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花之语 >

第14章

花之语-第14章

小说: 花之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淳熙年间,孝宗皇帝赵眘常去宫中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原来这些地方的广庭之中,放置有茉莉、素馨等南花数百盆,“鼓以风轮,清芬满殿”。如此千花香气,随风而至,轮回辗转,百和氤氲,实乃消暑纳凉之佳境。
  赵福元在《茉莉》诗中这样赞道:“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原不受铅华。西风偷得余香去,分与秋城无限花。”满城秋花之香,不过是西风截得茉莉的余香分兑给它们的罢了。更有甚者,有人还要将它拔高到香中魁首的地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元·江奎《茉莉》)茉莉以香取胜,明清以来,人们常用茉莉花窖制茶叶,这就是著名的茉莉花茶,又称香片,甚受欢迎。茉莉花入酒则成茉莉酒,《快雪堂漫录》记有其制法。
  此外,茉莉花榨取的汁液历来被作为芳香剂用于化妆品及卫生用品中,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提到的“茉莉花肥皂”,就是用皂荚掺上茉莉花汁做成的一种高档香皂。现代提取茉莉浸膏一般采用浸提法:就是先把鲜花放入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使花瓣中的芳香物质进入溶剂,通过蒸馏回收掉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茉莉浸膏,它是制造香脂、香料的原料。资料表明,茉莉出膏量是很低的,一千克茉莉只能提取两克半浸膏,可以说,浸膏价格贵似黄金了。目前我国茉莉栽培面积居世界之冠,占世界茉莉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二,鲜花产量为世界首位,鲜花浸膏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茉莉花别写“抹丽”并非只顾音译,字面还有压倒群芳之意。(见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抹丽,谓能掩众花也。”)宋王庭珪《茉莉花三绝句》其三:“逆鼻清香小不分,冰肌一洗瘴江昏。岭头未负春消息,恐是梅花欲返魂。”又明沈宜修《茉莉花》诗:“如许闲宵似广寒,翠丛倒影浸冰团。梅花宜冷君宜热,一样香魂两样看。”茉莉被看作是与梅花比肩而立之花。它们宜冷宜热,其性相反,却共具芳心,一样香魂!真如民谣中唱的:
  “好一朵茉莉花!”
  

十九、夜捣守宫金凤蕊……元·杨维桢(1)
能装饰指甲的“好女儿花”,却因为能够自行繁衍而引来非议……
  唐代诗人张祜有《觱篥》诗,头两句曰:“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觱篥又写作筚篥、悲栗,别称茄管,是隋唐宫廷燕乐及唐代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汉时即从西域龟兹国传入,以竹为管,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为簧管乐器,音色美妙动听。张祜写的是他在教坊中欣赏女乐吹奏觱篥时的情景,只见那女子捏管的十指玉甲纤长,上涂红色染料,与竹管相映成趣,别有一番美妙的风情。
  蓄长指甲是古代妇女的风习,她们有的留长指甲可达寸许甚至数寸。又以染红指甲为美。唐李贺《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说的是宫中有专门的花房,宫人连夜在烛光下捣花赶制染指甲的涂料。诗里提到的“守宫”,原指蜥蜴中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名守宫。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曾记载了一种利用守宫的奇怪方法,说的是用器皿养守宫,喂以朱砂,守宫食后,通体变为赤红,喂朱砂满七斤后,用杵将它捣碎,点在女人身上,可检验女人是否保持贞操。如是处女,红色终身不灭,反之,即刻消失。这一迹近巫术的玩艺本与染指甲并不相干,只因制取染指甲材料的方法与它相似,人们便把它们搞混了。
  原来,旧时没有化学油脂,染指甲用的是一种草木植物凤仙花,李贺诗中的花房捣守宫,这守宫实指凤仙花。宫人捣凤仙,是为宫中妇女妆饰用的。所以元代杨维桢有诗云:“夜捣守官金凤蕊,十尖尽换红鸦嘴”,恰可证明。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这都是形象的称呼。凤仙花于枝桠间开放,花大型,多侧垂,其中不少品种形如飞凤,有头有尾,有翅有足,遂得此名。
  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南宋周密《癸辛杂识》有较详细的说明:
  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
  文中说用叶捣碎,实则其肉质的茎都是可用的。加明矾是最重要的发明,因它能起到媒染剂的作用,在指上形成一层胶质,否则是无法染上的。在今天看来,这自然是一种土法。但这种土法一直流传到现在。近有一作者于报上载,她在昆山小学读书时,就常见到班上的女同学争相为之。方法一如上引之法,只是她们用的是花瓣,加上明矾捣成汁,涂于指甲上,初为淡红,经反复数次成深红,可保很久不褪色。
  由于凤仙能染指甲,历代诗人见了它往往都会提到此事。如“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明·徐阶),“金盆夜捣声相应,银甲春生色更宜”(明·瞿佑),“闲摘秋花捣蝉蜕,殷红醮甲玉掺掺”(明·严易),“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清·吕兆麟)。再看元代女词人陆绣卿的《醉花阴》词:
  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濡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山逗。
  凤仙花可修饰指甲,人又称它为指甲花。但此别名极易与另一同名木本的指甲花相混。
  木本指甲花为千屈菜科散沫花属落叶灌木,花如桂,故又称香桂,高可达六米,花开于夏季,花极芳香,显然与草本的凤仙花不同。指甲花原产美洲热带,晋人嵇含《南方草木状》说它与耶悉茗(即素馨花)、茉莉花一起是从大秦国即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移植到中国的南海郡(今属广东,治所番禺,即今广州市)。嵇含介绍它时称为指甲花,别名散沫花,可见当时人们也是用它来染指甲的。此花由于极不耐寒,长期局限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地区,大概在唐代仍然如此。唐段公路《北户录》载:“指甲花,花细白,绝芳香,番人重之。”其实指甲花所开之花常见的不单有白色,还有玫瑰红和朱砂红,但不论红、白,取其叶均可制作红色染料,染出来的指甲红过凤仙。只因它种植难于凤仙,实用性便大打折扣,也就逊于凤仙花了。明清时期,江南已多植指甲花,杭州诸山中尤为常见,这在高濂《草花谱》、陈淏子《花镜》中都能得到证明。指甲花不单制作染色剂,它的花因极香而被福建人称为七里香(《仙游县志》载:“七里香,树婆娑,略似紫薇,蕊如碎珠,红色,花开如蜜色,清香袭人,置发间,久而益馥。其叶捣可染甲鲜红。”大致可认为是指甲花)。南方人常把它放在襟袖间,或簪于发际,由于花姿优美,也作盆栽观赏。可见,凤仙花与指甲花完全两码事,于是又被人易之为指甲草,以示与木本的指甲花相区别。。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九、夜捣守宫金凤蕊……元·杨维桢(2)

  凤仙花原产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它好温暖,不耐寒,主要生长在我国南部,现各地都有栽培,为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夏季开花,花期很长。花色不一,有紫红、朱红、雪青、玫红、白及杂色。品种很多,可分单瓣和重瓣两大类。重瓣按花型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和石竹型。
  此花历史相当悠久,晋代已有栽培上的品种变化。据说,晋人谢长裾见了凤仙花,叫侍儿取来叶公金膏,用麈尾蘸了膏,向花瓣上洒去,折下一枝,插在倒影山之侧,第二年,此花金色不去,都成了斑点,大小不一,如同洒金,即名此花为倒影花。
  凤仙一般株高不及一米。但据《凤仙谱》载,古代有一种,产云南,花大如碗,茎围三寸,能长至丈许,须支以竹杆方不虑风折,名为“一丈红”。又有一种,秋初开花,嗅之如茉莉香,入夜尤其馥郁,置之寝室,清芬挹人,名为“香桃”。
  凤仙花谢后,结出的蒴果似小毛桃,成熟后一触即裂,皮卷如拳,种子飞射出去相当远,因又有“小桃红”、“急性子”之称。其子可入药,有活血行瘀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凤仙子“能透骨软坚”,煮鱼肉时放入几粒,易于软烂。采嫩花浸酒一宿亦可饮。明朱橚《救荒本草》说,凤仙叶味苦,微涩,采苗叶炸熟,水浸一宿做菜,油盐调食,可用以救饥。清###一《徐园秋花谱》则说,采凤仙肥美嫩茎,净洗蒸腌为脯,压扁晒干,可食,称为金凤脯。
  凤仙花花多而花色斑斓,是理想的插花材料。花瓶内置沸过的水或石灰水,将凤仙花插入,开花期可长达半月。近人周瘦鹃在《花花草草》一书中提出,凤仙以密植为宜,倘能特辟一圃,全种凤仙,每一畦种一色,必有可观。有趣的是,清代的园艺家早已是这么做了,且还更见花样。据《扬州梦》卷三载,扬州有些名园,花工栽种各色凤仙数亩,其要妙处只有登楼高眺才能领悟,原来凤仙被密植成了各种字形,如“天下太平”、“一手三元”等等,在当地引为奇观。
  除金凤外,凤仙尚有许多别名,如海蒳、旱珍珠、夹竹桃(因凤仙叶尖而长,有锯齿,近似夹竹桃)、透骨等等。它的一个别名“好女儿花”则与历史上的避讳有关系。南宋光宗皇帝赵惇在位时,因皇后名“凤”,宫中于是改呼凤仙花为“好女儿花”。凤仙的确是女儿家所喜欢的,这个名字倒也是很贴切很好听的。由于栽培较易,且能自播繁衍,有人却贱视之,又称凤仙为“菊婢”。宋人张耒说:“金凤乃婢妾,红紫徒相鲜。”《三柳轩杂识》列花卉五十客,以凤仙为“媚客”,也带有一丝贬意。不过,爱之者则更为众多,毕竟此花灿然可观,且有些品种,洵属难能可贵。如《花镜》中提到一种一茎绽五色的凤仙,极为绚丽。杨万里有诗专赞此花:“细看金色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绕深浅四般红。”即使在今天,这类品种也是不易见的。所以,晏殊曾在他的一首《金凤花》诗中给予了最高的评赞:“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二十、紫薇长放半年花……宋·杨万里(1)
紫薇开于百花谢后,花期长,且因“紫薇”近似“紫微”而被植入中央官署,成为士大夫的象征。
  古时人们认为紫薇以花色紫者为正宗,故称紫薇。《学圃余疏》说:“紫薇有四种,红、紫、淡红、白,紫却是正色。”除了紫色外,还有白色称银薇、红色称红薇、董色或紫中带蓝色称翠薇的,不过所有这些都是紫薇花的诸品种或变种罢了。
  紫薇系千屈菜科落叶乔木。枝干屈曲,褐色树皮剥落后非常的光滑。宋《酉阳杂俎》曰:“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说猿类都攀援不上,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猴郎达树又称猴刺脱树,然古代此二名从未在南方通行过,且后来在北方亦罕有人知了。
  人若用指甲搔弄紫薇的树身,将观察到上面的枝枝叶叶会轻微地颤动起来,好像动物一般有怕痒的感觉,所谓“薄肤痒不胜轻爪”(宋·梅尧臣《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怕痒树、痒痒花的名称。清代曾有一首词抓住这一特征,写得很有韵致:“一树曈昽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飏。”(见清·陈维崧《定风波·紫薇花》)
  紫薇的花开于枝梢,花瓣近圆形,呈皱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花期很长,夏季四五月始花,开谢接续可延至深秋,花期长达“百日”“十旬”甚至“半年”,故紫微又名百日红。三春过后,百花凋残,此花却盛于夏秋,自然深得诗人们的赏识了:
  似痴似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见宋·杨万里《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其一)
  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
  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故枝。
  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
  卧对山窗下,犹堪比凤池。(见明·薛蕙《紫薇》)
  我国是紫藤的原产地之一,并且自古是世界上的栽培中心。唐代,紫薇在统治阶层那里受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规格的待遇。《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由此我国的紫薇栽培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原来,紫微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紫微星垣,自汉代起就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皇宫重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