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部长与国家 >

第3章

部长与国家-第3章

小说: 部长与国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这“天府之国”还有“火井之乡”的美誉。其四川火井开凿最早、名气最大的要数临邛火井了。西汉《蜀王本纪》记载:“临邛有火井,深六十余丈”。又据《华阳国志》记述:“临邛县有火井昏夜之时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在经历西汉东汉朝代,再经公元600-800年左右盛唐时代,四川钻凿火井、盐井已遍用各地,达六十余个县地。其井深浅的几十尺,最深的有仁寿县的八百多尺。而这几百年的掘井采盐采气的盛行,也使得钻井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宋朝,我国的钻井技术,像四川那儿已经用上了的由人工掘凿发展到了成械冲钻凿?——即闻名于世的“顿钻”的前身。后在清朝中后期,这种人工的械冲钻凿?的钻井,创造了世界钻井史上的奇迹。1853年(清咸丰三年)在四川省自贡市钻凿的“焱海井”,井深1000。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超千米的深井!(“世界钻井之父”的美誉。这口井以生产天然气为主,兼产卤水。至今仍日产天然气1000多立方米,盐2000公斤左右。1988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此井为“世界钻井之父”——笔者注)

唉,时已去,我们却落后了!落后了啊!毛泽东对天长叹一声。

李银桥见景,有些着慌地一边给毛泽东披上外衣,一边小声说:主席,多怪我刚才问多了。。。。。。

毛泽东摇摇头,口气缓和了许多:不,莫怪你。我是想在一个大问题喔。老蒋在南京呆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们也很快就要进城,放下枪杆子搞建设去了。可要搞建设就得用大机器,这大机器可不像我们红军战士吃草根树皮就能转动得起来的,它可是要喝“洋油”才能动得起来的呀!而现在我们的同志多数跟你一样连“洋油“为何物还都不怎么知道,那我们以后搞建设要受多大的限制啊!

李银桥看到毛泽东心情沉重的样子,想找个话题有意让毛泽东轻松轻松,便脑子里闪出一件曾经听贺龙司令员说过的故事:主席,我听说贺龙司令员手下有位战将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在缴获小鬼子时看到了敌人扔下的几桶机油,就以为是可以作炒菜的油拿回部队去让炊事员去用了,结果吃了这油炒出来的菜,拉得一塌糊涂哎!

毛泽东一听,立即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这事我听说过听说过。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李银桥摇头:贺老总没说是谁。

毛泽东:是三五八旅的政委,叫余秋里。

李银桥想了想:是不是那个独胳战将?

毛泽东点点头:正是他。此人不简单喔!我把蒋介石的几百万旧军队打败收归到了我们人民解放军队里来。就是此人帮我解决了改造国民党旧军队的一个大难题喔!

李银桥:你说的就是在延安时向你汇报新式整军经验的那个人哪?

毛泽东以欣赏的神情又一次点头:是他。我的那篇《西北新式整军运动》文章里,讲的就是他的做法。彭老总也是很喜欢此人的喔,现在正让他带部队跟胡宗南干仗哩!

“报告主席,傅作义将军一行今天中午前要到西柏坡来。周副主席请你做好接见的准备。”中央办公厅杨尚昆这时过来向毛泽东报告。

毛泽东一听,满脸喜色地:“好嘛!我可是已经等傅将军多时了。走,中午我请他吃饭!”

回小院的路上,杨尚昆悄悄问李银桥:“主席跟你在说什么呢?”

李银桥小声告诉他:说“洋油”的事。

杨尚昆茫然地:“洋油”?

李银桥:主席说,我们快要进城了,以后搞建设可少不了“洋油”!

杨尚昆笑了:主席已经在谋划新中国建设大业了。

是的,新中国建设早已在毛泽东的心中酝孕,而告别“洋油”的事更是毛泽东在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后一心想做的一件紧迫的大事。一生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在进城后有了更多的方便阅读各种书籍,解放初期那些年中,他让秘书田家英从北京图书馆借过不少世界发展史方面的书籍。而在研究美国发展史时,毛泽东被西方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一个现象所吸引,这就是美国的“石油起家史”。

好嘛,原来他们是靠我们祖宗发明的掘凿盐井技术而发迹的呀!毛泽东翻着一本厚厚的美国工业史书,意外而又震惊。因为在他手中的那本书上,毛泽东看到了大洋彼岸那个刚刚摆脱英殖民地统治后进行本土革命时期所经历的那一幕为国家命运而求生的原始搏杀,是何等惊心动魄,何等富有传奇——

这段历史用中国人的目光看来,简直就是昨天的事——1859年8月27日,这个日子对中国人来说毫无意义,那时我们这个东方帝国已经从世界第一强盛开始衰弱,英国人借助鸦片一次又一次地逼着慈禧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金田起义后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南方,清政府天天收悉着危机报告。但这一天,在太洋彼岸的美得坚合众国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冒牌上校德雷克拿着银行家汤森的一千美元,在乔治。比斯尔的命令下,用中国传至欧洲的钻盐井的钻井塔,在宾夕法尼亚洲的泰特斯维尔的一专用农田地打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油井,并且在钻至69英尺时,地下的油冒了上来。“打到油啦!”消息像野火似的传遍四方,都梦想着发财的美国人完全被宾夕法尼亚洲的这一惊天动地的喜讯所吸引。拥有油井的投资人乔治。比斯尔给妻子这样写道:“所有这里的居民都发狂。。。。。。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事。整个西部的值得都涌到这儿,以惊人的价钱购买可能打出石油的土地”。泰特斯维尔油矿的开发,使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瞬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也从此进入全球的政治舞台,不再是以往扭扭捏捏、底气不足的三流国家形象。一个创造与赚大钱的时代、一个借助于资源并控制整个命脉的时代、一个向工业社会源源不断输入“工业之血”并使其充满活力的时代到来了——美利坚拥有了比老牌欧洲帝国用蒸汽机动力推动工业社会更简单、更便宜和更具前景的动力源,他们不用再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支持发展自己的新生国家,相反所有的人都想学习他们对“石头里流出来的油”的开采经验。美国人得意洋洋——这个专利只属于我们美国。但缔造这个专利的乔治。比斯尔与开国大帝的乔治。华盛顿在能力上差异太大了。泰特斯尔油矿才经营不到十年,他就破产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弱者破产,并不是件坏事。1865年2月的一天,一位伟大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后来影响美国工业发展史和推进美国国家强盛的重要人物洛克菲勒先生。那时这位纽约乡村出身的小商人只有26岁,但他的一双冷森敏锐的蓝眼睛却格外能够判别事物。他在拍卖场上将乔治。比斯尔他们缔造的、又行将维持不下去的石油开采业盘到了自己的麾下,从此开创了“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历史,当然也等于是创造了十九世纪末、20世纪整个时代的美利坚强盛历史——这绝对并非夸张之语,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建立,使美国的工业和商业产生革命性的巨变,洛克菲勒也很聪明,那时他的标准石油公司几乎主宰着美国工业,比远现在的盖茨的计算机软件王朝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加上洛克菲勒又极其聪明,他把“多余的零花钱”不断捐献给社会,他资助建立了芝加哥大学、后来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等遍布整个美国,孩子们唱着“洛克菲勒真好”的歌,享受着他给予的恩赐。当然,支撑美国两个党派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自然也得到了他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一笔笔竞选款,虽然他们都一边接受一边还不断地骂他——骂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从他那儿获得更多的资助。一百年后,发了大财的比尔。盖茨不也遭受过同样命运吗?我们还清楚记得前几年白宫不断借理由起诉比尔。盖茨的公司是什么什么垄断,最后总是让比尔。盖茨往白宫国库里多送点钱算了事嘛!罗斯福起家没有离开洛克菲勒王朝,而二战时期的美国趁着欧洲的混战,不遗余力地将手伸向中东和非洲的目的,就是那儿有丰富的石油。美国人真逗,那些最计恨他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还有大国苏联,他美国人却又总跟这些国家关系搞得最火热,仍然这句话:因为那里有石油。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情况仍然这样。美国国家的喜怒哀乐和强盛称霸,始终与石油关联着。

美国靠着石油发迹。我们中国呢?中国不是不仅有火药、造纸、织布、四大发明,而且还有像盐井这等让美国人改变国家命运的大技术喔!可我们为什么如此贫穷和衰退呢?早在西柏坡时的毛泽东已经不止一次开始这样感叹和深思了: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我们为什么最后竟然远远地落在一个只有二三百年发展史的西方国家之后?

真不能小看这黑乌乌的“洋油”喔!毛泽东看完美国的发迹史,不由得一声感叹。

中国必须摆脱“洋油”,要有自己的工业之血!毛泽东抱定信仰。

为这,在日理万机创建“人民公社”的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毛泽东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可以说是他使人民共和国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所下的两着最重要的棋子,另一着出手不凡的是他亲自钦定的“两弹一星”,再就是石油开发。后一着妙棋,再具体些可以归结为日后毛泽东决策开发名杨天下的 “大庆油田”及其它的大建设。

共和国成立不多时,在毛泽东的国家建设大账上,他早已把中国所面临的用“洋油”局面扔到太平洋去了。

为此,毛泽东在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十八天,便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义签发了成立国家燃料工业部的命令并亲自提名资深工业革命家陈郁为部长。新成立的燃料工业部在第二年便设立了石油管理局,著名地质学家、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孙健初先生被聘为这个局的勘探处处长。“茫茫大地,何处找油?”1950年8月6日,西北石油管理局成立,清华大学地质学者出身的老八路军康世恩成了这个局的局长。而此时一代石油先驱的孙健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厚爱下正奋然全身心投入工作之时,却不幸在偶所遭煤气中毒,猝然长逝。新中国石油勘探业因此一曾出现空白。毛泽东和他的助手们不得不把眼睛放在成本极高、产出极低东北人造油上,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抚顺制油厂(后为石油二厂)、锦西石油五厂、抚顺西制油厂(后为石油一厂)、桦甸页岩油厂(后为石油九厂)T锦州煤气合成厂(后为石油六厂)等几个人造石油厂的生产。所谓人造石油厂,是以一种叫页岩的岩石,通过人量复杂的干熘等工序,从中提炼出与天然石油成分相近的人造石油来,其成本为天然石油的十几倍。无奈,许多工业和国防建设需要石油,毛泽东等决策者不得不咬着牙关,勒紧裤腰带从石头里挤“生命油”。此时朝鲜战争爆发,油的问题急坏了总司令员彭德怀。中央因此又不得不运用少本就少得可怜的外汇,并通过特殊渠道从国外卖回些“洋油”。

“油啊油,真是忧死人哟!”毛泽东和中南海里的领导人们无奈感叹着。1952年8月,毛泽东又簦发命令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大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在回国路上听说他被任命为这个部部长的。当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毛泽东就将其请到中南海。

“欢迎欢迎。我们一直在等待李先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恩来一边引领李四光去见毛泽东,一边满脸笑容地对风尘仆仆的地质学家说。

毛泽东走出书房,将李四光的手紧紧握住——俩个伟人久久相视相识,如同长别的至朋好友。

“毛主席好!”李四光先一句问候。

“好,好好!”毛泽东连连称叹,他是在赞扬地质学家冲破黑暗,奋然回国的壮举。

“李四光同志今年多大?”毛泽东与一个民主人士第一次见面就称其为“同志”,这在极少有的事。李四光显然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地位。

“66岁。”李四光回答说。

毛泽东有些惊慌地“噢”了一声,说:“比我大四岁,又是著名科学家,那就是我的先生了?!”

李四光受宠若惊:“不敢,不敢。主席,老实说,我在地质学界是少数派。”

毛泽东不紧不慢地:“当少数派不要紧,我、恩来同志,从前也是少数派,不止一次被排挤,可是有时候真理却在少数人手里。”

李四光很感激地看着周恩来,周恩来示意他坐下来谈。

毛泽东坐定沙发后,转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