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史记人物风云谱 >

第62章

史记人物风云谱-第62章

小说: 史记人物风云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抵御秦国肆扰,魏国大肆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诸侯们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孝公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达到黄河边上;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

  此诏被后人称为求贤令,诏令一出,为大秦国引来了一位旷世的贤臣!

  此人名姓卫名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曾师从与李悝、吴起,受二人影响很大。后商鞅来到魏国,听说公叔痤向来极其爱才,便来到公叔痤相府,公叔痤和他谈了半晌,惊为天人,待商鞅为上宾。

  商鞅在魏国时,公叔痤曾多次向魏惠王举荐此人,极道此人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世良臣。惠王听他说得如此如此玄乎,便无可无不可的道:“那你就把他叫来吧,我先看看此人到底有何异能,令丞相如此青眼有加!”

  公叔痤引商鞅到了惠王宫,惠王打眼一看,心中想道:“丞相把此人说的如此玄乎,我还道是何等了不起的人呢,原来此人如此其貌不扬!”

  这商鞅生的五短身材,脸黑貌丑,两只耳朵却是奇大,显得十分的不协调。心中嫌恶他的相貌,行动上便不免怠慢,商鞅见惠王对他待答不理,十分傲慢,他也是个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之人,不想阿谀巴结,二人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话,商鞅就起身告辞了。

  归来后,公叔痤对商鞅道:“我好不容易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你为何不及时把握呢?”

  商鞅道:“多谢相国好意,但卫鞅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有时候就像弹琴者和听琴者的关系。弹琴的人自然要把琴弹好,但还需有一个好的听众。琴弹得好,听众的修养也好,才能听的如痴如醉,听众如痴如醉,反过来也会影响弹琴者的情绪,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和谐。反过来说,琴弹得好,听众的修养不够,听不懂,就不会喜欢,弹琴的人也不会开心,这种情形,无异于对牛弹琴!卫鞅之所以不被重用,可能是磨练的时间还不够吧!”

  公叔痤无语。

  之后公叔痤又多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因对商鞅第一印象不好,都被魏惠王挡了回去。

  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公叔痤在和秦国少梁之战中被秦国生擒,后虽被放归魏国,但毕竟年事已高,连惊带气,回国后就一病不起。临终之日,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公叔痤挣扎着起身,对惠王道:“老臣以人格保证,卫鞅虽然貌丑,但确有大才,此人之才不次于我,足可担当丞相之职,陛下能用此人,魏国当可再度复兴!”

  魏惠王见他又再唠叨此人,不由得心中厌烦,满脸不耐。见惠王脸色不快,公叔痤又补充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陛下一定要相信我!如陛下不愿意重用此人,那就把他杀了,以免被他国所用,成为魏国的大敌!”

  惠王心想:“此人相貌如此丑陋,能有啥大才?”心中不屑。

  公叔痤死后,公叔痤心腹偷偷告诉卫鞅,说丞相建议惠王要杀了他,让他速速逃走,卫鞅笑道:“他不听丞相要用我的建议,难道就会听从要杀了我的建议?丞相对我恩重如山,我岂能不参加他的葬礼?”

  公叔痤葬礼之上,卫鞅扶棺大哭,哭的数度昏死过去。哭道最后,又哈哈大笑道:“丞相青眼高义,奈何言不被用,相能君庸,卫鞅在魏,又能如何?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卫鞅去矣,魏国危矣!”

  说罢,以头叩地,蹦蹦蹦三响。叩罢起身,转身就走,跨马直奔秦国而去。

  卫鞅到得秦国到底是何结果,请听下回接着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百一十回    面试三次终被用
书接上回,话说这卫鞅来到秦国,先是拜见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这景监是卫鞅的同学,虽多年未见,但毕竟同学关系不比其他。那时大臣都有举荐贤才的任务,凡自己举荐的贤才被君主所用,不但朝中又多了一个自己人,也算是立了大功一件。

  见卫鞅大老远的从魏国来投奔自己,景监自是十分欢迎。遂请卫鞅坐下吃茶,闲聊。景监听了卫鞅一番表白,感觉此人确是个人才。立即向孝公引荐。孝公此时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听说有贤才来见,自是十分欢喜,令景监速速召卫鞅过来。

  卫鞅到得孝公宫,见孝公正在大殿里吃着茶等他,卫鞅连忙上前参见孝公,口中称道:“卫国人卫鞅参见主公!”

  孝公抬眼看了一眼卫鞅,心道:“此人相貌好生丑陋,但不知是否真的有才?”

  他此时正是求贤若渴之时,见了卫鞅虽心中不喜,脸上却不便流露出来。连忙上前携着卫鞅的手,扶卫鞅起来,令人给卫鞅看座。卫鞅见孝公礼贤下士,心中也十分敬佩,谢过了孝公,端端正正盘腿坐下。

  孝公首先开言,说道:“寡人欲复兴大秦,奈何无良臣相辅,先生此番前来,敢是有良策教我?”

  商鞅见孝公言语和蔼,求贤心切,总结了上会儿见魏惠王的教训,不由得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起来。讲到兴奋处,禁不住手舞足蹈,唾沫四溅!这一讲就讲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最后景监悄悄扯了一下他,低声提醒他道:“你讲的东西主公不感兴趣,你看,主公都睡着了!”

  卫鞅如同挨了一记闷棍,嗒然若失,心中想道:“讲了半天别人竟然睡着了,看来我讲得确实不好!”突然失去了继续讲下去的兴趣!

  卫鞅一停下,秦孝公竟然又醒了过来,好像是没有卫鞅的讲话他就睡不踏实的样子。

  见卫鞅脸色尴尬地住口不讲,他也颇感尴尬,连忙道歉:“寡人太累了,不好意思,请您不要生气,先生若果不介意的话,过一天再来好么?”

  那意思好像是说:“过一天等我失眠的时候再来好么?”

  卫鞅大窘,本来就黑的脸,因为羞愧变得更黑,黑里发紫,紫里透亮,像一个硕大的茄子。

  见孝公如此说话,卫鞅只好告辞,躬身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

  卫鞅走后,孝公对景监道:“你举荐的这是什么人啊,怎么光会吹牛啊!”

  景监慌忙躬身道:“他可能是紧张吧,这个人和我谈的时候是很有才分的。”见孝公不大高兴,也只好先告辞而去。

  景监出来见卫鞅还在那里等着,他埋怨卫鞅道:“你和我说的时候不是说的挺好么,怎么关键时候掉链子,见到主公反而不会说话了呢,尽从那里讲一些不中用的大道理!”

  卫鞅也觉得不好意思,陪笑道:“我讲的是王道的大道理,你也知道,大道理都是很没有意思的,我下会儿一定讲一些主公喜欢听的不就行了!”

  景监道:“你还要见主公啊?”

  卫鞅道:“您就帮帮忙吧!”

  这卫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心想:“人不能太过恃才傲物,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再说,这秦孝公为人谦和,这么不愿意听,还能忍这么长时间,的确是一位能够容人的君主,这样的老板不跟去跟这谁去?”

  想罢,便不顾面子,多次缠着景监让景监再次引荐。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景监只好再次向孝公引荐,孝公也是求贤心切,心想:“此人虽好吹牛,或许还有一些本事没有亮出来也未可知。”遂答应再次接见卫鞅。

  这卫鞅准备了一个晚上,翻了几百本书,感觉心里有底了,这才熄灯睡去。

  这一次,卫鞅吸取了上次单纯讲大道理,孝公不喜欢听的教训,便照着李俚书上所写的理论,结合秦国的实际,讲了一番治国之策,秦孝公果然大感兴趣!

  讲着讲着,眼看天色将晚。

  孝公打了一个哈欠道:“时间不早,先生恐怕也累了吧,不如先回去休息,来日再向先生请教!”

  商鞅见孝公没有答应录用自己,不由得心下忐忑不安,回去后辗转反侧,心道:“看来这秦孝公是个务实之人,给他将那些王道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看来此人雄心不小,我不如投其所好,讲上一讲如何称霸天下的法子,必会被他所欣赏!”这卫鞅本来就不是孟子那样的老夫子,为人处事十分灵活,知道了秦孝公内心所需,便不再焦虑,放心地睡了过去。

  又过了几日,景监来到卫鞅的住处,对卫鞅道:“贤弟大喜!主公听了你前天一番话,决定再次召见与你,想必是这次会录用你了!”

  这一次卫鞅谈的是如何称霸天下的具体措施,孝公果然大感兴趣,不但没再睡着,反而和卫鞅连谈了三天三夜!卫鞅见孝公喜欢听,不由的精神振奋,侃侃而谈,如黄河决口,数日而不绝!

  见他果然胸有锦绣,口才雄辩,孝公大喜,当即命商鞅留下,辅佐孝公主持变法修刑事宜。

第一百一十一回    初试啼舌战群雄
第一百一十一回    初试啼舌战群雄

  经过两年的准备,孝公三年(前359),秦孝公决定正式开始讨论变法事宜。朝堂之上,孝公令卫鞅宣布变法的诏令。话音未落,太师甘龙站起来道:“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依老夫只见,法不能轻变,还请陛下三思!”

  这甘龙乃是秦国的世族名臣,当朝太师,他的意见可是非同小可。

  这时,大夫杜挚也上前响应,称:“变法之事万不可行,祖宗之法岂可轻变!陛下千万不要听信某些小人妖言惑众,以至于废弃了祖宗的基业!”

  在此以前,卫鞅和秦孝公对可能遇到的阻力早已分析了一个通透,自是不会着慌。

  卫鞅沉着地说道:“老太师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甘龙被他一席话说的无语,杜挚上前道:“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杜挚道“你乃小小的左庶长,乳臭未干,怎敢顶撞当朝太师?”

  卫鞅道:“左庶长虽小也是陛下封的,陛下封的官职谁敢随便评头论足?年龄之大小不是评价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年龄大的不一定就有本事,年龄小的也不一定没有能力。龟活千年,也只不过是个王八而已!大夫年龄不小,可为秦国做出什么贡献?还不是尸位素餐,坐食俸禄,吃着祖宗的老底子么?”

  孝公拍手而笑道:“讲的好!”

  杜挚被他气得满脸通红,浑身发抖,口不能言,见孝公袒护卫鞅,不敢直接顶撞孝公,只得愤愤退下。见卫鞅出言犀利,雄辩博闻,不想自取其辱,其他心中反对的大臣再也不敢出头,此诏就此通过。

  诏令通过后的下一步就是执行,怕新法推行不力,孝公心中烦闷,遂召卫鞅前来商议推行新法之事。

  孝公道:“新法虽已颁布,但寡人担心推行不力,爱卿可有什么好主意么?”

  卫鞅道:“法者民之规矩也,民信之则有,不信则无,依臣之见,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