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把时间当做朋友 >

第26章

把时间当做朋友-第26章

小说: 把时间当做朋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人们遇到生活的尴尬时,脑子里将不由自主地冒出用这个句型所表述的念头:
  *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
  * “我要是有钱就好了!”
  * “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
  * “要是当初多读点书就好了!”
  * “要是我在美国就好了!”
  之所以在遇到尴尬时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是因为大多数人早就朴素地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可是,时间的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无论后悔的程度多么强烈都无济于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接受自身的现实局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并且,无论怎么努力,也注定不会有完美的人生的。(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努力的,因为努力可以使我们相对完美或者更完美或者接近完美。)所以,个子矮的人希望自己再高一些,丑陋的男人希望自己能变帅一些,难看的女人希望自己能变漂亮一些,老去了的人希望自己起码显得年轻一些,肥胖的人希望自己变得瘦一些,骨瘦如柴的人希望自己变得更健壮一些……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只要你是个旁观者,就会无比容易地看出这些想法多么不现实。把这些不现实的句子转换成现实的版本,就是这样的:
  *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可是你不是孙悟空。所以,你没有72根毫毛变出72个你帮你写作业;你也没有金箍棒,所以,你不能招惹面前的这个大块头。
  * “我要是有钱就好了!”……可是你没有钱。所以,用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你能解决的问题。
  * “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可是你已经结婚了。所以,无论你多么喜欢面前这个女人,只要你开始采取行动,麻烦就会接踵而至了。
  * “要是当初多读点书就好了!”……可是你当初没有。所以,现在你追悔莫及也没什么办法。
  * “要是我在美国就好了!”……可是你还在中国。所以,美国的那些好事儿大多跟你没有一丁点关系。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现在的行动没有出错的话。换句话讲,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做出正确的行动。所以:
  * 改掉直到交作业前一天晚上才写作业的偷懒习惯,先做完作业再去使劲玩。如果你确定对方不是一个好人,那就趁早离他远一点,最好都不让他知道你的存在。
  * 不要为现在没钱烦恼了。打起精神来,从今天开始想办法赚更多的钱;如果赚更多的钱很难,就想办法少花一点多省一点,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想想离婚是不是件可行并且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的话,就算你顺利离婚了,将来与对面这个女人万一要离婚的话,可能还是非常不容易不可行。
  * 那就从今天开始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东西。反正学什么东西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容易,但只要坚持,大多数技能都可能学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 先解决目前的麻烦。而后如果你真的觉得美国更好,那就从今天开始准备移民,你会发现你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努力吧。
  大多的时候,一个人不现实就是因为他的想法不现实,而他的想法不现实,往往是因为他所使用的句型决定了它无论怎么替换都只能造出不现实的句子。
  另外,“要是……就好了!”这种念头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个句型会衍生出一个很恐怖的句型……“要是……就好了!但,……!”
  *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可是可不是孙悟空。但我可以放赖不交作业了!我也没有金箍棒,但,我可以买一把刀,砍死你这个王八蛋。
  * “我要是有钱就好了!”……可是我没有钱。但,我可以去借,借不着还可以骗,实在不行就去偷,去抢……
  * “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可是我已经结婚了。但,管它呢,反正对面这女人也不知道……
  * “要是当初多读点书就好了!”……可是我当初没有。但,我去弄个假毕业证,反正现在用假证的人多得去了,要不然那些卖假证的怎么赚那么多钱啊?!
  * “要是我在美国就好了!”……可是我还在中国。得了,我干脆想办法偷渡算了;或者做点儿什么事儿,然后去美国使馆寻求庇护,说不定还能混张绿卡。
  所以,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的时候,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儿了!”、“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如果你想知道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有多么可笑,不妨想想你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 “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可是你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
  6。g 停止自卑
  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
  “愿望中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 “感觉中的自己”
  貌似是最佳状态。然而,通常的情况远非如此。其实,很多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处于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的状态,已经是相对非常幸福快乐的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处于这种状态:
  “愿望中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于是,生活中就充满了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甚至无比古怪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往往会是我们做出莫名其妙的违背理性的决定或者选择,而时间才不管谁的选择或者决定是否理性呢,无论怎样,它都一如既往地流逝。
  所有可能的扭曲几乎全部来自于那个实际上最不可靠的,但是我们又必须依赖的所谓“感觉”。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还最可能被误导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所喜欢的神奇的魔术。所有的魔术都是通过并利用我们感觉的缺陷或者盲区才达到神奇的效果的。
  外表,即,相貌与身材是一个人最容易对自己产生感知扭曲的一方面。其原因也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容易分辨的就是外表。可是,感觉上却没那么容易获得真实。因为,在外表审美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补偿心理”的影响。比如,一个胖男人往往会更可能喜欢所谓的骨感美女,一个瘦女人往往会更容易对体格粗壮的男人产生好感。这种扭曲直接产生的有趣现象之一是,在明星圈子里,那些被普遍认为是相貌出众的人之间所谓“美”与“丑”之间的差异并不比所谓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小,甚至还可能差异更大。
  如果一个人真的帅,而他自己又觉得自己帅,那么,在他“感觉中的自己”等于或者误差很小地约等于“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说他很自信,他自己也会觉得非常自信。然而,如果,他“感觉中的自己”远远超过“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人们会评价他“自负”,而他则可能因为这种感觉上的误差在其他的地方或多或少会付出一些他想不到的代价。
  在这个人的相貌超出平均水准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这个人不太容易因此自卑,而他“愿望中的自己”就算可能超出“真实的自己”,但是,往往并不会差于“感觉中的自己”。
  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相貌低于平均水准,通常情况下,这个人很可能会因此自卑,而他 “愿望中的自己”就更可能远远超出“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纠正“感觉中的自己”……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拒绝这种纠正。于是,“感觉中的自己”是受限制的,“愿望中的自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负值……自卑形成了。
  要是仅仅这么简单就好了。
  首先,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事实上往往是错误的。道理也特别简单: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而刚才就提到过“感觉”本身又是非常不准确的,并且是特别容易受到影响的,甚至还最可能被误导的。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的组合,不可能不包含着未矫正过的、粗糙并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在几乎所有的社会里,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最不利的,来自于整个社会的,也许就是对“自卑”的定义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社会里,“自卑”被都定义为是负面的,“自信”才是健康的,而“自负”也是负面的。其实,假想一下,在一个“感觉”自然就是准确的社会里,所有的“自卑”、“自信”、“自负” 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了。然而现实却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感觉”的本性而自然扭曲的世界。
  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很多的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漠视甚至忽略整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因为很多的时候那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扭曲的感觉”而已。所以,我在课堂上无数次提到自卑不是缺点。该自卑的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你就有一个活化石参照物……芙蓉姐姐。
  其次,我在多年教学中与学生的大量交流中反复发现同一个现象: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自卑。只不过,这些人恰恰因为自己在另外一些方面优秀所以才更不愿意表露出来,而其他人同样因为他们在另外一些方面优秀所以认为他们肯定非常自信才对。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假设某人……姑且称他为A吧……非常优秀。那么有一点是很容易想象的……A与所有的人一样,不大可能是完美的。更可能的是A在某方面非常优秀,而其他方面并不是非常优秀的,或者是一般而已,甚至是低于平均水平。
  可是问题在于,优秀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标准过高,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于是, A所拥有的非常优秀的那方面(姑且假设100分制下可以打99分)相对于他所拥有的一般的那方面(65分)来看,差距太大……差距高达34分。
  而另外一个没那么优秀的人……姑且称他为B……在某个于他来说还算优秀的那方面(80分)相对于他所拥有的另外一个一般的那方面(60分)来看,差距仅有20分。于是,从自我满意度来看,更优秀的A要比B承受更多的落差,如果只考虑落差本身的话,那么更优秀的A会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尽管他无论在哪方面都实际上要比B更优秀。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倒是资质在各方面都处于平均水平的人更不易自卑。通常来看,一个人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差到极致的难度绝不亚于强到极致的难度。所以,资质处于平均水平附近的人,从概率角度出发,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会遇到极大的落差。
  于是,完全从自我感受角度出发,芙蓉姐姐是完全没有理由自卑的。从客观角度出发,芙蓉姐姐的自信抑或自负,其实与其他人也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可问题在于,竟然引来了愤怒……那到底是谁在自卑呢?被芙蓉姐姐激怒的人们心里可能是这么想的……我都没怎么样呢(我自认要比你强多了),你凭什么跳出来?!
  症结就在这里了:自信和自卑的衡量标准是在自己身上呢?还是要以别人为参照物呢?事实上,既不该在自己身上,也不该以别人为参照物。美与丑的分别、强与弱的不同、聪明愚蠢的差异,并不依附于个人想法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独自的看法就发生任何改变。
  分析倒是清楚,解决方案呢?答案是,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卑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停止嘲弄他人。生活中我们很少真的会遇到他人的“弱”会影响我们的“强”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嘲弄别人“弱”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只不过是清楚地自证的“弱”。通过嘲弄他人而获得的“强”的感觉必然是远离“真实的自己”的,所得到的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自负”而已,而感觉到的“自信”只不过是扭曲而严重的幻觉。所以,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认真观察,我们看到的结局总是:嘲弄他人带来的最终只能是对自己的伤害……往往还是来自各个角度的全方位的伤害。
  嘲弄他人的人最终必然被他人,或者他人之外的其他人,所嘲弄。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毒的符咒。我自己的经历中有一个与此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