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

第14章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第14章

小说: 解读湘人:湖南人是天下的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列举实物,传言还折算了曾国荃南京之行的全部现金收入,共扣人民币在25亿至75亿元之间,为当时国库总数的数倍,可列《福布斯》杂志中国富豪榜。
  像曾国荃这些无上荣光的胜利者——湘军将领们,一个个毫无顾忌地将手伸进了“天朝”藏金匿娇库,大船的财宝连同美女,搬到长江的船上,驶入洞庭,然后溯湘江而上。
  湘军获利空前,超乎了大清朝的想象,加上清廷国库被太平军淘洗几尽。清廷为阻止湘军将领携“肥草”(掠夺来的财富)回老家,派人在长江拦截船只例行检查,逼着湘军官兵将财宝藏在撑船用的竹杠里。时间久了,这一秘密被清军发现,于是清军巡检时加了一项,即敲一敲竹杠。“敲竹杠”一词由此而来。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7)
财大气粗的湘军将领们很快找到了对付的办法,调出份额与“敲竹杠”者分成。这些湘将领就这样囊中鼓胀的荣归故里。湖南人极爱面子,光宗耀祖是湖南人最大的面子。他们急于用物质的形式将轰轰烈烈的“面子”固定下来。于是,他们挥金如土,买田置房。由此,湘军将领庄园府第群落应运而生。
  出双峰县城往东,公路两旁,连绵的青山与碧绿田畴幻化成一幅幅清新扑鼻的田园风景画。车过黄巢山,再前行20来里,至荷叶集镇,这便是湘军统领曾国藩的家乡。
  平川之上,富厚堂坐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处看,富厚堂好似坐在太师椅中。周遭树木茂密,古树参天。宅有中东西三门,中门外有半月形石板大坪,坪外有一半月形水塘。中门上有“毅勇侯第”4个金字直匾。进门是块缀满花草的宽坪阔地。过草地拾级而上,是一进三幢青砖楼宇。藏书楼亮人眼目,正厅为土砖砌成,而藏书楼里外上下全是青砖,足见书在主人心中的地位。
  湘军将军自掏腰包修建的“楼堂馆所”(庄园第府),一时间在双峰、涟源两地遍地开花。双峰荷叶镇天坪村有白玉堂、利见斋,大坪村有大夫第,硖石村有宜宣堂与华祝堂。涟源地界有老刘家(刘腾鸿故居)、德厚堂(刘连捷故居)、存养堂(刘岳昭故居)、存厚堂(刘岳晙故居)、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等。
  “老刘家”神秘幽深。荣桂堂,气势恢弘。存厚堂庭院深深。山靠背名震乡里……
  夕阳西下,站在吊满木莲的胜梅桥上眺望,孙水从逶迤层叠的龙山缓缓而来。穿过古镇,两岸杨柳婀娜,稻花飘香,青砖瓷瓦、雕梁画栋的庄园府第巍然屹立。这些楼台琼角,无不透着湘勇们的胆识与气度,它们跌宕起伏,气势恢弘,是血与泪的历史,钢和铁的浪花。
  侠义茶商的城堡
  “兄弟两难,名成三徙,孝友萃同堂,春萆池塘诗梦冷;相违十日,永诀千秋,晨星悲旧雨,梅萼风雪泪痕多。”此联乃曾国藩之侄、曾国潢之子曾纪梁挽朱紫桂之作,情文并茂,堪称佳作。
  咸丰年间,双峰荷叶乡曾家拿笔当长矛马鞭,沙田乡朱家操算盘数票子拨银子。换句话说,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在江汉之间与太平军搏杀,而以朱紫桂为首的茶叶贩子则开辟了另一个战场——与洋人“商战”。
  朱紫桂(1838—1903),名光耀,号云轩,双峰县沙田乡人,为近代名满湖湘的茶商巨子。
  朱紫桂少时颖异好学,因家贫辍学,曾在梓门青兰煤矿挑脚糊口。16岁时,他在双峰县城永丰镇舅父所经营的南货店当学徒。由于他虚心好学,善于交际,精明练达,将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双峰县三塘铺镇胜云村刘麟郊,同样在县城开南货店,他很赏识朱氏。
  同治(1862—1775)初年,欧美各国先后在汉口设立洋行,大量收购红茶。朱紫桂寻得商机,由刘麟郊出本钱,朱紫桂负责经营,将长江中游湘、鄂、赣、皖4省生产的茶叶成批运抵汉口销售给外商,生意越做越红(朱)越紫,身份也就越“贵”(桂)。同治4年(1865),朱紫桂转为自家兄弟独营,5兄弟分工负责:在安化、梅山、湘乡等产茶地设立分庄,收购和加工制作,装箱发运。在湘潭设立“生记茶庄”收集和转运成品。派专人常驻汉口,掌握茶市行情。朱紫桂则来往穿梭于安化、湘潭、汉口之间,指导和检查各地茶务工作。到了上市季节,则亲自坐镇汉口与洋人打交道,由于其茶质好,价格又合理,故深得外商信赖。当时汉口红茶市场有“‘生记红茶’不上市不开盘”的行规,信誉之高由此可见。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8)
在经营中,朱氏深感商场无异于战场,独创“茶商经营四法”,即厚道又活套,取利又取义,求富又求智,润富又润身。同时,他目睹外侮日急,忧愤之情溢于言表,他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新变法。仅十多年,朱紫桂就赚回外商白银百余万两,成为湖南著名的大茶商。
  朱氏致富后,慷慨好施,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修桥铺路,开仓济贫,兴办教育,奖励耕读。曾国荃撰文赞说:“有朱生紫桂者,愤其家之未振,读书数载,隐业于商……廿年以来,既丰其家,又复分润宗族……”如此等等。
  双峰县有两大财主,曾氏兄弟“打开南京发洋财”,朱氏兄弟赚外汇致富;湘军主帅发财建庄园,茶商巨颚致富修城堡。于光绪至民国年间,朱氏先后修建筱山堂、璜璧堂、文甲堂、石璧堂、扶稼堂、东明堂、沙田朱氏宗祠及5公祠等8大建筑,置田万余亩。
  豪门大院石璧堂,位于双峰县城东三公里的梓门桥镇茶亭村。系朱紫桂兄弟于同治年间(1868—1875)建造,距今130多年历史。石璧堂具有典型的湘中古民居风格。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石木构件及山墙墀头、檐下、窗额等分别施雕刻、彩绘、堆塑,内容有“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福禄寿喜”、“鲤鱼跃龙门”及珍禽瑞兽、人物花卉、如意云纹等祥瑞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为晚清湘中民居建筑和装饰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鲜活地解读着博大精深的湘商文化。
  与朱紫桂同时及以后,双峰茶叶巨商除刘麟郊外,还有朱奎峰、戴海鲲等。
  也许是湖南英才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超强表现掩盖了“湘商”的光芒,但双峰茶商却让人眼目为之一亮,他们便用那些建筑来固化自己的侠义征程。
  双峰县城西去约20公里,在三塘铺、甘棠铺、青树坪三个乡镇方圆10公里左右,散布着40多座规模浩大、构造精美的近代庄园城堡。龙安村的树德堂、上地堂、拱辰堂与绍箕堂。香花村的家训堂、松翠堂、绍子堂与伟训堂,统称“朱家大院”。枫树村的体仁堂。茶亭村石璧堂。东合村的柏荫堂。此外,还有邵东县杨桥镇的杨桥荫家堂。
  城堡“体仁堂”是红茶巨商刘麟郊的故居。体仁堂建于1891年,其木雕华美,石刻精致,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主人仿照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的做法,砖头上刻有工匠姓名和制造年款。整个大门用铁皮包裹,围墙及最外沿的房子墙均有枪眼,双层防御。
  幼年丧父的红茶商人戴海鲲,为谢母恩,修建了这样一幢巨宅,便命名为“荫家堂”。
  湘中第一大院朱家大院,坐落在双峰县甘棠镇香花村、嘉祥村,村庄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两村中潺潺流过。系清通议大夫朱雁峰和堂弟奉政大夫朱膺锡于清咸丰年间始建,故又名大夫第。
  街衢尽显灵动古风
  湖南腹地街衢式建筑群异彩纷呈,其建筑气质灵动、高雅、融合,或恢弘磅礴,或古商古风。
  在莽莽群山延绵起伏的旮旯深处,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就像坐落在一把太师椅上。青山绿水,小桥人家。迈过古老的青石门槛,进入古村,行走在沿河的石板路上,像走进了一座封闭的古城。沿河青石垒就的防洪墙,棋盘格局街巷,巷道与街口连接处的门楼,精美斑驳的门庐壁画,严整纵深的布局,考究中轴般对称……一家一户为一单元,整个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结合,朴实大方,饶有变化。两头飞檐上翘的屋顶极具特色,可窥见工匠们的煞费苦心。雕梁镂窗,垂柱门楣刻工精细,外部木结构与白墙切合,雅素明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9)
上甘棠古民居浸染着传统文化氛围,是“封建宗族活标本”。
  内心躁动的祁阳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弘治11年(1498),是目前永州市境内年代久远、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之一。
  和谐灵动的双牌邓家大院,为明清建筑。
  造化阴阳的新田彭梓城,已是700年的古老故事了,雷同于几乎所有的爱情传说。
  风水宝地新田龙家大院,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遗址保存至今。
  理性与浪性相融的江永“周家大院”,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南倚锯齿岭、东鹰嘴岭、凤鸟岭、西青石岭。
  世外桃源桂东聚龙居,曾被慈禧太后赐予“霁月光风况此胸臆,春葩丽藻粲于齿牙”的楹联,饮誉江南。
  气势磅礴的汝城金山村,由卢、叶、李三姓6座古祠堂组成,均为明代建筑。
  神秘莫测的邵阳浪石村,地处武冈、新宁、邵阳、隆回、洞口5县交界处,有“鸡鸣五县”之说。
  气冲霄汉的江华宝镜村,为清朝江南丘陵地区的典型民居。
  古商古风吹过的唐家观,为千年古镇。古街原全长500米,现存300米,街宽4米,青石板街上,立有茶务、商务、沿河章程、禁赌石碑数10块。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山峦碧秀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唐家观的文化特色,10数家店的招牌依旧,残缺的砖墙和古旧的木板支撑着遥遥欲坠的老房子,空气中散发着墙角青苔长久不见阳光的霉味……
  这是历史的凝固,时间的雕塑!
  宗祠神像与移民情绪
  “去滴水洞韶山水库游泳去。”一生与风浪搏击的毛泽东总如燃烧着的湖南辣子,风风火火,火燎火急。那是1959年6月26日。66岁的毛泽东。地点韶山冲。
  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土,置身于家乡的山水,内心涌动着思亲念祖的情愫。一大早,毛泽东给父母拜坟后,赶往韶山水库游泳。途经毛氏宗祠时,毛泽东说:“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得进去鞠几躬。”走进祠堂,他在祖宗牌位的敦本堂前三鞠躬。转到达家庙毛震公祠时,毛泽东又要进去看看。“先祖牌位到哪去了?”毛泽东问。陪同的人说将它们烧了。“你们这样有得柴烧?!”毛泽东脸上写满严峻,口气严厉:“菩萨是迷信,应该打倒,烈士墓和祖宗牌位是纪念。要不信迷信,至少也要到50年以后。”
  今年是2009年,距1959年刚好50年。迷信“倒”了,祖宗还念着。
  毛太华是韶山毛氏的祖宗,其故里在江西。明朝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为恢复、开发湖南,也为奖励将士,遂令他们跑马占地,马蹄所达之土地全归跑马主人所有。毛太华夫妇及两个儿子被分配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并分得田产。毛太华死后几年,毛清一和毛清四离开了湘乡绯紫桥,迁至湘潭七都七甲,即今闻名天下的韶山。
  如明初统一战争一样,明后期的湘南、湘西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明末清初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余部在湖南的抗清斗争,清初统一战争等等,这一系列的战争导致了湖南人口剧减。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政府都采取了招降流亡开垦荒地的政策,大量移民涌入湖南。其中,在江浙皖闽赣中,江西人最多。移民的到来,造成了“主客矛盾”,即移民与本地土著居民的矛盾。同时,也有移民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祠堂与建好祠堂,移民有不同于本地人的心态。宗祠是慰藉之所,背井离乡,这是他们对故乡与故人思念的物质标本。祠堂可以更好地协调内部矛盾,在土著与移民以及移民之间的争斗与竞争中取胜。表现了丰富深邃的古老的文化哲学精神。由此,湖南地区的村落中各姓各宗支宗祠建筑遍布,是移民散居以后增强族亲凝聚心理的强烈反映,也是移民门第观念,以郡望自矜,光宗耀祖心理的袒露。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10)
长沙市宁乡县高氏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系高氏迁宁始祖孟宗公第三子之支祠。祠堂为青瓦土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989平方米。戏楼两侧的墙壁上,还保存有清光绪四年(1878)至民国时期长沙同和班、清盛班、南楚武麟班等戏剧班在此演出的《二进宫》、《长坂坡》、《弘庵寺》等7个戏曲名单。
  位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