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部长与国家 >

第13章

部长与国家-第13章

小说: 部长与国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辽前线的勘探工作可以说已经基本摸清了地下情况,大油田信手可得,现在是怎么个开发的问题了!面对如此空前规模的大油田,怎样把它拿下来,这对余秋里和整个石油部来说是个全新的问题,即使对毛泽东和周恩来领导的中央政府来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那是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全面封锁,中苏关系已经日趋恶化,“老大哥”的专家已经基本撤光了,依靠外援已无可能。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好说,可怎么个自力更生法?自力在哪里?余秋里掰掰手指,算算石油部自己的力量少得可怜呀:松辽那儿总共只有20多台钻机,不足5000名职工。不过从全国石油战线看,还是有些力量的:老的新的加起来有17万职工,钻机嘛也有300多台,再加上国家一年给的总投入10个亿。应该说打一场战役基本具备。
  干!要干就得痛痛快快干!
  “我们搞石油勘探,跟打仗很相似。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在情况基本搞清楚的情况下作出果断决策。有充分根据而不敢作决断,就会贻误战机,就会一辈子落后!”党组扩大会议上,余秋里挥动着独臂,慷慨激昂。“现在国家迫切需要石油,松辽的资源又比较可靠,地质情况也搞得比较清楚,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我们要准备从全国调集力量,组织石油大会战!改变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就在此一举!”

《部长与国家》第五章(3)
“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全力以赴拿下这个大油田!”
  “松辽石油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准前进,不准后退!”
  “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要硬着头皮顶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石油部大楼,此刻春雷滚滚。那只呼风唤雨的右胳膊在挥舞中掀天覆地,那只空洞洞的左袖子也幻化成疾风劲雨……“余秋里同志挥动胳膊的神情和这番荡气回肠的话,我们记了一辈子!每次回想起来,都十分激动!”康世恩活着的时候几次说过这样的话。我在采访中也听到许多老一辈石油人说过同样的话。
  余秋里不是演说家,但他一旦激动起来,那讲的话极富感染力、鼓动性,能把一颗颗冰冷的心扇乎得热血沸腾!能让本来已滚烫的火星熊熊燃烧起来!
  余秋里不是理论家,但他一旦作起报告时,便会出口成章,而且把最想表达的主题用最明了、最准确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到位。能让那些本不在意的人迅速进入一个巨大磁场般的境地,然后身不由已地跟着他去赴汤蹈火,去冲锋陷阵,且丝毫不感后悔,反之无尚荣光。
  中央对石油部的《报告》很满意,仅七天时间就给予了批复。并向华东局、黑龙江和其他有关省市自治区党委、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地质部及其他有关部委的党组作了批转,总之一句话:中央对余秋里的“大庆会战”一路绿灯。
  “有人说我们的军队干部打仗可以,不能搞经济建设。我就不信!你们看,余秋里在搞石油大会战嘛!”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颇为得意地对人这样说。
  中央批示下达,石油部有了打大会战的“尚方宝剑”。可战前余秋里还有千头万绪的难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缺口。那几天余秋里跟李人俊俩人反反复复、东抠西卡,弄出了一个会战的账目,可怎么算俩人还是直唉气:得至少有2…3亿资金和几万吨钢材设备没地方出来。报告再打到中央,李富春一听就跳起来:秋里呀,以前别人跟我争项目争钱,你在边不吭声,我说你好话。现在你倒好,动不动就狮子大张口,我这个副总理兼计委主任真是没法当了。国家这么个一穷二白的摊子,我哪来给你弄这么多钱嘛!你啊,还是找小平去吧!
  余秋里只好硬着头皮,再和李人俊又去找*。
  *爱抽烟,余秋里上前先敬烟。烟雾中,余秋里让李人俊把缺口的“账目”给总书记递上。
  就这么多了?*一边吐烟,一边眼睛盯着余秋里和李人俊,意思是说,你们别没完没了啊!
  就这么多!其他的缺口我们自己解决!余秋里口封得很紧,回答得也干脆。
  *在石油部的资金缺口“账目”报告上大笔一挥,嘴里还喃喃道:大庆会战是大事,国家再穷,也得支持这个事嘛!总书记不愧大将风度。
  余秋里与李人俊偷着乐。第一件难事办得利索。
  第二件难事是战斗人员问题。
  年初,余秋里在主持开党组会时,大家就提出:如果搞大会战,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人力不足。
  “松辽环境恶劣,任务又这么艰巨。我看只有采取用部队的办法。建国初期,石油师成建制的改过来为我们石油系统所用是个好办法。这回我们还是争取中央支持,调退伍的部队来!

《部长与国家》第五章(4)
”余秋里又开始挥洒用兵之道。他对副部长周文龙说:“老周,你跟总参谋部关系熟,你给他们写封信,先给几位总长报告一声。”
  周文龙接令后立即给罗瑞卿总长和张爱萍副总长写信恳求道:“……最近在东北大庆(大同镇)地区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远景非常乐观。我们已决定在最近时期内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一鼓足气地拿下这个地区。会战中各种技术工种队伍及几千名石油技术干部的配备,我们已组织调遣中,但由于这个地区非常辽阔,又是平地起家,一切基本建设、道路、电讯以及后备力量的补充,需要工人的数量很大,我们实在无力解决,特请求您设法支持我们一下,在今年转业军人中酌拨2至3万人,以解决目前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困难。争取在夏秋两季就把这个大油田拿下来,尽早投入大规模开发。”
  信写得既激情,又恳切。
  但余秋里还是不放心,便找到周恩来总理。
  “好啊,这个想法很好嘛!”周恩来一听,非常赞同。突然他对余秋里说:“主席正在广州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你快到广州去!”
  “好喽!”余秋里谢过周总理,直飞广州。
  下飞机后,见到军委的第一个人是总参谋长罗瑞卿。
  三万人?就你余秋里真想得出,一要就是三万部队!被毛泽东叫出名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长子”,这回瞪大眼睛瞅了将军部长足足一分钟,然后嘿嘿一笑:好好,三万就三万,只要你能干出个大名堂,我给!
  作为解放军三总部的首长之一,余秋里与罗瑞卿也算是老交情了。现在就看交情深不深了。
  “余秋里啊余秋里,你一下就要改编我们的3万部队呀!”罗瑞卿摇晃着他那高大的身躯,不停地用手指着余秋里,又是摇头,又是笑声:“就你想得出来!你可真会找窍门啊!”
  “总长,我们有困难,是实在没得办法呀!”余秋里解释,一脸真诚和恳切。
  罗瑞卿一挥手:“没问题,自己人嘛!我去向主席报告一下。”说着,就进了毛泽东住所。
  余秋里还是不放心,又跑到贺龙和刘伯承房间。
  贺龙笑咪咪地叼着烟斗,眼睛半眯着朝余秋里直使眼色:你还不向刘帅说话。于是余秋里就赶紧向刘伯承汇报来龙去脉。
  “对头嘛!打虎要靠亲兄弟,出征还得父子兵!我赞同你向部队要人去!”刘伯承连连点头。
  余秋里听了喜从心头涌。他看看贺龙元帅,元帅正理着浓浓的小胡子朝他挤眼呢!
  “报告二位老总,主席请你们到他那儿去。”有工作人员进屋说。
  “余部长,主席请你也一起过去。”工作人员补充说。
  原来毛泽东是想了解松辽的情况呀!余秋里进了毛泽东的会客厅才知道。
  机会难得。余秋里知道今天的汇报直接关系到军委主席毛泽东及几位军委副主席给不给他3万部队的大事。于是他用简单而明了、有力而急切的口吻讲了几十分钟时间,尽可能地把松辽油田的现在情况和未来前景及组织大会战的事让毛泽东和元帅们听后产生深刻印象。
  “好……好嘛!这很好!”效果达到。毛泽东不停插话,一脸满意之色。“听说你们有个报告,要搞会战。好哇!准备上阵喽!”
  元帅们频频点头,一片咐和声。
  有戏!余秋里站起身,向毛泽东一个敬礼:“报告主席,我可以走了吗?” 。 想看书来

《部长与国家》第五章(5)
“好,上阵吧!”毛泽东笑咪咪朝余秋里扬扬手,然后问老帅说:“你们看他的事行吗?”
  “很好。就得这么干!”老帅们异口同声。
  “谢谢各位老帅!谢谢各位首长!”余秋里又向元帅和军委领导们敬礼。
  正是一路东风劲吹,大地到处春光明媚。
  从广州回到北京时,周文龙副部长向余秋里报告说,总参谋部张爱萍副总长已经在给他的信上作了批示,同意从军队里拔2至3万人给石油部。
  余秋里喜上眉梢。
  2月22日,中央正式下达了“关于决定动员3万名退伍兵给石油部”的指示,之后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了3000名转业军官,他们中不少是党团员,有的还是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中央考虑的要比石油部自己想到的还要周全。
  余秋里仿佛感到自己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战争年代。
  那时间里,石油部大楼就像大战前的总司令部,一份份调兵遣将的命令和通知,发往全国各油田、矿区、院校和研究机构……“我去!”
  “我们队全体报名!”
  “请批准我吧,我已经把铺盖都卷好了,只等坐火车了!”
  “……”
  在石油部“开赴松辽前线,迅速拿下大油田”的战斗命令下,各地石油人无不以最高昂的战斗姿态,投入了紧张的会战行动。真是了不起!真是一群和平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各地石油人个个以参加会战为荣,人人都像战士上战场一样摩拳擦掌地争着到松辽去。
  再看看“总司令部”的石油部机关: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们一派作战姿态,各种地图、战斗命令,电话铃声,甚至相互指责和骂声不绝于耳……“报告部长:玉门局的先头队伍已经到达松辽的安达!”
  “报告部长:新疆局的队伍今天已从嘉峪关抵达北京!”
  “报告部长:四川局的同志说明后天就可以全部到达目的地……”
  “北京石油学院的师生们问他们什么时候启程?”
  “研究院的几十名教授请求部里让他们到最前线接受任务!”
  好么好么!老康,文龙,还有人俊,你们分别给他们布置一下各自的战区位置!大会议室里,余秋里右手叉腰,左边的那只空袖子则随着他走动的身子在来回甩动。
  好么好么!“拔萝卜”、“割韭菜”、“切西瓜”好!独臂将军不停地甩着空袖子,嘴里喃喃有词地说着。办公厅的人听不明白他们的部长在说些什么?康世恩就在一边笑着告诉他们:拔萝卜,就是从老油田那儿抽调一些标杆钻井队;割韭菜,就是把原来的队伍整建制的调出;至于切西瓜嘛,是把原来的队伍一分为二,调走一半,留下一半。
  “嘻嘻,真是老农民打仗!”有人听后吃吃暗笑。
  有什么可笑的?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靠什么推动的?还不是农民们?!共和国缔造者还不是农民们?建设社会主义照样还得靠农民嘛!农业大国不靠农民靠谁?别忘了经过马列主义灌输的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农民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素质,是中国人中的精英和豪杰!也许他们还保持着农民的生活习性,农民的纯朴,但这无妨他们领导全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光明走向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伟大抱负!他们是中国农民中的代表,也是农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更是农民们实现理想的领路人。

《部长与国家》第五章(6)
余秋里是这样的一批人中的其中之一。毛泽东是更典型的其中之一。
  现在是战斗!是千军万马投入战斗的大战役。
  战斗和战役只有懂得军事的人才能指挥。
  这是中将余秋里得心应手的事。
  首先要明确任务。会战初期的三大任务是石油部向中央报告的:第一,在松辽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甩开勘探,争取打200口左右的探井,迅速探明大庆油田的真实地下情况,目标是找到10亿吨的可靠储量;第二,选择已经探明的有利地区,打出200口左右的生产试验井,进行油田开发试验,实行早期注水,当年生产原油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