场格局的改变,延伸下去就是世界政治和军事的全面变化。这就是,一个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崛起!
  9月26日,松基三井的井台上一片繁忙,大家期待已久的目光全都盯在那根通向采油树阀门口的一根长长的出油管……下午4时左右,主任地质师张文昭一声令下:“开阀放油!”
  “哗……”那根8毫米的油管里顿时带着巨大的呼啸声,随即人们见到一条棕褐色的油龙喷射而出……“出油啦!”
  “出油啦……!”
  那一刻,整个松辽平原欢呼和震荡起来。32118井台上一片沸腾:包世忠抱着油管直哭,朱自成跟着队长也哭了起来,张文昭从老乡那儿拎来一只葫芦瓢盛满新鲜的原油,他看了又笑,笑了又看,最后竟然不能自禁地坐在地上失声嚎哭……那是兴奋的。突然,张文昭捧起原油,飞步离开现场……“出油了!我们出油了!”这一天,黑龙江石油勘探大队党委的领导同志正在松基三井驻地开会,张文昭端着葫芦瓢闯进会议室,欣喜若狂地向与会者喊着。会议室的同志“哗啦”一下围住张文昭,争先恐后地抢着看那瓢中散发着清香的油花。有人太心急,将手伸进瓢中,于是葫芦瓢承受不了太多的手,“扑嗵”一下落在地上,黑色的原油顿时溅在所有围观者的身上。大家兴奋得顺手捧着原油往自己的脸上和手上抹,仿佛少抹了会吃亏似乎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出油啦!油量而且很大!日产能达十几吨!”身在哈尔滨的康世恩给北京的余秋里报告道。出油时间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两小时。
  “好么!”这头,余秋里像早有预料似的,回答得特别简单,则是“好么”这两个字说得比平时爽朗和有力得多。
  这一夜,秦老胡同反倒安静了许多。一则因为康世恩不在北京,二则松基三井出油后,余秋里已经不像初来乍到石油部时急切期待能够立马想“抱个金娃娃”的那股劲头。
  孩子们这一晚见自己的爸爸总在电话旁打着一个又一个电话。忽会儿往松辽那边打,忽会儿往中南海打,忽会儿往地质部何长工家打,忽会儿干脆坐在木椅上一声不吱地猛抽烟……“爸爸今天有点怪喔!”晓霞拉着妹妹晓红偷偷从门缝里看着父亲,回头对妈妈说。
  妈妈便笑盈盈地告诉孩子们:“松辽那边出油了,你们爸爸今天事多,别去打扰他。”
  晓红和晓霞手拉手,轻声细语地走到会客厅:“我们要睡觉了!晚安爸爸!”
  沉浸在思考中的余秋里,一见是两个宝贝娃儿,顿时站起身来:“好,睡觉!我也今晚早点睡!”
  余秋里睡下了,但他哪能睡得着嘛!他的心早已飞到了松辽……而这时负责松井三号钻探任务的32118队成了大忙单位。除了执行余秋里等部领导要求他们十分仔细认真观察出油情况外,白天队上的同志忙碌着向方方面面的参观者介绍喷油情况,晚上几乎都有来自省、县等单位的文艺剧团的演出节目看。而令全队人最兴奋的事还是余秋里部长指示下来说让队上立即选出一个代表上北京参加“十一”国庆观礼。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国庆观礼”,那会儿谁能参加“国庆观礼”就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荣誉,因为能见到大救星毛主席。

《部长与国家》第四章(5)
这回让队长包世忠犯难的是:一个名额,给谁呢?部里传来余部长的意见很清楚:要挑一线上的同志去。谁都是一线的同志呀!包世忠板着手指:“四大金刚”的司钻吴三元、王顺、刘福和、安发都是吃苦在先、手握刹把用汗水换出来的劳动模范;哼哈二将:副队长乔汝平、钻井技术员周达常更是冲锋在前的勇士,还有地质技术员朱自成勤勤恳恳,就连炊事班的老班长张学孟都是功不可没的松基三井的功臣啊!
  “指导员你看这怎么办?”包世忠找到指导员沈广友。老沈笑笑,说:“要不你去最合适,因为队长只有一个。”
  包世忠不干:“这么大的荣誉,我跟你都不能去!得让工人们去。”
  俩人最后商量由王顺去。“我们32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