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兴唐 >

第202章

兴唐-第202章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个问题,因为触及到工商业,李威也不敢提,他也没有打算解决。因此说道:“说到底,丰年谷贱,同样是伤民。朝廷又以谷布为租调,又是伤国。灾年更是伤民,国家又要抚恤,更加伤国。因此,孤想朝廷再出一批财政,贱时买之,贵时粜之。”

“不可,”几乎所有人齐声说道。

“孤知道你们想要说的是什么。产量在增加,谷价会越贱。调至两京谷仓,本身运费就是一笔不薄的开支。谷仓又有损耕,还有污吏贪墨。如遇灾年,也许有用场。如是连年丰年,最后粮食因搁久而腐烂变质,更成了严重的损耗。国家元气没有完全恢复,又拨不出多少财政来浪费。”

“正是,殿下三思。”

“孤也知道,但思考这件事很久,心中有些想法,因此与各位商议。孤的想法,朝廷不需要出太多,”说着拿出户部的账册,继续说道:“只拿出二十万到三十万缗钱。但不放在两京,孤心中的想法,分别在益州、秦州、陇州、庆州、延州、汾州、并州、幽州、登州九个州府设立常平仓。今年丰收,可以就地囤粮,省去一批不菲的运费,其一。这九州辐射了许多容易受旱的山区百姓,十年有一,就能将朝廷付出收回。特别是关中数州,仅在京城设立谷仓是远远不够的。前年的事件大家也看出来了,仅是运费就浪费了多少财政?其二也。这几年高丽新罗突厥吐蕃,皆是不大安宁,朝廷随时会动用大军弹压,就象孤去年西南一征,仅因为粮草,国家花费多少,户部账册上有的记载。再比如,明年朝廷又要征新罗。一次出征,临时征调与有备征调,又会节约多少财政。仅一次出征,又可以收回损耗的财政。因此孤选这九州,接连边境,又不在边境,能保安全,又能在出动军队时及时调拨。这是其三也。如果浪费,各位可以出去巡查一下,有的百姓因为谷太贱,或者因为地方交通不便,直接喂养牲畜。这九州当中,除了登州与益州外,外围都有大量的牧民在放牧,存放几年后,也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不完全是浪费。这是其四也。朝廷将谷仓集中在两京,是为了拱卫两京,可是孤设立这数州,从益州到并州,皆是两京外围。外围不宁,两京何平?这是其五也。谷贱过于伤民,但有三十万缗钱垫付下去,谷价会略略涨抬,百姓生活也会好些。这是其六也。”

还有一个好处,李威没有说。朝廷征税粮食占了不小的份额,粮价稍抬,也无形中等于多征了税务。就象有一年美国人因为粮价便宜,于是将小麦沉入大海,抬高粮价一样。是不是如此,李威不大确定。因此,不提。

其实这种做法与后来的北宋很相似。宋朝在河北与陕西设立了大量的粮仓,是被迫无奈设下的。因为西夏与辽国的入侵,囤积了大量军队,又不象现在唐朝占有许多地广人稀地区,可以屯田。只好设立大量的常平仓备灾年与军粮。效果也未必很好,大量的损耗与贪墨,成了国家的负担。遇到大旱之年,仅是常平仓囤积的粮食,又远远不够。但比唐朝沿自隋朝的策略要好些,各地也有义仓,规模很小,主要在两京,仅是运费就是惊人的数字。

弊端还是有很多,可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进步的策略,再说,只是三十万缗钱,朝廷还能拿得出的。当然,逐年在增加,囤积的数量也逐渐增加,真遇到了大灾害,会起到一定积极的效果。并且还有一些好处,因时制宜,粮贱时囤积,比如现在的四五文钱一斗米,有几十万缗就能囤积大量的粮食。到了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放粮,可以出售,就是出售,比商家所售还是低贱,同样是变相赈济。这中间的差价足以弥补损耗。当然,李威没有说出,大家也意会,做生意嘛,说的人不说,听的人不提。再加上其他的种种好处,李威说完后,各个大臣一起沉思,不过有的大臣已在眼中露出赞成的眼神。

但李威说的不只这一条,又说道:“此法还是治标不治本。”

北宋的这段历史,他不知的,可能想出一些弊端,因此又说道:“主要是交通与关中,关中有山河之险,居上临下,因此西京作为我朝的帝都。可是关中境内多山,交通闭塞,丰年粮食调运不出去,出产也调运不便。灾年时又无法及时调动进来。因此,孤想重新治理渭水。还有自前年起,许多商贾自汉水溯流而上,仅越过秦岭,就可以将物资抵达。其实可以疏理丹水,用船就能将物资抵达商州境内。不仅是粮食物资,如国家将来有变,可以自渭水,或者自丹水,将物资与兵源迅速调达关中,以防万一。等于多了一条道路。也可以下诏,鼓励昭奖各地大户人家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方便交通。”

“殿下之意是善,可惩隋炀帝之戒。”李义琰道。

“孤绝不是隋炀帝。大运河是多长的里程,渭水已有,只是疏通加深,丹水上游虽是险滩湍流,也不是不可以疏通,急流地段,使用纤夫,也比用人力与畜力拉车运输来得简便。当然,还是孤的一个想法。疏通两水,需在冬季,正是百姓休息之时。但不可学习隋炀帝,朝廷可拨出一批款项,每年十到二十万缗钱,募集百姓施工。权当给百姓赈济,也给他们一项增益,再比如施工之日,每隔几天,可以发放一批荤腥让百姓进食。凡满六天,可放假一天,同样给钱物补贴。这样一来,百姓不但不会埋怨,反而有了积极性。虽然一年之内,不可能完工的,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两河一旦疏通疏深,可保关中数百年将来,更可保西京将来平安。”

这样一说,似乎又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只是戴至德道:“但需要不少财政。”

不怕谈钱,就怕不同意,李威立即说道:“今天孤将你们喊来商议,共有四项决议。这两项是损财,后两项是增财。”

第248章 亲事(下)

“孤一直想说的就是马政。朝廷从陇右到兰原秦原灵、河曲之地,皆是牧场。最多时曾达七十多万匹,因此我朝骑军强大。然大非川一败,损失的青海马场与战死的战马,导致数量略略下降。还有不少的马匹,可是马价开始略升。但不只是马,还有牛羊骆等大型牲畜。这些大牲畜一直是朝廷监牧都使管理。不说不好,统一管量,奖罚有序。可不仅是朝廷管理的牧场,从河曲到灵武到陇右,直到西域,另外有许多蕃胡以游牧为生。他们因为不善种植,以肉食为主,吃的也是这些牲畜。”

李威一句说完,大多数人莫明其妙,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都是这样生活的。难不成强迫他们放下马鞭,与汉人一种耕种,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李敬玄道:“殿下此意是……”

“孤只是说一件事,一匹马在京城价值二三十缗钱,以其肉为食,不足一人一年之食,换成粮食呢?二三十缗钱,以今年的粮价,抛去运费成本,也能换三四百石粮食,养活七八十人。不是说让监牧都使管理不便,毕竟一旦交换,牵扯到利字,即便是牧长(一百二十匹马为一群,群设牧长,上面是牧尉、牧监、牧监使)也以为耻。因此,除官市上供府兵所用之马外,任其生死。然而中原地区,却极度缺少大型牲畜,诸位也看到了,一些贫若人家是用人拉耒的。也有流通,皆是商人走私而为,朝廷禁止售马,也知道不便,于是过往关卡视若无睹,也为便民二字。”

这也是事实,走私马匹是朝廷的灰色地带,虽名义上禁之,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官员严格禁贩。可又怕放开,造成不好的后果,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太过份就行了。

李威继续说道:“商人逐利而行,有没有得到实利?孤曾经与陆马交谈过,实际不是。过往关卡需要打通,占去了大部分利益。也就是说朝廷所谓的禁售,是掩耳盗铃,与养了一群贪墨。孤认为于是遮掩,不如适当放开。这些牛马,大量到达中原后,会开耕更多的田地,节约大量人力。而边境安置的诸蕃也因为有了足够的粮食得以温饱,能温饱动乱就会减少。朝廷也可以设立关卡,征收一笔税务。不仅于此,吐蕃、突厥等蕃国缺少布匹、盐、器物,还有粮食。毕竟全部以肉类为食,纵然是草原,也养不活许多百姓的。又可以设一些蕃市,派人管理与交易,使交易置之有序,也可以再度征收一批税务。”

“殿下,未免有些不妥,”李敬玄不安地说。

“没有不妥,为什么创国之初,只要君王不昏暗,能迅速进入大治,正是大量百姓与地主死亡,多出许多土地。立国一久,人口增加,侵吞日重,于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然后有张角之流。然而朝廷不能治,正是牵扯太多。诸位,不信你们可以下去看一看,有的大户人家连朝廷的永业田都敢买下来霸占。孤年青,不知事理,但也不想造成什么风波。互市一事,与他们毫无干系,也不是不让他们交易。这一块地盘,朝廷不插手,只是放在明处,进行征税与有效的管理。折损的只是一些贪墨与一些有权势,不将皇室与朝廷放在眼中的大户利益。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朝廷何必对他们尊重?”

有几个大臣就低下了头。敢漠视朝廷的,无非就是那么几十家名门望族。

但戴至德说道:“与边境蕃胡交易,商议一下可行的办法,倒是可以的。放在明处,纵然是战马,朝廷也可以公开控制。”

“戴相公,孤想法亦是如此。”

“可殿下,为什么与突厥吐蕃交易?有了粮食器具,他们会更加强大,百姓也会繁衍更多,长久下去,又是边害。”

“不是,戴相公,中原益富,蕃胡益贫,就会侵犯。人饿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的。给了粮食,会给他们一个念头。兵法中围三留一,也是这个道理。有了念头,抢掠的心就不会强盛。也许会强大,也许还会侵犯中原。可人多了,光靠抢是不行的,没有交易来得快。一旦触怒,我朝将蕃市关闭,就等于切断了他们的手腕,并且长久下去,他们越是倚赖交易,就越是为我所控制。不但如此,对待蕃胡,不能全部动用武力,一族灭亡,一族又再度兴起。只有同化,汉蕃胡皆是一家人,争执就会少一些。再者,得到大量牲畜,我朝耕地就会增加,人口也能增加。他们强不强大,未必可知。可我朝会强大,却是必然。说到底,是我朝需要努力争气,所以吴起说国家之险不在山河,而在于德政。就是没有这些,边境依然有许多人不顾朝廷感受,在继续交易,并没有真正杜绝。设立蕃市,征税其一,归之有序其二,什么可以交易的,什么不可以交易的,比如铁器,就不能大量流通于突厥与吐蕃,皆可以控制起来。”

最后一点,颇让众人动心。

其实还有,不但有序,不但是增加收益,大量交易,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以唐朝的文明,无论是吐蕃,或者突厥、大食、波斯,永远会是输出国,也就是说贸易双方,唐朝是赢家。而且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有贸易保护这一词眼。

后面的没有说,因为一提,沾到利字,说出来,反而起了反作用。再就是没有动大户名门的什么奶酪,反对的人不多。又经过梁陆二人提议,朝廷已经得到了不少好处,让诸人感受到了。所以李威将种种说出来,这些大臣都再次心动。

刘仁轨问道:“那么殿下,最后一条呢?”

“最后一条,就是铜钱。”

又让大家不解。

李威解释道:“朝廷因为铜不足,只好用布帛代替货币流通。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因为铜少,有许多商人将铜化成了铜器出售,反而价更贵。虽时有铜矿发现,铜却一直不足。然而布匹始终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当钱流通的。即使有足够的铜,它埋藏于地底,始终有限,采完了也就没有了。是不可再生之物。因此,孤有一个想法,用世界之铜铁金银。”

“臣还是不大明白,”薛元超皱了一下眉头说道。

“朝廷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可广州远在岭南,地势偏远,物产贫瘠。即便如此,广州也因此,冠于岭南诸州,每年为朝廷带领几十万缗税务收益。正是因为有市舶司而。因此,孤想在苏州与泉州再设两个市舶司,将唐朝的出产,售于大食各国,换回各种金属,可以作货币,可以作器具。又能为国家增一些收益。官员经……为政(营字没有说,改成为政)得当,每年还能继续替朝廷增加几十万缗钱的收益。仅此一项,足以让朝廷用来囤积粮食,与扩修两河。有了足够的铜,又等于有了足够的货币,不必再用笨重的布帛,与造成不必的浪费。”

这一番说话,李威用了很大的技巧,不仅说了设常平仓,开挖两河的种种好处,还放在人均耕地减少,百姓生活困窘这个大框架下,即使动作很大,但与这两个命题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