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花之语 >

第23章

花之语-第23章

小说: 花之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榈鼗平穑嗌篮煨洌节涠饶埃渎曳桑钊瞬灰宰怼<榷齐染闶欤卮蠼馈5U咂牟凰祝胪稳思幌畚嫦搿1汤墙澹饕烟杖唬蜃蛭裕蚋杌蛐ァ:烊战牵嗨贾啵U呒次蛎字笾苟椤\考湓唬骸敖袢罩卫趾酰俊敝谠唬骸胺欠蛉酥Σ患按恕!贝笮Χⅰ
  读此文章,怎能不令人陶然而有醉意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酒客折枝传……唐·刘禹锡(1)
花下饮酒,怎可无酒令。这酒令,又常与花有关……
  小说《红楼梦》中可看到行酒令的场面,其中有的酒令相当复杂,如第六十二回写大观园红香圃内摆寿酒时行的令是:须由古文、旧诗、骨牌名、曲牌名、历书语等各一句,凑成一段有完整意思的文字。可见,即使是大方之家,也觉为难。
  酒令是多人在酒筵上添兴增豪的游戏,其记载可追溯至先秦,那时行令简单,所谓“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刘向《说苑·善说》),不过是说若不能干尽杯中物,就得再罚饮一大杯。汉代,禁酒严厉,汉律规定,凡三人以上无故饮酒,要罚金四两,这自然是对付平民百姓的,贵族则照饮不误。然而,在儒教盛行的汉代,酒令受到恪守古礼的束缚,在贵族的手中,少有发展。蔑视礼教、嗜酒如命的魏晋名士的崛起,还酒令以新生。南北朝时,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唱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至唐朝,据《蔡宽夫诗话》载:“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实又更进一层。唐宋以来,形制叠出,花样翻新,则难以一一备述了。
  上述《红楼梦》这种酒令,须引经据典,即席构思,被称为“雅令”(后人又称“文字令”)一类。白居易有诗云:“闲征雅令穷经史”,竟然要穷经穷史,故被视为文人的酒会。但即使雅令也有比较容易的,否则人人做不来,岂不索然无味?古人的数目诗雅令即为较简单的一例,其规则是,各诵古诗,以内含数字多者为佳,仅一数目字者受罚。酒客如以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之类为应,即可过关;若想到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则属机敏了。
  然而,即使最简单的雅令,肚里多少要有些墨水,故又有一类酒会,不必劳神,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凭投骰子、划酒拳的运气,果然不必动用脑筋。只是此令两军对垒,“火药味”似乎太浓了点。相反,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制了 。
  还有一类雅俗共赏的酒令,因是从筒中掣筹(抽签)行令,故有“筹令”之称。筹子用竹或木片制成,上刻饮法。典型的如“触筹交错令”,其法是制筹四十八支,半数漆红,半数漆绿,红筹上分写诸如“酌年长者一杯”、“酌先到者一杯”、“自酌者一杯”等,绿筹上则有“左分饮”、“饮二杯”之类。酒令官先掣红筹,如上写“酌主人一杯”,即请主人掣绿筹,看筹上写如何饮法。善饮者,倘掣得“免饮”或“对座代饮”,只得干瞪眼了。
  筹令还可与雅令或通令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往往可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变通发挥。酒令含风雅之意,其中怎可无风雅之花。故酒令中有花,十分常见:
  ◎雅令(文字令)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二:
  花名诗令
  各诵诗一句,要暗含花名,不得出现花字,误者罚。
  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妻女金炉兰诉香。
  芙蓉如面柳如眉。
  解语花令
  花名须与美人名相同,误者罚。
  如:
  木兰。
  虞美人。
  芍药。
  草木春秋令
  如:
  月桂。
  子牛花。
  夜舒荷。
  花非花令
  如:
  灯花。
  雪花。
  浪花。
  花木脱胎令
  说花名,不得有草头木旁,也不可加以“花”字,误者罚。
  如:
  夜来香
  映山红
  剪秋罗
  花间两姓令
  花名中包含了两个姓氏。不得说“花”字。
  如:
  郁李
  金钱
  山查
  餐花令
  花名中包含了食物名
  如:
  粉团花
  馒头菊
  米囊花
  花鸟同名令
  各说诗一句,其中包含了既是鸟名的花名。
  如:
  杜鹃:望帝春心托杜鹃。
  金雀;翠翘金雀玉搔头。
  十姊妹:姊妹双飞入紫房。
  花鸟多情令
  说出含有花名的鸟名。
  如:
  护花鸟。
  芦花鸡。
  桐花凤。
  ◎通令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三;
  探花令
  酒令官做探花使,先摇骰子,给大家看。客人们依次接这摇,若得到的点数和酒令官相同,则视“他人得花”,罚探花使一杯;不同,则自饮一杯。
  并头莲令
  三骰递摇,有对为并头,一点为莲子,罚新婚者饮;无则自饮。
  猜花令
  先将坐客匀配酒量,分作两曹。用套杯十枚,扣在盘里,上曹暗藏花于一杯中,使下曹猜揭。若揭开空杯,则下曹分饮;揭得有花,则上曹分饮。有一次即得者;有揭九杯而不得者,谓之“全盘不出”,盘仍归上曹藏花送猜。如非全盘,则归下曹藏花送猜矣。 。 想看书来

七、酒客折枝传……唐·刘禹锡(2)

  羯鼓催花令(即击鼓传花令)
  使人于屏后击鼓,长短疾徐听其便。令官左手折花,由脑后送于右手,交与下家左手,依次传递。鼓声止时,花在手者饮,饮毕,传呼起鼓如前。大约坐客几人,以饮几巡为率。本应右旋,中间忽尔左旋,亦可。或者由被罚饮酒者,饮罢前来击鼓,前后更替。
  ◎筹令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卷四:
  寻花令
  '筹文'(方括弧及“筹文”二字为笔者所加。下同)
  寻花  得此花者寻花。
  柴门  胜一拳,方开门。
  酒店  拉寻花人饮酒。
  醉人  拉寻花人猜拳无算,饮爵无算。
  仙蜨  请其寻机
  石径  无花,饮一杯
  东阁  无因得入,饮一杯
  深院  无花,饮一杯。
  小山  招隐,饮一杯。
  水亭  无花,饮一杯。
  江干  无花,饮一杯。
  花园  寻得者,对酌完令
  金带围令(又名司花令)
  '筹文'
  魏公芍药  金带围自饮一杯。酌三客三杯。行福禄寿令。
  尚书红杏  春意闹。合席连环各三拳。行遇缺即升令。
  远公白莲  僧舍戒饮。行寻唐僧令。
  舍人牡丹  朝酣酒一杯。李姓及曾官中书者饮。行击鼓传花令。
  崔护桃花  怀人酒一杯。笑者、崔姓及面红者饮。行猜花令。
  灵均兰草  独醒不饮。众人皆醉合席饮。行渔翁下网令。
  何逊官梅  诗酒一杯。部曹及现任官皆饮。行三子三猜两手不空令。
  渊明丛菊  性嗜酒三杯。县令及爱菊者皆饮。打通关,以不出之指作数。
  张蹇榴子  酿酒一杯。张姓及多子者皆饮。行觥筹交错令。
  殷七杜鹃  逡巡酒一杯。有女者饮。行拍七令。
  郗诜桂林  第一酒一杯。首坐及有科名并应试者欢。行状元游街令。
  田家荆树  一大杯。左右分饮。兄弟多者照数饮。行抢三筹令。
  花风令
  '筹文'
  梅花  笑者饮,首坐饮,江南人饮。觅人猜过桥拳。
  山茶  吃茶者饮,红顶饮。一品令。
  水仙  衣冠淡雅者饮。饮中八仙令。
  瑞香  善睡者欢,佩香囊者饮。锦团栾令。
  兰花  王姓饮,订兰语者饮,重庆者饮。斗草令。
  山矾  衣紫、衣黄者饮。揭彩令。
  迎春  先到者饮,各说诗一句,要有花名,不可犯“花”字,所说非春花暗罚。
  樱桃  有妾者饮,喜优童者饮。点戏令。
  望春  向东者饮。揭鼓催花令。
  菜花  吃斋者、乡居者、闭门韬晦者各饮。一去二三里令。
  杏花  有科名饮,赴试者饮。金门射策令。
  李花  无言者饮,李姓饮。哑拳一认五一认对三拳通关。
  桃花  多子者饮,新娶者饮。渔翁下网令。
  棠棣  有兄弟者照数饮。男子双名令。
  蔷薇  笑话讥讽者饮。酉年生人饮。说笑话。
  海棠  蜀客饮,告醉者饮。摸海令。
  梨花  杭人饮。一字清不倒旗通关。
  木兰  曾从军者饮,新乘船者饮。各举美人名,非花者暗罚。
  桐花  抱孙者饮,工琴者饮。猜十二拳,遇闰十三拳。
  菱花  吃点心者饮,身摇者饮。两歧令,举古人诗语两歧者。
  柳花  吴人劝客饮。云淡风轻,令首一字,次二字,以次行。
  牡丹  位尊者饮,子年生者饮。福禄寿令。
  酴酥  量大者饮。卖酒令。
  棣花  后到者饮。寻花令。
  (文字略有改动)
  以上诸多酒令,涉及了关于花的各种典故,是中国人关于花的世界观的缩影,读来也颇有趣味,诸君饮酒兴起之时,不妨一试。
  

八、闲来斗百草……唐·崔颢(1)
中国人比花斗草,在享受自然带来的娱乐的同时,也多了几分人文趣味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群婴斗草图》,为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所作。画上一群男孩在湖石花丛间斗草嬉戏。左上方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及落款:“垂杨奇石草芊萋,红绿倾篮斗贾低。赤子之心爱生意,名言那识有濂溪。甲申夏日御题。”根据题款,知此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农历五月五日端午前。此画提供了儿童从采集到斗草全过程的形象资料,甚为珍贵。
  斗百草,又称斗草、斗花。起源甚早。据说周代已有,《诗经》中大约出现于西周末东周初之间的《周南·疲q》中说:
  采采疲q,薄言采之。
  采采疲q,薄言掇之。
  采采疲q,薄言捋之。
  采采疲q,薄言袺之。
  采采疲q,薄言襭之。
  汉代人申培解释道:“《疲q》,童儿斗草嬉戏歌谣之词赋也。”疲q即车前子草。斗草游戏最通行的也是儿童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比较草的韧性。具体玩法是,让两草(或花茎)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直至一草被拉断为止,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胜。直至汉代,斗百草也是儿童爱玩的游戏。
  唐刘禹锡诗句有“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说的是春秋末期,吴王和西施就已在宫中玩斗百草了,这在宋人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中也有记载。吴王,指夫差,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值其盛时,争得诸王中的霸主地位。越人与之战,屡败,且都城会稽亦被攻下。传说越王勾践为复仇,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夫差得西施后,在都城西面的砚石山(今苏州市西灵岩山)特地建馆娃宫,与西施整日在宫中作乐,朝纲渐废,国力空虚,终被越王所灭。
  到了南北朝,斗百草在南方已演变为节期的风俗。宗檩《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每年端午节,民间百姓除了食粽子、饮雄黄酒、举行赛龙舟外,还形成玩斗百草的习俗。
  这时斗百草之戏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百草中包括艾草、菖蒲等,可编为人形,钉于门上,用以禳除毒气;挂五色索于儿童颈、臂等处,可保百岁无灾,因称“百岁索”。百岁索原是以百草编制,后始易为彩绘。这些活动并非完全是迷信,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例如,艾,又称白艾、家艾、艾蒿、五月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可入药,性温、味苦,功能为祛寒湿。将艾拧成绳晒干,点燃后可以驱蚊蝇,其叶加工如绒,称“艾绒”,为针灸材料。而在南方,五月之初,时为仲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易于染病,悬艾叶、菖蒲于门前,可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驱除邪气,消解病毒。这样,人们到郊野采集百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娱乐式的斗草游戏,就自然地发生和流行起来。所以《事物纪原》说:“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颇为有理。
  唐至五代十国时,宫中多有斗草之好。《刘宾客嘉话录》记云:“中宗朝,乐安公主五日斗草,欲广其物色。”当时斗百草又出现了新的方式,这就是互斗所采花草的品种数量,多者为赢家。又据《清异录》卷二载,南汉后主刘鋹,春深时节,令宫女玩斗花之戏。玩法是,每日凌晨开后苑,让宫女到苑中花园采摘花草,过不多久,由后主号令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