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

第16章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第16章

小说: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章:考奖学金(9)
五月九号是一个星期六,上午我们一家驱车到了温切斯特公学。〃学者〃学院是一座石结构的建筑,三面是石结构的房子,一面是温切斯特公学的教堂,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庭院,门卫看了罗伯兹的信后,让我们把车开进〃学者〃学院,停在庭院里。
  午餐前,在罗伯兹先生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罗伯兹院长。罗伯兹先生大约四十岁,高高的个子,衣着得体,举止言谈是标准的英国绅士。经过简短的交谈,我们得知罗伯兹先生是学历史的,在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已经任〃学者〃学院的院长十年了。罗伯兹先生的妻子与三个女儿也住在〃学者〃学院里,所以〃学者〃们总是能见到罗伯兹先生。想到张艮能以罗伯兹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的举止、言谈和为人,更坚定了我们的看法,张艮会在温切斯特公学到很多。
  与罗伯兹院长见面时,我们见到了另外一位奖学金获得者艾伦和他的家长。艾伦的父亲自我介绍,他干会计工作,他的妻子是家庭妇女,家住在另外一个郡。艾伦是他们的大儿子,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私立学校上学。我估计艾伦的父亲可能是一个会计公司的老板,或者是一个大公司的总会计师——没有六位数的年收入,他们不可送三个孩子进私立学校。他还告诉我,艾伦原来的学校也是一个很好的私立学校,他从五岁起就在那儿上学,那儿的好学生在十三岁或十六岁时就报考温切斯特公学。他很高兴艾伦能考上温切斯特公学的奖学金。我问他,温切斯特公学算不算英国最好的中学之一,他轻声的告诉我,大概是英国最好的中学。
  午餐在〃学者〃学院的餐厅举行。餐厅很大,空间很高,四壁挂着大幅的油画肖像。餐厅有三张长长的餐桌,一张横放在餐厅的最里面,地面要高出一米左右,所谓的高台餐桌。另外两张竖着对称地放在餐厅的两旁。吃西餐时,两人面对相坐,所以餐桌的宽度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西餐餐桌的长度没有限制,取决于就餐人数,可以任意加长。在〃学者〃学院的餐厅里,这三张餐桌都很长。那张横放着的餐桌至少可以坐二十人,那两张竖放着的餐桌每张至少可以坐四十人。这三张餐桌都是用整体的橡木做的。
  罗伯兹院长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个餐厅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年年使用,从未间断,只是在放假期间维修。我们四位家长与罗伯兹院长,还有其他的老师坐在上面横放的高台餐桌旁,张艮和艾伦与其他在读的〃学者〃们坐在下面竖放的两张餐桌旁。罗伯兹院长和副院长坐在我们这个餐桌的两端,我和我太太坐在罗伯兹院长的两旁,艾伦的父母坐在副院长的两旁。原来我们与艾伦的父母是这次午餐的主要客人。坐在我另一旁的是一位较年轻的老师,麦克纳博士。他告诉我,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张艮进校后他要教张艮的化学课。其他的老师离我较远,不知道他们教什么课,但是罗伯兹院长和麦克纳博士都毕业于牛津大学却让我有些意外。温切斯特公学的师资应该很强,但是见到的两位老师都毕业于牛津大学却是没有预料到的。
  到英国十多年来,我所熟悉的英国人中有三位毕业于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一个是英国地质局的贝利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另一个是瑞珀教授毕业于剑桥。我还认识一个公司的总地质师,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由于项目合作,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机会很多,经常一起出差,也经常一起讨论项目计划和项目报告。他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都很好,对计划、报告和文章措辞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和他在一起工作,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文修养和敬业精神。我深信,如果像这样的人是张艮的老师,张艮会终身受益。我们在温切斯特公学的这顿午餐收获不小,我看到他们的师资是一流的,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回家后,我立即给温切斯特公学的校长写了一封回信,对张艮的奖学金表示感谢,告诉他张艮秋天将到温切斯特公学读书。
  

第九章:精英教育的先河(1)
(一)温切斯特公学虽然已经演变成为一所所谓的贵族寄宿制学校,但依然保持了它自己悠久的传统与文化,仍然为贫困人家的子弟提供学习机会。
  温切斯特公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于一三八二年创建,开创了英国后来蓬勃发展的公学教育(精英教育)的先河。威克姆在创办温切斯特公学的同时也建立了牛津大学新学院,让公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温切斯特公学至今保留着与牛津大学新学院的特殊关系:学校董事会的十一名成员中,三名由新学院指定,其中包括新学院的院长。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温切斯特公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士,包括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齐契利、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
  六百多年前,威克姆大主教是英国的财政大臣,为了培养社会有用之才,不惜重金创办了温切斯特公学。为了培养社会精英,他建立考试制度,通过公开考试从贫困人家的子弟中挑选〃学者〃。每年温切斯特公学挑选十四名〃学者〃,这种公开考试制度给贫困人家的子弟以希望,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使他们有机会到温切斯特公学学习;通过自己的奋斗进入上层社会。
  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威克姆亲自主持设计了学校的部分建筑,其中大部分现在依然在使用。学校创建之初一共只有七十名学生,他们被称为〃学者〃,当时只有两名教员,这些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育。之后学校进一步的发展,也开始招收旁听生(现在称为普通生),开始时只有大约十名。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是温切斯特公学发展的主要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在此时达到顶峰,大英帝国需要更多受良好教育的绅士们来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温切斯特公学在此期间相继建造了用于容纳这些学生的十座寄宿楼。
  今天温切斯特公学有七百学生,但是依然保持了七十名〃学者〃的名额。现在这七十名〃学者〃仍然住在当时的公学,其余的六百三十名普通生住在校外的十座寄宿楼。只不过今天即使是〃学者〃也要支付部分高昂的学费,而不再享受全免学费的待遇。温切斯特公学虽然已经演变成为一所所谓的贵族寄宿制学校,但依然保持了它自己悠久的传统与文化,仍然为贫困人家的子弟提供学习机会。
  温切斯特公学的创立是英国公共教育以及之后蓬勃发展的公学制度的开端,这个体系日后被亨利六世模仿,建立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此,温切斯特公学、牛津大学新学院与伊顿公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有传统的特殊关系,称为“四姊妹学院”。温切斯特公学至今保留着与牛津大学新学院的特殊关系,同时温切斯特公学至今保留着与伊顿公学的独特联谊:每年六月的一个周末,温切斯特公学的学生与伊顿公学的学生有一次体育对抗赛;一年在温切斯特公学举办,下一年在伊顿公学举办。
  我在温切斯特公学的档案中看到一则有趣的记载。一四四四年二月四日,星期六,伊顿公学、温切斯特公学、牛津大学新学院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了庆祝四姊妹学院的友谊在伊顿公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四个学院的唱诗班在伊顿公学的RalphAllwood、牛津大学新学院的EdwardHigginbottom和温切斯特公学的ChristopherTolly的指挥下,在伊顿公学的教堂唱了圣歌。庆祝活动由伊顿公学的校长和温切斯特公学的校长主持;牛津大学新学院的院长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院长也参加了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后参加者在伊顿公学的礼堂共进晚餐。事隔五百多年,对如此小事仍有详细的记载,英国人看重传统的文化可见一斑。
  (二)使我感慨的是,这种教育机会不但没有社会背景和家庭贫富的差别,甚至也没有了国家和民族的限制。……张艮很可能是公学历史上第一个从中国内地来的〃学者〃。
  六百多年来英国社会在不断地变化,温切斯特公学也在不断变化,由学校创建之初七十名〃学者〃的〃旧学院〃增加了十栋寄宿楼供六百三十名普通生寄宿。这十栋寄宿楼是维多利亚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之后建造的,所以这十栋寄宿楼的居住条件要比〃旧学院〃好得多。〃旧学院〃是一座石结构建筑,也是英国的一级文物保护建筑。在漫长的岁月中,〃旧学院〃被不断地改造和更新,现在已经装备了现代照明设施,集中供暖系统,防火预警和宽带计算机网络。然而这七十名〃学者〃学习和寄宿的传统却没有什么变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精英教育的先河(2)
六百多年了,温切斯特公学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获得〃学者〃奖学金的制度延续到了今天。这种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家庭贫富差别,人人机会均等的制度给予了每个人机会。使我感慨的是,这种教育机会不但没有社会背景和家庭贫富的差别,甚至也没有了国家和民族的限制。不久前,英国以外的小孩也可以参加公开考试,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这种受教育的机会。在张艮之前,已有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其他国家的小孩成为公学的〃学者〃,张艮很可能是公学历史上第一个从中国内地来的〃学者〃。只要是〃学者〃,学费减免一半,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则所有费用都可以免掉。在〃学者〃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过程中,学校并不要求申请者提供家庭背景的情况,与申请者的国籍也没有关系,所以〃学者〃奖学金的授予与申请者的家庭背景没有关系,仅仅取决于申请者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温切斯特公学招生分两种情况,招普通生和〃学者〃。普通生招生的过程很长,在八岁要报名,并选定住哪一座寄宿楼,然后家长要直接给这个寄宿楼的主管老师联系,或与温切斯特公学招生负责人联系。报名者十一岁时,每座寄宿楼的主管老师要与报名者和家长见面,报名者要参加面试和笔试,提交原来学校的报告,合格者成为预选生。预选生在十三岁那年的夏天参加温切斯特公学的入学考试,合格者九月入学。
  争取温切斯特公学〃学者〃奖学金不必提前报名,每年五月温切斯特公学通过公开考试从十二至十四岁的男孩中挑选十四名〃学者〃。公开考试有六门课,分三天在温切斯特公学考试,每门课分为两部分,笔试和口试,最后校长还要逐一面试。根据所有的考试成绩,前十四名成为〃学者〃。按考试成绩的先后顺序,这十四名〃学者〃的名字在校门口张榜公告。〃学者〃自然减免50%的学费。
  自温切斯特公学创办以来只招生十三岁的学生,近年来开始招收少数十六岁的普通生。二零零二年大概是第一次招收十六岁的〃学者〃。像温切斯特公学这样历史悠久的学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任何变化都要慎重考虑,需要很复杂的审批程序。据说,温切斯特公学准备招收十六岁〃学者〃的计划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需要经过英国皇室批准。很幸运的是,张艮考高中那年,温切斯特公学开始招收十六岁的〃学者〃。那年,招收了十二个十三岁的〃学者〃和两个十六岁的〃学者〃。通过公开考试,张艮争取到了两个十六岁的〃学者〃奖学金之一。
  (三)……他们也愿意到中国招生,但是目前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保证学生的质量,他们认为仅仅从考试的成绩是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必须面试或有人推荐。目前他们在外国招生时,首先靠温切斯特公学在那儿的校友为他们面试,然后推荐,最后他们再考试决定是否录取。
  温切斯特公学是典型的精英学校。在英国,谈到最好的精英学校,总是指伊顿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和哈罗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多次在全英国考试中获第一,每年一百四十个毕业生中大概有五十人进入牛津或剑桥,每年十多个〃学者〃中绝大部分可以进入牛津或剑桥(甚至全部进入)。如果在国内,像这样的纪录,学校的宣传资料或广告中会大肆宣传扩大影响。奇怪的是,在温切斯特公学自己的介绍中从不提这些〃实实在在〃成绩,只是强调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终身受益,而不仅仅为了进好大学。
  张艮报考温切斯特公学时,温切斯特公学的校长塔特博士是这样介绍温切斯特公学的:
  〃在英格兰,温切斯特公学有最长的无间断的历史。它的某些建筑与世界上任何学校相比都是最美丽的。六百多年来,在各个时代它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许多是当时社会的杰出人物。温切斯特公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