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春娇寂寞·重读红楼-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文史互证:从妙玉被劫看小宛是否入宫
《红楼梦》之中,惟有妙玉那里多梅,而“皆烂漫香雪中”一句正是《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标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宝玉与芳官等在此吃鹿(虏)肉!而芳官名玻璃正是“琉璃”的暗示!
真是无巧不成书,“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是《红楼梦》第七七四十九回,《影梅庵忆语》也有研讨:戊子七夕,看天上流霞,忽欲以黄跳脱摹之,命余书“乞巧”二字,无以属对,姬云:“曩于黄山巨室,见覆祥云真宣炉,款式佳绝,请以‘覆祥’对‘乞巧’。”镌摹颇妙。越一岁,训忽中断,复为之,恰七月也,余易书“比翼”、“连理”。姬临终时,自顶至踵,不用一金珠纨绮,独留跳脱不去手,以余勒书放。长生私语,乃太真死后,凭洪都客述寄明皇者,当日何以率书,竟令《长恨》再谱也!
吴梅村有《永和宫词》咏田贵妃: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莫奏霓裳天宝曲,景阳宫井落秋槐。
而《红楼梦》里经常提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并在元妃点戏里标出:《乞巧》!说到这里不得不顺便提一句,认为《红楼梦》作者是洪昇的人,其论据就包括《乞巧》是洪昇写的《长生殿》一节。殊不知,《长生殿》其实是在苏州戏剧《天宝曲史》的基础上刷新的,而吴梅村对它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乞巧》出现在《红楼梦》中并非一定是因为《长生殿》,也有可能是源于《天宝曲史》的一节!
姬云:“曩于黄山巨室”,可见小宛临终对梅村还是不可能忘情,在《红楼梦》里梅村也把她附魂在黛玉身上,例如第七十九回黛玉说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可与曹娥碑并传了!第九十二回,写宝玉向巧姐评说历代贤女,其中提到曹娥。《影梅庵忆语》也提到: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
我猜想,其实是讨嫌钟太傅的隶书,“奴隶”之书也!
曹娥庙,又称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素有“虞山舜水”之称的浙江上虞凤凰山是中国古代的“双孝”楷模孝子大舜、孝女曹娥出生地,故有“江南第一庙”之称。
《影梅庵忆语》提到曹娥,是以大丈夫的姿态感谢小妾的照顾,而梅村写黛玉祭五美实则是祭明王也!
《影梅蓭忆语》写小宛结局随葬以书,黛玉结局则是“焚稿”,并说:好歹身子是洁净的!回家去,家乃苏州也!
看二美的葬品,都没有金玉,可见秦淮八艳的真性情!。 最好的txt下载网
3。钿盒金钗浑抛却:董小宛(5)
《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周瑞家的又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摇头儿说:“我不知道。”
智能儿一句“我不知道”,是秦淮八艳在表面的纸醉金迷里对爱情的清醒与执著!
关于小宛之死,有众多版本,如梅村的“恨杀南朝阮司马(后降清的阮大钺),累侬夫婿病愁多”,民间传言的顺治妃说等等,但确论都是:卒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死时二十七岁。董小宛临死时,是被一艘小船运回江苏如皋家乡的。
其实,我们向作者要结局是没有道理的,那时候不是信息社会,秦淮八艳的真实结局,作者也未必全知!不像现在,导演一个短信就可以让《红楼梦》演员重聚。
其实,真实结局归跟结底只有两个字:国难!
黄山是小宛的“飘”逸,也是小宛的“漂”泊,“古徽州府太平县”(现系黄山区)留下了董小宛随身珍藏的玳瑁扇,有数千个钱眼和凸雕盛开的桃花,背面题款为《乙丑夏月青莲女史记》(公元乙丑为1648年),可见是避乱的遗物。
《红楼梦》一书,是小说,也催生了两大戏剧,一个是《长生殿》,另一个就是后来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作者借秦淮八艳的见证人苏州文人苏昆生《余韵》中他唱的《哀江南》:
[驻马听]野火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街罩;谁祭扫,牧儿打碎了龙碑帽。
一句“守陵阿监几时逃”写尽明朝的衰败,才女小宛写《洞房花烛夜和冒辟疆》“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回欲识荆。花前醉晤盟连理,劫后余生了夙因”的时候,想不到大的劫难还在后头!
这与《红楼梦》里香菱两次被夺的屈辱经历相印证!而小宛罹难,也有两次,一次是国难前,一次是国难后!
对人生痛苦的认识,还是才子看得透彻,冒辟疆在《金人捧露盘词》中寄托悲思: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
这里的色空观念,正是梅村在《红楼梦》里对人生社会宇宙的哲学感悟: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渔洋山人题冒辟疆妾圆*罗画三首之二末句云:“洛川淼淼神人隔,空费陈王八斗才”!
圆玉,即王琬,乃小宛也;女罗,罗敷也。洛神者,甄后也!陈王者,曹植也!
吴绮写《悼董宛君》八律其四言:“麻姑去后小姑闲,独剩双成又早还。”这双成就是吴梅村在《清凉山赞佛》里的“王母携双成”之“千里草”“董氏”。
梅村在宝玉开篇由仙姑导入梦前有一赋,正是此画写照!
小宛是否入宫,众说纷云,陈寅恪也只提了句“被北兵掠去”,《红楼梦》作者把民间所传小宛入宫说写进《红楼梦》,是小说技法,没有必要按照历史真实来写。
难道《三国演义》可以代替《三国志》乎?
如此简单的道理,却让历史学家孟森等去考证顺治婚史,武断认定董小宛没有入宫,而不解读《红楼梦》文本,是中国学者在小说《红楼梦》面前折腰的根本原因。
完全可以说,孟森先生的“顺治与董小宛不可能恋爱”一说,不仅无法否定董小宛入宫,更无法否定《红楼梦》小说演绎董小宛入宫的传闻。
所以,小宛是否入宫,并非解读《红楼梦》文本的关键因素,好比《红楼梦》作者是否为曹雪芹一样,不过是外证的一个而已。
4。一代红妆照汗青:柳如是(1)
读者可能看标题就疑问,“一代红妆照汗青”不是写的陈圆圆吗?咋整在了柳如是的身上?这不是张冠李戴吗?您说得不错,但吴梅村所创的“梅村体”历史诗歌最擅长“张冠李戴”!
陈世美原本是一好官,岳飞的“踏破贺兰山阙”也非岳飞不知道黄龙府的东北方向,这不过是野史小说家与词客骚人的“张冠李戴”也!
(1)柳如是乃钗黛合一
柳如是,吴江盛泽镇人,一说嘉兴人,本姓杨,名影怜,爱柳,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芙蓉”、“杨柳”、“潇湘妃子”、“湘奁”、“柳儒士”、“柳隐”、“女史”、“美人”、“桃花”、“朝云”、“蘼芜君”、“河东君”等。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后稍长被退朝宰相周道登强索为妾,时周道登年逾花甲,柳如是十四岁。
从其名号,我们就会发现柳如是在《红楼梦》中是由改姓的香菱,还泪的黛玉,假小子史湘云作精神影射,形式影射则是宝钗!
且看第一回:【甲戌脂砚侧批:侥幸也……好极!与英莲(“英莲”与“影怜”同音)“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对柳如是的身世一般认为:柳如是过目成诵且肤色白皙,必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不幸为歹人所掠,沦入青楼。此说也恰与《红楼梦》中湘云后来从豪门“流落在烟花巷”的际遇相映。《红楼梦》曲子《乐中悲》说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芙蓉”、“潇湘妃子”、“湘奁”、“桃花”在书中都由黛玉来披挂,而所居是“潇湘馆”!而宝玉前居“绛云轩”,后住怡红院,“绛洞花王”是别称,也是对照!
宝钗号“蘅芜君”,而河东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宝钗与宝玉的形式婚姻,正是柳如是一生没有美满爱情婚姻的痛,而两度婚姻,都是糟老头子。
(2)柳如是乃“追文星族”
早在松江,不甘寂寞的她与复社张博、吴梅村,以及“云间三子”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相唱和,着儒服男装(在《红楼梦》里假小子史湘云爱红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原名杨影怜的柳如是这段时间写有《男洛神赋》、《别赋》等,因读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遂改名柳如是!
宋征舆评柳如是的诗:“凡所论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更有一趣味记录:柳“案置古琴一张,倭刀一口”,请宋来商议婚姻对策,不想宋征舆竟然惧怕起来。柳大怒,“持刀斫琴,七弦俱断”!
后来柳如是疯狂地爱上了陈子龙,同居于“小红楼”!陈子龙在《春日早起》回忆这段恋情: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之后,柳如是还作诗15首追忆,在《江城子?忆梦》的呼应真是痛楚的呻吟: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再后来,陈子龙迫于妻子和母亲的压力,断送了爱情!
所有真媒婆都是爱情的失败者成守望者,失爱后的柳如是成功地赞助了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婚姻,还极力撮合卞玉京与吴梅村的婚姻!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钱谦益用正妻的规格迎娶了柳如是,传遍江南。钱很宠她,为她筑“绛云楼”和“红豆馆”,又觉柳“才色无双,小星不足以相辱,乃行结缡礼于芙蓉舫中。称之曰‘河东君’,家人称之曰‘柳夫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一代红妆照汗青:柳如是(2)
在“小家”中,二人是情投意合的,钱谦益戏之:“我爱你乌般头发雪个肉”,而柳如是之对更为绝妙幽默:“我爱你雪般头发乌个肉”,真是黛玉之黑色幽默!
钱谦益还有诗道:“老大聊为秉烛游,青春浑似在红楼。蒲团历历前尘事,好梦何曾逐水流。”
但在“大节”上,柳如是对钱谦益深恶痛绝!清顺治二年乙酉,弘光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殉国,钱益谢以不能。钱谦益后来跪降清廷,北上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
(3)柳如是与林四娘的英烈传承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宝玉有一句诗:“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这里所说的林四娘实有其人,作者在此明写却有吞天之胆,林四娘是山东明藩王之一青州衡王府陈宝钥宫人,原为歌妓,先投隆武帝和郑成功,后来降清!所以作者敢于大胆书真名,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更加明确:骂尽降臣,骂尽男人!
诔文中有“闺闱恨比长沙,巾帼惨于羽野”的字样!借贾谊恨死于吴楚七王之乱与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被舜殛于羽山来为天下屈死的仁人志士鸣冤。
文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柳如是在小红楼“等待戈多”的无望与钱谦益死后一年里被钱氏族人相逼的写照。而“一年三百六十日”则是唐寅的诗句!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真实的故事是陈子龙在第一次松江起义失败后,陈子龙披发入缁,躲藏在嘉善陶庄之水月庵,作者实录,是对第七十八回的对照,并非单纯描写风月,写的其实是反叛!
好的妻子真的是好的学校,受教育的钱谦益后来的确进行了复明的活动。此前也有一趣味记录:钱谦益曾经让柳如是为南明兵部尚书阮大钺奉酒拜师学传奇,并跟随阮大钺江上阅兵,穿戴戏服“素蟒玉带”,头插雉尾,打扮成刀马旦形象,一时传为笑谈。
《红楼梦》中史湘云“好扮成小子”,令贾母看花眼,将她当成宝玉的描写。第十九回黛玉对她的男装评说道:
“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