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狼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网、机关枪加重炮的阵地战样式向以空中打击与坦克集群协同的运动战样式转型时,在欧美国家的军人行列中涌现出英国的富勒、利德尔·哈特、法国的戴高乐、艾迪安纳、德国的古德里安、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等杰出人物,他们超前的思想都影响了自己的国家,甚至影响了历史。
似乎是世界军事史上的规律,大国面临军事革命时,都会出现一两个先驱型人物,对传统僵化的军事思想体系发起全面冲击,他们往往会遭受军队保守势力的压制,因为陈旧僵化的思想体系已经成了保守群体的衣食父母和荣誉之源,掀翻陈旧的军事思想,他们就沦落为思想的乞丐。所以,这些先驱者注定要被害怕沦为、最终一定会沦为思想乞丐的人们围攻。先驱者个人命运虽然充满坎坷和不幸,但他们的出现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智慧在军事领域的标志,克劳塞维茨曾认为:伟大的军事统帅和军事思想总是诞生于较高的文明。
中国抱残守缺的历史传统、流荡于学术界的某些官本位意识、指令性课题主导学术的倾向,资本对学术的一些侵蚀,正在扭曲着当今的学术环境;“在这样一种异化的学术氛围中,在一些条令、规定、纪律编制、铸就的铜墙铁壁”中,平庸者熙熙、误入歧途者攘攘,更有滥竽充数者浪得“一流军事战略家”虚名混迹国家报刊、电视,沦为举国上下之笑柄。然而,戴旭超然于浑噩之上,天马行空、踽踽独行,他以独特的天赋、非凡的胆略、敏锐的视角、独到的深刻点破中国军事领域中形形色色“皇帝的新装”,将我们这个时代新军事革命的真谛和国防现代化的深度思考一一展示在世人面前。
戴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军事领域到历史、政治都能敏捷地抓住问题的要害所在,并进而发现与其他相关问题的逻辑关系。比如“韬光养晦”属于国家最高战略机密,属于国之利器,而“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被人窥破是一回事,但诸多学者竟于各种公开媒体视频报刊上竞相谈论学习体会,赞其英明伟大,木讷之极沦为玩偶而不自知,唯戴先生一针见血,指出是国家最高战略泄密,以后当慎之、戒之!他从一场陆军机步师演习中看出中国陆军的某些战略迷失;他在一种退役战机的身上,发现了中国空军今天为何落后于其他大国空军的根源;他认为太空是未来战争制高点和大国崛起的新机遇。他从航空母舰到国家总体战略设计,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先后顺序、工业布局、金融战略到GDP质量与国家强盛、围绕军事现代化的相关领域的几乎所有要点都被一一指出,可谓全局在胸、洞若观火。他提出中国军队应该摒弃黄色国防产物的“刺猬战略”,代之以海洋和天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的“鹰击战略”,并进而提出中国沿海应前推3000公里安全地带,从而在理论上给未来国家军事大战略提供了明确的航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序(2)
他从2008 年初南方的大雪灾里,看出现代社会和生活结构的精致和脆弱,呼吁未来中国不能在本土迎接战争,应该用战术进攻作为战略防御的手段,用战火引向敌方国土替代传统的本土防御;他从5月汶川大地震看到中国军队应该进行远征型建设,陆军应迅速进行空中化改造。戴旭思考战争,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刀,先俯瞰四野再抵近观察,戴旭还写过一部大国大战略分析(内部发行),包括一整套清晰、具体的对美、对日、对台的战略构想,集合古往今来的兵法要旨,堪称现时代的《战国策》,其忧思感奋古今,其见解卓尔不群。
他的阅读量和知识覆盖面是惊人的,他的天赋、灵性和悟性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军事以外的领域,在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经济学甚至像房地产这样具体的问题上,都能给予宏观的把握,经常有着一般专家无法企及的精辟见解。他在阐述观点时不但有着严谨的逻辑,而且其想象力同样是惊人的,往往一个比喻就把事物、事件、意义、奥秘完全揭示了出来,他形象思维的穿透力是一般逻辑思维的表述所无法达到的。
这几年人们都在哀叹中国学术界至今没有大师级人物,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侮辱,中国13亿人口怎么会没有大师?大师不是权力、报刊、电视台的级别决定的,不是国家课题和高校考核制度决定的,也不是职务、职称、军衔决定的,而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的。在我看来许多学科的大师早已诞生,只是因平庸而故作忧虑状的“伯乐们”的心态和视觉,已被俗不可耐的自私和偏见所扭曲,被各个领域官僚化的帐幕而遮蔽,故而有眼无珠。我们形成了大师站在跟前都认不出来、大师居然不知道自己是大师的畸形学术环境。
读戴旭的文章,常有空谷足音、独步千古之感。他在国家大战略、军事战略乃至战术细节方面都有卓越之见解。除了智力上的天赋外,没有健全的人格精神则绝对到不了这样的学术境界。虽然国内、军内不乏有识之士,但都因过于看重世俗的金钱、权位或患得患失、或欲言又止、或闪烁其词而甘居下游。戴旭则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军队、国家、民族为己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因其不屑于金钱权位,故能至于高山流水。
也许我孤陋寡闻,阅历粗浅,但戴旭确实是多年来我所遇见的极少数才华横溢、思想深邃的学者之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隐藏着“胡服骑射”的军事革命“原型”,今天,这一“原型”正在戴旭的思想中复活。他对国防的思考,正如20多年前刘亚洲将军那声启蒙的号角,一定会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留下勇敢的拓荒者痕迹,我为我军终于培养出这样一位具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深感欣慰!
是为序。
倪乐雄(中国著名学者、军事学家)
2008年8月1日于上海
军事篇
警惕,信息化闪电战!(1)
○新型战争二十年孕育一代。信息化闪电战,中国如何接招?
○“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和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一矛一盾
○美国全球快速攻防体系即将建成——
美军未来武器想象图最近,随着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美国国内动武呼声又起。西方媒体爆料:美空军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为“打下一场战争”作准备的绝密级战略计划组,该战略计划组代号“将死计划”(ProjectCheckmate英文意思是国际象棋中进攻对方的“王”,使之无法逃脱或抵抗,从而结束游戏)。据称,“将死计划”战略计划组将提出创新型的作战战略和评估未来战争对空战、空间战和网络战的需求程度,以此来丰富美国空军的思想。海湾战争中,美国曾经成立了一个这样的战略计划组,提出并在战争中应用了名噪一时的“五环打击”理论。与此同时,伊朗威胁一旦遭受入侵,将对美国、以色列进行导弹打击。对美、伊战争的无限想象,又勾起了人们对于新战争样式的好奇心。联想到几个月前美国的“千舰海军”计划和以百颗卫星掌控全球的构想,如果把俄罗斯针对突破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制的新式变轨弹道导弹的实验成功,也算做这场紧锣密鼓军事大剧中一幕的话,根据种种迹象,可以预言以各式导弹和太空系统为核心的新战争样式——我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闪电战”即将到来。
一、新型战争二十年孕育一代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战”结束前的1917年,为了超越阵地战的军事困境,坦克和飞机作为新式作战平台大规模应用,到1939年,令人恐怖的闪电战样式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战争的性质改变了。虽然空地战场的主角还是飞机和坦克,但已经不再是两种孤立的武器,而是代表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的符号,而“闪电战”一名,则是这两种机械化突击力量完美组合的军事动能的形象比喻。德军的闪电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引起后世军事理论研究者恒久的深刻反思。回想起来,这一机械化时代登峰造极的战争样式,从新式兵器问世、理论萌芽诞生(法国戴高乐、英国富勒的装甲战和机械化制胜论)和局部战争检验(西班牙内战),到战略战术孕育成熟作为一种新军事体系投入下一场战争,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巧合的是,为了超越遭遇战的血腥模式,越南战争后期美国实验了激光制导炸弹的空袭战术。1991年美国和多国联军发起海湾战争,拉开以空袭和精确制导武器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为特点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两场战争的时间跨度也近20年。“二十年”是不是现代新型战争魔鬼的诞生发育期,固然存在疑问,但下一个关于“二十年”的魔咒,的确又一次出现在我们和世界的面前:从海湾战争到今天,经过各国军界热烈的学术探讨,特别是始作俑者美国不断以新的战争实践完善、改进、提高、否定之否定,历经近20年的量变,信息化战争的样式即将发生惊天动地的质变:一种以大范围、短时间、快速度、强威力、软杀伤为基本特征的新型闪电战呼之欲出。
二、信息化闪电战,中国如何接招
新式战争样式对旧式军队的毁灭性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已经阐释得足够清楚。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一直高喊打赢信息化战争,中国新军事变革并以在2050年左右建成信息化军队为目标,这是根据国家信息化进程制定的符合实际的口号。问题是现在形式逼人、时不我待,在中国的老式军队、老式武器、老式理论彻底更新之前,新式战争已兵临城下。正如在冷战的烟幕中遮掩了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的质变一样,现在,反恐的国际政治迷雾,也遮掩着信息化战争从局部战争飞机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的低级阶段,到卫星制导高速导弹(或引导高速飞行平台)实施大范围定点摧毁的高级阶段。很显然,这种几乎没有战争准备期、突然性极大、来袭方向难以确定因而几乎防不胜防的新战争样式,不仅对一般小国具有致命威胁,对于中国这样军事体系相对落后的大国,如何从战略上应对,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防费的投向、新战争学说的发展、新式武器的研制、军队编制转换的速度等新军事变革的几乎所有重大的方面,都与此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思考得好,这是加速中国新型军队诞生的催化剂,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不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效,甚至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望和对20年机遇期的判断,都会成为疑问。
警惕,信息化闪电战!(2)
三、近来高技术战争孕育了信息化闪电战
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打了12年,但同等规模的海湾战争只进行了42天;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只用了21天。很显然,战争的速度是越打越快了。隐藏在这一大趋势背后的核心因素,是高新技术对战术的决定作用:据有关资料,凭借强大的C4ISR9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系统,美军完成一个“发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打击链所需的时间,海湾战争时是100分钟,科索沃战争时为40分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平均在30分钟以内,几乎是发现即摧毁。这种超级战术能力,必然地要在战役和战略的层次上显现出来:一是使战争的整体进程大大加快,二是促使战争决策者依据这种快速打击能力制订战争计划,而这又迫使战争实施者的军人以更快的技术和战术手段,实现决策者的意志。正反馈的结果,刺激着美国和西方军事理论家,对现代战争中一些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战术、战役实践,升华到学术层面进行战略放大,使之成为引领当代军事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潮流。受其影响,一些“志向远大”、实力超强的国家,开始制订惊世骇俗的计划并用于更新自己的军事学说,俄罗斯提出未来战争样式是宇宙—空中—海上快速攻防,美国则喊出“一个小时打遍全球”的口号。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装填拦截弹四、美国军界新“闪电”梦想:“一小时打遍全球”
2003年4月,伊拉克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美空军参谋部便秘密进行了一项名为“远程全球精确交战”的研究。根据新的战争样式,美空军将打击能力分为三类:全球瞬时打击能力、战区瞬时打击能力和区域持久打击能力。美空军认为,具有实施全球瞬时打击的能力将具有比伊拉克战争更强大的“震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