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78章

詹天佑-第78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抱有野心,现在虽然战事暂停,但日俄并未宣布停战,恐怕战争还会随时发生,你可一定要小心啊。”

  詹天佑说:“天佑始终记得,食君之奉,谋君之事,对于东省日俄之争,天佑在一年前离开时已有感觉,日本虽为东洋小国,但甲午一战,大大膨胀了它侵吞大清江山之野心,至于俄国,那更是得寸进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天佑一人安危事小,真希望日俄的战火不要危害到我东北的百姓啊。”

  盛宣怀说:“枪炮不长眼,只要是战争,首当其冲的就是老百姓,希望朝廷能有所作为,让日本和俄国尽早结束在我国领土上的战争啊。”

  詹天佑知道盛宣怀说的是自我安慰的话,如果清朝政府有能力让日俄停战,那就决不会让日俄在自己的国土上发动战争。

  告别盛宣怀,一路北上,詹天佑听到到处都在议论日本与俄国在东北打仗的事。詹天佑深深地为家乡广州此时的安定而庆幸,还好妻儿母亲与亲友能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同时,他也感到有一丝不安,因为不论是广州也好,上海也好,都有关于同盟会和革命党活动的消息,列强各国已让清政府颜面丧尽,负债重重,难道革命党还要发动内乱吗?很多事情他都看不明白,有时候剪不断,理还乱,对于同盟会和革命党他并不了解,只是从报纸上知道他们鼓吹武力反清。难道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定要靠武力推动吗?对此,他有自己的看法,至少从家人的生活稳定来看,他是不希望革命党进行武力反清的。虽然说国家积贫积弱,但毕竟在没有战争的环境里,老百姓还能有一份安定的生活。

  詹天佑带着重重矛盾的心理,回到了关内外铁路总局。

  梁如浩一见到詹天佑就问他关于南方革命党的情况。詹天佑说:“在广州和上海,我都只是从报纸上知道革命党,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好象无大影响。”

  梁如浩说:“你有没有见过革命党人?”

  詹天佑说:“革命党又没有写在脸上,我怎么知道谁是革命党?”

  梁如浩说:“老百姓有没有听说革命党?”

  詹天佑说:“在老百姓眼中,革命党就是反朝廷的,反朝廷的人就是要被杀头的,对于其他,大家都是传言。我们广州西关的百姓对革命党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们说,革命党要反皇上是自寻死路。所以,小孩哭闹时,大人就会说,革命党来了,小孩一听,就不哭了。”

  梁如浩说:“那位鼓吹革命最起劲的孙逸仙还是我们香山县人呢。也搞不懂,他为什么要鼓吹革命,还有那么多人跟着起哄,革什么命啊,现在皇太后和皇上不是在改革吗?还要革命,难道他们非要夺权不可吗?说句老实话,我看就算让他们夺了权,这么大一个国家,他知道治理吗?”

  詹天佑说:“我只知道建铁路有利于国家富强,并不了解革命也能创造财富,所以,我还是用心修我的铁路。”

  梁如浩说:“听说当年孙逸仙曾给李鸿章大人上过万言书,但李大人没当回事,要是李大人能见一下那个孙逸仙,给了一个小官做一做,让他有所事事,或者他就不会鼓吹革命呢。”

  詹天佑说:“这也难说,你不记得《西游记》里那个孙悟空啊,当时玉皇大帝为了收住他的野心,给了他一个弼马温的官当,因为那个官太清闲了,孙悟空还不是不知足吗,最后搞了个齐天大圣的雅号,非要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不可。这样看来,就是给了孙逸仙一个官做,一旦是个闲职,同样也会搞出问题来。如我一上了铁路,满脑子都是铁路方面的事,哪有时间想革命之类的问题啊。”

  梁如浩说:“是啊,我记得那年皇太后祭西陵后对你说过的一句话,她说现在社会上,人人想当官,当了官的搞*,当不了官的反*。要是大家都把心事用在为社会做实事方面多好啊,那么就会少很多纷争,也就不会有什么革命党了。”

  詹天佑说:“不过听说孙逸仙是学医学的,懂得医术呢,按理说,现在学医的人不至于找不到事做,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当医生,要搞什么革命?”

  梁如浩说:“是啊,我也搞不明白。那个孙逸仙为什么要鼓吹革命?”

  詹天佑说:“不谈这些了,还是看看我们这条关内外铁路怎么修筑吧。”

  梁如浩说:“怎么修筑就是你的事了,你是工程师,我是总办,你要钱要物要人可以向我要,其它就要你和金达去做了。不过,当前日俄正在战争期,这铁路能不能往沈阳修,我心中也没有底。现在还是暂时停下来往前展筑吧,你先帮我维护铁路线。”

  詹天佑回到关内外铁路局后,因为日俄战争的原因,铁路往沈阳展修的工程不得不停下来。这年春节,他又是在铁路上与路工们一起度过的。

  春节过后,天气开始转暖,詹天佑思念着家乡有母亲与妻儿,他记得妻子的话,父亲在弥留之际交待他要照顾好母亲,想到母亲年老体衰的样子,知道母亲需要自己,尽管当前还是到处奔忙,但自己有责任让母亲过一个安乐的晚年,于是他回想起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关内外铁路沿线各地,他想到了一个地方——昌黎。昌黎北枕碣石,东临渤海,西南挟滦河,通过詹天佑亲建的滦河大桥与滦州相连,背山面海,地质结构复杂。由平原、低山丘陵、沙带、沿海(河)滩涂构成了多相性地貌。昌黎倚山傍海,山、海、滩、泉具备,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黄金海岸,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风景宜人,位于关内外铁路线上,交通方便,詹天佑认为此处适合老人生活,于是租了一处合适的民房,写了一封信,请弟弟天佐将母亲与妻儿送了过来,同时还从广州族人中请了一位保母,专门照顾老人的起居。

  这时,詹天佑又收到了来自上海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的电函,请他前往河南估查核实道清铁路的资产帐目,为大清国购买这条由英资修筑的铁路作准备。詹天佑不得不再一次向母亲和妻儿告别,陈娇非常理解儿子,她对詹天佑说:“天佑啊,你就放心去吧,朝廷要你做事,这是好事啊。自古有言,忠孝不能两全,我这一把老骨头,到你老窦那里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你根本不用挂记我。”

  詹天佑说:“多谢老母。不过你放心,您的身体这么健康,孩儿只望你能天天开心就好。”

  陈娇说:“好,我好得很,不仅有人伺候,还有菊珍和孩子们在膝下转,我会高兴的。”

  詹天佑向谭菊珍和孩子们交待了几句,坐上火车,直奔河南而去。

  道清铁路原是一条英国资本修筑的运煤专线铁路,位于河南省北部,从沁阳县的清化镇,经柏山镇、焦作、待王镇、修武、获嘉,穿越卢汉铁路,经新乡、卫辉东至浚县的道口镇,150公里长,由于英国福公司的资金短缺,加上焦作煤矿最初的出煤量不高,道清铁路就成了一条亏本铁路。当时,英资福公司请英国驻华公使出面,要求清政府外务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变该路性质,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收购这条铁路。在这种背景下,盛宣怀请詹天佑核查该路产业与帐目,以便作为估价谈判之依据。

  在道口镇,英资福公司专门为詹天佑举行了一个欢迎酒宴,福公司的代表哲美生向与会的英国客人和中国绅商代表说:“詹天佑工程师是当今大清国最优秀的工程师,他还是我们大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会员,他在铁路上工作十多年,有丰富的修路经验,也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甚至还曾经当过一名勇敢的水师战士,他在修筑滦河大桥的成就令中外工程技术界交口称赞,并因独立承修新易铁路而得到太后的赞赏及袁世凯总督的重用,相信他此次受盛大人之命来核查道清铁路的产业,一定有利于我们顺利归还路权给中国铁路总公司。”

  詹天佑说:“多谢各位厚爱,天佑不敏,今次受命前来,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酒宴之后,詹天佑对英方的热情接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这时,哲美生拿了一大堆帐册放到詹天佑面前,让他清点签字,詹天佑看到那么多帐册摆在自己面前,他没有翻开看,而是对哲美生说:“哲美生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作为铁路工程师,我丝毫不怀疑贵公司帐册的清楚。这个您放心,到时候我会核对签名的。不过,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带着您给我的这些帐册到铁路线上去,逐一核对实物。”

  哲美生说:“詹工程师,你看有这个必要吗?如果一件一件核点,数以万计的项目,你一个人能核对得了吗?我看请你顺着道清线巡查确有必要,逐件核对完全没有必要,你是一个有经验的铁路工程师,我们对此早有预备,根本不会在帐目上糊弄你。”

  詹天佑说:“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但是请你相信我,我要对我的职责负责,盛大人既然请我来,我就要对他负责,再说,这是在我的国家土地上验收,我要对得起这里的百姓,你应明白我的意思。也就是说,你们是否在帐目上糊弄我是一回事,我要对着实物核对是另一回事,如果我的核对与贵公司的提供数据相吻合,那不是两全其美吗?”

  哲美生说:“这样做太复杂、太辛苦,既然你一定要这样做,我们当然只好听便。”

  于是,詹天佑与福公司的有关人员在河南地方绅商的陪同下,从道口镇出发,沿着道清线,一直往清化镇,对着帐册逐件清点,前后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清点完毕,结果一出来,发现英福公司的帐目要高出实际数目一成以上。英福公司的解释是,这主要是由于器材耗损所致。詹天佑说:“耗损是在贵公司营运期间发生,对此我并不怀疑,但现在是贵公司要将此路卖给中国铁路公司,只能按现状清点,如果把耗损的也算进来,这样就名不符实了。”

  哲美生十分无奈,耸耸肩膀说:“詹工程师,你真是一个较真的人。”

  詹天佑说:“有些事情上较真是有必要的,比如我们搞工程设计,你说不较真行吗?”

  詹天佑完成道清铁路核估后,将相关数据资料签名后交给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代表,后来,盛宣怀就以此为依据,与英方谈判,收回了道清铁路,但遗憾的是,收回后中国并无合适人才营运,加上英方故意拖延,以至很长一段时间内还由英方管理。

  詹天佑回到昌黎时,正是春天,在工余之时,他不忘带着母亲踏青。

  他知道母亲有拜佛寺的习惯,于带着母亲来到碣石山脚下的水岩寺附近踏青。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各种野花五彩缤纷,伴着淙淙泉水,游览古寺,令人赏心悦目,路上有许多踏春的行人。一路上,詹天佑扶着母亲,还要招呼着谭菊珍和孩子们,好不容易有一次野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被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吸引了,一个个都争着抓蝴蝶,最小的四子文祖也有五岁了,大家一路上追逐嘻戏,一个孩子摔倒了,不用大人们出声,另一个走在附近的孩子马上上前扶起来。詹天佑则是寸步不离陈娇,他知道母亲虽然高兴,但千万不能在游玩时出半点差错。最辛苦的当然还是谭菊珍,她不仅要照应七个孩子的游玩,还要担心丈夫与婆婆。

  在水岩寺,谭菊珍知道婆婆逢寺必拜,专门买来了香烛和编炮。陈娇非常认真跪拜着水岩寺里每一尊神像。詹天佑也带着谭菊珍和孩子们跟着老人跪拜。是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大家都在为彼此默默地祝福。

  出得水岩寺,看着母亲、妻子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詹天佑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欢乐。他想起一年多前父亲去世时的遗言,心想,老窦,您放心吧,我会让老母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投身京张(1)
在马尾海战中牺牲的黄季良在给他父亲的信中,曾提到“移孝作忠”,果然不幸而言中,其实对于首批留美幼童来说,除了少数几个受美国自由*思想影响而滞美不归或重新返美者,大多数都有浓厚的传统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始至终都成为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体现在对家庭和国家的态度上,一以贯之的就是“孝”和“忠”,这不得不说是当初上海出洋肄业局和哈德福驻洋肄业局的汉文监督及教习们对幼童们严格管束与灌输的结果,也正是当年曾国藩生前对幼童们寄以的期望。对家庭与国家的感恩使得这些幼童们回国后,不管安排在何种岗位,都能尽职尽责;毫无怨言。詹天佑回国之后,所有的工作安排都不是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