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强国-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混编队,在万吨级重型巡洋舰肯特的带领下,开赴香港。
帝国海军将会以更庞大的阵容向初生的幼稚的中国海军宣示威严。
在肯特号重型巡洋舰上亲自坐镇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凯莱上将,这艘全长162米,宽21米,满载排水量13700吨的重型巡洋舰是远东舰队的骄傲,正是由这样一艘重巡洋舰带领的远东舰队,震慑了马六甲海峡,维护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权益。
身为远东舰队司令,他对这些大家伙非常自信,整个舰队只需要一次齐射就能打烂中国人新生的弱小舰队。
然而,当这支强大的特混舰队抵达中国沿海后,却意外地发现,整个海域根本找不到中国人的舰队,整片海域倒是繁忙无比,往来的都是远洋货船,却见不到任何一艘西南的军舰。
依靠南京的帮助,凯莱上将才知道,西南的卑鄙中国人将他们的舰队撤到了近海,处于海防机场的层层保护之下。
虽然此时的凯莱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航空母舰的巨大作用,但对于陆基机场对海军的威胁还是非常到位的,正如岸防炮和军舰的关系,他并不想去尝试西南海防战机的威力。
凯莱上将非常清楚,如果遇到中国海军,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击沉,但是,如果这个击沉的代价是用远东舰队去换取,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敢。那样做只会使帝国海军再次陷入国内舆论的围攻之中。
当然,年老成精的凯莱上将有自己的办法。
于是,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英国特混舰队蛮横地检查了过往的船只,可是,检查的结果让凯莱上将感到更加愤怒。
一艘艘开往西方的货船,满载着西南的产品,但是,但是,它们却可耻地挂着其他国家的国旗,甚至连英国的国旗都有,而且还手续齐全,确实是国内的海运船。
当然,也有悬挂西南旗帜的船只,但是,当凯莱上将尝试把它们拦阻下来,借此引来西南海军决战时,才发现这一船船不是装了棉花,就是装了布料。
不过,正是这些被扣下的普通船只,招来了中国人疯狂的举动。
“呜呜呜……”
疯狂响起的空袭警报声中,凯莱上将接到了令他头皮发麻的报告。
“报告将军,中国人的战机,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请下令是否还击。”不用舰队作战参谋报告,凯莱上将已经看到了远处天空密密麻麻飞来的战机。
以他的经验,目视距离内大约就有三十架中国战机,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舰队在追逐西南商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国人的海防机场作战范围内了。
面对中国人称得上数量庞大的陆基战机,凯莱上将是极为清醒的,国内的航母派不正是倡导航母制胜论吗?在以前,他是不同意的,认为在使用航母作战上,还有许多问题。然而今天,他却发现,不管航母作战是否存在问题,航母搭载的战机确实能够进攻舰队,因为本质上,眼前的陆基战机和舰载机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战机,都能进攻舰队。
“解除包围圈,舰队高速后撤,各舰高射炮单位准备作战。”其实,整个舰队包括一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五艘快速驱逐舰在内所拥有的防空作战能力,低的让人难以置信。
舰队飞快地将包围圈中的几艘中国商船释放掉,掉头就跑,和之前的三舰编队没有任何不同。在陆基空军面前,英国皇家海军上将没有愚蠢地选择使用高射炮。不然,或许中英在远东地区将提前上演一场精彩的空舰攻防战。
让皇家海军上将反而感到幸运的是,中国人的空军到最后也没有发起主动进攻,直到舰队远离陆地几百海里后,凯莱上将才彻底安心下来。这时的他,心里已经将国内的决策者骂了一个遍,远在万里之外,或许那些政客们还以为中国依然只有当年两国边境战争时的几十架飞机。
“航向上海!”
这是凯莱上将下达的命令,他觉得有必要率领舰队去一趟那里,至少,在那里他或许能得到英国驻中国公使的帮助。
两个月后,南京!
“恭喜陈先生,顾先生。我很高兴向两位通报一件有关贵国的大事情。”英国公使蓝普生叼着他那标志性的大烟斗,一扫之前因为琼州事变而带来的阴霾,挥舞着手臂,夸张地向顾维钧和陈绍宽讲道。
陈绍宽和顾维钧对视一眼,英国公使馆两人也跑了好几次了,都是在积极争取英国人的支持,难道事情有了结果,英国人答应分期付款卖战舰了?
“两位部长先生,经过议会批准,我们已经将贵政府列为了战略级的合作伙伴。帝国海军部已经得到了议会和首相的授权,将会为南京政府提供包括肯特号重型巡洋舰在内的几艘非常先进的战舰,另外,经过三国公使共同的努力,法国远东舰队和苏联人的远东舰队也将向同时贵国转交一批战舰。”
蓝普生心情前所未有的好,他从未像现在一样强烈地希望蒋介石也能拥有一支海军,那样的话,至少自己这个驻华公使不会如此被动。对于帝国海军来说,包括肯特号和两艘巡洋舰在内的战舰,不过是九牛一毛,更别说苏联人和法国人的破烂战舰,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将拥有可以对抗西南的海军力量。
不得不说,正是蓝普生发回国内的力荐计划起了巨大作用。在计划中,他详细列举了西南崛起对远东甚至是印度的巨大威胁,而对于整个亚洲和太平洋,英国不容中国人放肆,为西南树立一个最起码的对手,牵制他们,才符合帝国的远东利益。
计划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英国政府也终于前所未有地下定决心,认认真真的开始扶持起南京政府来。
当蒋介石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地在原地转来转去,亲自等到陈绍宽二人前来,再次确认后,才高兴地放声大笑。
积郁已久的怒火,似乎一扫而空。
“好,实在是太好了。这才算是真正的国际援助。”蒋介石收获了巨大的惊喜,当然也有了巨大的决定,“厚甫,我想了半天,觉得除了大舰外,我们也要有航空母舰。谈,你们给我再找英国人谈,三年不行,就五年,不论付出什么代价,你们都要给我买回来一艘航空母舰,不管它多大,能载飞机就行。我可以带头捐钱,举全国之力,只要英国人答应卖,我们一定能付得起!!”
“老师,英法苏三国已经达成一致,决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供包括肯特号重型巡洋舰在内的一批战舰,蒋介石付出的代价仅仅是雇佣两年英国水兵的所需要的工资!最新的情报是,蒋介石得寸进尺,有些穷兵黩武了,他派人找英国人商谈购买航空母舰的事情,即便是微型航空母舰他们也要。”
赵子云脸色有些发白地向张蜀生汇报刚刚收到的情报。
张蜀生笑了下,递给他一张纸,只见上面写着国内几大城市的名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别说重型巡洋舰,就是战列舰来了,也有的它受的。你看看,第三艘航空母舰已经决定于春季铺设龙骨,几年时间就建成了,你觉得是叫广州号好还是桂林号好一些?”
“这……都,都好!”虽然身为情报部长,但赵子云也是第一次知道西南要在这个1932年的春节开工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舰的消息。几年时间还不是一晃而过,到时候,西南就将有第三艘航空母舰了。“真是太快了,转眼我们就要拥有第三艘航空母舰了,就算是五年后建成,也不晚。”
张蜀生笑笑,也不说破。这次的航空母舰和昆明号、成都号不同。昆明号只算得上护航航母,成都号更是平顶船改造的。而这次的航空母舰,却是自己从梦想机中兑换的详细图纸,加上已经有丰富造舰经验的工人,将要建造的一艘具备更先进设计理念的航空母舰。
无论是排水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远远不是昆明号能比,当然,作战能力也将更强。
而且,昆明号其实是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成都号是美国费城造船厂建造的,只有这第三艘,将是西南的真正自产货。
至于时间,难道真的很快吗?如今已是1932年正月了,二战迫在眉睫,区区几年时间,西南再不行动就完了。想想日后各国的恐怖武备,他就有些发麻。尤其是美国人,不说别的,光是他们的造舰和造飞机速度,就能让他睡不着。
造战舰不是造步枪,生产线一开就造好了,战机和坦克的生产速度可快可慢,但战舰尤其是大型军舰的建造,根本没有临阵磨枪,建造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这最后一个十年,将是张蜀生为二战做准备的最后冲刺期,所以,相对于动辄几年的造舰周期来讲,在1936年左右拥有第三艘航空母舰,不是早了,而是晚了。如果不是财力紧张,早几年他就想动工了。
“只是苦了北边的百姓,蒋介石一发狂,还得去拔羊身上的毛啊。唉!”
第144章 锦州战役
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昆明
整个一天,张蜀生都心事重重的,最高总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的,以为是战事牵动了这位西南最高领导人的愤怒神经。
北方的战事越来越吃紧了,不说南北两大政府的情报人员获取的机密情报,就是各大报社都开始纷纷发表一些预示着风雨欲来的战争专栏。
一些战地记者在获得张学良的准许,深入前线采访后,发现宁锦防线对面的日军与日俱增,借助望远镜,甚至能看到日军在构筑前进阵地。
而原本锦州上空以前一天也未必见到一次的飞机,如今却一会儿就飞过去一架。不管是日本人的飞机,还是张学良最新筹措的飞机,你来我往,没有开打,却陷入了一种大战前的诡异宁静中,都在做着最后的试探和侦察。
“日人祸心不死,宁锦防线将有旷日大战!!”
这个消息在大江南北不胫而走后,民众的忧虑又多了几分,不少著名的抗战人士更是连连发表文章,督促南北双方早日放下分歧,将军事重心放到东北战事上。
张蜀生回到家中时,看到何凝正和陆允言二人带着两个娘家带来的贴身小丫头在那里张罗什么东西,走过去一看,居然都是钱纸蜡烛这些东西。
“你们这是搞什么?”张蜀生一愣,虽然自己不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是倡导科学观的,搞了半天,家里倒摆弄起纸钱蜡烛了。
“呀,慎行……”何凝最先抬头,看到张蜀生脸色不善,还以为他是不高兴自己两姐妹在家里摆弄这些迷信东西,不由戳了戳陆允言,两人对视一眼,都暗怪张蜀生回来太早了。
“好了,没事,我只是随口问问。”
今天是1月28日,原本历史上又一个屈辱的日子,一二八事变的“忌日”,所以张蜀生情绪有些不高。不过,历史改变了,一二八事变并没有发生,而且,日本人在沪宁杭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连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没有向东南地区派遣,而是云集到了渤海。
除了加派两个航母和战列舰在内的特混编队外,日本人还向东北增兵了二个师团,使得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经和东北军处于对等地步。
原本历史上,这些师团都将是投入淞沪会战的,现在却云集东北,对于日本人的侵华心理有绝对预计的张蜀生,自然知道,东北必有大战。
眼看战争越来越近,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一二八事变没有发生,只能说明日本人将战略重心放到了进展不顺的东北。日军势要在东北打开一个缺口,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极其重要的平津一带。
原本历史上,锦州此时早已失守,天时地利人和全丢失的张学良也已经退到了北平。
可如今,张学良不但没有大踏步后退,反而接受了南方政权的建议,誓死不做民族罪人,一方面积极号召国民支援抗日,招募新兵,加紧训练;一方面四方筹措军费,采购军火物资;同时投入巨大的人力,用人山人海来日夜加固已经成为华夏生命线的宁锦防线。
为了节约成本,张学良甚至军事接管了几家水泥厂,日夜开工,生产水泥,然后全部运去修筑工事。
至于国内的支援,眼看张学良的宁锦防线经过几个月的构筑,初具规模,又有二十万东北军进驻,蒋介石也下令调拨了一批物资,在第一批100万银元抗战经费的基础上,又从三国拿到了一笔秘密抗战经费,虽然只是分配了一小部分到张学良手上,但也解了燃眉之急。不得不说,虽然蒋介石挪用了这笔贷款抗战经费的大部,但也给张学良提供了相当的资金支持,外加一批枪支火炮的拨给,也算是对抗战做了些事,没有摆摆手光站着看张学良火拼日本人。
除了来自社会各界、南京政府、华人华侨的支援外,张学良还得到了西南的巨大支持。
在第一批军事物资和资金后,张蜀生迅速组织了第二批军事物资,多达五万支步枪、一千多挺重机枪,三百多门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