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旨
孟子以战为喻,告诉梁惠王,王道之始,在于使人民养生送死而无憾;再教之以礼义,人民自然乐于归附,王道自然有成。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姓魏,名嵤,音yīng,“惠”为谥号。
②焉耳即“焉尔”。犹于是。焉,指称词,指国家。
③河内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北之地,旧时通称河内。
④河东地名,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之地,旧时称为河东。
⑤加少更少。
⑥填然鼓声。
⑦曳兵拖着兵器。曳,音yè,拖拉。
⑧走奔逃。
⑨直但、只是。
⑩不违农时不妨碍人民耕种收获的时节。
不可胜食言食之不尽。胜,音shēng,尽。
数罟音cù gǔ,细密的渔网。
洿池洼下的池子。洿,音wū。
斤斧头的一种。
丧死为死者治丧。丧,音sàng,动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谓狗猪牲畜吃人所吃的食物,执政者却不知道在此时加以约束制止。检,通“敛”,敛制,节制约束。
莩音piǎo,通“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
岁年岁收成,指凶岁。
罪归罪。
析论
梁惠王自以为尽心于国政,但是遗憾不能吸引人民的归附,因此向孟子请益。孟子并不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巧妙运用梁惠王的好战,举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暗示梁惠王,如果只是在凶岁时才知道要移民移粟,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而不治本。治国必须得其道而行,方可收得成效,而此道就是“王道”。
孟子认为,王道始于使人民养生送死而无憾,孟子首先举了三件具体的事例: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遵“时”养民。身为一国之君,岂会不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时之道,只是在战事频仍的战国时期,各方诸侯为了扩张领土,富国强兵,总是滥用民力,使民不以时,如何能不招致民怨?因此后文所说的“无失其时”、“勿夺其时”,也都是进一步强调“使民以时”的重要性。如果能彻底力行这些攸关民生大计之事,可使百姓富足,生活无虞;同时对于家人的身后之事,也能尽其所能地表达心意,充分展现中国人事死如事生及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
不过,光是仓廪丰足、使民养生送死而无憾的“富民”是不够的,那只是王道之治的第一步。孟子进一步提出,必须以礼义教化民心。这正是孔子主张庶而富之、富而教之的治国之道。《论语·子路》有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新浪读书独家首发)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以富民始,以教民终,“王道”才算完成。人民既能“仓廪实”,又能“知礼义”,国家还能不强盛吗?所以孟子说“然而未王者,未之有也”,正是此意。
孟子卷·论政治(9)
孟子在自陈王道始末之后,还是要对梁惠王讽谏一番。他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例,说明如果人主以为老百姓饿死了,都是凶岁的缘故,不是自己的责任,这种没有反躬自省能力的人主,又如何能期待百姓来归附呢?这也回应了梁惠王一开始就提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最后表面上是告诉梁惠王,只要他不再归罪于凶岁,天底下的人民自然会来归附;实际上是希望梁惠王懂得内省,力行王道仁政,以民为主,富民教民,如此方能成就王业。
(七)
邹①与鲁哄②。穆公③问曰:“吾有司④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⑤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⑥,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⑦实,府库⑧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⑨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⑩。’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一二)
章旨
孟子认为,在上位者要施行仁政,善待人民,人民才愿意为他赴难。
注释
①邹国名,位于今山东邹县一带。
②哄音hòng,交兵相斗。
③穆公邹国国君。
④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
⑤疾视怒目而视。
⑥老弱转乎沟壑年老和体弱的人民饿死,尸体被丢弃在田沟山涧中。转,弃。沟,田中沟。壑,音hè,山中涧。
⑦仓廪储藏谷物的地方。
⑧府库藏财货、兵甲的地方。
⑨慢轻忽政事。
⑩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从你身上做出来的,最后都会回报到你身上。
尤责怪。
析论
在上位者要施行仁政,人民才愿意为他效命尽忠。穆公问孟子,对于那些眼见有司为国捐躯,却冷眼旁观的人民,究竟杀还是不杀时,心里不解的是:有这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没有人民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呢?显然穆公并没有体悟其间的缘由。
孟子的回答,可以分解为三组相对关系:穆公与有司、穆公与人民、有司与人民。在古代,一般人民是无法直接上达天听的,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如果官员存心欺瞒,又不幸遇到昏君,那么基层民间的疾苦真相,就难见天日了。孟子看出问题的症结,关键就在于有司与人民这层关系。当遇到凶年饥岁的时候,国家明明是仓廪丰足,府库充实,但是官吏却瞒上欺下,任那抵不住天灾的人民挨饿受冻,老弱饿死,填于沟壑,不得善终;四体健全的,流散四方以求生。这种无法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关怀,体恤人民的官员,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信任,甚至愿意为他们牺牲生命呢?
在点出这段社会真相之后,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今日收成之果,无论善恶,必定根植于昔日栽种之因。若真要论罪的话,那么弃人民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因。官先不仁,民才不义,人民只是一面镜子,明白地反映出官员当初的恶行、恶状罢了。
但是,再进一步看,有司不仁,又是谁造成的呢?当然是任命有司的国君了。国君如果能以爱民之心,推行仁政,必然会任用廉能勤政的官吏,对国家尽忠效命,对人民勤勉任事,人民有灾难,一定会赴汤蹈火,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心去救灾,并且及时反映给国君,让国君做出最适当的决策。相反地,如果官员不能勇于任事,欺上瞒下,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国君昏庸无能,就是国君的人格有问题。明朝末年“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见明谈迁《枣林杂俎·仁集》),但是却没有几个能为国效命的,结果盗匪横行,外敌入侵,国破君亡,人民横死。其真正的原因是明朝神宗以后的皇帝人格行事都有问题啊!
孟子卷·论政治(10)
由此看来,君主若能体察民心,施行仁政,慎选官吏,严格督导,就能让官员勤政,百姓富足;也才能使人民愿意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这正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三)的道理。
问题与讨论
1“君子远庖厨”的真义何在?试申论之。
2“不为”与“不能”有何分别?试举例说明之。
3孟子许齐宣王“以羊易牛”为仁术,并说“推恩足以保四海”,试说这二者的关系。
4梁惠王自认为已经尽心为国了,但是人民并没有因此加多。孟子以为梁惠王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问题出在哪儿。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自认为已经尽心了,但是事情却不如自己所愿,请举例检讨症结出在哪儿?
5孟子引用曾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告诫邹穆公什么道理?
6孟子认为得民心则得天下,而得民心之道何在?
二、因先尊贤
“因先尊贤”是孟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所谓“因先”,是指为政者当依照先朝圣王的典章制度以治国。因为先王殚精竭虑,建立可行的典章制度,后人作为准则,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所谓“尊贤”,是指为政者当尊重道德崇高的贤士。因为行仁政不能单有善心善政,还必须有贤能俊杰,才能确切辅助君王,实行仁政。
本单元选录四章,以明孟子“因先尊贤”的主张。治国之道,当遵先王之法,故首先编次“离娄之明”一章。为政必交邻国,因以大智、大勇之文王、武王为例,说明其道,故编次“交邻国有道”一章。尊贤使能为仁政之本,故编次“仁则荣,不仁则辱”一章。尊贤既然重要,然则如何识贤而舍不才,是为首要之务,故编次“孟子见齐宣王”一章。
(一)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②之巧,不以规矩③,不能成方员④;师旷⑤之聪,不以六律⑥,不能正五音⑦;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⑧,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⑨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⑩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新浪读书独家首发)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离娄》上·一)
章旨
此章说明为政者应当效法先王之道,施行仁政。并强调人臣宜尽劝行仁义的责任。
注释
①离娄黄帝时人,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②公输子春秋时鲁国巧匠,名般,一作班。
③规矩画方与圆的工具。规,圆规。矩,曲尺,可以画方。
④方员方与圆,员,通“圆”。
⑤师旷春秋晋平公时的乐师,听辨音律,甚为敏锐。
⑥六律正音之器。黄帝时令伶伦作律,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之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即以之为准。分阴阳各六,共为十二律。
⑦五音古以宫、商、角、征、羽为五音,相当于现代音乐do、re、mi、sol、la,亦称“五声”。
孟子卷·论政治(11)
⑧仁心仁闻爱民之心与爱民之声。闻,音wén ,声誉。
⑨徒善空有善心。
⑩诗指《诗经·大雅·假乐》篇,是一首赞美周成王的诗歌。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不要有错误,也不要过失,一切遵循先王的法度。愆,音qiān,过错。忘,音wáng,通“亡”,遗失。率,循、由。
准绳测量水平与正直的工具。准,水平仪。绳,用以画直的墨线。
不忍人之政即仁政。
仁覆天下仁政广被天下。覆,被。
因凭借。
播其恶于众播扬其恶,贻害于众人。
道揆用以度量事理的道德规范。揆,音kuí,度。
法守可供遵守的法律制度。
朝不信道朝廷之臣,不信守正道。朝,指“朝廷”,此处借指“朝廷之臣”。
工不信度百工不信守尺度。
君子犯义官员违背道义。
小人犯刑百姓触犯刑法。
完坚固。
辟垦殖。
诗指《诗经·大雅·板》篇,是一首讥讽周厉王的诗歌。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上天正要颠覆这个国家,不要再多言了。蹶,音jué,颠覆。泄,音yí,通“詍”,多言。
沓沓多言。沓,音tà。
非诋毁。
责难于君要求国君实行艰难而理想的正道,指施行仁政。责难,以难为之事要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