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上海沉没 >

第7章

上海沉没-第7章

小说: 上海沉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案例:塞尔维亚西部沙巴奇市一名66岁的男子在太阳底下骑自行车时中暑倒下。据曾在伦敦国王学院任职的教授西蒙所言:伦敦平均每年夏天因高温死亡的人数大约120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极端气候之致命武器(2)
当2009年,地球所经历的种种已经开始激荡起人类的强烈关注,哥本哈根大会也在被寄予“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的希望中在丹麦举行。但是,在16天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键词却是:阵营、谈判、丑闻……,这一次携手功败垂成。
  2009年谢幕了,历史拐进2010年,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各国雨雪依旧纷纷扬扬,问题依旧在持续增加……
  在我国,由于2009年6月爆发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一些气候专家根据近30年的经验和全球变暖的趋势,预测2009至2010年为暖冬。令人震惊的是,本该是众人口中已成定局的“暖冬”却出乎意料的寒冷,从新春佳节开始持续了一个月的雨雪天气。3月里,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等地还相继出现两次明显降水过程,其中江淮、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其中,杭城遭遇60年来最强雨量,是多年同期雨量的2倍,全省有13个大型水库超过梅汛限水位,30个中型水库超梅汛限水位。
  而且2010年入春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异常天气频发。以深圳为例,在短短2月份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市民便穿越了冬、春、夏三季。依据气象学划分,2月13日深圳气温降至10℃,2天之内气温降幅达10℃,已达到“入冬”标准;2月20日又进入“入春”标准,随后气温持续回升,5天后,2月25日深圳气温再度达到“入夏”标准。据深圳市气象台的监测数据表明:深圳2月下旬(21日…28日)的平均气温为℃;比历年同期的℃偏高℃,仅次于2009年的℃,为历史同期第二高温纪录。尤其是2月28日;温度一度达到℃,为历史同期第三高值。
  深圳市气象台预报处副处长彭勇刚认为;全球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当月4日深圳遭遇的48年来罕见暴雨,也是极端天气的表现,预计未来深圳天气异常状况仍有可能频繁发生。
  同时,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耕地受旱面积惊人地达到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西南部五省区是重灾区。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中国民政部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3月,严重旱情已导致我国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区613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万公顷,绝收面积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而环视全球,澳大利亚遭遇百年一遇暴雨袭击、墨尔本冰雹大如高尔夫球从天而降;大西洋强烈风暴“辛加”登陆欧洲西部,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均遭淹。
  联合国世界天气组织(WMO)负责检测全球天气数据的数据应用中心主任Omar Baddour就将这种突变称之为猛烈的极端气候,这种极端气候有可能是几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他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关联。
  极端气候在全球的此起彼伏似乎成为提醒人们“全球变暖”的信号。我们无法去理解那些数据或表格背后的意义,但是,当我们亲身经历这些罕见的气候现象,才深有体会那每一个1℃所承载的命运。
  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人员黄磊表示:我们通常所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极端气候的形成与全球变暖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极端气候之致命武器(3)
从概率论上来说,如果某一地区或地点的天气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呈正态分布,那么在平均状态处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最大,极大与极小状态下的天气现象不易出现。就温度这个气候变量来讲,就是说偏冷和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极冷或极热的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小。但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气温的平均值增加,这时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并且原来很少出现的极热天气现在也可能频繁出现了,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将变得频繁。
  从气象学原理上来说,全球变暖使得地表气温升高,较高的温度会引起水面的蒸发加大,不仅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总量增加了,而且水循环的速率也加快了。由于大气中的水分也增多了,这将使更多的降水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强暴雨、强暴雪等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出现的频率可能增加,个别地区龙卷风、强雷暴以及狂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增多。另外,由于从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加快,水分耗损增加,再加上气温升高,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
  通俗来讲,这是地球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了。正如英国的气候变暖学家和作家马克·奥莱纳斯(Mark Lynas)也表示;全球气候正在因为气候变暖而越来越不稳定。
  至于未来,极端气候的发展形势会如何,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告诉我们,预计今后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而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并且,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我国气象灾害承载的脆弱性也会相应增加。
  在极端气候肆虐中,河口城市的苦楚首当其冲。
  河口作为三角洲地区的前沿和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地段,因此,气候变化越剧烈,对河口地区的净影响就越趋向负面,最脆弱的是那些位于海岸带和江河平原的地区、经济与气候敏感性资源联系密切的地区、极端天气事件易发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化发展快速的地区。
  其中,对于长江流域的一份体检报告便宣告了这个三角洲的症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可能上升℃至2℃,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整个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而2001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二、 三角洲倾城之“孽”
  风暴潮,被称为另一种“海啸”,它也是极端气候中的一个“常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急剧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大,加之沿海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等原因,风暴潮灾害有范围扩大、频率增高和损失加剧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l世纪后更加明显。
  我国的三角洲城市对它更是再熟悉不过。因为如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康建成教授所言:“根据世界大洋环流实验计划的数据,全球受海平面影响最大的地区在北纬30到50度之间,原因是该地区的常年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季节变化幅度也最大,又易受台风、风暴潮侵袭。当高海平面再叠加台风、飓风带来的风暴潮时,对沿海城市安全将是严峻的威胁,这一北纬30至50度的危险地带,恰好包括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康建成尤其在他的《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新进展》论文中指出“北纬31度的上海,就处于这一高危区地区”。

极端气候之致命武器(4)
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河口城市上海,不乏影响巨大的风暴潮事件。还记得2005年台风“麦莎“来袭,它恣意地一路北上,瞬间横扫全国数百个城市,3天里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
  “麦莎”一名来自老挝,基于其强大的杀伤力,尔后还被网友易名为“麦杀”。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原来预计“麦莎”将于浙江温州登陆,但是,它却临时改道,转而进军台州。《中国新闻导刊》的记者吕良当时就在现场,他事后回忆:“感觉整个房子突然颤抖起来了。”
  麦莎继续前进,在宁波北仑港狂啸了一夜,也吹皱了杭州西子湖的美丽容颜,每每到达一个城市,这个城市似乎就如同它手中的纸片一样,任由其心情随意摆弄折叠。
  当时,尽管“麦莎”的中心位置离上海市区尚远,但它赶上了中国农历的七月大潮,在台风、暴雨与大潮“三碰头”之下,上海大雨倾盆,顿成一片泽国。那台风过境三天里的申城百态也绝不输好莱坞特效的灾难场景。
  据当时市防汛局信息中心测报,8月5日晚,上海就在8级大风里遭受豪雨袭击。次日,普陀区的降雨量更是一度攀升至特大暴雨标准;长宁、徐汇、虹口、杨浦区也到达了大暴雨标准。暴雨持续了6个小时,才逐渐趋缓。
  大量降水使得申城严重积水,上海棚户区最为集中的天镇路俨然成了一条大河,沿路的居民家与商店也纷纷遭殃。有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如睡在水面上,只是水上漂的都是一些家居用品,而非游鱼。有人一夜就在抢险中度过,将家里的电器尽量架高,有些大件如冰箱一类的,则不得不放弃,任凭水涨。而虹桥路的一处高档住宅东方曼哈顿小区在这风雨中也被一视同仁,其地下车库里的200多辆奔驰、宝马等名贵轿车也都漂浮在深达1米的水中。作为上海市重要蔬菜产地的南汇、金山等区县,在台风过后,有七成农田受淹,全市共计受损农田逾80万亩。特别是在长达60公里的“一线海塘”,上海市的海岸线、“麦莎”登陆上海的必经之地、抵挡海潮涌入上海的屏障,还特别组织安排了一线海塘外施工作业人员和危旧房屋、工棚临房、茅屋棚舍内人员达16万人的避险大撤离。
  台风“麦莎”2005年8月5日逐渐靠近浙江沿海到7日早上远离上海,短短一天两天时间,就给上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并直接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同时间接造成4人触电身亡。
  历史上上海所遭受的风暴潮灾害也是不计其数。建国以来,总计有22次强风暴潮袭击上海。正如世界所有三角洲河口城市的发展规律一样,随着上海城市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匮乏促使上海城市不得不向海岸地带拓展,这些地带,风暴潮灾爆发的可能性更高,新的灾难种类和导致灾害的原因不断产生,灾害的“放大效应”也更为显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总干事詹姆斯·利普在长江论坛上表示,“在面对调水、污染等上游影响以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时,上海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上海近50 年降水灾害概率为,比前50 年上升了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 出现了℃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极端气候之致命武器(5)
河口城市和沿海地区都是风暴潮的最大受害者。
  2001至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67次,比1996年到2000年的30次增加倍,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而2009年一年,我国沿海就发生了32次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亿元。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海遭受强风暴潮影响的频率最近10年比以前增加了倍以上,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广东沿海最近10年比以前增加了倍,也是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区域之一。
  2008年9月,广东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出200多毫米,超强台风“黑格比”引发了百年一遇的罕见风暴潮。2008年9月24日早晨6:45,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强台风夹着暴雨横扫广东,据广州大石水文站的记录,当时水位最高达米,比历史纪录米还要高米,属于1899年以来广州9月份的最高水位。这场强台风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万人受灾,13人死亡,倒塌房屋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同在2005年,大洋彼岸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也遭受了“卡特里娜”飓风的肆虐。飓风袭击后,整座整座的岛屿荡然无存,海岸湿地支零破碎,被冲垮的堤岸边弥漫着一大块一大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