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新妇 >

第44章

侯门新妇-第44章

小说: 侯门新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风仍然在吹,忽然,身上一暖,肩上多了一件大氅。
  我惊异地回头,一个人影近在咫尺,在眼底朦胧不清。我正想抹掉眼泪看得清晰些,只听一声长叹,我被拥进了他的怀抱里。
  布料上有着我已经渐渐熟识的气味,温暖透来,化去了脸上的冰凉。我想抬头,魏郯却按着我的后脑不让我动:“要哭便哭,这里谁也看不到。”
  心里似乎被什么触了一下,我埋头在那怀里,不再挣扎
  
  出来的时候,门外除了我的车马,魏郯的马也在那里。
  “夫人还欲往何处?”魏郯问我。
  我望望身后的废宅,片刻,摇摇头。长安已经不负昔日模样,别的地方,恐怕也只会落下伤感。
  “夫君不是午后才回么?怎会寻到此处?”我问他。
  “无甚大事,我便早些回来。”魏郯道,说着,看看我,“夫人的去处,也只有这里。”
  这话倒是没错。
  “夫人既无所往,陪为夫去护国寺如何?”他紧接着道。
  我讶然:“护国寺?”
  魏郯颔首,道:“为夫多年不曾登雁台,正想故地重游。”
  我想了想,颔首答应。
  
  护国寺是长安最大的佛寺,两百年前的孝皇帝下令敕造。这里不但香火旺盛,更有楼台池林,是长安百姓常常游逛的去处之一。其中的雁台,高十几丈,站在上面能了望半个长安。
  母亲不太喜欢护国寺,说那里人杂,除了拜佛,她很少带我去。
  但魏郯显然比我熟得多,当我还在努力回忆雁台在哪个方位的时候,他已经带着我找到了通往雁台的路。
  护国寺内虽然也经历战火,保存得却比别处的要好。雁台屹立在前方,上面的经阁仍是从前模样。
  我从前很讨厌来这个地方,不为别的,单为那高有一尺的台阶,足足八十一级,每次登上去都极其辛苦。
  今日天气不佳,又不是吉日,来登雁台的人寥寥无几。石阶上覆着冰雪,才走两级,我就滑了一下,幸好魏郯一把抓住我的手臂。
  “当心些。”魏郯道,却没放开手,拉着我一级一级往上。
  魏郯常年在外奔走,这些石阶对他而言如同平地。我就不一样了,才走不到一半,就觉得累了。
  “歇息么?”魏郯回头看我。
  我摇摇头,有些喘:“不必。”
  魏郯放慢步子,笑笑:“夫人走动太少,等回到雍都,日日陪为夫去城墙上走一圈,就不会累了。”
  我想回他两句,又觉得跟他比口舌那是浪费气力,不如留着精神登台。
  等到终于登上顶层,我的的身上已经冒汗了,于是脱下大氅,挽在手上。
  经阁的门紧闭着,魏郯走在石阑干边上,朝远处眺望。
  我也望去,从前站在这里,能望见宫城巨大的殿顶层层叠叠,宏伟屹立,可如今,那边除了高墙和台基,什么也没有。不仅宫城,许多长安的胜景,比如市井中林立的高楼,白日可赏飞檐奇巧,夜里可观明灯如星,现在,也都消失一空。
  虽然心情低落,但我不想任由自己沉浸在悲凉之中,于是找些话题:“夫君从前常来?”
  “嗯。”魏郯道,“我入羽林之前,每日清晨都在这阶上往返跑十回。”
  我愕然,朝台阶上望了望。
  八十一级,往返十回他每日要跑一千六百二十级心中咋舌,怪不得裴潜当年打不过他。
  正要再开口,一阵风吹来,我“哈啾”一声打了个喷嚏。
  “把氅披上。”魏郯回头看我。
  我说:“妾还有些热。”
  魏郯却不由分说,从我手中拿过大氅来,披在我身上。然后手臂一伸,将我整个人一起圈在身前。
  温热的气息喷在耳后,我窘然,看看旁边,一个刚登上台来的游人频频将目光闪来。
  “有人在看。”我小声道。
  “嗯?”魏郯也看看那边,不以为意,“怕什么,你我是夫妻。”说罢,他冲那游人点点头,“公台,来游寺登高么?”
  那人愣了愣,片刻,拱拱手:“正是。”
  魏郯笑笑:“今日天气不错,公台怎不带妇人同来?”
  那人看看我,讪讪一笑,“妇人在家中,不曾出来。”说罢,四顾地看了看,神色有些不自然。逗留片刻,就走下台去了。
  “夫君与他认得?”我看着那身影,疑惑地问。
  “不认得。”
  “那”
  “他不就走了?”魏郯咬着我的耳朵低低道。
  我:“”
  流氓。我暗自深呼吸一口冷冽的空气,让脸上的烧热散开一些。
  雁台上只剩下我和魏郯二人,他拥着我,胸膛贴着我的后背。静静地站了一会,他忽然道,“想回长安么?”
  我怔了一下,片刻,才回味过来,他是问我想不想再回长安居住。
  心里涌起难言的酸涩,沉默了一会,我说:“可它已经毁了。”
  “毁?”魏郯道,“长安建城已有千余年,你知道它毁过多少次?”
  我愣住,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摇摇头。
  “九次。”魏郯道。
  我算了算,觉得不对:“几乎每两百年一次?可长安只经历过三朝。”
  “不光朝代翻覆之乱,”魏郯道,“还有外寇入侵、兵灾、政变,最惨的一次是前朝末帝之时,长安全城大火,之后瘟疫肆虐,三年之内人烟全无。高皇帝得天下之时,长安只有不到百户人家,一个小县都不如。”
  我没说话。
  “它还会回到过去那样么?”我凝望着家宅的方向,过了一会,低低道。
  “你若想,它就会。”魏郯说着,松手,将我转过来对着他,双手握住我的肩头,“阿嫤,有的事的确回不到从前,可那并非全部。世情无论如何险恶,都有过去的一日,便如长安,你不弃它,它就不会弃你。”
  我望着他的眼睛,天光下,那眸中有些不可言喻的神采,坚定,或者说热烈。我的心竟起了些波动,犹如三九封冻的冰湖,吹入苦寒之后的第一缕暖风。
  “夫君会重建长安?”我轻轻道。
  魏郯微笑:“我会。夫人愿与我一起么?”
  心撞击着胸口,我不语,注视着那张脸。只见那眉目的线条流利俊朗,四周铅白的雪色中,更显双眸明亮不可逼视。
  



☆、长安(下)

  从雁台上一路下来,我一直有些心神恍然。魏郯拉着我,不断让我注意脚下,一级一级,走得不快。
  方才在雁台上,魏郯问我愿不愿与他一起重建长安。
  我迟疑又彷徨,希翼却似落在杂草的火星,慢慢燃起亮光。我缓缓地点了点头,魏郯脸上的笑意深深,用力地把我抱了起来
  脸上还在发热。
  手被他握在掌心里,很温暖,我觉得我从前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留意过跟他牵着手是什么感觉。
  路上,我看到一处半毁的屋宇正在修补,四周用竹竿木板搭着脚手架。
  你不弃它,它就不会弃你心像被什么触着,我忍不住瞥向魏郯,他目视前方,似乎在观赏着雪景。
  出了护国寺,我正准备到车上去,魏郯却对从人说:“将车马牵回去,我与夫人步行回府。”
  从人应声,转身走开。
  “此处离家宅不远,夫人再陪我走走如何?”魏郯转头对我说。
  都已经吩咐从人了,才来问我。我笑笑:“嗯。”
  
  大冷天里,人们本来就不愿意出门,街上行人很少。魏郯牵着我的手走在路上,引得不少人侧目。魏郯却似什么也不曾觉察,照样招摇过市。
  我朝后面瞅去,两个尾随的从人隔着几丈远,眼睛看着别的地方。我赧然,掐掐魏郯的手,他却转过头来看看我,弯弯唇角,把手握得更紧。
  迎面,一个小贩担着担子兜售麻团,后面跟着一群眼馋的小童。
  “走开走开!”小贩一边走路一边挥手。
  “想吃么?”魏郯问我。
  长安的麻团我许久不曾吃过,方才看着也有些眼馋。
  “夫君带了钱么?”我问。
  魏郯一笑,拉着我走过去。
  “麻团几钱一斤?”他问。
  “十钱。”小贩道。
  “十钱?”魏郯还未开口,我忍不住道,“你这麻团卖得真贵,我拿十钱买面买油,能做五斤不止。”
  小贩道:“五斤?夫人可曾去市上看过如今米面多贵?我这些麻团可是精工实料,油炸得酥脆,别家都难找。”
  我不跟他废话,道:“六钱,不卖我就走了。”
  小贩摇头:“六钱不行,最少八钱。”
  我拉着魏郯就走。
  “七钱!七钱!”小贩忙道,“夫人,你我各让一步!不可再少了!”
  “成交。”魏郯道。
  我一愣,瞪向他。他却继续对小贩说:“全都要了,包起来。”
  小贩的脸上笑开了花,连连应承,忙不迭地将干箬叶打包。
  “买这么多,怎拿得走?”我问魏郯。
  魏郯莞尔:“为夫自有办法。”
  待那小筐里的麻团都变成一小包一小包,过了秤,足有二十斤。魏郯招呼从人过来,从钱囊里哗哗倒出一堆钱币。
  小贩数着钱,嘴合都合不拢。
  一堆的箬叶包裹摆在面前,我看看魏郯和从人,心想魏郯应该会让小贩把筐也卖给他。
  可魏郯全然不是这么想,他转向旁边那群一直眼巴巴围观的小童,招招手:“都过来,每人拿一包麻团。”
  小童们听得这话,眼睛都亮亮的,又兴奋又迟疑。
  魏郯拿起一包麻团,递给近处一个孩子。其他人立刻纷纷围上前来,魏郯给他们一人一包。
  “公台是个善人,将来必福寿满堂。”小贩笑呵呵地说。
  魏郯亦笑:“善人福寿都说不上,不高不低就知足了。”说罢,他让从人带上剩下的几包麻团,继续往前走去。
  我回头看看那些仍然兴高采烈的孩童,问魏郯:“夫君出门也带这么多钱?”
  “嗯?”魏郯看看我,“不是说‘身无百钱,不走长安’么?”
  我愣了一下,觉得这话听起来很是耳熟。
  “七钱一斤麻团,”魏郯道,“我记得从前四钱一斤。”
  “妾也觉得贵。”我瞅着他,“可挡不住夫君出手快。”
  “又不缺那点钱。”魏郯笑笑,“这般寒天,出来贩货也不易。”
  倒真成善人了。
  “他可不亏。”我决心要跟他算账,说,“雍都面粉每石一百二十钱,麻油每斤十钱。朝廷行均输之政,长安的价钱也不会贵多少,加上油和胡麻,一斤麻团最多耗费三钱。妾方才说六钱,已经让了他许多。”
  “哦?”魏郯道,“夫人很熟粮价?”
  我谦逊地微笑:“既为冢妇,柴米之事自当熟悉。”
  “算账亦熟稔。”
  “妾从前在母家,常随母亲查看府中账目。”
  魏郯目光深深:“还会说价。”
  这有点噎到我,不过我很快找到理由:“妾既然知道他成本,自然要说。”
  魏郯看着我,神色也看不出是贬是赞,少顷,莞尔,语重心长:“如此,有夫人持家,为夫甚慰。”
  我觉得这话顺耳,弯唇笑纳:“多谢夫君。”
  
  继续再往前走十余步,是一个路口。
  魏郯停下来看了看,问我:“饿么?”
  我点头:“有点饿。”从出门到现在,已经过有两个时辰,正午早过了。
  “夫人去过南市么?”
  “去过。”我回答,片刻,觉得不妥,补充道,“从前曾经路过。”
  魏郯对这两个回答的区别似乎毫无感觉,道;“那里有一处买豆腐羹的,店主叫姚三娘,夫人可曾吃过?”
  我摇头。当年我虽常出来,也知道每个市集都有些出名的小食。不过我不喜欢豆腐羹,所以对他说的一点印象也没有。
  魏郯表情遗憾:“夫人在长安这么许久,姚三娘的豆腐羹那么出名都不曾吃过。”
  我抿唇:“妾从前谨遵闺训,南市是何模样都不曾细看。”
  魏郯看着我,低笑:“如此,今日为夫该带夫人去见识一番。”说罢,他伸手揽住我的肩膀,朝一边道路走去。
  “有人”我大窘,一边慌忙四顾一边掰他的手。
  “你我是夫妻,怕甚。”魏郯加重力道,挟着我向前。
  
  当年我住城北,那里的有北市。不过熟人太多,我怕被认出来,于是常年混迹去东、西二市。南市我也去过几回,但是那里不如东西二市热闹,乐趣不多。
  南市的店铺大多是卖衣料的,绫罗锦帛,应有尽有。可如今世道不济,虽然今日是集日,许多店铺却大门紧闭,从前琳琅的旗帜招牌也寥寥无几。
  开阔处,不少附近的乡人担着土产来售卖,午时已过,有的人开始担着货物离开。
  魏郯拉着我一边走一边回忆道:“从前这般天气,我时常来南市吃豆腐羹,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