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

第39章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花城下的岛津忠长闻讯,仓皇退兵,立花宗茂趁机杀出城外,岛津军遭到追击,死伤无数,岩屋城也顺势被大友军夺回。

  为了对抗联军,岛津义久发兵两万;命岛津义弘、岛津家久分别从肥后、日向出发,进攻大友氏的丰后国。腊月初,合兵一处的岛津军攻下了大友氏的鹤贺城,守将利光宗鱼虽率兵抵抗,但面对两万敌军,也不得不率残部撤退。鹤贺城位于府内城以南三十里,一旦失守,本城府内城危矣!倔强的利光宗鱼趁岛津军不备,袭取了守备薄弱的鹤贺城,重新占领了此城。义弘、家久恼羞成怒,重新围攻鹤贺城,但这次却没有上次那么顺利,在死伤三千人后,仍无法登城。岛津军用猛烈的火枪射击守军,在城头指挥的利光宗鱼不幸中弹阵亡。失去主将的守军无人指挥,鹤贺城危在旦夕。此时,宗麟已将家督之位传给嫡子大友义统。义统见府内城的门户即将落入敌手,急忙向距离最近的仙石秀久求救。秀久命令全军八千人马急速驰援府内城。与府内城一万余守军合并后,大友、四国岛联军近两万人马迅速开到鹤贺城以北的户次川北岸。家久急忙调整兵力,迎击联军。岛津军三千人监视鹤贺城,布阵于户次川南岸的军队则分成三部:左翼五千人、中央三千人、右翼两千人马,家久本队在梨尾山扎营。

  两军对峙,四国岛诸将召开军议,仙石秀久道:“敌军围攻鹤贺城,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吾军士气高昂,应趁势一举击溃之。”十河存保道:“秀久公所言及是。”长宗我部元亲道:“岛津军诡计多端,尤擅伏击,贸然出兵,恐遭不测。待主力杀到,敌不战而降矣。”秀久、存保两人与元亲本就不合,平时就对他爱搭不理,对其意见更是不理不睬。

  腊月十二,大友义统率领一万人马留守户次川北岸,长宗我部信亲率军一千首先渡河,仙石秀久、十河存保率领五千余人马随后跟进,展开进攻。直到午后五时,四国岛军队全部渡过户次川。此时,有人来报:“右翼发现敌军。”秀久放眼望去,只见岛津军二百余人正在跃跃欲试,准备进攻。秀久笑道:“区区之敌,螳臂当车。”他立即命所部人马杀了上去。岛津军见对方来势汹汹,急忙败退。秀久见敌军不战而退,喜不自胜,挥军继续追击,信亲、存保也率军跟进,元亲则在最后。

  户次川合战双方进兵图

  秀久一路追杀,好不痛快,忽然两边出现岛津军火枪队,密集的弹丸向秀久所部射来,一时间硝烟弥漫,死尸遍野。秀久大呼中计,策马逃命,手下军队随之溃散,岛津氏的“钓野伏”战术又一次成功地引鱼上钩。岛津氏家臣伊集院忠栋、新纳忠元分别率领三千余骑趁势杀出,结果可想而知,就像冲田畷合战一样,秀久所部死伤无数。见前队不利,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急忙率军撤退。前有户次川,后有追兵,仓皇渡河肯定会遭岛津军屠杀,二将只得掉转马头,挥军背水应敌,但军队士气低落,被岛津军杀得溃不成形,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皆死于乱军之中。此时,元亲所部也被包围,殊死抵抗后,元亲仅以身免,逃出生天。失去嫡子的元亲备受打击,独自返回伊予的日振岛,从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大友义统见户次川南岸简直成了屠宰场,吓得拒绝增援南岸盟军,撒丫子就逃,竟然连府内城也没敢进,跑进高崎山城,不久又逃入丰前的龙王城,请求毛利军保护。见援军惨败,鹤贺城守军开城投降。十三日,府内城被岛津军攻陷。岛津军乘胜攻打丹生岛城,此城乃是宗麟退位后的居城,守军用当时最先进的火炮“国崩”(国崩:一种高杀伤力的火炮)将岛津军勉强挡在城外。

  虽然东路*军全军覆没,但北路的毛利军却在黑田孝高谋划下所向披靡。同年九月,毛利军进驻丰前,丰前的山田、仲蜂屋、宫城、广津、时枝及丰后的马岳等城纷纷归降。殊死抵抗的小宫、宇留津两城也被毛利军的优势兵力压垮,相继于十月初四、十一月初七陷落,宇留津城城主被俘后,其一族一千三百余众被屠杀殆尽。不料,十一月十五,早已被癌症之痛折磨多时、忍病出征的一代名将吉川元春病故,时年五十六岁。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腊月初,当毛利军肃清整个丰前时,户次川惨败的消息传来,孝高不敢孤军深入,便在丰前休整,等待秀吉的主力部队……

第四十三回  进九州岛津臣秀吉  争陆奥政宗灭芦名
且说羽柴秀吉出身贫寒,而关白一职一直由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五摄家”世袭,为此秀吉曾打算认前任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但最后放弃了计划,转而要求朝廷赐予新姓氏。天正十四年(1586)腊月十九,秀吉向朝廷索取了太政大臣一职,同时朝廷正式下诏,赐姓“丰臣”。丰臣也由此成为藤原、源、平、橘之后的第五大姓氏。

  丰臣氏家纹 — 五七桐

  正在丰臣秀吉志得意满之时,前线的败报传来,东路的九州岛*军损失殆尽。仙石秀久逃回大坂城,遭秀吉痛骂,并被剥夺封地,流放高野山。秀吉此时才意识到,岛津氏并不像长宗我部氏那样好对付,虽然他们都身处偏僻的岛屿之上。

  天正十五年(1587)正月,秀吉命丰臣秀次(作者注:即原来的三好秀次)、前田利家驻守大坂城,动员各路领主,亲征九州岛。三月,登陆九州岛的丰臣军兵分两路:

  东路:丰臣秀长(作者注:即原来的羽柴秀长)为总大将,会合丰前的毛利军,经丰后,进攻日向,参加东路军的还有宇喜多氏、长宗我部氏、大友氏等大名,总兵力十五万

  西路:秀吉率军五万,经筑前、筑后两国,杀向肥后

  面对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岛津氏上下慌作一团,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啊,覆巢之危已不远矣。岛津义久急忙召集岛津义弘、岛津岁久、岛津家久三个弟弟商议对策。三弟岁久认为对抗丰臣军,如同以卵击石,不如议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其他三兄弟则决议拼死一搏。三票对一票,主战的人数占优,于是义久定下了对抗丰臣军的决定。因为新得的领国人心不稳,义久恐遭变故,决定将全军收缩回旧领萨摩、大隅、日向三国,负隅顽抗。

  西路丰臣军在秀吉指挥下,势如破竹。四月初一,丰臣军降服了筑前的秋月种实。初十日,归降于岛津氏的龙造寺氏望风而降。十三日,有马氏送出人质,投降了丰臣氏。四月初六,东路丰臣军以八万大军包围了山田有信驻守的高城,城南的财部城也受到长宗我部水军攻击,义久亲率两万精兵增援高城。当援军赶至高城附近的根白坂时,探马来报:“主公,前方发现敌军!”“何人所率?”“乃丰臣氏家臣宫部继润。”宫部继润在根白坂一带修建了栅栏,以迎击岛津援军。义久决定故技重施,再此采用“钓野伏”战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挑衅,但继润下令士兵坚守在栅栏内,不许出战。义久无奈,下令冲击敌阵,却遭到火枪队的抵抗,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继润的战术使义久一筹莫展,他只得命全军猛烈冲击敌阵,争取突击到高城城下,但岛津军终因寡不敌众而损失惨重,岛津岁久的养子岛津忠燐也死于此战。山田有信见援军迟迟不到,只得开城投降。见高城失守,义久只得带兵撤回。直到此时,义久才知道自己与丰臣氏相比真如蝼蚁一般,只要秀吉轻轻动动手指,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五月初八,信心尽丧的义久派四弟家久出使丰臣氏,讨论投降事宜,随后将家督之位让给二弟义弘,剃发出家,法名龙伯。

  丰臣秀吉画像

  如同四国岛一样,下面的工作就是重新瓜分新领地——九州岛:大友、龙造寺、有马、大村、松浦、相良等家仍领旧地,伊东氏重掌日向;黑田孝高受封丰前,自此从普通家臣变成了战国大名;小早川隆景受领筑前,其养子小早川秀包受封筑后;饱受幽禁之苦的佐佐成政也被放了出来,受封肥后;岛津氏被勒令让出日向,仅掌旧领萨摩、大隅两国。

  岛津家久在会晤了丰臣秀长,商讨完投降事宜返国后不久,于六月初五猝死于佐土原城,时年四十岁,使岛津氏失去了最出色的将才。凑巧的是,六月十五,吉川元春之子吉川元长病死于日向,父子二人都病死于军中,吉川氏却未分得半寸土地,可能是因为元春一直反对毛利氏作为秀吉的马前卒,而使秀吉心存芥蒂吧。

  却说天正十六年(1588)正月,奥州地区的大崎氏发生内讧,“独眼龙”伊达政宗趁机派浜田景隆、泉田重光、留守政景率军一万冒雪攻入大崎氏领地,围攻其本城 中新田城。面对大崎军的殊死抵抗和严寒大雪,伊达军攻城月余却毫无所获,不得已于二月初二撤退。不料,就在撤退途中,家臣黑川晴氏 被策反,反击并重创了伊达军。佐竹、芦名等伊达氏夙敌趁机联合,再度从南部攻入伊达氏领地。政宗之母保春院是最上义守的女儿,由于政宗右眼失明,容貌不佳,因此她不喜欢政宗,而偏爱政宗之弟小次郎。趁伊达氏战败之机,保春院暗中联络最上氏当主、自己的兄弟最上义光,阴谋推翻政宗。

  最上氏源自足利一族的斯波氏,是“奥州探题”斯波义兼次子斯波兼赖的后代,世袭“羽州探题”之职,居于最上川以东的村山一带。最上氏曾依附于伊达氏,但在“天文之乱”后,脱离伊达氏独立。最上义光可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十六岁时与父亲最上义守畅游温泉,不料一天半夜遭山贼袭击,义光不慌不忙,瞅准时机,拔出太刀斩杀贼首,山贼余众一哄而散。但义守一向偏爱次子义时,虽觉得义光此举机智勇敢,但认为他行事傲慢,欲废长立幼(记于《羽阳军记》)。长期的父子不和最终使义光发难,在二十九岁时诛杀亲弟,迫使父亲归隐,抢夺了家督之位。但众家臣对他的谋逆之举极为不满,领内的天童、上山、东根等城的城主,以及更远些地方的伊达辉宗、北方的武藤氏、小野寺氏都虎视耽耽。面对众多敌人,义光首先利用“和亲”政策,联合了天童氏的盟友延泽满延,于天正五年(1577)消灭了天童赖澄,同年又消灭了东根氏。翌年,以 里见越后守 为内应,义光暗杀了 上山城 城主上杉满兼,夺取了上山城。不足三年,义光便稳定了领地。在内政方面,义光也颇有建树,他拓宽最上川以方便行船,又开采野边泽以挖掘银山。在外交方面,义光先后降服了小国城、鲑延城,同时联合佐竹、芦名、大崎等豪族对付原先支持弟弟义时的伊达氏。天正十一年(1583),义光派人暗杀了庄内的尾浦城城主 武藤义氏,翌年又暗杀了谷地城城主白鸟长久。天正十四年(1586),义光率军击退小野寺氏的入侵。翌年,以武藤氏家臣东禅寺义长为内应,最上军攻落尾浦城,迫使新城主武藤义兴自尽。

  在得到政宗之母保春院的来信后,义光起兵五千,宣布支持大崎氏。面对内忧外患,政宗毫无惧色,采用“打一拳头,再给一甜头”的策略,首先恐吓住弟弟小次郎,然后又像母亲许愿,表示要将本城山形城让给小次郎。保春院志得意满,马上致信义光,使其斡旋调停矛盾,最后伊达氏和大崎、最上两家议和。与此同时,政宗率兵南下,对抗佐竹、芦名联军。见敌人已有准备,联军只得败兴撤出伊达氏领地。由于武藤义兴的养子武藤义胜是上杉景胜治下的村上城城主本庄繁长的次子,在尾浦城被最上军攻陷后,武藤义胜逃到越后的小国城,并向父亲求援,本庄繁长遂同武藤义胜一起率上杉军攻入庄内。东禅寺义长在受命管理庄内时,横征暴敛,招致百姓不满,庄内各豪强对东禅寺义长这种买主求荣之徒甚为不齿,听说武藤义胜领兵杀回,便纷纷投靠。上杉军也在突破最上氏在边境的两座城池后,在大宝寺城、尾浦城之间三条河川流经的 十五里原 布阵,迎战东禅寺义长。由于内应泄漏了情报,东禅寺义长的偷袭遭到惨败,溺毙于千安川的最上军士兵不计其数。东禅寺义长、东禅寺胜正兄弟和草刈虎之助战死,最上氏的尾浦城、大宝寺城也随即失陷。义光连忙领兵接应,但为时已晚。

  得知最上氏与上杉氏之间的冲突,秀吉向关东和奥州发布了“惣无事令”。天正十七年(1589),秀吉的盟友上杉氏接管了庄内地区,最上军退走。芦名氏当主芦名义广是佐竹氏当主佐竹义重的次子,因此强大的芦名氏已变成佐竹氏的附庸,而芦名义广的尖酸刻薄更遭致众多家臣的不满,一些人甚至暗通伊达氏,答应在伊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