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仁爱和真诚构筑人类精神家园:中国人的信仰 >

第14章

仁爱和真诚构筑人类精神家园:中国人的信仰-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慧珍:对。越抽象越丰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六 黄慧珍:通过信仰建立心灵的秩序(2)
王少农:让人自己去填。
  黄慧珍:比如自由,有英美的自由,有法国的自由,有别的自由,才具有普世价值。
  王少农:我试图找到一种共同价值。它是超乎固有文化与偏见的,它不是以事功为指导,建立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直指人心,在本性上做一些恢复工作。
  黄慧珍:与其说“重建中国人的信仰”,还不如说“重建中国人的心灵秩序”。
  王少农:心灵秩序。心灵有秩序。
  黄慧珍:外在有秩序,内在也要有秩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但他没有一个秩序。我倒是挺赞赏给人内心秩序的这样一个东西。
  王少农:您这个提法很新,没听说过。
  智怀:这个秩序是否在信仰之上呢?
  黄慧珍:更具体。因为信仰太抽象了。
  王少农:刚才您让我们不要具体,现在您又说要具体。
  黄慧珍:就是说输出要抽象,从大处指导,但是呢,又要具体。
  智怀:在落实。
  黄慧珍:对,信仰要落实。和谐本身也有秩序,和谐本身就是秩序。
  王少农:有序的和谐。
  黄慧珍:本身没有秩序是不可能和谐的。所以我们要重建内心的和谐。
  智怀:我们的信仰坚定了,内心也就相应地和谐了。
  黄慧珍:嗯。不能太理想主义,太幻想。要提内心的秩序、内心的和谐更具有可操作性。
  智怀:您说的和我们想的是一致的。我们在描述重建中国人的信仰时,衣、食、住、行都试图落到实处。
  黄慧珍:就得从我做起,深入生活、深入内心才能打动人。
  智怀:这也是我们所想的,这么去做的。您刚才说的“内心的秩序”,是从上而下,还是一个横向的概念?
  黄慧珍:各种价值观对人都有影响,社会多元嘛,在混乱的表象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那肯定要在心中对各种观念有所排列。
  王少农:孟子在这方面是专家,善于研究内心秩序。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把外化的、外在的名词找到了内心的秩序,其实他就是一个“内圣而不外王”的过程。
  黄慧珍:嗯。“内圣”然后“外王”。
  王少农:“内圣”而不“外王”。这是我的观点,只有内圣,没有外王。
  黄慧珍:对。
  王少农:“外王”就不能叫“内圣”了,不管这个“王”怎么解释,他也是他者,把整个世界与自我割裂了。
  黄慧珍:你这个说法真正凸显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我觉得“内圣”但不“外王”是很好的。
  王少农:这是和谐,也是自由。
  智怀:黄老师您很早以前就写过讲信仰的书,还有些问题向您请教。
  黄慧珍:那是我很早以前写的了,是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时候很年轻。
  王少农:这是最好的书,不是用知识,而是用青春的冲动去书写,这最接近上帝。
  智怀:您的理论与体会都是很深了,更多的是精神追求。黄老师对信仰有深入研究,从信仰的起源一直到发展,都有系统论述,其实我们做的工作与您做的工作是一条线的。您的观点对我们有很大指导作用。您说的“信仰危机”、“自我理解”,这我很赞同。
  黄慧珍:自我意识。
  智怀:信仰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扭转这种危机?
  黄慧珍: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还是现实生活。社会本身的变化自然会带给人对生命新的理解。主观引导也很重要,但是他还是源自现实生活变化的力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六 黄慧珍:通过信仰建立心灵的秩序(3)
智怀:您是怎样理解信仰?是否危机也是一种转机?
  黄慧珍:是这样的。你想想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打碎”的过程。打碎了,面临挑战,应对危机就成长起来。对于一个社会也是这样,告别以前的信仰,才会迎来更伟大的信仰。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用怕受到什么影响。
  智怀:不是怕受影响,是求证。
  黄慧珍:你们的书会留下痕迹的,中国需要人出来讲信仰。西方文艺复兴有个重要环节,它也是以回归古希腊为契机。所谓回归,是为了开启未来。所以你们做的事是与此很相似的,通过挖掘中国过去的精华,开启中国未来的道路。而我们的道路,确实和西方走过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因为只有不一样,才能超越他现在的状态,才能克服他带来的种种问题。
  王少农:西方带给整个世界最大的问题是贪婪、贪得无厌,人性的恶欲暴露无遗。我不是说它的文化与文明、信仰有问题,不,没有问题,西方的信仰和中国的信仰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关键在于西方人的所作所为太贪婪。明年国家要纪念圆明园被焚毁一百五十周年,今年由中国圆明园学会牵头搞了个启动仪式,十月十一日我在圆明园主持祭祀,对此感受很深。西方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贪婪与毁坏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知足的祥和世界。人性本来就诡诈,西方人推动了恶的发展。掠夺资源、破坏自然。
  黄慧珍:这是现象,里面隐藏了西方的价值观,从古到今都以自由为归宿。(王少农:贪婪的自由)一味征服自然,但他们忘了自然界是有界限的,当你的欲望膨胀到一定时候,自然界就满足不了他了,各种冲突就爆发出来了,自然界会对此进行惩罚。其实人类的文明不一定要通过满足欲望来发展,可以通过改造信仰、改造精神世界来完成。其实人不一定要那么“自由”才能获得幸福,是吧?古人没什么他也很幸福呀,关键取决于人对生命的理解。
  智怀:人跟他的灵魂的空间,要用物质来填满,但不能局限于物质。
  黄慧珍:这是一个惯性,并不是非要这样。我们老说西方中世纪黑暗,其实中世纪不是这样的,一千多年,其实他一直在治病,治谁的病呢?治古罗马的病。古罗马当时就是太膨胀了,物欲横流,他到了一定极限就存在不下去了,然后就有基督教来调整人的欲望。(王少农:对)让人回到比较“低”的欲望,来缓解冲突。所以我们今天的复兴很正常。
  智怀:我们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西方也在反思这个问题,调整很多做法,比如环保。
  黄慧珍:西方的生活很“文明”,那是建立在不文明的基础上。现在掠夺完了,又靠高科技继续盘剥。所以这里面很复杂。他带来一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运动,我们现在有很多事要做,不是仅仅靠建立信仰那么简单。
  王少农:但我认为,有信仰就全部够了。
  智怀:信仰的建设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必须要有人去做。
  王少农:再说具体点,基督教的信仰是依靠组织工作,我们要做的信仰建设不是那样的。直指人心。
  黄慧珍:要把信仰与宗教区别开。好像一提信仰,就是宗教。
  王少农:其实宗教也挺好的。事实上没有一个宗教认为自己是宗教。现在重提信仰,要充满智慧。
  智怀:我们提倡信仰,就是为了对应和谐社会,就是为了献给和谐社会。

十六 黄慧珍:通过信仰建立心灵的秩序(4)
黄慧珍:也就是说,你们已经接受这个信仰(指和谐社会)了。这已经得到承认,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履行。
  智怀:对。言行一致。有信仰的人,研究信仰的人,信仰还不明确的人,是什么状态,我们都在关注。
  黄慧珍:我的状态是有信仰,但永远不会信任何宗教。
  智怀:信仰不仅仅是宗教。
  王少农:对我来说,信仰仅仅是宗教就够了。很多人都鄙视宗教,但我认为能做到宗教的地步就已经很不错了。
  黄慧珍:一个人自我意识力量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冲突,灵魂上的冲突,其实就不需要一个外在的引导者。内心越强大,就越不需要。所以我不可能信仰具体的宗教。我比较喜欢一个人,那就是奥修,他说人最终回到自身,信仰自己。最后真正的力量是跳回到自身,而各种宗教都说自己是真理,而这种真理是有冲突的。“真理”都有它的虚假性。只有回到自身。但中国人信仰很复杂,什么都不能一概而论。
  智怀:我们的信仰是包容的。对各种信仰充分尊重。希望出现信仰的大家族,大和谐。这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黄慧珍:对。允许每个人保持自己的信仰,只要他能安顿自己的生活。
  智怀:您这是人性的信仰了,把信仰人性化,其实就是信仰的底线。一个人只能依靠信仰变得更好,不能变得更坏。把人变坏的绝不是信仰,把人变好的不是信仰也是信仰。
  王少农:智怀真是位禅者。黄老师,您刚才谈到文艺复兴,我觉得具有可比性。不是人具有可比性,而是事情具有可比性。我同意您的观点,我们做的工作客观上讲就是纠正西方犯下的错误。(黄慧珍:没错)因为中国是跟着西方的,它们的错也带给了我们。
  黄慧珍:这条路还在走,知道它有问题,但我们还是改变不了这个惯性。
  王少农:我意识到,与其说贪婪是西方带给我们的,不如说是我们的本性。
  黄慧珍:不能说是西方带给我们的,而是资本本身就是要扩大利润。这是本质。生产方式不改变,什么都是很难的。但又不能说宗教影响没有用,关键要找出适合中国人的方法。有人说,中国人不怕来世,就怕今生今世的因果报应。我觉得这个也不管用,重建信仰不是外在输送的,而是源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化。(王少农:没错)是有这种可能性。
  王少农:我们不是理论的建树者,更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而是信仰的歌唱者,真诚地呼吁,赞美(黄慧珍:可以呀),我们是唱赞歌的。我们内心的原则,最高的真理,使我们发出一种真诚的赞颂,我们相信必然有回应(黄慧珍:会有的),而且肯定会带来无穷福祉。
  黄慧珍:会有的,因为已经到这样一个时代了。你们不说,别人也会说。现在不说,过不久也会说。中国人现在很关注这个问题,很迷茫。
  王少农:我以前看重外在的,现在想法改变了。前几天我和智怀交流过,最有力量的是人心本身。共产主义者是唯物论者,不承认有灵魂,但我们从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来看,又特别有灵魂,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国的传统信仰缺失的时候,共产主义信仰填补了这个真空,现在两者又和谐起来。十二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共儒论》,试图建立共产主义儒学,现在居然成为了现实局面,这个世界真是无比奇妙啊。信仰本身力量很大,我们什么也不用担心。信仰出现的形式可以很“荒诞”,但肯定要实现。
  黄慧珍:必须有这个过程。最终信仰为大众所接受。
  智怀:我们在做信仰的基础工作,是时代赋予了我们使命。
  王少农:让我们一起来赞美。
  黄慧珍:我们已在路上…
  

十七 李一宇:要用歌声来滋养我们民族干燥的灵魂(1)
题记:2009年11月12日上午,王少农在诗人李一宇老师家中,有一番亲切的交谈。诗人邓玉清、学者马心知在座。
  王少农:李老师,一早起来我听你谈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复兴会带来自由,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好。以往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是用西方的方式,结果呢,发现西方的自由在中国并不适应,很多人甚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之后,不得不失望。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与文化。你刚才说文化复兴带来自由,能不能详细谈一谈?
  李一宇: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当中本来就有自由这样的精神,就比如庄子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立于万物”。咱们中国追求自由的精神是由来已久的,大鹏的逍遥游谁能说不是自由?孟子也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一种理想的表达吧!
  王少农:很好很好,其实你这个观点印证了辩证法,或者说他合乎道。因为我们不能追求次的东西,我们要追求最好的东西。最好的东西能带来很多同样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追求道,中国文化的复兴,肯定就是道的运动。
  李一宇:这个没错。
  王少农:所以自由是附带产品,是伴生物,它不能成为我们的追求对象。
  李一宇:对,自由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在咱们这个时空,它是比较合适的;在另外一种时空,可能不合适。
  王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