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

第24章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上三增峠。

  一直驻守东山的信玄本队三千兵马也冲下山来,攻击纲成的关东诸军。臼井众、佐仓众、小金众等关东诸部已然全无斗意,纲成虽一再督促,却罔费口舌。北条军被武田军赶到三增峠,三面受敌,关东诸将见势头不好,纷纷逃出战场。

  北条氏猛将 大石远江守 身着白袍,挥动镰鎚,奋力杀敌,包围他的武田军士兵非死既伤,不得前进半步。镰鎚崩断,大石远江守改用太刀继续作战。信玄于东山上俯视战场,见那白袍大将如此勇武,顿生爱意,便向胜赖传令道:“生擒那白袍武士。”胜赖麾下武士一拥而上,将大石远江守按倒在地,生擒活拿。北条军好不容易冲出重围,逃入半原山。后来,大石远江守成为信玄家臣。三年后,武田、北条两家讲和,信玄才准他返回小田原城。

  武田军于战场上进行首级检,并记于首帐(首帐:记载取得敌人首级数目的战功簿),此役讨杀北条军三千二百六十九人。随后,武田军渡过沓地川的山王滩,在河滩平原上举行盛大的庆功仪式。信玄在仪式中封内藤昌丰为护刀大将,以表彰其完成守卫辎重的重责,又封山县昌景为护弓大将 (记于《甲阳军鉴》)。

  当晚,武田军在道志河畔过夜。次日,即十月初七清晨,下起大雪,武田军向甲斐退兵。从道志到甲斐街道约有一里路程,近二万人的武田大军冒雪在山路中行进,数日后来到信浓的诹访村。信玄命全军在诹访村驻扎,暂避大雪。诹访村设有诹访神社的分社,但只是孤庙一座。诹访神社的分社很多,而且这个分社又没有神官,所以士兵对这个分社不以为然。武田军士兵饥寒交迫,又无处寻觅草薪,只好拆除神社宫殿的设施当柴烧。信玄是虔诚的佛教徒,尤其是对诹访神社,他常戴的一顶头盔便是附有白色熊蓑的诹访法性之盔。武田氏乃诹访神社祖神的子孙,使用的也是诹访法性的军旗。信玄闻讯大怒,立即派胜赖前去察看情况。胜赖在诹访分社前下马,对村民言道:“吾乃诹访神社大祝 诹访赖重 外孙,率军来此欲重建贵村之分社。现暂将分社拆除,移神灵至本社。”村民不明真相,皆点头称是。胜赖正是信玄与诹访赖重之女诹访御料人所生之子,从小便随母亲住在诹访。胜赖随后拜访村长 长尾形太郎右卫门,表示明年春天将出资重建分社,神灵暂时移往诹访本社,右卫门忙跪倒拜谢。“只得如此。”听完胜赖的报告,信玄只说了这一句话。此事没几天就传遍全军,胜赖的威望陡然直上,信浓和上野等属国将士对胜赖更是评价颇高,皆言胜赖是继承信玄、发扬武田精神的不二人选(记于诹访社栋札《甲斐国志》)。

第二十七回  拥将军信长上洛  侵伊势北畠灭族
且说早在永禄元年(1558),流亡近江的将军足利义辉在南近江守护六角义贤斡旋下,与三好长庆和解,双方在京都的相国寺会面,义辉再次被长庆拥入京都。此后的几年里,三好氏家中不断传来噩耗。首先是长庆的四弟十河一存、二弟三好义贤相继谢世,不久,长庆嫡子三好义兴也英年早逝,备受打击的长庆心灰意冷,在晚年几乎将权力全部交给了重臣松永久秀。

  在京都的政治体制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格局:足利氏创建的室町幕府把持朝廷,架空天皇,幕府的政权却掌握在三好氏手中,而实际控制三好氏的却是其权臣松永久秀,也就是说幕府实权被其陪臣(陪臣:家臣的家臣)所掌握。

  永禄七年(1564),长庆听信久秀谗言,杀害三弟安宅冬康。不久,长庆也因病过世。叱咤风云的三好氏四兄弟在短短几年内就全部西去,三好氏的统治也到了尽头。在“三好三人众”,即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地拥立下,长庆的养子、三好义贤之子三好义继继任家督。虽然义继控制在长逸手中,但久秀仍然把持幕政。

  将军义辉虽然多次流亡在外,却从来没有放弃重振幕府的决心,更不甘心充当傀儡,因此与久秀之间不断产生摩擦,最后这种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永禄八年(1565)五月,久秀闻听义辉正在密谋推翻他的统治,于是率兵攻入义辉的居城二条城。义辉是神当流、新阴流剑法传人,武艺精湛,有“剑豪将军”之称。在遭到松永军围攻时,义辉将手边所有太刀置于身旁,奋力与敌军作战,刀钝了就再换一把,凶悍异常,无人能敌,致使松永军死伤无数。直至战刀用尽,他才切腹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长逸也不满久秀专权,随即以义继之名起兵*。次年三月,义继出兵攻击堺港,久秀不敌,逃往领地大和国。永禄十年(1567)二月,义继因与“三好三人众”产生内讧而倒向久秀。当年十月,久秀和“三好三人众”激战于名刹东大寺,为避免寺院掩护敌军,久秀竟下令焚毁东大寺的大佛殿。这一举动招致天下人不满,因此久秀被咒为“天下至恶”。

  不久,久秀立义辉堂弟足利义荣为将军。永禄十一年(1568)九月三十,短命将军义荣便病故了。义辉被杀之后,其弟足利义昭趁机逃跑,先后于六角氏、若狭武田氏、朝仓氏之间奔走联络,而各大名忙于争抢地盘,对这个丧家之犬根本不予理睬。此时,久秀又与“三好三人众”为将军继承人问题产生矛盾,激战不休。

  永禄十一年(1568),美浓旧豪强明智光秀回到故乡,拜见织田信长。明智氏本是土岐氏支流,光秀曾出仕斋藤道三,因明智氏亲近道三,被斋藤义龙灭亡,残族星散各地。逃出美浓后,光秀出仕朝仓氏,又因不满朝仓氏而出走。途中,他遇见义昭,并作为了义昭的家臣。光秀带来了义昭的书信,希望信长协助义昭上洛,*三好、松永这两家元凶大恶,扶持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信长得信,喜不自胜,笑道:“真是天降至宝于寡人。”于是,他立刻回书应允。七月廿五,义昭在明智光秀、细川藤孝等家臣保护下,从越前来到美浓,暂居立政寺。两日后,信长谒见义昭,并献上钱千贯,以及太刀、铠甲、马匹等物,以表达对义昭的敬意。随后,信长与义昭回到岐阜城。义昭的到来,给了信长奉诏讨贼的幌子,也勾起了他长久以来的上洛之梦。

  九月初七,信长齐聚领内豪强,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拥护着义昭往京都进发。信长的上洛大军从美浓的岐阜城出发西进,需经近江国,然后才能到达京都所在的山城国。

  浩瀚宽阔的琵琶湖将近江分为湖东、湖西、湖南、湖北四个区域,此时的近江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南面是南近江守护六角氏,西边是佐佐木氏另一庶流朽木氏,东、北两面则是从六角氏独立出来的浅井氏,而近江最南部的甲贺郡则独立于各家,同时它也因当地的忍者而著名。

  六角定赖任家督时,修筑了名城观音寺城,随后将本城移至那里。六角义贤退位后,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其子六角义治,但由于义治杀死了重臣后藤贤丰父子三人,致使永田、三上、池田、进藤和平井等诸家重臣纷纷反叛,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观音寺骚动”。后来,虽然义贤父子与家臣们达成和睦,但苦心经营聚集起来的有力家臣团已人心涣散。为了收复人心,义贤召集二十二位重臣,起草了著名的战国大名分国法《六角氏式目》,以约束当主义治的权力,给予了家臣们有力保障,重新焕发生机的六角氏开始和浅井氏展开互相攻伐,浅井氏此后再未占到半点便宜。

  信长上洛的捷径便是通过六角氏领地,而且义贤父子与三好、松永两家交厚,曾发兵攻打过义昭,因此信长准备首先攻取观音寺城。浅井氏当主正是娶了绝代美女市姬、信长的妹夫浅井长政,信长的上洛大军联合浅井军进攻观音寺城。义贤父子则以观音寺城为中心,召集各地支城,以笼城对抗信长。对义贤早已不满的日野江城城主蒲生贤秀等南近江诸豪纷纷倒戈,投向信长。织田、浅井联军势如破竹,观音寺城很快便被攻陷,义贤父子仓皇逃往伊贺。后来,义治投靠了武田信玄,六角氏灭亡。至此,信长控制了南近江地区。

  此时,洛中地区正处于三好、松永两家连番恶战之中。不久,上洛大军便乘虚杀入山城国。占据京都的“三好三人众”不敢抵抗织田、浅井联军,被迫退出洛中,西走摄津、讚岐等地。久秀也自知不是敌手,匆忙献上名茶器“作物茄子”,降伏于联军。信长知道畿内势力错综复杂,非短日内可以平定,便赦免了久秀弑杀将军之罪,纳其入麾下,仍领大和国。

  九月廿八,久秀说服留在京都的三好义继出降,信长威风凛凛地进入京都,麾下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信长将义昭安置在京都的本国寺,并于十月十八上奏朝廷,拥立义昭为新任幕府将军。朝廷照准,义昭成为室町幕府的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同时也是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明智光秀也因此在幕府供职。

  义昭因感激信长而尊称其为“御父”,并于十月廿八宴请信长观看能剧。席间推杯换盏,义昭谓信长道:“寡人此次继任将军,承蒙御父鼎力相助,感激之至。如今百废待兴,寡人力不从心,望御父就任管领一职,加以辅佐。”信长笑道:“承蒙将军厚爱,然领国公事繁忙,恐分身无术。”义昭又道:“不若请御父就任副将军,何如?”副将军一职从来都不存在,但无论授予何职,义昭都是想将信长纳入麾下,欲借助信长之力重振幕府。信长对此心知肚明,他的目的是夺取天下,而不是成为幕府的走卒,因此他又推掉副将军之职,不久便返回岐阜城。

  义昭上任不久便开始着手巩固幕府势力,分封了多个大名,但未曾请示信长,因此招致信长不满。信长刚回岐阜城,“三好三人众”便联合流浪在外的斋藤龙兴等人包围了本国寺。义昭身边只有数百近卫及信长留下的少量武士,自然不敌,节节败退。三好义继、池田胜正等畿内诸豪闻讯赶来支援,并击退敌兵。信长闻讯,亲率十余骑,冒雪入京。他又重修被战火毁坏的二条城,同时整修皇宫,朝廷对其大加赞扬。

  却说伊势国位于尾张西面,幕府一直未在伊势派驻守护,而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司管理,该职一直由北畠氏担任。早在永禄十年(1567)八月,即包围美浓国稻叶山城的当月,信长就派泷川一益进攻伊势,北伊势诸豪族长野氏、工藤氏、神户氏、关氏等纷纷望风而降,信长将北伊势纳入囊中。

  上洛成功后,信长又把矛头指向南伊势。居于南伊势的北畠氏当主北畠具教乃是剑道高手,曾得“剑圣”冢原卜传 真传,自创了伊势新当流,还收留了很多剑客在身边,此外他还精通和歌,乃一代儒将。永禄十二年(1569)五月,具教之弟木造具政暗通信长,泷川一益乘机从北伊势出兵。具教勇猛过人,一益不敌,大败而回。

  七月,伊贺国人 仁木长政 投向织田氏。八月,信长统军,号称七万,浩浩荡荡向南伊势杀来。具教率众一万六千人严阵以待,欲与织田军决一死战。两军鏖战之际,木造具政突然率队倒戈,具教大败,逃回本城大河内城。八月廿八,织田军绕过固守不降的数座敌城,直扑大河内城,并布阵于桂濑山。一益攻下支城阿坂城后,参加了大河内城攻城战(记于《信长公记》)。大河内城城坚粮足,北畠氏重臣 鸟屋尾石见守 防守得法,织田军围城两月,却所获甚少。信长借和谈拖延时间,同时策反了城内的北畠氏家臣。十月廿七,具教万般无奈之下开城投降。落城后,具教被迫让位予其子北畠具房,出家为僧。信长又迫使具房收其次子茶筅丸为养子,还让具教美丽的四女雪姫和茶筅丸订婚,并立茶筅丸为下一代继承人。信长由此完全控制了伊势,成为统治尾张、美浓、伊势三国的大名。

  元龟二年(1571),茶筅丸于舟江城元服,改名北畠信雄,与雪姫举行了婚礼。天正四年(1576)腊月,信雄率军袭击具教隐居的三濑御所,具教讨杀十九人,重伤百余人后,跳上石垣,切腹自尽,时年四十九岁。信雄又袭击多气御所,隐居的具房只身逃走,北畠一族被屠杀殆尽,北畠氏灭亡。雪姫也因此自尽身亡,香消玉殒。

第二十八回  援朝仓浅井弃盟约  抗一揆信长烧比叡
对于足利义昭私自封官赏爵、扩大势力之举,织田信长已存戒心。元龟元年(1570)正月廿五,信长向义昭提交《五条书》,以父教子的口气告诉义昭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义昭观之大怒,他不甘心作傀儡将军,便写密信给各强势大名道:“寡人自继任将军之位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