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

第59章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右愿纾蛊涓改钙拮拥孟嗤昃郏嵌匝鎏咫抟猓洗锾煨恼咭病V劣诠毕祝潭С希冶吆=粑┲绞兀缣纬雒唬袷逊郑臣燃帷k奁裨鸨ㄒ磺校庑匈戮蠊眩袷仉廾鸬糜形ィ旒籽希跽掠泻眨赵展授停 

  “画皮”终于被撕开,美丽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丑陋的内幕。秀吉不听则已,闻听诏书内容,不由得暴跳如雷,咬得牙齿嘎吱吱乱响,怒道:“寡人欲王日本,何假彼力?彼封寡人为日本国王者,何哉?行长云明主封寡人为明帝,寡人为之班师。行长非徒欺寡人,私通于明,其罪不小,速召行长斩其首而甘心焉”。随后,秀吉将乌纱帽、官服一把扯掉,抛于地上,诏书也被摔到一边。承兑进谏道:“中国文明秀诸国,故诸国受封,自古而然。今也,殿下威德传及西土,特奉册使,非美德乎?愿褒册使赠报书,永偕通好,遗国华于后世也”,秀吉思虑良久,甚为其然,遂稍顿茅塞。

  行长心中胆颤,晋见秀吉。秀吉见到行长气就不打一处来,痛斥其欺君罔上。行长狡称乃三位监军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授意,并拿出数封来往书信为证。行长果然奸商出身,留着这些书信以为后手,甚是高明。秀吉见此事牵扯众多,且皆为自己心腹,穷追到底并无好处,遂召加藤清正及三监军道:“明主不满寡人之意,然姑忍之。朝鲜和议,寡人决不许,册使亦不可留,明日速发遣,再起大兵,以灭朝鲜”。为避免今后再惹是非,秀吉让三监军留在日本。这下可好,行长折腾三年半,全白费了,还差点丢了性命。他摸摸项上人头,松了口气,噢!脑袋还在呀。

  初四日,秀吉越想越憋气,实在压不住火,想杀朝鲜使节以泄其愤。承兑等人再三劝解,才免其一死。秀吉决议再次出征朝鲜,不荡平鲜地誓不罢休,遂命行长驻守釜山,清正守备西生浦,声言朝鲜必须交出王子为质,否则兵戎相见。册封闹剧弄得秀吉很没面子,威风扫地,若不再征朝鲜,日后如何服众?

  却说方亨、惟敬碰了一鼻子灰,带着随从不敢停留,一路风餐露宿赶至堺港。可二人商议,如此回去有何面目复命,遂托行长恳请秀吉给大明回函。秀吉正在气头上,哪肯理他们,便传命将使团逐出日本。二人无奈,只得赶往名护屋。谁知时值夏季,海峡内狂风怒涛,船只根本无法航行,使团不得已暂住名护屋。突然,秀吉的使者持书信赶来,二人以为乃秀吉谢表,却是历数朝鲜之罪也。信中称:他释放被俘王子、大臣,而朝鲜却只派个没品的小官前来应付,甚是可恶;他与明朝媾和,而朝鲜于中作梗,致使反复历经数年,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定要出兵加以教训。秀吉之心路人皆知,无非是挑拨大明与朝鲜的关系,谋渔翁之利。

  腊月初七,使团一行回到釜山,廿五日,回到陕川。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庆长二年)二月十五,使团终于回到北京。惟敬谎称秀吉感念万历皇帝册封,以后愿永臣大明,将礼物猩猩毡、金珠鹅绒上交朝廷,诈称乃秀吉上贡的日本特产。明朝大臣也非酒囊饭袋,某些官员掩口嗤笑于他,因为日本根本不产金珠鹅绒,明摆着是在欺君,秀吉谢表也被验出乃惟敬伪造。这时,探马来报,清正所率二百战船已屯扎机张。惟敬又斗着胆子称只因朝鲜缺乏礼数,倭军此来专听明朝如何处分朝鲜,并无他意。这时,方亨害怕了,将事情的原委全抖搂出来:原来,石星知道万历皇帝喜欢金珠鹅绒,便修书教惟敬买来诡称秀吉所贡。方亨还将石星前后写给他的十三封密信全部交出,称石星乃幕后主使,欲苟完媾和之事。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万历皇帝盛怒之下,将方亨贬为平民。兵部尚书石星实乃闹剧的幕后策划者,又是惟敬的举荐人,自然逃不了干系,被以叛国罪投入天牢。石星千算万算,终究没算到自己会有今天,也罢!一横心于狱中绝食自尽。他自己一死了之,却连累家眷被发配边疆。惟敬作为媾和闹剧的始作俑者却死中得活,可能因为他一直出使倭营,对敌人比较熟悉,如果将他斩杀,恐无人可与倭奴沟通,万历皇帝遂让他再至釜山,继续游说倭军。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皆希望大臣分成数派,以便驾驭。最典型的便是康熙皇帝,他将以明珠、索额图为首的两派官员控制得恰到好处。驾驭得当,利于统治;反之,便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党争,误事亡国也不远矣。

  却说李朝内部的党争由来已久,柳成龙作为东人党的代表,一直是政敌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西人党为彻底搬倒成龙这座大山,将矛头指向成龙挚友,也是他极力向朝廷推荐的水军名将:李舜臣。

  倭军侵朝初期,庆尚道右水使元均贪生怕死,沉船逃跑。由于舜臣精通水军战法,于海上屡次痛击倭舰,元均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混了不少战功,被李朝屡次嘉奖。起初,元均感念舜臣之恩,两人相处还算融洽。可时间久了,元均便为争功与舜臣不和。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倭文禄二年)七月,元均就曾到全罗道右水使李亿祺处诋毁舜臣。由于元均为人圆滑,在李朝内外颇有关系,因此他借助裙带,不遗余力的诬陷舜臣,诈称:当初舜臣不愿率军救他,只因他再三恳请,舜臣才勉为其难前来营救;海战中他居首功,舜臣不满而与他争功。李朝为调解二人,将元均调至忠清道任兵使。由于党争的激烈与残酷,西人党看到元均与舜臣之间势同水火,便与元均串通,欲借参奏舜臣之机,弹劾成龙。因此,他们屡次上奏,诬告舜臣,而右议政李元翼明白事情并非所奏,因此出面保护舜臣,才使他们没有得逞。

  这时,正值朝鲜战场议和破裂。小西行长闻听朝鲜内部对舜臣非议颇多,便派亲信 要时罗 窜到庆尚道右兵使金应瑞大营,称媾和不成皆因清正于中作梗,并告之某日清正将出海,而朝鲜善水战,请其于海上击毙清正。应瑞不敢耽搁,将情况上报。行长与清正不和,朝鲜人都知道。因此,满朝群臣皆信之,其中尤以王子海平君和大臣尹根寿最为踊跃,认为此乃击毙这个大魔头的最好机会,不可错失,屡启击之。受此影响,宣祖李昖下令催促舜臣出兵,而舜臣怀疑敌人使诈,徘徊数日,迟迟不肯出海。这时, 要时罗 又来送信,称清正已渡海登陆,朝鲜为何不出水军拦截呢。结果,罪责全都算到舜臣头上。恰巧,庆尚道玄风县前任县监 朴惺 竟然越级直接上奏李朝,极言舜臣可杀。连一个芝麻绿豆的官儿都来参奏舜臣,难道是民意?李昖可能是这么想的。结果,舜臣被义禁府捉拿,由元均代替出任水军统制。

  可李昖怀疑所闻不尽详实,便派 南以信 到水军驻地闲山岛调查。以信进入全罗道时,百姓塞满了街道,皆颂舜臣贤德,诉其冤屈者不计其数。这位钦差大臣却昧着良心谎报道:“清正留海岛七日,吾军若往可缚来,而舜臣逗留失机”,李昖闻听,勃然大怒,遂将舜臣打入天牢,并让大臣议定其罪。

  欲知舜臣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四回  提重兵再征朝鲜国 救藩属二渡鸭绿江
且说负责李舜臣案件的乃判中枢府使郑琢,其上奏李朝道:“舜臣名将,不可杀,军机利害难可遥度,其不进未必无意。请宽恕以责后效”。眼看战事再起,“临阵斩将,与军不利”,众大臣也深知这个道理。最后,议定免去死刑,可活罪难免,舜臣被拷打一番,一代名将最终落得个削职充军的下场。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庆长二年)四月初一,舜臣被发配到都元帅权慄帐下为卒。途经故乡牙山时,闻听老母因自己下狱,忧郁成疾,不治而亡,舜臣不禁痛哭失声。出殡之时,大雨倾盆而下,舜臣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泪水、雨水混作一团,于泥泞间艰难得推棺椁前行。他两眼发黑,几乎昏死过去,为何自古忠臣命多舛?妈妈,让我们来世还作母子吧!

  处理完后事,舜臣继续踏上充军之路。来到军营,权慄见舜臣全身重孝,便问出了何事。舜臣以实相告,权慄也泪流满面,遂将其安顿下来,并派人伺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年正月初一,正在人们欢欢喜喜过节拜年之时,日本的十四万大军已经准备渡海,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当时日本的年号是庆长,因此日本史称“庆长之役”,而在朝鲜,这一年乃丁酉年,故史称“丁酉再乱”。 

  二月廿一,秀吉下令将集结完毕的征朝大军分为八路:

  第一军团:加藤清正所部一万人

  第二军团:小西行长所部七千人

  第三军团:黑田长政为主将,所部五千人,下辖毛利吉成所部两千人、高桥元种所部六百人、岛津忠恒所部八百人、相良长安所部八百人、伊东祐兵所部五百人

  第四军团:锅岛直茂为主将,其子锅岛盛茂为副将,所部兵力共一万两千人

  第五军团:岛津义弘所部一万人

  第六军团:长宗我部元亲为主将,所部三千人,下辖池田秀氏两千八百人、藤堂高虎所部两千八百人、中川秀成所部两万五千人、加藤嘉明所部两万四千人、秋月种长所部三百人

  第七军团:蜂须贺家政为主将,所部七千二百人,下辖生驹一政所部两千七百人、胁坂安治所部一千两百人

  第八军团:宇喜多秀家为主将,所部一万人,下辖毛利秀元所部三万人

  其余部队抢占各要塞,其安排如下:

  釜山城:丰臣秀秋为主将,太田小源五 掌管军务,兵力约两万

  安骨浦:高桥直次、筑紫广澄

  竹岛:毛利秀包

  西生浦:浅野幸长

  驻守安骨浦、竹岛、西生浦的倭军总兵力约一万。另外,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胁坂安治负责水军,并以四国岛诸大名为后援。毛利友重、垣见一直、毛利高政、早川长政、熊谷直信为监军督察各路军团。

  此次,秀吉启用年仅十五岁的小早川秀秋为总大将。秀秋原为秀吉正室北政所外甥,又是秀吉养子,后成为名将小早川隆景的养子。此时,隆景身患重疾,无法参战。为帮助年轻的秀秋,秀吉特派宇喜多秀家、黑田孝高辅之。孝高乃日本战争指挥艺术集大成者,有其相助,秀吉自认为朝鲜不日可下。而隆景则于六月十二病亡于三原城,享年六十五岁。

  就在倭军浩浩荡荡渡海之时,朝鲜立刻作出反应,权慄派重兵防守天险草梁道,切断通向汉城的要害,确保王京安然。另一方面,向明朝送去急报,请宗主国派兵驰援。听到这个雷人的消息,明廷立刻召开朝议商量对策。可这时,由于明朝连年用兵,粮饷入不敷出,而前次所派之兵已尽数散去。朝鲜闻听此事,赶紧又派人启奏,请调吴惟忠等浙江兵入朝。当年平壤之役中,李如松为鼓舞士气,许诺谁先登上平壤城头便赏银万两,怎料这只是空头支票,打完仗银两之事却只字未提,浙江兵大呼上当。为压制兵愤,总兵王保诱杀浙江兵千余人,致使人心愤惋,因此这次响应出征朝鲜者甚少。三月初五,明廷终于决定任命辽东布政司杨镐经略朝鲜军务,升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麻贵为大将,统制诸军,另派杨元、刘綎、董一元为副将。

  为何这次明廷没派如松负责出兵朝鲜呢?原来,如松自撤兵回国后,在一次与蒙古的战斗中,由于冒进中伏阵亡,看来这位提督大人没有吸取碧蹄馆战败的教训啊。

  三月中旬,倭军第三军团以下各部队(第一、二军团早已抵达朝鲜)分五路相继渡海,朝鲜半岛南端又遍是背插小旗、手持长矛火枪的倭兵,港口塞满战船,朝鲜百姓再次遭到铁蹄的蹂躏。东莱、机张、西生浦、豆毛浦、安骨浦、竹岛、梁山、蔚山、加德岛很快便被倭军控制,倭兵更是在熊川、金海、昌原、咸安、晋州、固城、泗川、昆阳四处横行,这次他们的目标不是烧杀奸淫、掠夺财物,而是以招抚为主,可能是吸取了上次因民怨激发起义的教训吧。

  倭军的军事部署是以釜山为据点,南连对马岛,北通全罗、庆尚二道,东有东莱、机张、西生等五浦以为左臂,西有安骨浦、加德岛、熊川、森浦、巨济岛、闲山、德桥、金海、竹岛、龙堂以为右臂,相互联络,互为犄角,可攻可守。

  倭军已准备展开攻势,可宗主国的军队还不增援,如何是好?三月廿一,宣祖李昖派松云和尚到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