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猛将列传 >

第10章

猛将列传-第10章

小说: 猛将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掉魏国的好处在哪里呢?秦国心里很清楚……灭魏以后就可以隔绝燕赵和韩魏之间的联系,打破他们之间的联合作战,共同对付秦国的“合纵”抗秦的企图……这就是战略目标,所以说每一场战斗的背后都有政治的影子。

  公元前275年,秦国大军出发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灭魏。

  灭魏?不行!韩国人充分认识到了事情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所以韩国在魏国首都面临秦军攻击的时刻派出了以暴鸢为总司令的抗秦援魏部队,但是很不幸的,这只援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被秦军打得满地找舌头,魏国一看好不容易盼来的援军这么不禁打,自己手头也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了,只好哭着把温城献给了秦国以求和。秦国见好就收,暂时退兵了。

  到了公元前273年,魏国心里越想越憋火,它觉得前两年韩国是虚心假意来帮助自己的,故意打败了让自己丢人现眼。所以它悄悄的和赵国商量好了,两个国家组成联军去把韩国的脸上好好的踢几脚,报仇雪恨。

  赵魏联军的攻势很猛,韩国很快就抵挡不住了,它可好,直接向自己的老对头秦国求援(可见魏国的怀疑也是有道理的),秦国无风还想掀起三尺浪来呢,现在韩国向他求援,这真是打瞌睡遇到了一个大枕头!

  秦国派出了常胜将军白起。白起非常明白昭王的战争意图。当秦韩联军和赵魏联军相遇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的时候,白起大破赵魏联军,砍了十五万颗脑袋别在了秦军士兵的腰上!

  但是华阳之战并没有结束,因为燕赵两国又发兵来救助魏国,白起不依不饶,说啥也要把魏国的首都给灭了,魏国此时终于知道了秦国的厉害,赶忙献上南阳再次向秦国求和,秦国心里琢磨了一下,觉得得到南阳以后,可以把这里和以前从楚国那儿抢来的上庸地区联合起来,就答应了魏国的求和。

  华阳之战结束,其中最大的得利者依然是秦国,这次战役也是秦国“示天下要(腰)断山东之脊”(《战国策&;#8226;魏策》四)的一次成功尝试。

  这个成果仍然是白起抢来的。

  写到这里,读者兄弟姐妹们可能已经对白起百战百胜的光辉事迹审美疲劳了,为了重点介绍白起一生中最受争议的长平之战,我就简写一下他在长平之战以前打的那些无坚不摧的胜仗吧。

  公元前272年,白起奉命攻打韩国陉城地区,连续攻占五座城池,砍下了五万人头;公元前271年,他又把韩国的太行道给绝了,使韩国首尾不能相顾;公元前270年,攻打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望风而降;公元前269年,白起再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大家从上面可以看出来,秦国当时专门盯着韩国打,一来它好欺负……外面的兄弟谁也不帮他,二来谁叫你首当其冲的站在秦国身边的?三来秦国开始为雄心勃勃的一统天下做最后的准备,韩国是必须第一个灭掉的,这样秦国才能打开通往其余五国的通天大道。

  可叹燕赵楚齐魏只是在袖手旁观,不知道自己就是秦国的下一个灭杀对象!

  经过秦国的连续打击,韩国已是不堪一击,下一步,就是名垂千古的长平之战了,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看看白起都做了一些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时间背后
孟子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我觉得不一定。远的不说,就拿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而言,君不见某强国想打哪个打哪个……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巴拿马、利比亚等等谁没受过他的欺负?全世界人民当时反对的也很激烈,但是有用吗?那时候某大国就是“失道”,可他身边却有多少助拳打架的?他“失道”的时候真的“寡助”吗?而且这个国家动不动就可以纠合十几二十几个国家和自己组成联军,现在还有许多国家帮着他赖在伊拉克不走!

  这是近的,远一点的就像上一章韩国被秦国揪着脖领子狠打,韩国处于完全受欺负的境地,那些平时和它“合纵连横“的兄弟谁出来帮它了?

  我觉得“得道”和“失道”之间“多助”和“寡助”的天平一直是在随着实力的改变而改变,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信大家翻看历史书仔细的揣摩的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掩盖在华丽文字背后的真相。

  上面说这段话是有所指的,也是为了我接着写著名的长平之战做一个注脚,大家可以带着这个观点去看当时的情形。

  就在白起攻下了野王(地名)之后,韩国的上党地区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秦军绝断了,因为韩国的首都是新郑,上党的百姓想要到首都去办事,就必须经过野王渡河才能到首都去喝茶聊天。当时的上党郡守冯亭就召集了乡亲父老一起来商量,他说:“各位乡亲,我们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断绝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没办法再接着当韩国人了。现在秦军日益紧逼,我们的祖国没有办法前来救应,但是我们绝不能屈服于恶秦,我想,我们不如宣布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了我们的归附,秦国大怒之下一定会攻击赵国,赵国受到攻击也一定会亲近韩国,那时候韩赵联合起来就可以抵御秦国了,大家看看我这样想对不对?”

  冯亭说完了,他面前的父老乡亲们满腔悲愤的点着头,一致认可了他这条一石二鸟之计,然后冯亭一边在心里窃笑着,一边紧急派人前往赵国表达自己诚挚的思想感情。

  赵国有傻子也有聪明人,赵孝成王听了上党人民代表的来意之后急忙召集平原君和平阳君来商议一下对策。平阳君挠着后脑勺想了想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他说:“我们还是不要接受吧?这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我们接受了这片土地,其后会有很大的麻烦,这祸患要远远大于由此得来的好处啊!”

  平原君一向比较实际,他考虑问题很直接,他反对平阳君说:“老哥!我们干吗不要?这是白白得来的东西,如果不要岂不是很不像话吗?我们要了这片土地一定会对我们很有利的!“

  赵孝成王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认为他聪明又懂事,所以就听从了平原君的意见,他直接提拔冯亭当上了华阳君,替自己管理上党,冯亭真是得了便宜还可以卖乖。

  上面说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少有人考虑别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得拿出可以请动人家帮助你的利益给人家,在这里,我看不出“道“在哪里。

  而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要交代一下秦、赵两国为什么会大大出手,其导火索就在这个上党的归属问题上。

  公元前260年,秦国出手了,它的攻击对象就是上党……你小子不想当秦国人是不?老子把你打回来,看你服不服!

  秦国派左庶长王龁出发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宁逃不屈,纷纷卷好铺盖逃往赵国。赵国军队义不容辞的派出军队来帮助上党人民,他们驻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地区策应上党人民大逃亡。

  前260年4月,王龁奉命向赵国宣战,赵国派出了自己最勇猛的战将廉颇率军迎战。

  秦军来势汹汹,赵军守土抗战,寸步不让。当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宣布了两国之间的战事正式开始。

  当时赵军士兵出外侦察,和秦军的侦察兵不期而遇,两国的士兵都很牛气,谁也不服谁,互相遇见了以后就对骂,骂的不亦乐乎不可开交,骂着骂着当然就打起来了。要说秦军士兵还真不是盖的,他们不但杀死了数名赵军侦察兵,而且一刀把赵军带队的军官给斩于马下,由此可见秦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是很不错的……要知道在那时候没有一身好武艺是当不上军官的。

  这一架打完之后,秦军很长威风,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连续战胜了赵军,到了六月就攻取了赵国六个城池,七月,赵军抵挡不住,只好建造堡垒保护自己,秦军又攻破他们的堡垒,杀了两个将尉,夺了他们的堡垒。

  打了这么几个月,赵军的损失巨大,廉颇审时度势,知道敌强我弱,不能和秦军正面交锋,决定采取守势,高筑营垒,坚守退敌,从而疲惫敌军,然后根据时机再攻击敌人。他采用的方法就是持久战的方法,在当时来说就是最正确的方法。

  但是,是啊,但是,廉颇不是一个能够完全做主的人,他上面还有一个急着驱逐秦军的国君,赵孝成王。我们从他接受上党归附这件事就已经看出这位大王是一个根本就没法和昭王相比的大王,所以这位大王屡次责备廉颇光知道守、不知道攻,心中强烈怀疑廉颇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秦国人就很聪明,他们适时地给廉颇送上了一副烂药。

  秦国应侯(即范雎(?—前255),也叫范且(这是汉代石刻中的错误),字叔。战国时魏人,他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公元前266年范雎拜为丞相,封之于应城(今河南鲁山之东),故号为应侯。)丞相范雎了解到了前线传来的消息以后立刻派人携带者金银财宝去拜访赵国的当权派,把好东西往人家怀里一塞,要求这位当权派散布流言说:“秦国最害怕的不是廉颇这个人,是赵括啊!廉颇太容易对付了,他现在不想打了,想投降了,赵国千万别把赵括派上来呀!”

  赵王本来就满心埋怨廉颇管打败仗不管胜利,而且对他保持实力很不满,因而一听秦国害怕赵括,心中不由骂道,他娘的,我说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还有这事!廉颇果然不可信任,既然秦国害怕赵括,你怕什么我就给你来什么!

  因此赵王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撤了廉颇的职务,派上赵括替代他,要求赵括别客气,给老子狠狠的打秦军。

  赵括上任以后,根本就不考虑廉颇为什么要坚壁清野,不仅大刀阔斧的改变军队的各项工作制度,而且撤了大批熟悉部队的老将领,换上了听自己话的新将领。他的这些举措除了使赵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以外,没有给赵军带来任何好处!

  秦国那边一听赵王果然中计,笑的大牙纷纷掉下,昭王一边乐,一边偷偷命令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让他们赶快到前线去消灭赵军。

  但是,白起的名声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如果赵军知道白起来了,吓跑了怎么办?昭王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直接给全军将士下达了一条死命令:“有谁敢泄露武安君行踪的,斩!”(“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8226;白起王翦列传》),看看,这就是一个猛将的名声!

  白起就是白起,他一到前线就发现对面那个家伙鲁莽轻敌,高傲自恃,对付这样的人,他采用的办法是诱敌深入,分割围歼。

  白起命令战场上的前沿部队先不要问为什么,赶快示弱于敌,敌人来攻击,尽管假装败退,迅速逃跑,谁敢还击他就跟谁急;然后白起把秦军的主力配置在纵深地带,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构筑袋型阵地,准备包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饺子;同时,他又派出五千人潜入敌人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等待机会把两者分割开来,再一举全歼。

  七月底,白起的口袋已经张开,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八月,赵括这个马大哈先生在不明敌方虚实的情况下,大脑稍微转了一转就决定发起进攻,秦军按照计策假意败退,暗中张开了死亡的羽翼等待赵括冲过来。

  ……他冲过来了,赵括毫不犹豫的冲过来了!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一二三把赵军截为三节,赵军首尾难顾,相互分离,粮食也被抢了。这还不够,白起不断派出轻骑兵骚扰赵军,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士兵们的战斗力下降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情况,赵括终于醒了,他急忙率领士兵构筑壁垒,认认真真的守着,望眼欲穿的等待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却没有发起总攻,反而停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吃不下这么大的饺子啊!

  当时赵军被围的军队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四十万人,白起的手下却只有区区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既要骚扰敌军,又要围攻打援,还要担负警戒,更要防止敌军突围,他怎么算都不够用,所以他急忙向国内求援,请昭王派兵协助断绝赵国可能派来的援军,同时还要断绝赵军的粮草供应,以期尽快解决战斗。

  昭王也深深理解前线的巨大困难,他向全国发出了征召令,要求全国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