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唐 >

第475章

兴唐-第475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剖魅眩拗梢溃晃拗梢懒恕U飧瞿铣迨荒苄窗。恍淳陀辛送龉簟D切┖崾樯朐趺葱矗侍獠淮螅赡闶且还�

李世民无奈,以后写只好写“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或者“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这些有说教意味的,略带一些气势的诗作。

这也是为什么李威几首诗一出,流唱天下。此时唐朝诗作还是以雅正为主,象李治的诗,不管内容如何,不能象南朝宫体诗那些凄清就行。李威这几首抄袭的诗作多少有些脱离雅正,为大儒不鄙。然而气象宏大,充满了激昂之音,至少比南朝宫体诗好。

音乐也是如此,可以听听,但不可以对所有人说,我就喜欢清商乐。

白素稽眉开眼笑,又低声说道:“陛下,你看中间那个舞姬如何?”

李威听到后,看向场中,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长着鹅蛋脸,额头上画着一个点红妆,腮上也涂着淡红,穿着红色披金帘舞衣,身体婀娜多姿,舞姿也不错。再次随口答道:“舞跳得很好。”

“她是臣的孙女。”

李威立即警觉起来。

“陛下,她至今没有婚嫁,能否让她入选东宫,侍候陛下。”

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提名份,只是说侍候。

可李威立即拒绝了,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最少有几千个,有影响力的国家,至少也能上百个。难道每一个国家为了拉拢,都让他们公主入选后宫?那后宫成了什么?胡女大会?

但回绝得很委婉:“白素稽,不错,我是让党项女得选东宫。但吐蕃请求和亲时,我就说过一句,和亲仅是表达善意的一种,却不能最终代表双方的意愿。比如吐蕃,文成公主破格下嫁,换来了什么后果?你的心意我心领了,然而有了一个党项妃子,已经代表我将所有胡人视为一家,却不可能再多。再说,我的后宫妃嫔已经有很多,再填塞,要么会对她们很薄,要么有沉溺于女色之嫌。”

白素稽有些失望。

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白素稽,你在做,朝廷在看,突厥两次反叛,你做得不错。吐蕃入侵,你也做得不错。朝廷不会忘记。”

但每次看到白素稽,李威就想到一件事。此人也坚决反对过唐朝的,然而被唐军击败后,才变得很老实的。就包括语言,现在白素稽因为打怕了,居然连唐朝话说得都很顺溜。这又想起了突厥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啊。

白素稽略略有些失望,李威又温言地宽慰了几句,这才高兴地散席。

逗留了一天后,李威再次率军奔向弓月城,然后再到夷播海(巴尔喀什湖)西岸,也是此次叛乱的重灾区,咽面部所在地。咽面部就散落在夷播海到咸海一带,但不是唐朝羁縻最西的地区,过了咸海,还有易萨部,生活在咸海到里海之间(后世唐朝疆域图此点皆是错误的,合理的疆域不仅是夷播海到咸海一带,应当包括夷播海的北部一些地区,最远的应当到达里海的东岸线)。所以李威让阿瓦尔人打通里海北岸一带,与唐朝联通,也是可行的。

因为安排了阿瓦尔人这一条线,无论咽面,还有易萨部所在地,战略意义也变得极其的重要。

一来西域,李威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咽面,以及召见易萨部的各个首领。

来到弓月城下,王方翼闻听李威到来,也带着诸位将士前来迎接。

李威说道:“王都护,这一战你大扬我唐朝的军威。”

“臣不敢当。”

“莫要谦虚,自李绩诸将去后,唐朝能派上用场的重将越见少了。看到你们几人涌现出来,我心大慰。”

“陛下……”王方翼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作为边将很苦的,象萧嗣业,就因为种种原因,也不算是个人的错误,在那种情况下,除非有李靖之能,否则都难以有回天之力,然而晚节不保,流放岭南。能得到皇帝的昭奖,是最大的肯定。

但对边功,李威也没有王方翼所想的重视。他的想法很现实,占下来就要将它消化掉,否则以唐朝现在的国力,只有国泰民安几年,能贯彻一些更好的政策,除了吐蕃与大食难以啃下来外,都能将整个亚洲占领下来。但能不能那样做?一旦那样做了,唐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首先占下来得守住,兵少了,象萧嗣业那样,给敌人送食的。兵多了,国家吃不消。占的地盘越大,国家的负担会越重,最后会全部崩盘。所以,他此次出兵西域,一是回避国内有可能发生的不好事件,另外也是向河中做一个表态与支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能说比起父亲消积的态度,稍稍积极一些。

国内的发展,才是国家的真正根本。

这个没有必要说出来的。而且对边将,有的人,比如崔知辨,国家确实轻待了。

王方翼又说道:“陛下亲自前来,也正好,臣能将军队交接。”

“何来此言?”李威大惊失色,他初来西域,对西域的情况不大了解,王方翼的军事才能,以及对西域的熟悉,都是他需要的。

“太上皇闻听臣在热海侥幸取胜之后,颁下诏书,让臣进京面圣。”

“走,”李威立即将王方翼拉到帐中,然后将所有人挥手示意,赶了出来,问道:“王都护,你面见我父皇,有什么作用?”

无论父亲怎么赏识你,可他的耳朵与眼睛皆是我伟大的母亲的,你是王皇后的至亲,有了这层关系,会不会得到父亲的重用?还是投靠我吧,这才是你唯一的道路。

不能明说出来,可以王方翼的智慧,足以听明白。

王方翼有些迟疑,说道:“但陛下,那是太上皇的诏书啊。”

你可以不听,我怎能不听?这不是难为人吗?

第557章 微调

“不要紧,有很多原因,你不能离开。比如各部的安置,我还想册立可汗,你在西域久,知道情况。而我初来乍到,不能离开你。”李威说道。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果李威不来,王方翼会按照唐朝的一惯做法,将主要的叛部酋首押到了京城,各部百姓听其自理。不过李威来了,考虑到李威在青海的一些做法,王方翼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将各部监督起来,一直没有处理。

李威一路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羁縻政策不能动的,但不做一些局部的调整,无疑是慢性自杀。一旦各部强大,唐朝衰落,这些部族必然独立。而且这一政策,本身就是在削自己的根干营养,养虎狼之敌。唯一的好处,后人会说,唐朝疆域会有多大,到了咸海到了里海。这是为开边而在开边,然而国家地域广大的真正意义,是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比如税务、人口、矿产,资源越多,才能越不会受外敌欺侮。这才是大国的本义。象唐朝这种羁縻的做法,李威一直很反对的。可也不大好动,朝廷杀阿史那伏念的下场看到没有?虽是杀降,杀有功之降,也有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旦变动,诸部必然不服。但关中的大旱,却给了李威一个机会。

一路西来,天高气爽。

关中却在水深火热之中,关中先雨后旱,然后又起了蝗灾。在这个年代,一个大蝗灾代表着什么?不仅是关中,再到洛阳,关中土地晒得起了一龟裂,然而洛阳却下了大雨,洛水暴涨,冲垮了洛堤,许多百姓的房屋都淹没了。

朝廷也做了许多补救的措施,比如乘着大旱辰光,将百姓组织起来,兴修丹水渠,以工代济。然而受灾的百姓太多了,工程恰恰到了尾声。太阳暴晒了十几天后,涌来的百姓多,工程结束了。

这么多的灾民,特别是关中,意味着夏秋两季颗粒无收,米价终于突破了一百文大关。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并且河南大雨,都无路可逃。要么翻山越岭,前往剑南与山南,这要经过多少大山,并不算,与关中接近的山南道与剑南道本身就是以山区地形为主,百姓贫瘠,也容纳不了多少难民。于是许多人涌向陇右。

这也是不对的,青海经过数次迁移,人口正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收留不了多少的百姓。

因此,李威计划迁移一批百姓前来西域。

早先唐朝在庭州一带也开垦了一些屯田,为了这些屯田,也造成了一些矛盾。毕竟屯田邻近水源,皆是水草茂盛的地区。除非也象对待吐谷浑一样,留下一些部族,对主要的各部进行剿灭。但青海与西域能不能同样处理?

所以李威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咽面部是召集不了十万多叛军的,这包括了突厥以及其他一些部族。但突厥人并不是在热海到弓月城一带。突厥十姓,右厢阿悉结阙俟斤部、哥舒阙俟斤部、拔塞干暾沙钵俟斤部、阿悉结泥孰俟斤部、哥舒处半俟斤部,主要分布在碎叶城与葱岭以东,天山到昆仑山南麓一带地区。左厢有处木昆部、胡禄屋部、摄舍提部、鼠尼施部与突骑施部,又叫西突厥左厢五咄陆部。主要分布在碎叶城或者往西一带,也就是后世的新疆西北部、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南部一带。

唐朝渐渐对西突厥失控,驻兵越来越多,又不能向各部强行征敛,只能自行屯田。这些屯田的范围正好与五咄陆部有所交集,唐朝自给自足,再说驻扎军队的目标是调停他们各部的矛盾,出发点是好的。可派来的官员未必能贯彻执行,又以为自己是唐朝大国,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比如杜怀宝。所以这次叛乱,五咄陆部皆有部族参加。

不能全部惩罚,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对不起此次唐朝派来的两万五千名最强大的精兵。李威有一个想法,主要凶手是严惩咽面部,其他各个叛乱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是仿照拓跋珪刚崛起时,八部反叛,只斩杀于恒等五人,其他七部首领全部原谅的做法。自己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当然也没有人知道实际西突厥之乱,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目标却是河中。若是不处理,会轻慢,处理得重,各部又产生怨愤。取了一个中间的做法,只处理咽面一部。其百姓交给参加唐朝平乱各部吞并,以作奖励。挪出来的地皮,换取碎叶城四周的空间,迁多无家可归的受灾百姓。有了百姓,就有了兵源,有了屯田,就有了粮食。而且也是为关中与青海减压。

比起青海他的政策,是一个小小的微调。但是也不是,就要看各部的反应了。

“陛下,眼下的粮食怎么办?”王方翼问道。

“眼下的粮食很好办,从这里离河中地区不远,我可以下一道制书,从中原调来丝绸、纸张、瓷器、茶叶,甚至部分武器,向河中地区交换。”李威从容答道。

不但是迁移过来的百姓,眼前的几万大军粮食就会产生问题。不可能将粮食从关中运到西域,休要关中,关中本身粮食已经产生了严重问题。青海是余下大批的粮食,可青海只能运出一部分,距离远,运费也高昂之极。再说,关中灾害严重,又要从青海调拨一批粮食支援。在路上李威就想出了这条办法。

比起粮食,瓷器与茶叶、丝绸、纸张,都是贵重物品,不为了交换粮食,平时丝绸之路,也有许多人将它们交西方输出,换取利润。这就用了很低的成本,解决了移民与军队的粮食矛盾。

移民到来,会激发一些新的矛盾,可意义非同小可,有了这支移民,唐朝每年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以及一些兵源。碎叶城有一宝,那就是碎叶水。不仅这一宝,还有它的地理位置。一旦唐朝在此设有一支强大的驻军,东西夹击,碎叶城东部西域各胡会更安份守己。同时还会策应金山与碎叶城西边地区。甚至通过金山庭州地区的唐军,配以各个诚服的胡人,若是辽东收服过来,纵然大漠不诚服,也能一东一西一中三面夹击,大漠带来的危害会无限的降低。又可以向南,向河中地区发展。这也是李威垂涎已久的,河中地区不象后世,今天有水势浩大的乌浒河与药杀水,各国盛产粮食,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还有各种矿产资源,比如大量的金银矿,为中原提供大量的财富。

碎叶城又可以做一个试点,正好自己军队在这里呆上一到两年的时间,利用军队的震摄,平压各部的反对声音。为以后进一步的移民,打下基础。而且与大漠不同,西域各部虽然环境恶化,仍然有许多流域与绿洲,象党项人一样,除了一些纯种突厥部族外,大多数半耕半牧,活动范围不大,也便于管理。

王方翼还没有看到李威的雄心,可前面几点却是能看出来的。

沉吟了一下,答道:“好。”

这样做,事务就多了。阿史那咽面部也属于突厥人种,唐朝突然地做了变动,进行严厉的报复,虽这个暴复仅限于阿史那咽面一部,其他突厥部落会有什么感想?

王方翼不能离开!

还有呢,安排突厥可汗。突厥人分十姓,这是吐蕃或者突厥人自己的说法,唐朝只分为左右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