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詹天佑 >

第20章

詹天佑-第20章

小说: 詹天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索布夫人说:“看来你们大清国的节日真是多,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里面有类似我们美国的感恩节吗?”

  欧阳不假思索地说:“有,就是除夕,我们也*节。”

  诺索布夫人说:“好,那你说说你们的春节,有哪些地方与我们的感恩节相似?”

  欧阳赓说:“这可是我们大清国最大的节日,到了这个时候,不管家里人在哪儿,大家都要赶回家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当晚,我们乡下的乡亲还要敲着铜锣,为着村子转呢。”

  威利插话说:“是*吗?”

  欧阳赓说:“不是,我们大清国的人认为铜和铁是可以驱邪的,成年男子敲着铜锣围着村子周围转就是为了把旧岁的邪气赶走。叫做除旧迎新。”

  诺索布夫人说:“这好象与我们的感恩节有些不同。”

  欧阳赓望了望詹天佑,似乎有求助于他的意思,詹天佑也看着他。欧阳赓好久没出声,诺索布先生看了看他们俩,觉得顶有趣,说道:“比如有没有其他节日更象感恩节?”

  欧阳赓说:“有,端午节,中秋节,鬼节,清明节,噢,我想清明节有点象感恩节。”

  苏菲说:“清明节,这是什么节日啊?”

  欧阳赓说:“这是春天三月,我们祭祀祖先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不管是谁都要到去世的先人的坟前去烧香、培土,纪念亲人,我想这应是感恩了,可以说是我们大清国的感恩节。”

  这时,詹天佑开口了,他说:“其实我倒觉得你刚才说的春节更象这里的感恩节。”

  欧阳赓说:“为什么?”

  詹天佑说:“你想想,春节也是在冬季,是在人们的收获之后,我小时候在家乡看到,除夕这天,家族中的长辈会扛着一头猪到祖堂里祭拜,而且新春的第一天大家都集中到祖堂里拜祖,接下来就是各种舞狮子,舞龙灯,街坊邻里互相庆祝,这不象这里的感恩节吗?”

  诺索布夫人说:“看来你们大清国不只一个感恩节呢。不过我听出来了,好象你们都是在对去世的祖先感恩,是吗?”

  欧阳赓说:“是啊,我们大清国人都是轻生重死,对死人特别敬重,所以春节、清明节和七月鬼节都是有祭祀去世先人的仪式。”

  诺索布夫人说:“这很有意思,我们美国人也会怀念去世的先人,但各人的怀念方式不同,不过,好象没有全国一致的鬼节。但是我们这里的感恩节不同,是感谢上帝赐予的收获,后来又加进了印第安人的因素,是为了强调感谢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大家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地就餐。

  吃完晚饭,苏菲高兴地说:“我们来进行南瓜赛跑吧。”

  欧阳赓问:“南瓜赛跑?南瓜怎么跑啊?”

  诺索布夫人说:“噢,欧阳,是这样的,我们美国人认为南瓜是丰收的象征,因为感恩节本来就是用来庆祝丰收的,所以,我们有一个传统,就是感恩节的时候,我们会举行南瓜赛跑。”

  威利平时多是跟着大家玩,今天他也相表现一下,他接过他母亲的话头说:“南瓜赛跑并不是南瓜跑,是我们用勺子推着南瓜跑,看谁跑得快。”

  诺索布夫人说:“好吧,你们四个人来举行一个南瓜赛跑吧,获胜者有奖。”

  威利说:“奖什么呀,妈妈,您能不能先告诉我们?”

  诺索布夫人说:“一包糖果。”

  威利说:“好啊,我一定要赢得这包糖!”

海滨岁月(四)
这时诺索布先生搬了四个南瓜到院子里的草坪上,手里拿了四个小勺子,分给四个小孩,每人一把。四个孩子随意地站到南瓜面前,诺索布先生从排在最右边的詹天佑手里接过勺子,向他和欧阳赓示范,用勺子推着南瓜往前跑,然后又把南瓜推回原处,把勺子还给詹天佑。这时,诺布夫人说道:“你们备好了?预备!开始!”

  四个孩子一齐用勺子推着各自的南瓜开始赛路,推着推着,詹天佑发现自己的南瓜不听使唤了,南瓜往边上跑了,他心一荒,用手把南瓜推了回了,结果是詹天佑最先跑到终点。

  大家都到终点后,诺索布夫人说:“你们谁最先到终点?”

  詹天佑首先举手说:“我!”

  威利说:“不对,你犯规了!”刚才詹天佑用手推南瓜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

  诺索布夫人走到詹天佑面前笑着说:“威利说得对,南瓜赛跑只能用勺子,谁的手碰到南瓜,谁就违规了。当然,你不知道这个规矩,这不要紧,但今天不能算你获胜。”

  詹天佑说:“没关系,夫人,下次我就知道了,而且下次我会赢的。”

  诺索布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三人是谁最先到终点的?”

  欧阳赓、威利和苏菲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因为他们比赛时除了看到詹天佑先到外,并没有注意别人是何时到终点的。但老奶奶、诺索布先生和夫人知道除了詹天佑是威利最先到。

  诺索布夫人说:“好啦,既然你们自己不知道,那我就宣布获胜者了。”

  大家都看着她,她慈爱地扫视了一下四个孩子的脸,然后说:“我宣布今天的获胜者是你们四个人。”

  苏菲问道:“为什么呀?”

  诺索布夫人说:“因为你们三人都不知道谁先到,而先到的天佑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违规了,所以判你们四人都赢了。所以,这包糖归你们四人共有。”

  孩子们开心地拿着糖走开了,诺索布对夫人说:“不是威利先到的吗?你为什么不对孩子们说实话?”

  诺索布夫人说:“威利先到没有错,但是,是他指出了詹天佑违规,詹天佑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了。如果,告诉他们是威利获胜的话,这会助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寻找别人的过错。威利指出詹天佑违规是对的,我之所以不判威利获胜,就是不想让威利感觉到他在指出天佑违规时,自己却获利了。”

  诺索布说:“嗯,你这样相就对了。”

  晚上,詹天佑和欧阳赓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交流。詹天佑说:“晚餐时,诺索布夫人问到我们中国的感恩节,我觉得顶有意思。”

  欧阳赓说:“靓仔,说说看,为什么有意思。”

  詹天佑说:“我感到我们大清国的人与美国人确实有很大不同的想法。”

  欧阳赓说:“有什么不同?你说呀。”

  詹天佑说:“你没有发现啊?我们中国人清明节也好,七月鬼节也好,或者春节祭祖也好,不是向他们报告丰收,而是怕死去的人在阴间没有钱用,没有东西吃,好象定期进贡一样。我们认为人死后变成了鬼进了地狱,怕他们缺钱少食,受他鬼欺侮,老惦记他们,给他们烧纸钱,烧高香,进食品。但美国人不同,他们是感谢上帝,人去世后是进天堂,上帝是在天上的。我们大清国的人感恩的是地狱里的鬼,美国人感恩的是天堂里的神,你不觉得这是很大的不同吗?”

  欧阳赓一听,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但又从内心不能认同,说:“靓仔,看你平时话不多,今天怎么想得这么邪乎,你这话在我们俩个人这里说说也就算了,可千万别回肄业局时对别人讲,假如被人告发到陈兰彬大人那里,你就死定了。”

  詹天佑一听,内心一颤,也感到自己失言,忙说:“大佬,算我失言,算我失言!”

  这是詹天佑和欧阳赓第一次在美国家庭过感恩节。

海滨岁月(五)
一个月后,十二月二十五日,又到了美国的圣诞节。老奶奶给詹天佑、欧阳赓、苏菲、威利每人发了一顶圣诞帽,绒绒的白帽边,帽顶是红色的,长长的,顶尖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球,非常可爱,詹天佑把圣诞帽套戴在头上的瓜皮帽上面,看上去非常搞怪,圣诞帽的高顶往后搭在他的后脑发辫上,有趣极了,苏菲看到他那样,灿烂地笑了,笑得詹天佑一脸的通红。

  庭院里,诺索布把一棵长得不大的山毛榉装扮成圣诞树,树枝上洁白的雪是现成的,他只在有些地方挂了一些小糖果或装饰物,也就很别致了。

  为了照顾詹天佑和欧阳赓,这一年的圣诞节诺索布一家没有去教堂,而是在自己家里欢度。他们同样准备了丰盛的圣诞大餐,有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饼,又是一只大大的火鸡,诺索布还准备了鸡尾酒,诺索布夫人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了一些酒,大家举起杯,共祝圣诞快乐。这时,苏菲提议:“我们唱首歌吧。”

  诺索布夫人说:“好啊,我们来唱《平安夜》这首歌吧。欧阳、天佑,这首歌我前几天教过你们,就是为今天准备的,你们也一起唱吧。”

  于是全家人唱起了《平安夜》: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详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平安夜,圣善夜!牧羊人,在旷野,忽然看见了天上光华,听见天使唱哈利路亚,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圣善夜!神子爱,光皎洁,救赎宏恩的黎明来到,圣容发出来荣光普照,耶稣我主降生,耶稣我主降生!

  这首歌是从欧洲传到美国的。半个多世纪前,奥地利的一个乡村神父创作了这首歌,因为歌词简单易记,歌曲旋律优美,很快传遍世界各地,当然,也传到了美国。

  歌声在诺索布家的夜空回荡,其乐融融。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詹天佑与欧阳赓很快融入到诺索布的家庭。由于诺索布夫人的认真尽职,詹天佑和欧阳赓的英语听、说、写的能力得到飞速提高。

  不过,对于詹天佑和欧阳赓来说,他们还要每天翻看着身边的皇历,有时候,他们还会相互提醒,要诵读《四书五经》,当英语越来越熟练时,他们还会用英语讨论一些汉文古文字句的意义,每隔一段时期回到肄业局接受汉文教习的训导,时时牢记作为大清官学生的责任。

  很快冬去春来,康涅狄格州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幼童们分散到各个家庭快半年时间过去,陈兰彬和容闳商量,孩子们在各个家庭这种放羊式的学习当地语言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助长了这些孩子们的野性,更不能忘了这些孩子不是来美国生活的,而是来美国学习本领的,因而要尽快让他们进入到当地的学校读书。大清驻洋肄业局把三十个孩子召回到肄业局,进行了来美国后的一次会考,主要考英语的听、说、写的能力,由容闳亲自主考,陈兰彬现场监考,翻译曾兰生也从旁边协助,最后有二十六位幼童通过考试,可以分配到当地的小学插班读书,有几位幼童还得回到美国家庭继续接受口语训练的补习。詹天佑和欧阳赓由于生活在诺索布先生家里,被分配到由诺索布任校长的西海汶海滨男生学校,同时,分来这个学校的还有住在附近镇上的另外两位幼童,一位是詹天佑的南海小同乡潘铭钟,一位是广东博罗籍的罗国瑞,罗国瑞与詹天佑同岁。

  海滨男生学校是一所完全不同于中国学堂或私塾形式的美国小学校,主要课程是学习英语,开设了很多与美国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关的课程,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游戏、体育、音乐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充满好奇心的四位中国少年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在这里上课,不必象在肄业局那样,上课前要拜什么人的牌位,每天见面互相问个好,放学互道一声再见当然是需要的,孩子们在美国家庭生活时已经形成这个习惯,不必特别培训。教室的墙上贴了一些诸如华盛顿、牛顿等人的画象,但不需要行任何礼仪。有时候,诺索布还请潘铭钟和罗国瑞一起到他家里玩,这时候,加上威利和苏菲,六个孩子在诺索布家的庭院里游戏,那真是热闹极了,老奶奶总是远远地看着这些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发笑,有时候,孩子们跑过她的身边,也会向她报以会心的微笑。

  詹天佑等四位幼童在海滨男生学校学习期间,照例是要每隔一段时期回肄业局接受汉文讲习训练的,同样要用回中国碗筷,行中国礼仪,拜孔子牌位,向官员和教习鞠躬。每逢端午、中秋、春节,还要在陈兰彬的带领下,与肄业局的官员、教习、厨师、裁缝、杂役等向西跪拜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清国皇太后和皇上。这都是早就设计好了的,大家按时操练即可。在学校学习就有假期,美国当时的学校是把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假期也只有二十多天的间隔,而当美国本地孩子在这种假期尽情地玩耍的时候,中国幼童则必须回肄业局接受集中的汉文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