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往事亲历 >

第13章

往事亲历-第13章

小说: 往事亲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这一块几个村子里头,一共有两千多人。1941年鬼子大“扫荡”的时候,当时日本方面在山东的第十二军,司令官叫土桥一茨,他是个中将,他聚集了5万多日本兵和伪军,分11路向刘田这个地方包围过来了,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敌人围困越来越紧密,日军把刘田团团围住了,而且正在逐渐缩小包围圈。
  这个时候我父亲主持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当时一一五师陈光,还有山东分局的朱瑞以及肖华等这些同志都在,大家就讨论向哪个方向突围,当时我父亲就让大家提自己的想法,提出了四条:一个是东过沂河和沭河,进入滨海地区,这是最佳的一个方案,因为滨海就是咱们的解放区,就是往日照那个方向,往东面去,但是这个方向正是敌人埋伏的一个口袋。因为这个方向最容易去。

国有疑难可问谁?…采访罗荣桓的儿子(5)
再一个是向北,因为当时山东纵队也突围出去了,在北边蒙山那一带,但是这个方向有什么问题呢,国民党部队在那个防区,那个时候是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和咱们关系比较紧张,而且当时国民党那支部队和山东纵队也交过火,突围到那儿容易受到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
  再有一个就是向西,向西就进入蒙山,这个方向有铁路线和封锁线,这个方向就是突过去,敌人的力量也很强,也是人家进攻的重点。
  第四条意见就是分散突围。这样提了这四条,唯独大家都不提向南,因为南面是临沂,是敌人的后方,而且听说当时驻中国的派遣军队司令田俊六就在临沂。
  我父亲的意见恰恰是向南,向南到临沂,敌人的大本营,是敌人的后方,也是敌人最考虑不到的我们要去的方向,也是大家都忌讳的方向,而且在南边两个部队之间有个结合部,也是最好的一个突破口。那个地方兵力也不足,因为是两支部队,所以中间有个通道,最后这两千多人利用晚上悄无声息地没有打一枪一弹,没有牺牲一个人穿过了封锁线。
  当时随部队一起走的有一个德国进步记者,也是德国共产党员,叫希伯,他出去以后,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跳,他说这在我的经历中简直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一定要把它写出来,最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在一一五师师部的小报上登出来了,题目就叫《无声的战斗》。
  “林”和“罗”从来不是在一起的,应该分开
  一个有锋芒不露的秉性,一个有知人善任的眼睛。经毛泽东建议,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军长*。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罗荣桓和*有过两次长期共事,毛泽东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
  记者:您父亲一生中和*有过三次重要的合作,因此还一度有“林罗”的提法,事实上*是个很不好相处的人,您父亲为什么能在相当长的时期跟*关系处理得比较稳妥呢?
  罗东进:*这个人他很有特性,他打仗作战这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他个性比较强,很难和人家团结共事。他们曾经三次在一起共事,就是红军时期在红四军这一段,后来到一一五师,抗战开始以后在一起,后来*负伤离开了一一五师,以后到东北(解放战场)他们又在一起。
  至于“林罗”的说法,过去讲“林罗”是因为他们比较长的时间在一起共事。*就曾经说过,他说:“什么‘林罗’?‘林’和‘罗’从来不是在一起的,应该分开。”
  我父亲这个人不愿意和人家争功。因为他对*总的特点也掌握住了,*经常坐在作战地图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就考虑他的作战方案,别的事情都不管。所以我父亲把*不愿意管的一些事情,政治工作啦,动员工作啦,活动工作啦,以至到后来到了东北还有军事工业这些事情都抓起来。这样的话他们在共事当中就配合得比较默契。
  而且对*一些非原则性的毛病,他也可以容忍,他的心胸比较宽。他从来不争功,也不诿过,有了问题主动去检讨。他在当红四军政委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因为抓了俘虏被国民党军队又抢回去了,当时有个书记处的代表在部队里,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指责这个事情,父亲就主动作了检讨,这个代表当场就免了我父亲书记的职务,当时*就不吭声,以后这书记就让*做了。 。。

国有疑难可问谁?…采访罗荣桓的儿子(6)
就这样的事,他能容忍,他也不和*计较,所以当时很多人讲这不公平不公道,但是他从来不问这些事情,所以他们两个还能在一起。
  记者:尽管您父亲心胸开阔,但是他的容忍退让应该也不是一味的吧?
  罗东进:就是非原则的这样一些事情,我父亲都不计较。但是对原则性问题,他要提出他的意见不让步。
  比如说,在辽沈战役中下了决心要打锦州,突然接到情报,国民党在锦州又增加了几个师,这时候*就有些担心了,犹豫了,因为他原来对打锦州是有一些顾虑的,当然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主席已经多次要求一定要下决心打锦州,而且在会议上已经下了这个决心了,所以他就给主席发了个电报,电报里请示能不能回师去打长春。但是我父亲认为*这个想法不正确,所以他就提出自己的意见来,而且想方设法和刘亚楼一起做*的工作,促使他又下了决心去打锦州。这个时候主席在等的过程中很着急,我记得有个电影反映了主席冬天在外面等的情景,他不进屋子里去,在外面一直等,整天工夫也不回去,周副主席找他也不回去。
  以后由于他们做通了工作,我父亲他们说再给主席发个电报,然后*说那你起草,所以我父亲又起草了电报,做了一些自我批评,讲了还是下决心要打锦州,这时候主席才放了心,辽沈战役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在这些原则问题上,他不让步。
  记者:人们常常把您父亲称为“毛泽东思想最忠实的实践者”,为什么这样说?而且据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后来和*有了一些冲突?
  罗东进:他对主席的思想是很忠实的,他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实事求是,不要一味背警句”。
  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活学活用,要带着问题学,要立竿见影,听起来对主席的思想非常坚决。但是我父亲对他的提法当时就有看法,当然*那时候这样标榜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是别有用心的,到“*”这些事情就清楚了。
  我父亲感觉到这种提法不对头,这样会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引向一种庸俗化,他不同意。在一次会上,好像是在讨论一个文件草案的时候,我父亲就讲了,这个草案里头写了很多像“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等等这些话,他说这样恐怕不妥当,应当说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当时*脸就拉长了,说了一句:“那你说怎么学好?”最后他站起来,也不开会了,拂袖而去。
  他和*在如何学习主席著作上有不同的看法,我父亲觉得这不是个小问题,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我曾经有一次给他写了一封信,讲到我们在学校学习毛主席著作。1961年的4月14日他给我回信,他说:“来信收到,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简略答复如下: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你不要满足于现成的词句和条文,最要紧的是了解其实质和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不能只从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所以他对学习毛主席著作是非常明确的。而且信的左上角还专门写了一行字,他说我久不写字,手发抖,你要好好地看,意思是这个事情太大了。同时父亲也感觉到*已经听不进别人的话了,所以就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当时也很重视这个事情。把这个事情拿到书记处会上去讨论,当时书记处的会上大家同意罗荣桓的观点,所以小平同志“*”以后再复出的时候,他讲过两次话,专门讲到了最早罗荣桓同志和*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问题上是有斗争的,他说,当时我和罗荣桓同志一起反对*。现在回过头来验证一下,大家理解了,但在当时情况下,在那样的情况下,他能看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国有疑难可问谁?…采访罗荣桓的儿子(7)
记者:因为这些曾经的冲突,*在“*”的时候就趁机打击报复您父亲了,是吗?
  罗东进:罗瑞卿在“*”前就被整下去了,所谓被监护起来了,一直到“*”后期监护结束以后他说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说就是在那个时期,*曾经把他叫到家里去,说罗荣桓反对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反党。罗瑞卿回家以后的第二天早上,*又打电话给他,说我昨天给你讲的话你对谁也不要说,暂时不能讲,这是为了保护罗荣桓的健康。后来罗瑞卿同志在他回忆里讲,他说好一个保护罗荣桓的健康,实际他是感觉到这样说这样做在主席那儿可能通不过,因为主席对罗荣桓是知道的。主席曾经在父亲去世以后回忆他时讲过一句话: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就跟着我倒霉,所以在长征的过程当中,他一直是不得志的。那时候和主席一起的还包括*同志,小平同志回忆说他们两个在长征路上经常在一起,无话不谈,都是被排挤在外的。所以罗瑞卿就讲,罗荣桓同志有这样一段历史,他*没有。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们没有那样整他,但到了“*”时,也就是我父亲已经去世三四年了,*有一次在人大会的讲话当中,还说到了我父亲,说是在总政工作得最差、最没有成绩的就是罗荣桓,还不放过他。
  以后他又指使人在总参里头写大字报。把我母亲打成“寡妇集团”的头儿,整我母亲,整我们这一家。刚开始总参那张大字报是贴在楼梯口上,非常大,从上面一直挂到下面,标题很大,就是“跳梁小丑林月琴”,内容没多少,就是乱七八糟的事,没写出什么东西来。第二天旁边又写了一张大字报,字不多,“坚决支持吴副总长的革命行动”,落款是“毛家湾党支部”,也就是*驻地。把我母亲整了半天,整她的历史,她也没有犯过错误,什么也没有,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党内的圣人
  “革命友谊重山河,首长关怀暖心窝。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这首诗所写的罗帅恐怕让现在的很多人为之汗颜。
  记者:这首诗是写罗帅的,“单车倒比汽车多”是什么意思?
  罗东进:可以说我父亲是个很平凡的人,但又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高层领导,他从来把自己看做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分子。所以他最后当了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总政治部主任,又是位元帅,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特殊,他很乐意接近群众,也很容易联系群众。当时白契同志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他是这么写的:“革命友谊重山河,首长关怀暖心窝。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这就说明了他能联系群众。
  后来父亲把工作人员和我们召集到一块,讲了一个故事,说他年轻的时候到北京来考大学,到北京以后盘缠用完了,没钱了怎么办呢?他离家的时候祖父跟他讲,北京有个沾亲带故的人在当官,你实在困难了去找他帮个忙。这时候他就想起这个人了,找到他家敲了半天门,门房开门一看是个穷学生,就说不在家,哐!就把门关上了,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他就讲到了有的人专门来看他,门卫有时候挡。他说现在我们共产党执政了,人民给了我们这样高的地位,又给了我们这样的权力,人民有事来找我们,我们不能像过去的官老爷,不管以后谁来找我你们都不能挡驾。所以后来才有白契写的这首诗,讲到“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 。。

国有疑难可问谁?…采访罗荣桓的儿子(8)
罗荣桓的五年计划
  因为肾病的日益加重,罗荣桓感觉自己为祖国奋战的时日不多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五年计划,他不知道,在自己的生命里,还有几个五年,党还需要他战斗多久。
  记者:罗帅为什么会给自己制订了好几个“五年计划”?是不是肾病促使他制订这些计划的?这些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罗东进:父亲到新四军去看病的时候,医生罗生特就给他讲了,说你这个病比较严重,现在很难确诊,也很难治愈。当时没有什么药品,只能给他用一些一般的消炎药。也就是保守的一些疗法,所以他感觉到自己的病非常重。因此有一次私下里他就跟母亲讲,说咱们制订个五年计划吧,我争取再活五年,把日本鬼子打败,那时候我就安心了。
  一直到抗战胜利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