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42章

詹天佑-第42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诚说:“苏东坡曾说,造物主无尽藏,看来美好的江山不只有我们大清国才有啊。”

  吴嘉善听到幼童们此时论起李白的古诗是如此恰当,满意地对唐绍仪和梁诚点了点头。看到吴嘉善那难得的笑脸,很多幼童也都跟着开心。詹天佑对梁敦彦说:“看来,吴大人总是离不开他根深蒂固的中华情结啊。”

  梁敦彦说:“没错,我发现只要听到我们谈论中国典故他就高兴。其实呀,他是一个地道的老学究,派来当肄业局的监督对他自己和肄业局都是一个错误。”

东方之神(2)
从加拿大与美国交界的五大湖区参观结束后,他们再次回到纽约,坐上了横贯美国东西的火车向西行驶,这条路,当初就是他们的来时路,因为他们都是大清国的官学生,在美国的身份待遇还是不能降低,所以,他们集体包租了一节上等车厢。当初的青涩、好奇少年已变为老成、沉思的青年,詹天佑望着车窗外飞奔而过的中西部原野风景,极力想从脑海里搜寻些什么,但是一片空白。耳边不时传来的火车鸣笛声提醒着他,这是在火车上。九年前,当他们在旧金山第一次见到火车时心中的那种振奋已经没有了,在美国,火车、铁路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了。坐在詹天佑旁边的邝景阳看到他望着窗外出神,说:“詹姆斯,想什么呢?”

  詹天佑看了他一眼:“没有想什么,想什么都没有用。”

  邝景阳说:“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还是官学生,朝廷花了那么多银子送我们出来读书,不至于我们回国后不管我们吧?”

  詹天佑说:“我倒不是想这个问题,你知道,我在耶鲁大学学的是铁路专业,我在想,自从铁路技术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铁路飞速发展,美国的报纸报道日本已修了不少铁路,可是英国人在我们大清国的上海修了一条不长的铁路,却被国家收购拆毁了,如果真是这样,我学的铁路专业将在国内排不上用场。”

  邝景阳说:“唉呀,那样真是可惜啊。”

  詹天佑说:“如果不能修铁路倒不是什么事都不能做,我也想过,万一不行,就做个翻译吧。国家那么大,我们这些人在美国读书这么多年,英语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做个翻译总是可以。”

  邝景阳说:“你还好,总算从耶鲁大学毕业了,可是,我呢,正读大学,还没有毕业呢。”

  詹天佑说:“是否毕业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学到真东西。你不会连做一个翻译的能力都没有吧。”

  邝景阳说:“那倒不会。”

  詹天佑说:“不过,我在想,大清国不想修铁路只是暂时的,听说那些守旧的官员看到铁路穿山过岭、占有农田,而且响声太大,噪音太重,以为影响了风水,破坏了地脉。这些消息我平时也看到过美国的报纸发表过议论。”

  邝景阳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学铁路专业。你看第一批回国的二十名官学生都是学电报的,听说他们已经分派到天津李鸿章大人手下做事了。”

  詹天佑说:“可是不可能让我们全都学一门技术吧。美国有太多的东西在我们大清国都没有,现在看来,我们的国家实在太古老了,与美国相比,我真有一种感觉,好象我们大清国还生活在中世纪一样。”

  邝景阳说:“所以,你坚信大清国迟早有一天要修铁路?”

  詹天佑说:“是的,不仅要修铁路,而且要大修铁路,美国铁路阡陌纵横的今天,就是大清国铁路建设的明天。”

  邝景阳说:“唉呀,天佑,你的思想真的好豪迈耶,我怎么听起来象神话一样?你可是大清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铁路技术的人,大清国那么大,要真修那么多铁路,你一个詹天佑怎么分身?”

  詹天佑说:“有两种解决之道,一是政府再派人来学,二是詹某人在国内培养铁路人才。”

  邝景阳说:“你的想法真的让人神往耶。”

  詹天佑说:“景阳,说说你吧,你有什么打算?”

  邝景阳说:“我没有你学得那么踏实,除了在大学学了一些工程技术的皮毛,实无可依靠的技术。不过,我相信容闳大人所说的,他能帮我们这些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人再回美国,完成学业后再回国效力。”

  詹天佑说:“希望能如此。到时候,我也想再回耶鲁,读完硕士再读博士。”

  火车在美国西部旷野里飞奔,偶尔还能见到印第安人的身影,但没有再遇到强盗,莽莽草原被抛在后面,很快看到落基山了,幼童们都知道,他们告别美国这个美丽的国家的时间快到了,山的那边就是旧金山市,旧金山那边就是茫茫太平洋,太平洋的那边就是大清国。

  装载幼童的火车停在了旧金山火车站,这时,来接他们的不是旧金山当地政府的官员,幼童们没有看到他们想见的大卫,前来接应他们的是大清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官员。大家当初到美国时,大清国在旧金山没有任何官方机构,后来由于当地排华势力增长,华人与当地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1878年陈兰彬率驻美公使馆人员到美国后,清政府不得不在旧金山等华人相对集中的美国城市设立领事馆。

  幼童们在旧金山受到领事馆较高规格的接待,又一次被安排住在皇宫大饭店。当地舆论再一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天,旧金山的报纸就对幼童到达本市作了详细报道,而且特别提到幼童中有一支东方人棒球队,评价这支球队有许多球艺精湛的队员,这一下,引起了旧金山当地的奥克兰棒球队的兴趣,该队立即派代表前往幼童们住宿的皇宫大饭店拜访吴嘉善,说明希望能在大清国幼童回国前与东方人棒球队进行一场友谊赛,见识见识大清国官学生们的棒球技术。吴嘉善马上同意了,并把梁敦彦叫来,让他负责这件事。

  东方人棒球队要与奥克兰棒球队在旧金山进行比赛的消息通过当地报纸在华人中传开。这些华人正经历着当地排华势力的打压,他们听说大清国的官学生组成的东方人棒球队要与奥克兰棒球队比赛,都非常兴奋,比赛进行的那一天,许多家庭合家出动,有些人甚至还带着老人、小孩。吴嘉善和大清国驻旧金山领事馆的官员也来了,他们高兴地坐在旧金山市棒球场的观众席上。

  球赛开始,每队九名球员,戴着棒球帽,穿着棒球鞋,奥克兰队穿黑色球服,东方人队穿蓝色球服,两队从两个方向走到球中间,相互握手致意。四名裁判员是奥克兰队请来的,一人为主裁判,又称司球裁判,三人为司垒裁判。几个没有上场的中国幼童温秉忠等与奥克兰队的几名辅助人员在旁边记录成绩。第一场,东方人队为守队,奥克兰队为攻队,主裁判哨声一响,奥克兰队首先开球,东方人队梁敦彦为投手,詹天佑为接手,蔡绍基为1垒手,黄开甲为2垒手,陈钜溶为3垒手,钟俊成为游击手,吴仲贤为左外场手,李桂攀为中外场手,邝泳钟为右外场手,大家迅速在球场上跑动接过对方击过来的球,幼童们一上场就把多日来累积在心中的激奋发挥出来,接球、传球、投球、触杀、*、追杀,一个个动作,闲熟地配合,第一局下来,打了个平局。接下来,两队互换攻换,东方人队起初还没有适应过来,在击球、跑垒和滑垒的过程中有几次失手,但很快调整过来,迅速得分,这时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断传来:“东方人,加油!东方人,加油!”的助威声,也许是观众席上同胞的鼓舞起了作用,也许是这些幼童们近一段时期有太多的压抑没有暴发,今天全发泄到了球场上,东方人队迅速拿下一局。这一次胜利,大大鼓舞了幼童们,在接下来的几局换防比赛中,他们以压倒性的得分赢得了这场比赛。

  奥克兰队是当地的一支职业球队,或者是他们没有了解东方人队的特点,或者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支由中国留学生组成的球队会有如此高的技术和好的默契,比赛结束后,他们纷纷过来与东方人队队员握手,表示祝贺,这时,整个球场上欢声雷动,观众席上还传来了幼童们熟悉的击鼓声,那是当地华人舞狮队的队员前来助威。大清国幼童与美国人赛美国国球,赢了,而且是大赢,这是所有人都感意外的,吴嘉善现场感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情,他不禁流下了老泪。詹天佑、梁敦彦等取下球帽,挥舞着球棒向大家致意。

  赛后,詹天佑问梁敦彦:“敦彦,我发现你的击球真的很猛耶,几乎每击必中,平时好象你没有这么厉害。”

  梁敦彦说:“只是平时训练时我们自己人比,其实,我在大学里的棒球也是打得非常好的,我觉得棒球这种运动很有趣,既要求个人的灵敏反应,又需要队员之间的紧密配合,能够锻炼人,也能考验人。其实你的接球也不错。”

  詹天佑说:“我呀,以往在耶鲁大学与同学玩棒球时,多是扮演垒手,有几次做投球手,其实也是投得不错的。”

  梁敦彦说望着现场久久不肯离去的当地华人,说:“要是我们大清国能组织一支棒球队常来美国比赛就好了。”

  詹天佑说:“可是,国内很多人可能连棒球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

  梁敦彦惹有所思说:“希望我们这只东方人队回到国内还能在一起训练。”

  詹天佑说:“可是,我们国内有球场吗?”

  梁敦彦说:“我可以在我的家乡建一处球场,我们家乡有很多平缓的山坡地。”

  詹天佑说:“可是你那里太偏远了,我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哪能经常去你家乡训练棒球啊。又不是象美国这样,有那么多铁路,来往比较方便。”

  梁敦彦笑着说:“哈哈,天佑,在这棒球场上还惦记着你那铁路呢,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第二天,东方人队与奥克兰队的棒球比赛成了当地报纸的重要新闻,报纸以“东方之神”为题,对东方人棒球队与奥克兰棒球队的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并配发了评论文章,对大清国幼童在离美前的漂亮亮相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吴嘉善特地让大家在旧金山多停留了几天,参观访问、游历周边地区。旧金山的城市风貌与九年前詹天佑他们刚来时相比,又有了许多变化,街道两旁的房子有的变高了,宽阔的水泥路两边可以看到许多架在高空中的电线,那是电报电话线或电灯线,特别是晚上,从皇宫大饭店往下看,原来点点灯火的街道已被闪亮的电灯路灯所取代,路灯照亮的街道如一条条中国乡村元宵夜点着灯笼的婉延长龙,城市里的戴着辫子的华人随处可见,马车来来往往,城市显然比以前繁荣了许多。幼童们三五成群行走在旧金山的街道上,不再如以前那样会吸引当地人驻足观看,但也不时吸引着各色好奇的目光。

  1881年9月6日(光绪七年七月十三日),是第三批回国留美幼童在美国的最后一天,他们从皇宫大饭店,提着各自的行李,坐上马车,直奔码头。初秋的阳光还是有些发热,海风迎面吹来,总算多了几份凉意。

  这是一艘美国轮船,船头醒目地用油漆写着“北京”(BEIKING)。吴嘉善与大家一起坐在头等舱里。清政府旧金山领事馆的官员前来送行,也有一些当地华人闻讯自发前来送行。轮船启动了,詹天佑等人靠着窗边,向岸上送行的人们挥手。别了,美国,别了,留在美国的同胞们!旧金山很快消失在幼童们的视线远方。望着茫茫大洋,心随巨浪翻滚,幼童们终于踏上了归乡之途。喜耶?忧耶?正如这浩瀚无边的太平洋,真不知明天是银波如画,还是恶浪涛天。当年唐僧与孙悟空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历尽千难万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野性因被训化而成正果,而大清国的官学生们当年风光出洋,今日暗淡离美,竟是因为他们顺民的心态被洋化而引起的,情何以堪!*与科学的种子在幼童们的心中萌发,回到大清国有他们生长的土壤吗?

  回家是大家久久的期盼,回国是他们惶惶的惊恐。出洋时对国家的承诺没有完成,这是大家心中难于名状的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如梦乡途(1)
对于大海,自古以来中国的先民就不缺乏想象力,四海龙王的神话,在民间可以找到几谷箩。史书里更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以为秦始皇找长老不老药为名,飘洋出海,再没有回来,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中国人说去了日本,日本人不承认,他们说他们的天皇建国比徐福要早得多,有人说去了美洲,可印第安人对这个历史记忆豪无印象。当初徐福之所以要选童男童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