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行走都感觉良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着,最后得出了结论,一个字:绿!我确信,是一抹心灵相通的绿,将我再一次引向了缙云山。
3、一双足印的传说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日照、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和夕照九峰。峰峰挺拔,各具风姿。最为险峻壮观的当数海拨864米的狮子峰了。它因峰顶岩石裸露,突冗嵯峨,在下仰望,好似一头雄狮俯卧峻岭而得名。
陡峻的石梯,一直从山脚往上延伸。一步步攀爬上来,已是腿颤气喘、大汗淋漓。接近狮子峰时,有一道2米余高的石拱门,径直穿过去,左拐,再沿石阶而上,便到了平坦的峰顶。峰顶有一平台,名曰“太虚台”,系缙云寺内汉藏教理院的师生庆贺太虚大师50寿辰所建。太虚上人在1930年创办了汉藏教理院,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喇嘛,缙云山成为当时宏扬佛学的一块净土。
登上狮子峰,两只长尺余、深寸许的足印,赫然在目。关于这双足印,还有一则惊心动魄的传说呢:相传在一个非常久远的年代,缙云山就以其风景秀丽名扬九州。一天,佛教伽叶和道家真武前来,均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都想在此山上布道传教,于是以比武斗法定输赢。“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一时四周乌烟瘴气,百姓怨气直冲九霄。玉帝大为生气,急传二位上天,在得知缘由后,见两位德高望重,判予谁都不妥当,于是宣旨,谁能让另一位离开缙云山,就可留在山上布道传教。两人听旨后急忙下凡,可是想了很久很久都无妙法让对方离去。九九八十一天之后,伽叶终于谋生一计,他对真武说:“我们这样呆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想,如果你能一步跨到对面的山上去(即今天南岸的真武山,山名也因此而来),我就心甘退出”。真武一听十分高兴,心想这有何难,便说:“此话当真?”,伽叶答道:“佛言无悔”。于是真武就真的一步跨到了对面山上,因用力过猛,就留下了这一对脚印。伽叶将真武骗离狮子峰后,便在此传教,所以,缙云寺供奉的便是伽叶佛。
4.铜狮&;#8226;香炉
狮子峰顶上,吸引眼球的,还有一头孤零零的铜狮,它坐西朝东,昂首耸立在太虚台旁,一双怒目,平眺远方,一副傲视天下的气势。狮性猛、刚烈而英勇,铸狮于此,应该是设计者想更形象地让游客来记住狮子峰吧。铜狮旁边,一块竖立的石碑,上书“狮子峰”三个朱红的大字。不少游人亲热地拥着铜狮,随着相机“咔嚓”一声,自己的倩影与铜狮就定格在了同一帧画面。
与狮子峰遥相呼应的是香炉峰。其名是因悬崖绝壁之中生一石柱状似香炉而得。提起香炉峰,脑海中就冲出一句诗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只是诗中提及的香炉,是庐山的香炉峰。若是缙云山的香炉峰中有一道腾空而出的瀑布,那么在情态上就应了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的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无瀑,便自然而然地少了一种生动。
香炉峰上的了望塔,是缙云山的制高点。从塔的顶楼远望,可以俯瞰北碚全城。从狮子峰下来,绕道过去,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心情突然迫切起来,直想去感受那种站在塔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却被一道栏杆挡道,原来塔在维修之中。失望之际,抬头望着直冲云宵的了望塔,认真地数了数,一共8层。
5.佛教中的“3”
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它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破空大师重修。
从一道椭圆的石拱门进入寺院,香火袅袅,檀香扑鼻。步入正殿,正巧碰上6位和尚在做晚课。去过不少寺庙,却是第一次遇见。心里念道:幸哉,幸哉。停下来,细细地看:距我最近的,是一位年轻的和尚,心无旁婺地敲着深褐色的木鱼;稍远一点的年长的和尚时不时敲一下铜钟;和尚们嘀哩咕噜地念着经文,与木鱼声和钟声浑然一体。有一种音乐的美。
晚课和早课一样,会持续30多分钟。一位带发修行的师傅告诉我。他还说,和尚师傅们每日诵经念咒,一是求福消灾,保佑一方平安,二是祈求普天之下繁荣太平。在这藏于深山的古寺中,在每一个和尚的脸上,我觅到了什么是平和,什么是虔诚。
同一次旅行,冥冥之中踏入同一处地方,我想,我和我的旅伴们与这个地方是有缘的。16日上午,下山途中,自以为是地左钻右窜,当我们鱼一样游入一座寺庙时,人人惊得嘴里都张成一个“O”:这不是昨天下午才拜访过的缙云寺吗?天气晴好,进香的人,络绎不绝。人一多,原本就不宽敞的寺院更显得局促了。
我折回寺外,饶有兴趣地回望来时的路,才发现,缙云寺外,那么错综复杂的路径体系中,惟有3条路从不同方向通入寺内。这里的“3”,只是巧合,还是另有禅意呢?对佛教中的“3”,我一直心存敬畏,不敢误用或者怠慢。比如,上香要上3支,拜佛要拜3下。
6.两把菜刀的故事
不紧不慢地走着,暮色中,来到了缙云山庄34号,一幢掩映于苍松绿树丛中的别墅,是贺龙院的所在。它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原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元帅夏日处理政务之处。
贺龙院的景观还包括一尊威严的贺龙元帅半身戎装石像,以及两把菜刀。瞻仰完贺帅的石像后,顺着24道石阶而下,两把特制“菜刀”就庄重地耸立在了面前。“菜刀”由两条长形巨石制成,呈菜刀形状,一大一小,左右相向而立,形成一座门,意喻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光辉历史。
伫立于两把菜刀前,贺老总“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也从记忆里断断续续地浮了出来: 1916年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影响甚广……年仅20岁的贺龙接受革命党的指示,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有一天,贺龙听说盐局的税警装备了十多支洋枪……他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而税警更是为虎作伥……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组织起来的农民趁夜闯入盐局……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缴获十五支步枪,二支手枪和九千斤盐……贺龙下令把盐统统分给穷人,解放了俘虏……从此,贺龙用这十几支枪武装起他的队伍……
贺帅在北碚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来缙云山的游人,常常睹物抒怀,用各种方式来缅怀敬爱的贺老总。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群峰稠叠径清幽,久仰元勋庭院游。老总戎装修翠柏,开山护树美名留。
一个伟人的一段岁月,沉甸在缙云山脉,实实为缙云山的人文历史抹上了厚重的一笔。
7.香樟木的香
缙云寺外,太阳高悬。曲折的小路之后,邂逅了这样一幕:一个腰板挺得笔直的小和尚坐在石凳上,他面前的石桌上摆了好几块薄薄的木块,只见他右手持一把菜刀,将巴掌大一块的薄木砍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并整整齐齐地堆砌起来。那态势,像小孩子办家家。
我大惑不解,走近几步,问他:小师傅,你砍的是什么哟?他仍俯首,一边继续做事,一边说,香樟木。“那你把它砍成小棍,做什么用呢?”小和尚这才抬头,顿了顿,极为认真地解释道:把它搁在香炉里,经过熏烤,香味就一点不留地释放出来了。说完,他顺手取了桌上的一小截木头,递给我:你闻闻,有什么感觉?我捏着一根长约10厘米,粗如柳枝条的香樟木,在鼻子附近左晃右晃,很久之后才慢慢移开。香气入鼻的刹那,我的被尘世俗气充满的内心一度安静下来。我不得不说,我闻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香,是繁华喧嚣的都市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产生的香。
真的,从心之深处,我佩服这样一种香!
这时的我,诗意又起,写下了《我》
这一天
一场雨,充盈了
我的整座心灵
仿佛我,吸足了氧气
开始疯长。在茂盛的雨中
瞬间长成一篷野蘑
然后,被五月迷路的采蘑人
轻轻摘下
在这片密密的森林
和迷路者茫然的眼中
我多么想
多么想,舍弃我
而成为辩路的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