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98章

詹天佑-第98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绍仪说:“看来大清国的男孩子们都要培养勇敢精神,特别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主动追女孩的精神,如果一个男孩连追女孩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怎么指望他有其他勇气啊?”

  詹天佑说:“可是,据我所知,我们在坐的各位,除了容揆是自己几次三番跑到美国姑娘家求婚之外,回大清国的都是父母介绍的婚姻,我们都没有人主动追过女孩。”

  钟文耀说:“阿贾克司刚才所言要纠正,没有追过女孩的男子不一定没有勇气。詹姆斯能克服滦河大桥那么大的困难,现在又克服了八达岭隧道这样的当前世界级的铁路难题,这不是同样展示了很大的勇气啊。”

  容揆说:“这还要得益于当年在美国受到的教育。”

  唐绍仪说:“错!这主要得益于当年肄业局陈兰彬大人和吴嘉善大人的严厉管教!”

  容揆说:“阿贾克司,你真不应该在我面前提那个吴嘉善。那个吴嘉善真是不善!”

  钟文耀说:“怎么?人过不惑之年了,还要记仇啊?”

  容揆说:“我是基督徒,我心中没有仇恨,只是一想起那个吴嘉善,我心里就发怵!”

  唐绍仪说:“看来当年肄业局的中文教习和监督还是让我们记忆深刻啊。”

  大家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孩子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谭菊珍在顺容和保姆的帮助下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詹天佑让顺容拿来一瓶红酒,四位留美幼童举杯祝贺这次难得的相聚。大家说着说着,又说到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来。

  詹天佑说:“刚才听文耀兄说自费让孩子在美国留学,我也受到了启发,阿贾克斯,我有一事相求,不知你能否答应?”

  唐绍仪说:“不是欧阳赓那事吧?”

  詹天佑说:“说过的事当然不会再提。我是想请您帮我把长子文珖和次子文琮带往美国自费留学。”

  唐绍仪说:“这事好办,只要你出得起银子,不用我出钱,也不用朝廷出钱,你把八个孩子全让我带到美国都没有问题。”

  钟文耀说:“八个孩子就不必了,老大已经二十岁的大姑娘,现在去美国留学不合适,其他孩子都小,我看詹姆斯提到的文珖和文琮是可以的,他们一个今年十六岁,一个十五岁,与当年我们那些幼童中年龄较大的同学差不多年龄,正是可塑性强的年纪。再说,自费赴美费用不低,詹姆斯总要留些银两养家糊口吧。”

  容揆说:“文耀,你真不愧为詹姆斯的连襟,对他家情况这么熟悉。”

  钟文耀说:“那当然,虽然我们两家平时难得见面,但家里情况总是互通消息的。”

  唐绍仪说:“詹姆斯,你这样做是对的,我这次赴美确实还是有不少人让我帮忙带孩子出国留学。不过,你有没有想好,到美国后希望他们读哪所大学?”

  詹天佑说:“我在今年年初,从美国友人的来信中剪辑了一份《布鲁克莱恩时报》(BrooklynTimes)排列的美国十二所最老的大学排名,排前三位的是哈佛大学、威廉和玛利学院、耶鲁大学,当时我事实上也考虑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事,但因事情太多,没有来得及多想,现在正好有你们赴美这个机会,我想,我自己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在哈德福和西海汶有不少老师、同学和朋友,有些事情也好照应一些,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们能去读耶鲁大学。”

  唐绍仪说:“好吧,你晚上与嫂夫人好好商量,后天你把孩子送到天津,我们准备从那里动身。”

  送走唐绍仪、钟文耀和容揆,孩子们都早已入睡了,谭菊珍还在房里等着詹天佑。

  詹天佑进房,看到妻子在那儿独坐,说:“还没有睡啊,我正有事要与你商量呢。”

  谭菊珍说:“怎么样,姐夫有没有说到姐姐那边的情况?”

  詹天佑说:“他们一家过得很好,文耀这次作为阿贾克斯的随员赴美,他的三个孩子都在美国留学,是自费的,不用朝廷的银子。”

  谭菊珍说:“在美国读书要很多钱吧?”

  詹天佑说:“孩子长大了,读书总是要花钱。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总比给他们留下家产要强。”

  谭菊珍说:“你说有事与我商量,什么事情啊?”

  詹天佑说:“我们家里还有多少银票?”

  谭菊珍感到非常惊奇,从来不过问家里银钱的丈夫怎么突然问起银票来?她疑惑地看着詹天佑说:“你问这个干什么?”

  詹天佑说:“你先告诉我有多少银票再说。”

  谭菊珍打开一个小木箱,从里面拿出一叠银票放到桌上,詹天佑大致点了一下数,说:“够了,足够了。”

  谭菊珍说:“够了是什么意思?”

  詹天佑说:“我打算把文珖和文琮送到美国读书。”

  谭菊珍说:“他们现在不是在这里读中学吗?”

  詹天佑说:“是的,我想让他们到美国去接受更新式的教育,将来国家发展了,与外国往来多了,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其他方面的人才,都非常需要有受到国际高等教育的人为国效力。顺容已经大了,又是女孩,已经没有办法了,其他几个都还小,生活都难于自立,我想文珖和文琮出去留学是合适的。想听听你的意见,是否同意我这样安排?”

  谭菊珍说:“你是一家之长,见识又多,而且这次路上又有姐夫帮忙照顾,我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啦。不过,我有一些担心,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样突然让他们出洋,他们会不会有不适应?”

  詹天佑说:“这个问题要由孩子们自己去克服,不过我担心的是你会割舍不下。”

  谭菊珍说:“你刚才不是说过吗?孩子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的。这些年,不要说孩子,就是你我也是聚少离多,我已习惯了。”

  詹天佑按住她的手说:“菊珍,真是难为你了。”

  两天后,詹天佑和谭菊珍一起坐火车把文珖和文琮送到了天津码头,兄弟俩这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心中的眷恋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三步一回头地跟着唐绍仪一行走进船舱,詹天佑内心似乎有些沉重。他想起了当年在上海码头,他们30名幼童启航前往美国的情景,想到刘开成与大家挥泪告别,想到了有些亲属在上海的诸如黄仲良的父亲含泪送别,那时候,自己比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还小呢,今天却是自己来亲自送两个儿子去美国,岁月的沧桑变化真是令人难于设想。

  轮船启动了,詹天佑夫妇站在码头,与许多送别的人一起向轮船招手,但看不清孩子们在哪一个窗口,他们一直到看到轮船消失在视线的远方。

  詹天佑如释负重,心里显得非常轻松,多年来,他虽然与诺索布夫人和美国同学保持着通讯联络,在美国度过的那段生活常常让他回忆起来,也有几次本来他是要前往美国的,包括那次万国铁路会议,但他都无法实现自己重访美国的愿望,现在亲自把儿子送往那个令他难忘的国度,这多少也算是给了他一些安慰。

  在回程的火车上,谭菊珍哭了,詹天佑帮她轻拭着眼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万人大典(1)
八达岭隧道工程告竣,又一次成为震撼国内外铁路界的事情,许多外国工程师纷纷前来参观,清政府邮传部的官员及各省政府的大员也都慕名而来,詹天佑亲自陪着各方来客察访工程现场,对大家提的各种问题都亲自解答。朝野对詹天佑顺利推进京张铁路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为此,邮传部奏请皇太后、皇上,提拔詹天佑为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加二品衔,任邮传部参议厅行走,同时兼任京张铁路总办及总工程师。当时正在兴建的天津到南京的铁路也聘请詹天佑为津浦铁路参议,商办四川省川汉铁路向邮传部提出来,要聘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甚至由四川省的总督给皇太后、皇上上书,指定要求詹天佑亲往任职。

  1908年6月7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九),邮传部尚书陈璧为詹天佑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写道:“兹有路务议员、候选道詹天佑,曾由美国大学毕业,于铁路建筑之学,夙有专长,现在总办京张铁路兼总工程师,自西直门至南口,早已通车。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处洞工计五千二百八十六尺,甫经凿通,臣等于本月初二日,前往查勘,桥道各工均臻完善,山洞全行凿通,应砌拱桥亦经陆续修建,全部工程计已过半,实属筹划精详,劳勋卓著,拟请派充臣部二等顾问官,并赏加二品衔,以资策励。”

  光绪帝在奏折上御批:“依议,钦此。”

  职位的升迁对詹天佑来说;当然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与身边几位亲近的同事小聚了一下;当然;亲到邮传部拜谢的礼节还是要的;这是中国当时官场的规矩。这是科举时代留传下来的;科举考试过程中;为了体现尊师重教;大凡被录取者都要按贯例到录取他的座师那里拜谢;最高的拜谢是就是在殿试中;考中进士的人要到朝中拜谢皇帝;展现天子门生对皇上的忠诚;那时官员推荐人才及被推荐者到举荐人或批准人那里道谢都是公开的;詹天佑是一个对传统礼仪非常遵守的人;他当然不能免俗。

  尽管詹天佑的职务很多;也有很多省的铁路聘他为顾问;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京张铁路上,他深知京张铁路已到最后关头,由他一手筹划的这条具有特殊意义的铁路确实离不开他,他也知道四川官商对他的诚恳请求和期待,为此,他不得不派自己手下的得力助手颜德庆前往宜昌,任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自己亲任总工程师在京坐镇遥控指挥。

  1908年,对于大清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多事的一年,詹天佑虽潜心修筑铁路,但作为一名朝廷官员,许多事他并不能置身于事外。这年的11月14日、15日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慈禧遗命,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光绪帝之嗣,继承帝位,这就是宣统皇帝,醇亲王载沣任摄政王,代理清廷朝政。

  光绪与慈禧的相继去世在朝野引起一恐慌,有些长期不得志的士绅甚至还为此而庆幸,有些保守的官员则对时局表示担忧。詹天佑对此也有所耳闻,但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他从内心讲,真是不希望国家因此而产生*。作为邮传部的路务议员,参加光绪与慈禧的葬礼那是肯定的,不过,由于王公大臣太多,朝中大员和封疆大吏都列班排队,詹天佑当时的身份在朝中还只是一个中层官僚,他只能在祭拜队伍的末班。

  所有的人都神色凝重,向着光绪和慈禧的御棺跪拜叩首。对于慈禧与光绪,詹天佑平时并不能见到,只是那次在新易铁路上受赏时才见过一次,而皇帝批示的与詹天佑有关的诏书却是不少,由早期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上书的奏派幼童出洋肄业的奏折,到近期袁世凯、胡燏棻联名保举他几次升职,詹天佑当然不能忘记,食君之奉,谋君之事,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思想在詹天佑的思想深处是有的,对两位光绪和慈禧的去世,当然免不了有几分失落。

  最令詹天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12月2日的新皇帝溥仪的登基。

  紫禁城森严肃穆,那一天,天气有些寒凉,三岁的溥仪在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守护下,接受满朝文武的跪拜,可是这种登基仪式既冗长,又拖沓沉闷,一个三岁的孩子坐在又高又大的宝坐上,好奇地望着满眼穿着官袍、戴着花翎顶戴的官员们。群臣们先是集体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是一个一个或一批一批向他下拜叩头,溥仪开始是感到好奇,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跪在他身旁的父亲载沣则想着办法安抚他,前面许多人都拜过后,詹天佑与几个同级别的官员一起跪拜,只听到溥仪与他的父亲在宝座上有段对话,溥仪带着童音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载沣紧张而轻缓地安抚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詹天佑与几个跪拜的官员听得非常清楚,刚刚送走皇太后、皇上,现在又听到尝在童蒙的新皇帝哭闹,大家的心中都不是滋味,特别是旧时官员都怕一语成讖。这“快完了”是什么意思?是大清国的皇权?还是大清国的江山?人们不敢往深处想,在这新皇帝登基的第一天,这种声音从皇帝的宝座上发出,不得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有人出宫后摇了摇头,看在詹天佑眼中,当然内心也是非常地沉重。想到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亲历的桩桩往事;想到福州的马尾海战、想到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想到从英俄守军手中接受关内外铁路的情景,又想到近来盛传的南方革命党的事,詹天佑无法不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