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沸腾的岁月 >

第16章

沸腾的岁月-第16章

小说: 沸腾的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华·内特(Edward Netter)发表了一份题为“金融服务控股公司”的报告,其中描述了金融服务公司,比如里斯科公司,与火灾及意外保险公司进行合并对于合并双方的有利前景。内特的核心论点是,火灾及意外保险公司极度保守的公司政策在很多情况下使它们拥有大量现金储备,远远超过法律要求的覆盖保单风险所需的数量。内特把这些过度储备形象地称为“冗余资本”或“过剩的剩余资本”。州法律禁止随意动用这些储备,只要它们还属于一家火灾及意外保险公司。但是,内特指出,如果保险公司与一家不受管制的控股公司合并,就可以规避这些法律,而冗余资本将获得解放,被用于其他用途。也就是说,内特隐晦地指出(为了他自己的公司能够赚取合并中间人佣金和股票经纪佣金),野心勃勃的多样化经营公司正在错过一个改善处境的机会,那就是与火灾和意外保险公司联姻,为了它们的冗余资本,或者,更直白地说,为了钱。许多多样化经营公司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收购保险公司,其中最大的一笔收购(实际上,也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是1970年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对哈特福德火灾保险公司(Hartford Fire)的著名而有争议的收购。
  并非偶然地,被内特的报告横扫的无数办公桌中,有一张属于里斯科公司。邻近1967年底,内特与吉布斯会面,讨论报告中的观点。内特显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因为1968年1月初,吉布斯就向斯坦伯格发送了一份备忘录,详细陈述了里斯科收购一家火灾意外保险公司的巨大好处,但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公司。同一天,卡特胁值滦威尔经纪公司的亚瑟·卡特(Arthur Carter)致信里斯科公司,列出该经纪公司帮助以善意收购的方式收购一家这样的公司(仍然没有指明具体公司)的条件。条件包括向卡特胁值滦威尔公司支付75万美元的佣金,这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卡特胁值滦威尔公司如此大费周章地谋求充当媒人的角色。
  之后,同样明了的是,卡特胁值滦威尔公司心目中那家未指名的公司就是诚信保险公司(Reliance Insurance pany),一家设在费城的沉寂的老火灾和意外保险商,拥有5 000多名员工,年收入近亿美元,冗余资本超过1亿美元。不过,一切必须严格保密,避免惊动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导致该公司管理层采取防御措施。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并且享受阴谋的乐趣,里斯科公司的人在内部交流时会用拉奎尔来指代诚信公司。斯坦伯格后来向一个国会委员会透露,这个代号是借用女演员拉奎尔·韦尔奇(Raquel Welch)的名字。
  1968年3月,里斯科公司用泽西市第一国民银行的一个数字账户做掩护,开始在公开市场购买诚信股票,每日购买量从100股到7 000股不等。到4月初,里斯科公司已经持有万股诚信股票,占总发行量的3%,完成了收购的第一步。第二步包括筹备提交给诚信股东的收购要约,并策划如何对付诚信管理层有可能采取的任何抵抗措施。5月,里斯科为其收购要约准备了登记声明。这是一个把事情公开的举动,因为登记声明是公开性文件,这样一来公众和诚信管理层终于明白里斯科打的什么主意了。诚信的第一个反应是宣布该公司正与另一家计算机租赁公司进行合并磋商,即数据处理金融通用公司(Data Processing Financial and General)。这或许会让里斯科公司明白它遇到了对手,致使它要么终止收购企图,要么提出更好的条件。6月13日,斯坦伯格和诚信公司总裁A·阿狄森·罗伯茨(A。 Addison Roberts)首次见面,罗伯茨用再明白不过的语言说明,诚信将不会接受里斯科的收购。但是,6月21日,里斯科还是发出了收购要约,致信诚信股东,为他们献上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交换他们的诚信股票。我们已经听说过的被贬损为“企业内衣”的可疑证券的典型组合,但也是一个当前市场价值远高于立场坚定的诚信公司当前股价的组合,因为里斯科发行的全部证券市价都很高。三天后,仍不服输的罗伯茨致信他的股东,强烈要求他们“不要对你们的股票采取匆忙行动”,一个月后,他又进一步对里斯科及其经纪商提起诉讼(后来撤回了),控告他们违反证券法。
  

第五章 大冲突(4)
表面上,这俨然是公司之间的一场战争。但是,回顾起来,罗伯茨虽然对里斯科表现出顽强抵抗,但似乎并不完全反对合并,那些看上去像强烈的自我保护的举动实际上更像一种讨价还价。罗伯茨与内特和里斯科一样,似乎完全明白通过合并将全部冗余资本从法律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好处。实际上,早在1967年12月他就曾与内特讨论过这个话题,这正是内特第一次与里斯科联系的时间。然后,内特告诉罗伯茨,他相信能帮他通过合并—或许与海湾西部公司这样的联合企业合并—使时价30美元一股的诚信股票变为45美元一股。(这次会面中没有具体提到里斯科的名字。)虽然这样的价钱在1967年非常诱人,但罗伯茨对于任由他稳健的老公司被某家暴发户联合企业吞食并不热衷。因此,他并非完全反对任何合并,只是他认为诚信应该是收购方,而不是被收购方。
  现在,鉴于里斯科显然已经准备开展收购努力,而不管意中人愿意与否。罗伯茨认识到,里斯科股票相对于诚信股票的强大股市表现,使他成为收购者的梦想破灭了。整个7月,他都在合作与不合作之间摇摆。犹豫着是否应该接受里斯科收购要约的诚信股东,从他这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建议。然后,8月1日,罗伯茨表明立场。他给股东们(他们的脑袋一定已经晕了)写信说,里斯科已经大大优化了收购条件,诚信管理层“同意停止任何干预行动”。这是一次向不可抗力的屈服。大部分诚信股东实际上已经预备无论如何都会接受收购要约,不论诚信管理层如何决定,里斯科都将获得它的控制权。到9月中旬,里斯科已持有诚信超过80%的股票;11月中旬,超过96%。收购已经完成。
  实际上,那个常用的比喻需要改一改—这是一个小鱼吞下巨鲸的案例。诚信规模几乎是里斯科的10倍,而幸存下来的里斯科突然发现,自己超过80%的业务是保险,只有不到20%的业务是计算机租赁。被吞食的巨鲸似乎也没有受到伤害。实际上,乍一看上去,每个相关人的处境都毫无疑问变好了。虽然受里斯科的控制,但罗伯茨仍然是诚信的老板,获得了新的5年雇用合约,前4年的年薪仍为8万美元,第5年将涨到10万美元,外加一大笔非常有利可图的里斯科股票期权。索尔·斯坦伯格则在29岁上成为千万富翁,据《福布斯》称,他比任何30岁以下的美国公民自力更生赚的钱都多—账面价值超过5 000万美元。他的父亲朱利叶斯,他最早的支持者,以及他的叔叔梅耶,都与他担任公司秘书的弟弟罗伯特一样,因为持有里斯科股票而身价数百万美元。卡特胁值滦威尔公司除了75万美元的收购佣金之外,还通过为里斯科购买诚信股票赚取了近5万美元佣金,通过收购要约赚取了23万美元佣金,总体加起来超过100万美元。诚信股东手中里斯科的企业内衣假如被立即卖掉的话,能为他们带来盛装的报酬(尽管他们在企业证券的意义上讲已经赤裸裸了)。至于里斯科,由于享受了盛宴,它突然拥有4亿美元而不是7 400万美元的资产,2 700万而不是140万美元的年净收入,分布于50个国家的8 500名员工,而不是只在一个国家开展业务的800名员工。从股市表现来讲,截至1968年12月31日,里斯科股票在5年的时间里增值了5 410%,使它成为同期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增值比例最高的股票,成为毫无疑问的沸腾年代的股票之王。但我们的金融冒险故事还没有讲完,相反,才刚刚开始。勇于冒险的里斯科为60年代最大的,对防御者来说则是最头疼的企业征服冒险做好了准备。
  3
  早在1967年12月,里斯科就开始研究收购一家大银行的可能性。银行股票和保险公司股票一样,市盈率通常很低,为里斯科这样的股市野心家收购大于自己的公司创造了条件。并且,斯坦伯格感到,根据商业原则,把里斯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一家拥有国际背景的处于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大银行联合起来,将是非常有利的。1968年,正当诚信收购处于进行中的同时,吉布斯的里斯科企划部似乎就在选择目标银行,就像轰炸机指挥员仔细瞄准敌方的弹药库一样。面对目标银行的规模和实力,他们同样没表现出任何胆怯。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欧文信托公司(Irving Trust)、大通曼哈顿银行、汉华实业银行、摩根担保信托公司,这些美国银行业的全部精英,似乎都成为里斯科为了筛选合并候选人而进行的秘密而厚颜无耻的研究的对象。
  到了秋天,诚信收购即将完成的时候,来自大颈区的盯着伦查德90亿美元的化学银行的贪婪目光被曝光。和收购诚信时一样,里斯科公司内部又起用了一个代号,这一次是借用菲·杜纳威(Faye Dunaway)的“菲”。作为行动的第一步,里斯科对目标的历史和经营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菲起初是纽约菲制造公司旗下的银行机构”,诸如此类。(任何看过这些备忘录的外部人以及对银行业有任何了解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从上下文推断出“菲”指的就是“化学”。这再一次显示出,里斯科在企业袭击中所使用代号的娱乐性起码不亚于隐蔽性。)《美国名人录》中关于“菲”公司董事的条目连同注解一起被复制下来,以供随时参考。在这些董事中,包括美国商业界的一系列显赫人物,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董事会主席H·I·罗姆尼斯(H。 I。 Romnes);杜邦公司总裁拉莫特·杜邦·科普兰德(Lammot du Pont Copeland);美国钢铁财务主席罗伯特·C·泰森(Robert C。 Tyson);德士古公司董事及执行委员会委员奥古斯塔斯·C·朗(Augustus C。 Long);IBM总裁T·文森特·利尔森(T。 Vincent Learson);以及纽约股票交易所前总裁基思·芬斯顿。实际上,“菲”的所有董事在《美国名人录》中都有长长的条目,而里斯科当时没有一名董事登上《名人录》。这对里斯科来说相当方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双方的不同。在无意的讽刺当中,美国统治阶级的标准花名册充当了一帮反叛者的瞄准器。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大冲突(5)
诚信收购中产生实效的每一个情景都被尽可能再现。11月,里斯科开始收购化学银行股票,这一次还是通过第一泽西国民银行。几天之内,里斯科就以350多万美元的成本默默购买了5万股,而没有引起外部谣言或市场混乱。同时,现在是里斯科子公司的诚信持有10万多股普通股,使里斯科控制的股票大大超过化学银行全部股票发行量的1%。1969年1月,事情仍然严格保密,并且里斯科与化学银行管理层没有建立任何联系,这时里斯科开始为化学银行股东准备一份模拟收购要约。和收购诚信时一样,它包括按当时的市价计算价值远远超过化学银行股票的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或许,曾经奏效的将再次奏效。当1月的最后一天,化学银行通过它的日常情报渠道终于获得确定的消息,得知里斯科正在筹备收购时,里斯科还没有决定进入下一步收购计划。
  这一消息并没有完全出乎伦查德的意料。早在1967年12月,化学银行就开始不时谨慎地跟踪里斯科的收购行为,次年秋天伦查德就开始听到“一家租赁公司”想收购化学银行的传言。令人吃惊的是,11月对化学银行股票的收购竟然完全没有被察觉,化学银行甚至没人听说过“菲”这一代号,传言似乎也消失了。然而,当1月31日收到确定消息时,伦查德对化学银行应该采取何种反应没有任何迟疑。他和他的银行将全力迎战里斯科。确实,正如收购诚信一样,合并能够为双方股东立即带来经济利益。但对伦查德和他的同事来说,事情不是股东短期利益那样简单。拥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化学银行会沦为名不见经传的暴发户里斯科公司的一个小小的子部门?董事会成员罗姆尼斯、拉莫特·杜邦·科普兰德、罗伯特·C·泰森、奥古斯塔斯·C·朗、T·文森特· 利尔森和基思·芬斯顿会听命于29岁的索尔·P·斯坦伯格?在高级银行圈子,这样的想法简直是亵渎,因此,伦查德一听到这样的消息,便不出意料地打电话给一位银行家朋友,一个最有可能为他提供有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