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龙魂--华夏之刃 >

第7章

龙魂--华夏之刃-第7章

小说: 龙魂--华夏之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尧系第五代:帝尧;舜系第五代:敬康;禹系第五代:禹。

  尧系第六代:丹朱;舜系第六代:句望;禹系第六代:启。

  发现什么?一、尧和禹平辈;二、都六代了,舜还没出来;三、过去孩子多,辈分太乱。

  那么下一代该是舜了吧,答案是:下一代是舜的爷爷蟜牛,然后是舜的爸爸瞽叟。

  沿着舜系和禹系继续排:

  舜系第七代:蟜牛;禹系第七代:太康、仲康。

  舜系第八代:瞽叟;禹系第八代:相。

  舜系第九代:帝舜;禹系第九代:少康。

  舜系第十代:商均;禹系第十代:予。

  好了,排完了,怎么样?有点晕。著名的少康和舜是平辈人,也就是说舜是禹的孙子的孙子辈(玄孙)的人,但据史料记载,舜比禹还要大上约50岁。舜传禹,也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晚辈让位与祖辈的故事,而且是超级晚辈,如果他们不是族长,不知道私下会怎么称呼,可能是这个样子:某天,一个白胡子老头见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非常有礼貌地说,玄族爷您好啊,小伙子回礼,玄族孙,祝你长命百岁……

  好了,言归正传。

  舜生下来有双瞳,于是被取名为重华,但这个特点似乎并没引起人们对他的重视。舜的祖先虽然是颛顼,但从穷蝉开始就很落魄了,一直都是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瞽叟给舜娶了个后妈,还给舜生了个弟弟,取名象,这么一来,新家庭出现了,舜成了多余的人,亲爹、后妈和异母弟三个人都不是善类,将舜视为眼中钉,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但舜却依然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十分友善,数年如一日,一直没变过。舜不是傻子,他知道他们想害他,但总是能凭借自己的机智巧妙地逃开。

  舜因为家境贫寒,父亲又是瞎子,弟弟还小,勇敢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为此走南闯北,颠沛流离,去过历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或山西运城垣曲县)耕作,去过雷泽(今山西永济市首阳乡)打渔,去过黄河边上制作陶器。这些经历磨练了舜的意志品质和情操。

  舜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孝行而闻名,三十岁的时候被四岳推荐给了在位已七十年的尧,尧决定考察舜一番,便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算起来,娥皇和女英与舜的曾祖父是一个辈份呢)。并让九个儿子(尧有十子,这九个里面没有丹朱)与舜接近进行观察。婚后,夫妻感情很好,舜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二女也成了舜的贤内助,同时尧九子也发现了舜的过人之处,与其交往更加密切,他们发现,舜这个人有着卓越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每到一处(历山、雷泽),当地人民都非常礼让,当地人做起事来也认真仔细、精益求精(河滨制陶)。舜所至之处,总会聚集很多人,使得此地逐渐扩大规模。于是他们把此事报告给尧,尧很高兴,赐给了舜优质的衣服和琴,还有牛羊,并为他修筑了仓房。

  照说儿子出息了,当爹的应该高兴才是,可舜这个瞎爸爸却还是要杀他(估计是被枕边风吹晕了),目的是霸占财产。于是他和象又开始了整人计划。

  瞽叟让舜去修仓库的房顶,等舜上去后象就在下面放火,瞽叟和象洋洋得意,心想你小子现在是插翅难飞了,但舜还真是有翅膀,他将两只斗笠当做翅膀,从房上跳下来,毫发无损。瞽叟和象气坏了,于是又想出个鬼主意,让舜去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舜还在井下,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将舜活埋。完事,走人,爷俩就去分东西了。象说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要他决定,最后,象选中了娥皇女英和琴,把牛羊和仓房给父母,然后兴高采烈地去了舜的房子,弹起了舜的琴(不知道娥皇女英在干什么)。突然,进来了一个人,象回头一看,大吃一惊(吓得不轻),嘴里说道:“我思舜正郁陶”,意思是我正在想你呢!舜也不往心里去,原来怎么着还怎么着,孝顺父母,亲善兄弟。

  原来舜早知他们要害自己,便在挖井的时候在旁边挖了个通道。尧听说此事,对舜大加赞赏,于是让舜参与政事,接待宾客,管理百官,舜都处理得十分妥当。

  尧时代,有八恺(高阳氏才子八人)和八元(高辛氏才子八人)没有被举用,但很有贤名,舜于是让八恺管土地,八元管教化,结果收效很好。

  尧晚年,有四凶,分别是帝鸿氏子浑沌、少昊氏子穷奇、颛顼氏子梼杌和缙云氏子饕餮,此四子作恶多端,后演化成四大魔兽,而尧未能处置,舜将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蛮荒之地。

  尧最后命舜进入深山、森林、峡谷和沼泽地,结果赶上狂风暴雨,大家心想舜出不来了,结果,舜最后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尧认为舜是圣人,召见舜并对他说:“我考察你三年了,发现你谋略过人、品德高尚,现在我把天下就交给你治理了。”舜推辞一番,最终受命。

  于是舜代尧摄政,尧退位,但舜有什么事还要向尧报告一下。

  舜执政后继续完善了历法,举行祭祀天地四时和各路诸神的大典,到各地区巡游,考察民情,召见诸侯,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并规定每五年巡守一次。同时舜将天下划分为并、冀、幽、营、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十二州,选取了十二个人做州长,称为十二牧。

  舜制订了五种刑罚,对待犯人多用流放的办法进行惩罚,但罪过大的还是要进行体罚。在得到了尧的批准后,舜将淫辟的共工流放到了幽陵(北京以北),将附庸共工的讙兜流放到崇山(湖南张家界西南),将三苗驱逐到三危(甘肃敦煌市东南),将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了羽山(位于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处),后又将其处死。四罪受到惩处,天下震动,对舜十分敬佩。

  舜摄政二十八年,帝尧去世,舜服丧三年,命三年内天下不能奏乐。三年后,舜让位给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天下诸侯都去见舜而不见丹朱,舜说这是天命,没法推卸,最终登上帝位。

  尧在位时,选拔了很多能人,但这些人分工却不明确,舜即位后与四岳十二牧商量,设置了官位和分工。以下是舜时的名人和其分工情况。

  禹,司空,治理水土,夏后之主;

  皋陶,司法官,掌管刑狱,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后称狱神,本书有传;

  契,司徒,掌管教化,曾帮禹治水,商祖;

  后稷,农官,主管农业,播种五谷,曾帮禹治水,周祖;

  伯夷,秩宗,太岳,主管祭祀典礼;

  夔,典乐,主管音乐和教育贵族子弟;

  龙,纳言,负责传达舜的命令和转达下情;

  垂,共工,主管手工业(不是那个氏族共工);

  益,虞官,掌管山林和鸟兽,曾帮禹治水;

  彭祖,没说干嘛的,估计是负责教人们如何养生的(人家传说活了八百八十岁呢)。

  舜同时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三次考察的结果决定是提干还是撤职。

  这样的分工显然已经很科学了,并且也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以上共十人,再加上十二牧,是二十二人,《史记》说,此二十二人都取得了辉煌的的业绩,其中禹由于治理了水患,功劳最大,舜虽杀了禹的父亲,却还坚持用禹治水,说明了舜的知人善任。

  舜在位时,版图继续扩大,各个少数民族也融入其中,四海之内都拥戴舜帝之功。由于洪水被摆平,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得以快速稳定的发展。此时禹作《九招》之乐,又招来了凤凰。

  《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不过舜也有不足,就是和尧一样对子女教育不够,可能是太忙了没空教导孩子,致使商均成了又一个丹朱。而此时禹的声望最大,舜于是选定禹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再来说说瞽叟和象,这二位干了不少坏事,最后的结局却不错。舜做了天子后依然对父亲非常孝顺,并封象为诸侯。舜因为这种以怨报德、至亲至孝的做法及其传奇的经历最终入选了二十四孝,并名列榜首,他的故事叫做孝感动天。

  尧崩的时候舜58岁,相传舜活了101岁,南巡途中崩于苍梧之野,葬于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内九嶷山)。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和女英,面对湘江痛哭,最后投江自尽,后人将她们视作专司腊月的花神水仙,说她们的眼泪滴在了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相传天帝将舜帝封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湘江边沾有姐妹泪痕的斑竹叫做湘妃竹。后来,屈原曾为湘君与湘夫人作诗纪念。

  关于舜,不想写评价性的文字,一切都在故事中。

  最后附上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舜。

  2、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隐士,70岁仍与小孩戏,只为博父母开心。

  3、鹿乳奉亲:郯子,春秋人,父母年老有眼病,需要喝鹿乳,郯子披鹿皮入深山鹿群中挤鹿乳,差点被猎人当鹿杀掉。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孔子弟子,早年家境贫寒,自己吃野菜,但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给父母吃,后来做了大官但父母逝世,虽然吃得很好,但十分怀念吃野菜的时代,因为那时身边有父母。

  5、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相传作有《大学》和《孝经》,后人称为宗圣。母子连心,有一次曾参出外打柴,感觉心痛,便立即赶回家中,原来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咬破手指唤其归来。

  6、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生母早死,继母虐待他,给两个弟弟用棉花做冬衣,却给他用芦花做。某日,闵损出门给父亲帮忙牵车,因为寒冷将绳子掉落,遭到父亲的鞭打,芦花漫飞,父亲方知原因,准备休妻,闵损跪地求父,说留下母亲只自己遭罪,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受罪,父母都很感动,家人从此和睦相处。

  7、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三年卧床期间日夜相陪,汤药必亲口尝过才给母亲喝。汉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国家兴盛,开创文景之治。

  8、拾葚异器:蔡顺,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人,因王莽之乱加之饥荒,只能拾桑葚充饥,蔡顺总是将黑色的放一个篓子里给母亲吃,红色的放另一个篓子里留个自己,感动了赤眉军,给了他二斗白米和牛蹄一个。

  9、埋儿奉母:郭巨,晋朝人,父死后,将家产分成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只取母亲奉养。后妻子生一子,郭巨担心养不起,会使母亲受罪,于是决定埋掉儿子,在挖坑时挖出一坛黄金,上面写有“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回家用其孝敬母亲,抚养儿子。

  10、卖身葬父:董永,东汉人,少年丧母,父死之时卖身为奴只为换取给父亲安葬的费用,后有与七仙女的传说。

  11、刻木事亲:丁兰,东汉人,幼年父母双亡,将木头刻成双亲雕像,凡事要与雕像商议后而行。其妻对木像不恭敬,用针刺木像手指竟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含泪,将妻子休掉。

  12、涌泉跃鲤:姜诗,东汉人,妻子是庞氏。夫妻二人都很孝顺。姜诗之母喜欢喝长江水,庞氏顶风也会亲自去取;老太太喜欢吃鱼,夫妻二人就经常做鱼给她吃;老太太不愿意独吃,夫妻二人就请邻居老太太一起来吃。后来,感动了神灵,院里喷出泉水,与长江水一样,每天还会跃出两条鲤鱼。

  13、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吴国人,陆逊之兄。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去拜见袁术,袁术请他吃橘子,陆绩往怀里塞了两个,临走的时候掉了出来,袁术嘲笑他,他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这是去给母亲的。陆绩长大后,通晓天文历法,做出了一番成就。

  14、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对父亲十分孝顺,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就很能写文章,被称作“天下无双”,当官后经常赈济灾民,受人敬仰。

  15、行佣供母:江革,东汉人,少年丧父,奉母至孝。战乱时背着母亲四处逃难,因为孝顺几次感动了匪盗。安定下来后,虽然自己贫穷,却把好的东西都给母亲。因为孝顺,后被皇帝赏识,官至五官中郎将。

  16、闻雷泣墓:王裒(póu),魏晋时人,博学多才,其父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向西坐,表示永远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被葬于山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