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花之语 >

第20章

花之语-第20章

小说: 花之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痪荩灰缓蛱一ǎ蛱拈Γ蚯巨保淮悍郑阂缓蚝L模蚶婊ǎ蚰纠迹磺迕鳎阂缓蛲┗ǎ蚵蠡ǎ蛄ǎ还扔辏阂缓蚰档ぃ蝓┽垼蜷āiň海蛄⑾摹
  这实属春天的花信风。小寒虽仍处各十二月,然古人认为,冬至过后,黑夜渐短,白昼渐长,阴气渐去,阳气渐生,此称为冬十一月一阳生,随后十二月称为二阳生,正月称为三阳开泰。小寒信风已是春阳之风,临期之花首推梅,故世言梅花光报春消息,梅花先占天下春,即循此理。
  四个月的花信风,在诗词中多有出现。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十九《花信风》引证颇详:“古诗:早禾映雨初晴后,苦楝花风吹日长。又: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徐师川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崔德符诗: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晏元献诗;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此用花信风也。尹迁诗:晓雨催花信,春衣汗酒痕。张泽诗:春容将变腊,暖信已惊花。则但言花信而不言风。蒋竹山词:春睛也好,春阴也好,着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的寒峭。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又元人:榆荚雨酣新水滑,楝花风软薄寒收。”
  风有信,似有德行,因称之为信风、德风。这多少反映了中国古人万物有灵、以德为上的观念。当然此风必是催开百花之风,若是摧残之风,如古人言“吹花擘柳风”,自然不在此列了。
  

三、人生难得芳菲节……清·严元照(1)
有着神异之功也罢,用作娱乐点缀也罢,节日不可无花。
  华夏族的年节起源于原始崇拜、禁忌、神鬼迷信等,并结合天文历法知识的发展,到秦汉逐渐定型,此后虽有益减,但大致已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各个节日风俗。考察节俗的发生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花花草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祭祀天地神灵,是节日形成的来源之一,后来的社祭如春社秋社,都成了大节。胼手胝足的先民们,为了与大自然作斗争,靠着猎取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植物获得生存,由此,动物和植物成了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在原始崇拜中,动物和植物渐渐地变成民族图腾崇拜中的神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字,为花叶倒垂的象形。文字学家认为它即《说文解字》中的“垂”字。但笔者进一步认为,古无花字,原写作“華”,甲骨文此字为“華”的主体部分(去草头);应首先作華(花)字来解读。《甲骨文字典》卷六释此字义为“祭品名”,(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第691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说明它是名物词而非形容词,可作为一个支持。其字形之花叶所以下垂,也许表示的是此物已被采摘下来。花叶作为祭品,清楚地揭示了它在原始崇拜中所具有的重要的神职功能。
  古代的禁忌也是节日的重要成因。不少节日,在古代原本与喜庆毫不相关,恰恰相反,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的日子,不是“凶日”便是“恶日”。每逢这样的忌日,都得采用巫术式的方法来禳除。在许多的忌日,人们必须使用“具有某种神秘功能”的花木来度过劫难:元旦日,桃木挂门上,能驱恶鬼;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以兰花水沐浴,能辟邪;九月九日,为灾日,离家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袋,可消灾避祸,等等。
  随着时间的挪移,人们已逐渐淡忘了初始的避忌由来,而把节日都看作是佳节良辰(除少数节日稍为复杂外),每遇一节,便尽情欢乐,形成了丰富多采的民俗内容。作为节日的装饰与娱乐,花卉更是不可缺少。下列中国民俗中各节所涉及的花卉如下:
  一月:
  一日,元旦。饮梅花酒(见《四民月令》)、椒花酒、木叶酒、桃枝汤。(见《荆楚岁时记》)佩人参、木香囊。(见《清异录》)将桃木板挂门上,谓之“仙木”。(见《荆楚岁时记》)
  七日,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花胜相赠。(见《荆楚岁时记》)
  立春日。以芦菔芹芽为菜盘相赠。(见《摭遗》)将春饼生菜装入盘中,称为“春盘”。(见《四时宝镜》)
  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灯节。在家门口插杨枝,杨枝指处,摆上酒脯饮食豆粥,插上筷子祭祀。(见《荆楚岁时记》)士女乘车跨马,在园圃或郊野中设宴,为探春之宴。(见《开元天宝遗事》)挂各色花灯,造型中花灯有桅子、葡萄、杨梅、桔柿之类,(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还有荷花、芙蓉、绣球之类。(见《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放各色烟火,其名称有穿绒牡丹、水浇莲、大梨花、千丈菊、滴滴金、梨花香,(见《燕京岁时记》)还有彩莲肪、紫葡萄、紧吐莲、慢吐莲、一丈菊、烟兰、火梨花、落地挑。(见《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
  二十日,棉花生日。(见《清嘉录》)
  二月:
  成都举办花市。(见《成都古今记》)
  花朝节。(见本书下节)
  三月:
  月内水盛(即春汛),谓之“桃花水”。(见《汉书·沟洫志》)
  三日,或上巳日。佩兰草,拔除不祥。(见《韩诗外传》)取桃花片,三月三日至七月七日和乌鸡血涂面与身。(见《四时纂要》)三日为荠菜花生日,男女皆戴荠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妇女用荠花醺油,祝祷之后洒在水上,如果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见《妆楼记》)
  寒食节。装万花舆,煮桃花粥。(见《云仙杂记》)插柳满檐,加枣锢于柳上。(见《武林旧事》)
  清明节、清明下雨,谓之“杏花雨”。(见《岁时广记》卷,引《提要录》)扫墓、踏青。“折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柳永《木兰花漫·清明》)用杨柳、杂花装饰在轿子顶上。(宋孟###《东京梦华录》)取杨柳枝插门上;农家以插柳晴雨占一年雨水多寡;妇女结杨柳球带在鬓畔,示红颜不老。(见《清嘉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人生难得芳菲节……清·严元照(2)
谷雨。洛阳人谓此日为“牡丹开候”。(见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吴中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见《清嘉录》)
  四月:
  八日,佛生日、佛诞日、浴佛节。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见《高僧传》)
  十四日,菖蒲诞日。(见《清闲供》)
  五月:
  月内风谓之“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见《风俗通》)月内雨霖霪,号为“梅雨”。(见《风土记》)以含桃祭典宗庙陵寝。(见《礼记·月令》)
  初一至端午,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茭、粽、时果,当门供养。(见《梦梁录》)因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谓之“女儿节”。(见《帝京景物略》)
  端午节、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午节、蒲节、浴兰令节、沐兰节、解粽节、天中节、地腊节。蓄兰,为沐浴。(见《大戴礼记·夏小正》)造朮羹、艾酒,以花丝作楼阁插鬓。(见《玉烛宝典》)踏百草,玩斗草之戏,采艾为人悬门户,龙舟竞渡。(见《荆楚岁时记》)以菰叶裹粘米、粟、枣,做成粽子,又名角黍。(见《风土记》)以菖蒲切成缕或屑以泛酒。(见《千金月令》)刻菖艾为小人或葫芦形佩戴。(见《岁时杂记》)家家供养葵花、榴花、栀子、艾草、菖蒲,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宋吴自牧《梦梁录》)鬓簪艾叶、榴花。(见《吴中岁时记》)买葵榴蒲艾植之堂中,或采百草以制药。(见《西湖游览志徐·熙朝乐事》)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见《清嘉录》)
  十三日,竹醉日。(见《清闲供》)
  芒种至夏至。雨谓之“黄梅雨”;田家初插秧,谓之“发黄梅”。(见《风土记》)
  十五日,中元节、鬼节、祀祖先,作盂兰盆会,泛荷花灯。(见《津门杂记》)
  二十日,棉花生日。(见《瀛儒杂志》。参前一月二十日,亦为棉花生日)
  六月:
  月内水发,谓之“山矾水”。(见《宋史·河渠志一》)
  六日,崔府君诞辰。士女炷香拜祀,登舟泛湖,作避暑之游;时茉莉最盛,妇女簇戴可多至七插。(见《乾淳岁时记》)
  廿四日,观莲节、荷花生日。夫妻互相馈赠莲子。(见《内观日疏》)画舫游冶最盛。(见《吴郡记》)
  七月:
  立秋日,妇女儿童剪楸叶或花样簪戴。(见《四民月令》)男女皆戴楸叶,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鬓边。(见《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七日,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女节。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蜘蛛喜子织网于瓜果上,则为吉利。(见《荆楚岁时记》)未开荷花,拆开做成假双头莲,取玩一时。(见《东京梦华录》)
  八月:
  月内雨谓之“豆花雨”。(见《风土记》)成都举办桂市。(见《成都古今记》)
  八日,竹醉日,据说此日种竹易活。(见《山家清事》。参见前五月十三日亦为竹醉日。)
  十四日。以锦彩为眼明囊,互相馈赠。(见《荆楚岁时记》)
  十五日,中秋节、月夕。为牡丹生日。(见《清闲供》)据说此日牡丹移栽必旺,因又称“移花日”。(见《曹州牡丹谱》)赏桂花,观浙江潮。食月饼,花样有金银炙焦牡丹饼、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梅花饼等。(见《梦梁录》)
  九月:
  九日,重阳节、重九、上九、素节、登高节、茱萸节。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见《西京杂记》)禁中与贵家皆以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买一二株菊花观赏。(见《梦梁录》)(见插图24)各家以粉面蒸糕相赠,上插剪彩小旗,糁饤果实,如榴、栗、银杏、松实之类;酒家以菊花缚成洞户。(见《东京梦华录》)簪菊花,引茱萸酒,又以苏子微渍梅滷,杂和蔗糖、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立九花山子,用数百盆菊花,垒在架上,四面堆积成山状,谓之“九花塔”。(见《燕京岁时记》)
  十月:
  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见《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
  十一月:
  成都举办梅市。(见《成都古今记》)
  冬至日。纸上画一技素梅;上有八十一个花瓣。冬至日起,每日染色一瓣,瓣染尽而九九出,则已是春深,谓之“九九消寒图”。(见《帝京景物略》)
  三十日,煮赤豆作糜以祭门,用以禳疫。(见《玉烛宝典》)
  十二月:
  八日,腊日、腊八。夜令人持椒卧井旁,不与人说话,纳入井中,可除瘟病(见《养生要论》)以诸果煮粥,谓之“腊八粥”。(见《风土记》)
  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灶。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奉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见《帝京景物略》)〃柏子冬青插遍檐,灶神酒果送朝天。〃(见《上海县竹枝词》)
  三十日,除夕、除夜、除岁夜、岁夜、岁夕、年夜。钉桃符,换春牌。见《梦粱录》)以暖室之中提前开放的唐花如牡丹、桃花等互相馈赠;用松柏枝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见《燕京岁时记》)用橘子、荔枝(取其谐音〃吉利〃)等果品置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见《清嘉录》)
  一年各节,有了花草的点缀,更显节目的氛围。甚至有的节日,就是为花而设,岂可错过。要知道,人生惜取嘉年华,人生难得芳菲节。中国人重情趣,可见一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花朝月夜动春心……梁·萧绎(1)
春光最盛时节,应当在百花丛中,庆贺百花的生日。
  花朝,又称“花朝节”,一般定于农历二月十五日,因值仲春之际,春花争荣吐艳,最是繁盛,故又俗称为“百花生日”。
  “花朝”一词,诗中多有咏及。南朝梁元帝萧绎诗“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南朝陈张正见诗“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唐代方干诗“花朝连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