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 >

第6章

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第五次对话:六大领域,硕果累累。2008年12月4日至5日,中美两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在具有战略性的重要领域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并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的成果。
  在宏观经济合作及金融服务业方面,中美两国同意对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紧密交流,并再次承诺继续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在关系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问题上继续合作,并考虑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方面的信息交流。为此,中美两国采取下列措施并做出以下承诺:

四、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与合作(4)
中方将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基于同中资银行相同的待遇,为其客户或自身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债券。尽管中国对外资银行实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管理,但将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临时性通过海外关联机构担保或贷款方式增加其流动性。
  美国重申欢迎外来投资,包括对其金融部门和通过中国外汇储备和主权财富基金所做的以商业为导向的投资,并重申:对经合组织(OECD)确定的接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开放和非歧视性原则的承诺;对中资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申请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些标准也适用于在同等条件下的美国或其他外国的金融机构;快速审批中资金融机构的申请;确保在美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一致、公平地对待所有外国投资,不论其来源地。
  中美双方对工行在美开设分行的申请最近获批准、中国的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两国有关监管部门就跨境审计监管进行讨论并持续开展合作等表示欢迎。双方同意扩大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实践方面合作、就缴费确定型年金计划税收优惠待遇开展技术合作。
  另外,中美双方在能源与环境合作、贸易和投资、食品和产品安全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和合作。
  3。中国应避免陷入“庞氏骗局”
  截至2008年底,中国拥有美国国债近7000亿美元。据美国国会预算局公布,美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将增加1倍多,至少达到118万亿美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点。这一数字不包括当选总统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的费用,该计划至少会使今后两年的预算总额增加7500亿美元。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中国的钱。
  美国这种不断地“发新债、还旧债”的做法,看上去确实像是一个“庞式骗局”。信用评级机构没有降低美国的信用等级,是因为深信美国总会偿还债务,总会有新钱流入,这就是传销的动力。国债持有者不会像麦道夫的投资者那样失去一切,但是,如果出现投资者大规模地抛售美国国债,中国就会遭受损失。目前美国已是债台高筑,迟早会有赖账不还的一天。对于中国来说,抛售美国国债会引发美元挤兑,不仅损害美国金融市场稳定,中国也难以顺利脱身。中国为了避免陷入“庞式骗局”,必须深谋远虑,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2008年12月29日,美国联邦法院裁决,纳斯达克市场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必须在31日晚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所有投资、贷款、授信额度、企业持股、证券账户等相关资产信息。现年70岁的麦道夫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编织了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 想看书来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博弈(1)
美元与欧元间的战略博弈(1)欧盟的基本经济实力。作为一个整体,欧盟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与美国相当,远远超过日本。从基本经济总量指标来看,欧盟占世界人口7%、占世界GDP的1/4和国际贸易的1/5,如果包括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占到1/3,其上述所占份额均大于美国。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其经济总量对于国际经济格局平衡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重心正在逐渐从北美转向欧盟,美国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欧盟已经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
  (2)欧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经历了漫长的19个世纪又一次实现了货币统一。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罗马帝国用武力征服异邦,强行实施单一货币,而欧盟则以经济的和政治的,即和平的渐进手段逐步迈向统一,各成员国自愿让渡自己的部分主权,包括货币主权。欧元自启动以来,很快就以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了对美元的直接挑战,打破了“一美独霸”的格局。
  从欧盟内部来看,欧元诞生有力促进了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这表现在:第一,欧元促使欧盟各国严格管理自己的公共财政,防止政府开支无度,努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第二,统一的欧洲货币强化了欧盟内部市场竞争,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资本和人员流动,这就迫使欧盟各国,特别是欧元区成员国加大了税收、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实现税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趋同,缩小与邻国差异,吸引人才和投资。第三,刺激欧盟企业生产与贸易。第四,导致欧洲金融市场的资产重组和趋向统一。第五,对欧洲就业形势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带动并促进欧洲的政治一体化。
  从欧盟外部关系来看,欧元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进程。欧盟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一态势极大地提升了欧盟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欧元挑战了国际货币体系。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不复存在,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力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国际贸易计价、世界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元分别占48%、61%和836%。所以说,欧元挑战国际货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挑战美元。现在的问题在于欧元怎样打破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
  (3)欧元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目前,欧元区经济规模和贸易量接近于美国。欧洲中央银行的高度自治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的环境;欧盟成员国执行的谨慎财政政策,与共同的货币政策也有了很好的协调。欧元区的经常账户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均衡甚至盈余,其国际债务仅占其GDP的12%,这与美国经常出现账户巨额的赤字形成对比。欧元区金融体系规模,以其股票市场市值、债券和商业银行资产的总额计算,2006年底达到53万亿美元,欧盟为73万亿美元,已基本与美国的57万亿美元持平,大大超过了日本的20万亿美元规模。
  在外汇市场上,美元仍居第一,但份额自2001年以来一直下降。2007年初,在每日交易中,按照单向交易统计,欧元占、美元占、日元占、英镑占。在欧元区与第三国的贸易中,欧元成为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2007年底,大多数欧元区国家商品出口中以欧元计价和结算的占55%以上;在进口方面,这一比例为35%。在第三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外汇中介和国际商品定价方面,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地位在下降。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博弈(2)
欧元在承担价值储藏功能方面,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2004年,以欧元发行的国际债券超过了美元;2007年6月,欧元占国际债券市场的份额达到48%,美元则降为36%。2006年底,在离岸金融交易中,欧元在国际贷款和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达到18%。在欧元区银行发放的贷款中,欧元占36%,美元占45%。在东欧、中东和非洲等国家中,欧元成为主要的借贷货币。在外国官方使用方面,欧元在大约40多个国家的外汇制度中具有锚定或参考货币的作用,在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中,欧元占到40%。在1999年至2007年间的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上升到255%,同期美元从71%降至65%。
  总之,虽然欧元在近期内尚不足以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但其在建设多极化国际金融新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亚洲“10+3”金融战略合作
  (1)亚洲“10+3”合作机制回顾。2000年11月,第四次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即“10+3”会议,去掉了“非正式”一词,标志着“10+3”经济合作机制开始走向制度化的轨道。目前,“10+3”货币互换协议已顺利达成,并在“10+3”的框架下,建立了不定期的“10+3”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会晤机制。同时,东盟与中国(即“10+1”)的战略合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01年6月的博鳌中国–东盟高官会议、2001年9月的东盟一中国经济部长会议和2001年11月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双方逐步就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2002年4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
  2009年2月22日,东盟+中日韩“10+3”特别财长会议在泰国南部普吉岛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以及东亚财金合作等重要议题。与会财长们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和挑战,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会议审议并发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包括将筹建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库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并争取于2009年5月前就储备库主要要素达成一致;建立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测机构,加强区域经济监测能力;强调亚洲开发银行在支持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融资领域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呼吁在2009年5月亚行年会前就其第五次普遍增资达成共识。
  “10+3”模式和“10+1”模式的初步形成,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开始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长期以来,与世界经济中各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东亚地区各国政治分歧和经济差异较大;二是缺乏经济大国的积极推动,特别是日本的态度一直不积极。目前,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近年来东亚地区内部贸易和投资活跃,地区内国际分工程度加深、利益显现,内部贸易迅速增长,投资活跃。在亚洲,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一直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双边贸易不断扩大;而且,区域内各国经济有着巨大的互补性,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双边贸易具有极大的扩展潜力。在“10+3”模式下,目前,东盟加上中日韩这13个国家的人口为20亿,GDP超过8万亿美元,外贸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东亚各国逐渐认识到地缘经济条件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所在地区市场规模、资金能力、地区分工利益的良好发展前景,在地区经济合作上共识越来越多。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博弈(3)
第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贸易自由化进程受挫,促使东亚各国重新考虑地区经济合作的问题。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该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但其内部成员经济的多样性和成员对待开放进程的不同立场,使得它至今仍是一个成员之间经济合作的协商论坛,其原则和规定并没有法律效力,对各成员没有约束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分布第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警醒了东亚国家。金融危机使他们看到了东亚金融合作的必要性,认识到了过度金融投机带来的金融风险是任何单个国家都难以防范和抗拒的,而且IMF并不是万能和总是友善的,因此,需要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增强应对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目前,金融危机仍然在世界各地蔓延,这对于依赖出口的中国、日本和韩国而言,其危害性更是不可低估。在这一背景下,东亚三国抛弃前嫌,扛起了战略合作大旗,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2月13日,在日本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