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卢作孚(全三册) >

第36章

卢作孚(全三册)-第36章

小说: 卢作孚(全三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在杨森身后,跟屁虫似的。不过这时,重庆上行的轮船已到,卢子英被裹在学生的热流中涌向囤船。
  石阶两旁侍立的列队士兵齐向轮船敬礼。轮船上下来的却是杨森。杨森乍见这么多学生,以为是来欢迎自己的,可是学生们全从他的身边跑过,涌上囤船,一路高声叫喊着:“恽先生,恽先生!”迎向穿国服戴礼帽颇有风度的乘客,迎向穿西装颇有派头的乘客,乘客全都摇头。
  卢子英人小,挤不上去,便站在台阶上,听得被冷落在石阶上的杨森问副官:“学生娃欢迎谁呢?”
  副官答:“您请的那个卢思到学校时,学生娃才这么欢迎过。”
  杨森问:“像这样欢天喜地,学生还能欢迎谁呢?”
  卢子英和杨森一起望向轮船,乘客全都下船,学生们涌上船去。
  轮船空空,船舱外只剩下刚拴完船缆正在脱下粗布手套的一个老水手。
  “恽先生没来!闹了半天,空欢喜一场!……早就听说他过重庆时被好几个学堂拽住不放,他哪儿走得到小小的川南师范?……”卢子英随着学生们重新进了川南师范学校大门,一路听学生们嘀咕着。

新政(六)(2)
“他被重庆人截流了。”一抬眼,见大门边老黄角树下站着二哥,卢子英走了过去,对二哥说。
  “谁?”
  “姓恽的!”
  “先前还叫人家恽先生,怎么一改口成了——姓恽的?”卢魁先听四弟话说得直杠杠的,笑了。他喜欢四弟身上与生俱来的那一股子虎气,却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莫叫虎气演变成盛气凌人的傲气,所以有意沉下脸,嗔道。
  “说话不算数,算个啥——先生?换了我,就不给这姓恽的当学生!”
  “刚才你说——他被‘截流’了?”卢魁先不想跟四弟斗嘴,改口问道。
  “你的学生说的,说——自古大河上游的人,能截下流的流,说的是水。如今,下游重庆的人,截了我上游泸县的流,说的是人——姓恽的!”
  卢魁先不置可否一笑。
  “这种人,不值得我二哥站在大门口干等!”
  “谁说你二哥——干等了?”
  “蛮干将军从重庆回来了,那个轮船上,穿国服戴礼帽、穿西装拄文明棍的先生们全下船走空了,哪儿还有个——恽先生?下班船要等到半月后了!”
  不见二哥吭声,卢子英扭头望身后,二哥一双眼睛,从开始到现在,一直瞄着校门外。
  “二哥就这么相信——这个姓恽的这班船一定会到?”
  “这个——姓恽的……”二哥悠悠地学着四弟的口吻,“自己说的,这班船到!”
  “他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的人,你二哥会费这么大的事儿请他来么?”
  卢子英见二哥眼中一亮,他顺势回过头望去,学生们进校后,守门的工友刚关上的大校门外,一个穿长衫挑着行李的青年走近。他抬眼望着“川南师范学校”的校牌望了好久,又从怀中取出眼镜来戴上,这才读出“川南师范学校”,他到家似的,孩子气地一笑,就要进门。
  “你找谁?”工友问。
  青年一口湖北话:“哦,我是受聘来的教员。”
  工友:“来教书的先生?”
  青年:“就说是——先生吧。”
  工友上下打量青年:“说是先生,天下哪有挑行李、穿草鞋的先生?说是苦力,天下又哪有穿长衫、戴眼镜的苦力?”
  “是恽先生吧?”卢子英听得身后二哥一声响亮的招呼,二哥已经迎到校门口。
  “是卢先生吧?”恽先生再次戴上眼镜看去。
  “他就是我们的教育科卢科长。”工友说。
  恽先生学着工友口吻:“说是科长,天下哪有穿麻布、蹬草鞋的科长?说是学生,天下又哪有如此好勇又稳健的学生?”
  卢魁先憨憨地摸摸头。恽先生一看他的浅发小平头发型,乐了。他揭下自己的草帽,这一回,轮到卢魁先乐了,二人发型居然完全相同。
  二人互相打量,相视而笑。
  卢魁先:“我二人有一处一模一样!”
  恽先生:“头!”
  卢魁先一语双关:“若不是这一处一模一样,怎么会湖北、川南走到一起来!”
  见二哥与这个“恽先生”一见面就跟多年老朋友似的,卢子英心头纳闷。据他所知,二哥与此人从来没见过一面啊!
  卢子英迎了上去,站在二哥身前,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恽先生”。
  恽先生再次戴上眼镜,俯身,像先前盯着校牌那样,盯着卢子英看,忽然笑了:“你是卢先生的小弟弟?”
  “你怎么知道?”
  “你这张小脸告诉我的,”恽先生说,“长得跟你哥一模一样。”
  “你也……长得跟我二哥一模一样。”卢子英今天头一回笑了,连自己都没想明白怎么会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隔着一对厚得似泸州老窖酒瓶底似的玻璃镜片,卢子英看到了一双眼睛。跟着二哥出门三年了,卢子英没少见过大世面大人物,文的有省议会的邹议长,武的有督军衙门的熊克武、川南道的杨师长……卢子英早学会了,见再非凡的人物,都能像二哥那样不诧不惊。可是眼前这一位“人物”,却与此前见过的所有人物全不一样。穿着打扮全不一样,这“姓恽的”平凡到了极处。最不一样的是他眼镜后的这一双眼睛,平常地笑着,却让卢子英当下感到一股不平常。大人物们也曾这么俯下身拍着卢子英的脑袋对卢子英笑过,可是,卢子英总觉得那一双双笑眼后面要么是埋伏着笑之外的太多的东西,要么是啥东西都没有。
  “我怎么会长得——跟你二哥一模一样?”这位“姓恽的”问。
  “本来不一样的!”
  “哦?”
  “你戴眼镜!”
  “你二哥不戴眼镜。”
  “你看校牌子、看我,都要走近了盯着看!”
  “你二哥一眼能望出十里百里!”“姓恽的”好像与卢子英自来有缘,竟把他二哥抛在一边,与他说得闹热,“那,四弟,我跟你二哥该是长得全不一样……”
  “眼睛!”
  “眼睛怎么啦?”
  “你眼睛里有东西。”卢子英说。
  “哦?”恽先生湖北口音与卢子英川音应对着,抑扬顿挫,分外有趣,“哪样东西?”
  “我二哥眼睛里也有东西。”
  “哦?”恽先生高声了些。
  “我二哥和你眼睛里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东西。”
  “哦!”恽先生抬起头来,望着卢子英身后的卢魁先的眼睛。二人隔着卢子英的脑袋,默默对视,良久,忽然相对一笑,又将目光投向卢子英。二人同时看清了对方眼睛中的神情,是对这位小弟弟眼光能识人的赞叹。
  “你这兄弟,若是拿枪杆子击碎魔窟,定是一把好手!”恽先生一叹。
  “我这兄弟,若是把这魔窟建设成花园一样,才是一把好手!”卢魁先一叹。
  “我二哥和你眼睛里的东西都是摆在明处的东西,一点儿也不打埋伏!”卢子英顾自说着自己的观感,“三年来,除了我二哥的眼睛外,我头一回看到这样一双眼睛。”
  “那你也该叫我一声哥!”
  “代英哥!”
  1921年,卢魁先专程由泸县下重庆,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七创始人之一者陈愚生推荐,特聘恽代英出任川南师范学堂教务主任,到校当晚,卢魁先作为道尹公署教育科长主持欢迎会并讲话。卢魁先为川南师范先后聘请到校任校长、教员的还有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王德熙等人,史家称:“‘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新局面由此开创。”
  

新政(七)(1)
次日清晨,卢魁先与恽代英同行,巡视校园。听得教室中传出老师领读声:“校园里的桃花开了……”二人同时惬意地一抽鼻子,嗅到校园里处处花香。二人站下,同时察觉到什么。
  恽代英:“不对啊!”
  卢魁先:“该是校园里的*开了。”
  二人一笑,走向“川南师范附属幼稚班”教室。
  卢魁先说:“代英,我觉得我们教授儿童,课本知识不应与实际事物相违背。不应照本宣科。”
  恽代英爽快地答道:“同意。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正是旧式教育的最应革除的!”
  卢魁先点点头,说:“同意。我们可以用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本身有明了的观察,对于事物所含意义有明了的认识与思想。我们不宜仅使儿童认识书本,而不让其观察事物!”
  恽代英赞同地说:“也就是说,亦不宜仅由教师始终讲授,而不让儿童自由思想也。”
  二人站下,相互默默点头,同时感觉到对方眼睛里有一种东西,与自己相同,与众不同。
  卢魁先长吸一口菊香,说:“同意。比如这堂课,既然校园里的*开了,我们何不顺应时宜,改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抬起头,望着校园外青山,正有大片金菊开放。
  恽代英随之望去,脱口而出:“更该讲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卢魁先听出恽代英语气中的孤愤与果决。二人并肩在校园漫步,并未站下,甚至没有抬头对望一眼,但显然都对对方有了新的了解。共事头一天,二人在通向“川南师范附属幼稚班”教室的小路上,同时见出,对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与自己大同之中,存在着微殊。
  卢魁先打破沉默,说:“我觉得教学上,可用暗示、联想之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地认识这个世界。”
  恽代英点头道:“这才叫——启迪民智。”
  二人来到教室外,隔窗观望。
  该班老师梁师贤还在执著地领读:“美丽的春天来了……”
  卢魁先与恽代英同时发现一个剃了光头、只在脑顶门蓄了一小撮毛发的孩子,嘴里念着“美丽的春天来了……”,同时却在课桌下擦着火柴,点着一张废纸,在玩火。
  下课钟声响起。孩子一分心,火苗突然跃起,烧痛了孩子的手。他吓得一扔,教室内顿时火光一片。坐在他左右的两个顽童趁火打闹,把刚要落地的火纸掀向半空,顿时教室中学童们惊叫一片。火焰灼焦了那孩子头顶上的那一撮顶毛。
  梁师贤冲过去,迅速抓过废纸,扔向门外空地,怒斥道:“你这一撮顶毛——想*烧头烧光了它!”
  卢魁先却平和地走过去,握住“一撮顶毛”被火灼痛的手,带他走向废纸跟前,说:“拾起来。”
  孩子捂着灼伤的手,根本不敢伸出。
  卢魁先问:“刚才你点火玩火,现在为啥不敢近火?”
  孩子哭着,挣开,生怕近火,叫道:“痛!”
  卢魁先又问:“下一回,你还敢玩火么?”
  孩子摇头喊:“痛!痛!”
  卢魁先对梁师贤道:“梁先生,我们要教稚儿知识,比如,不可玩火。稚儿玩火,手为火灼,后此再玩,必知恐惧,且一生不忘。不知梁先生从这件事上,看到什么可用于教育的启发没有?换言之,我们当教师的,应以何种方法,使稚童对某一知识有甚深印象,终生不忘呢?其中之一,就是使稚童感甚深之痛苦。”
  恽代英默默旁观,点头,显然,他更感兴趣的是卢魁先其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政(七)(2)
当晚,恽代英在灯下给友人的信中谈到川南师范学堂给他的印象:“校内气象颇好……同事更多可称述,比我在宣城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时的同事中一部分狂士名士,公然认做教员是为自己的,确有希望点。”
  听得寂静的校园中传来一个人的脚步声,恽代英推开窗前那盏灯,望去,见那条清晨漫步过的小道上,仍在巡视教室的卢魁先的背影,他一笑,在信上写下:“此地教育科长卢思,人更可注意,真可谓济济多贤。”
  入秋,川南师范院墙外青山,漫山野菊,竟比校园里的更香。恽代英真的约卢魁先上了山。二人一路谈着,卢魁先说:“国中万事,希望若绝。寻求希望,必于教育事业。”
  “卢思兄往自己肩上放的担子可不轻!这哪像一个教育科长说的话?”
  “你说到底是人在挑这副担子,还是担子在挑这个人呢?”
  “卢思兄,前几年,我的路,走得跟你完全一样。”
  “这几年呢?”
  “我读了些书。”恽代英将一本英文版的书放在卢魁先手头。
  卢魁先看着封面,他英文不够用,辨认着:“家庭、私有……”
  恽代英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翻开书页,是作者照片。
  卢魁先问:“恩格斯?”
  恽代英凑上前道:“这一位,没像你我一样,剪短发,留小平头?他这颗头脑里所思所想的,跟你我也有些不相同。”
  卢魁先憨憨地摸自己的头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