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远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勺豆子时的肌肉控制、 协调)。
并且主张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因而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开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 养成他头脑对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环境”中,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而,该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文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与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
数 学 教 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连想起实象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 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再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少的比较, 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数量”(1 根
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锋步骤,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而最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
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数学根基。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已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再构成威协,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造的”,你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地去接近“猪脑”,而变成“死脑”呀!
第17章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了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之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地纠正: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幼儿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进一步彻底地探索她的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了。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只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老师,误解老师的头脑,教育方法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在引发孩子的“内在”认知时,也不清楚一件教具都拥有秩序、创造性的基本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她可能对一个正在堆红长棒(图)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再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又有何两样?孩子仍旧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于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到老师的头脑也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会诱导你进入下一步能正确地实行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 大 步 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的方法可分下述五个步骤:(1) 预备环境: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 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都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 协调意愿: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 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备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而提出适当的教具让孩子“工作”。
(4) 延长工作周期: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工作”情况,导师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其表现在外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尽情地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他的“专心与耐力”的程度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于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韧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 “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
他们的需要和进步而对教育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间的个别差异,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改进,唯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地发现儿童生命自然的需要,而不断地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完整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注 意 事 项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1)给孩子绝对的自由“自由”是蒙氏“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也要教育儿童。
简单地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有害无益,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同时,蒙氏认为“自由”是与生即具有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的教育自由却不是放任。她是以孩子能“独立”为前提的重视“秩序”,她认为:“唯有在秩序中,才能顺利进行一切的事务(包括教育在内)。如果人体内生理器官的活动相互矛盾的话,人就会生病,甚至于死亡。”所以“秩序”不但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日常生活遵循的法则。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氏解释说: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的需要”自由地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氏对老师们说:“这并不难,你只要冷静地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上,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2)让幼儿自己做蒙特梭利女士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by myslf”(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得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开始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我听到,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第17章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了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之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地纠正: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幼儿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进一步彻底地探索她的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了。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只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老师,误解老师的头脑,教育方法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在引发孩子的“内在”认知时,也不清楚一件教具都拥有秩序、创造性的基本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她可能对一个正在堆红长棒(图)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再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又有何两样?孩子仍旧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于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到老师的头脑也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会诱导你进入下一步能正确地实行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 大 步 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的方法可分下述五个步骤:(1) 预备环境: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 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都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 协调意愿: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 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备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而提出适当的教具让孩子“工作”。
(4) 延长工作周期: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工作”情况,导师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其表现在外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尽情地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他的“专心与耐力”的程度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于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韧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 “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
他们的需要和进步而对教育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间的个别差异,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改进,唯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地发现儿童生命自然的需要,而不断地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完整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注 意 事 项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1)给孩子绝对的自由“自由”是蒙氏“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也要教育儿童。
简单地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有害无益,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同时,蒙氏认为“自由”是与生即具有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的教育自由却不是放任。她是以孩子能“独立”为前提的重视“秩序”,她认为:“唯有在秩序中,才能顺利进行一切的事务(包括教育在内)。如果人体内生理器官的活动相互矛盾的话,人就会生病,甚至于死亡。”所以“秩序”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