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中学生最佳课外读物 >

第25章

中学生最佳课外读物-第25章

小说: 中学生最佳课外读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海岸沙丘的远处,七亿年来由于风的作用,把岩石刻蚀得奇形怪状,犹如妖怪幽灵,从荒凉的地面显现出来。在南部,连绵不断的内陆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但这些河流往往还未进人大海就已经干涸了。还有一些河,例如流过黏土峭壁狭谷的霍阿鲁西布干河,当内陆降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巧克力色的雨水使这条河变成滔滔急流,才有机会流人大海。

    虽然河流干涸了,但是河床的地下水滋养了许多种类的动植物,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干涸的河床为“狭长的绿洲”。



………【83、地球陆地的最低处——死海】………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的最低点,而死海是地球陆地的最低处。死海的海面上盐柱林立,有些地方则漂浮着盐块,好像破碎的冰山。在死海的海水中几乎没有生物。死海位于大裂谷北面的约旦谷的谷底,其水面比海平面低396公尺。死海有些地方深达400公尺,湖底几乎比海平面低800公尺。死海的西部为干燥不毛的犹地亚丘陵,东部与圣经中所记载的摩押和以东高原相临,沿谷底伸展约80公里,最宽处达18公里。

    埃尔利垒半岛(舌头半岛)伸人死海之中,将其分力两都分。北半部较大较深;南半部平均只有六公尺深,矗立着白色的盐柱。盐柱是三百多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沉淀层的顶部。来自约旦河及一些小河的河水在夏天摄氏五十度的气温下很快蒸发,留下泥土、砂石、盐和石膏等沉淀于海底。在多雨的冬季,每天有650万立方公尺以上的雨水流人死海。

    如果海水不蒸发,水面每年将上升大约三公尺。但从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约旦河河其他河流抽水灌溉,再加上气候改变,使注入死海的水量减少,使得水面下降了。

    由于死海的含盐量比海水高了六倍,使得死海几乎没有动、植物。只有少数单细胞生物可在其中生存。死海的海水不断的被蒸发,使得死海的水面往往被浓雾所笼罩。中世纪的阿拉伯人说鸟儿无法飞越的原因是雾气有毒。

    死海除了盐度高之外,还丰富的还有如钾、镁、镍等矿物质。据说这些矿物质能够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关节炎、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死海中的黑色淤泥据说能够使人的皮肤变得细嫩。死海地区的雨量较少,河流廖廖可数,偶尔有暴雨,就会形成急流,把岩石表面的沉积物冲入四海中。

    死海这个湖泊虽然面积不大而且没有生物,但是在历史上却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在西岸雄峙着的玛萨达城堡,最初由麦克比阿斯建造,后来希律王又加以扩建,登上它就可以俯瞰死海。因此,犹太国王希律曾以之作为防卫要塞。玛萨达城堡北面,是艾因盖迪,意为“羊泉”。根据记载,大卫被以色列王扫罗追捕时,就躲在艾因盖迪。因为该处有泉水,植物繁茂,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据说有大角羊和豹在那里生存。

    死海是地球陆地上的最低点,它也是东非大裂谷的延续,有人说,死海在50年后就会干涸,这究竟是真是假。



………【84、“最不寻常的大片水域”——红海】………

    红海这个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寻常的大片水域”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没人知道。据说,海藻生长旺盛,把平常淡蓝的海水染成不折不扣的红棕色,因而得名。其实,更有诗情的解释是,大漠上太阳西下,海中倒映出泛着红光的山峦,海面波平如镜。

    大约四千万年前,形成东非大裂谷。随着非洲和阿拉伯大陆板块分离,它们之间的地壳下陷,千万年来,海水逐渐淹没部分裂谷,形成红海。再加上板块运动持续不断,大致齐整的红海两岸以每年十公分的速度背向移动。这样的速度每百年仅达一公尺,没有迹象显示运动会停止,反而可能加速。红海与大西洋的变化如出一辙。大约再过二亿年,红海很可能与大西洋一样大小。

    红海下的地壳运动,红海的东西海岸线翘起分开,使得两岸河水不再流人红海。由于分离板块的沿线火山活动增多,导致水温上升至摄氏五十几度,这是地球表面最高的温度。另外,红海也比其他海洋要咸,它的含盐量达到百分之四点一。大约两千五百万年前,*印度洋的通道仍没有完全打开,流入尚在形成的红海的水不断的蒸发,结果形成辽阔的盐床。新近地壳隆起,搅乱了这些盐床,盐溶解在整个红海中。在热带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海水迅速蒸发,又增加了盐的浓度。每年热带沙漠降雨量仅约二十五公分,再加上没有河水流入红海,使得红海每年都要因此而损失相当一部分的水。如果不是印度洋通过曼德海峡向红海补充水,最终红海会变得完全干涸。可是,每逢隆冬,海平面就会降到最低点,上层的珊蝴礁会逐渐死亡。

    在一些温度特别高、盐度特别浓的深溶蚀坑,矿物质含量极高。科学家发现了十五个这样的“深潭”,其重金属浓度竟为普通海水中的三万倍。据估计在海底上层九公尺的沉积土中,所含的锰、铁、铜和锌的总值为二十亿美元,可能是红海最巨大的财富。

    目前,红海最丰富的宝藏是其蕴含的海洋生物。由于红海海水较暖,世界上最壮观的珊瑚礁在海岸边的狭长地带聚集着。它们最初形成于六千至七千年前。其中许多通常仅在往南二千五百公里的赤道海域生存。在拥挤的礁区,虽然有的地方仅仅有三公尺宽,但是生长着居然的珊瑚有二十多种。这个礁区是上千种鱼栖息的家园。



………【85、令人不解的地中海】………

    地中海位于干旱地区。使得这里的气温高,气候干燥,降雨量也少。据统计,地中海的年蒸发量超过了江河径流量和年降水量之和,因此有人推断说:如果大西洋的海水不流入地中海,不用1000年的时间地中海就会干涸,重新变成一个干透了的深坑。海洋地质学家认为,在1500~2000万年前,地中海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是相沟通的。它们之间通过广阔的水道来进行海水交通。而到了700~800万年前,这一地区发生了造山运动,使得欧洲、非洲与亚洲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地中海发生崩裂。崩裂的地壳,使被割裂出去的海盆变成了沙漠。虽然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不断有淡水注入地中海,但由于蒸发快,一滴水都难以存储。

    通过现代的钻探取样技术,人们发现:在地中海的海底分布着很多的盐丘。在未固结的现代沉积物下面,有坚硬的蒸发盐层。所以人们认为这就是当时地中海干燥脱水的证据。在海底沉淀了上百米的盐床是因为地中海的海水不断的蒸发,致使浓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深部盐层受到挤压,升到上层,形成一座盐丘。此外,一直流入地中海的尼罗河和罗纳河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很据地震剖面资料和钻探资料分析,覆盖在罗纳河谷上的现代沉积物,要比后来覆盖上的沉积物深915米。地中海蒸发量超过了江河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这使得它的表层海水的盐度要比大西洋海水的盐度高得多,这些高浓度的盐水从直布罗陀海峡流出,*大西洋后,下沉到约千米深的平衡水层。大西洋海水又从表层流入地中海,来补偿从地中海流出的表层水。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海水经过蒸发、冷却,又沉入地中海的深层,九这样循环不息,维持着自身的平衡。虽然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也进行水交换,但是它们之间的海槛太浅,两者的水交换也仅仅表现在表层水。这使得地中海成为最缺乏营养盐类的大型水域。

    地中海真有一天会消失吗?如果地中海真的消失了,它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从地质结构来看,地中海海底的盐丘被认为是曾经干涸的证据。然而,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它是地中海中固有的,但是如果真的是固有的,那么如此深厚的深层盐层是从何而来呢?从气候的角度看,陆地上的气候多受海洋热能量输送的制约,海洋贮热量大使它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可是为什么在地中海地区,这种影响则不明显呢?这使得科学家在今后要研究,地中海的盐交换机制、气候影响海水交换机制、海气热交换机制等这些是怎样进行的。



………【86、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可燃冰】………

    最近,我国南海发现储量巨大的“可燃冰”。专家声称,这种“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1000米处。

    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

    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

    “可燃冰”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专家表示,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目前,国家已启动相关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并进行深入的考证和相关方面的研究。



………【87、冰雪覆盖的大洋——北冰洋】………

    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把欧、亚、美大陆环抱的这个洋,正式命名为北冰洋。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深度最浅、面积最小的一个,它的面积为1478平方公里,与南极洲相当,只相当于太平洋的二分之一,它的水深平均为1097米,还不到太平洋的三分之一,而最大的水深仅为太平洋中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半,为5499米。北冰洋一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

    北冰洋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环境恶劣,这使得人们对它的了解十分肤浅,所收集的科学资料,也比其他的洋区少得多,因此,北冰洋仍然有很多的不解之谜。

    北冰洋按其水深及成因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北冰洋的中央部分或主体部分;二是大部分属于大陆架范围的边缘海,如喀拉海、拉普贴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巴芬湾以及北极群岛间各大小海湾与海峡。北冰洋按自然地理特征可分为北欧海域和北极海域。这两部分的共同特点是气温、水温较低,各类浮冰分布范围广,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按照自然地理特性可以分为北极海域和北欧海域。北极海域,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之间,是一个长3000公里、宽2000公里的椭圆形海域。北欧海域,大致位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南,包括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面积约408万平方公里,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1%。它是北冰洋中水温和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冰情较轻、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海域。

    北冰洋的海底地形是一个呈椭圆形大海盆,被3条主要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阿尔法海岭和北冰洋洋中脊所分割。罗蒙诺言索夫海岭,高峻而陡峭,它从新西伯利亚群岛穿过北极点附近一直延伸到格陵兰岛北岸,全长1800公里,高出深海平原2500米以上,它支配着整个海盆的地形;阿尔法海岭,也称门捷列夫海岭,从亚洲一侧的弗兰格尔岛起,延伸到格陵兰岛一侧的埃尔斯米尔岛附近,与罗蒙诺索夫海岭汇合;北冰洋洋中脊,也称南森海岭,它起自勒拿河口,到格陵兰岛北侧,与穿过冰岛而来的北大西洋海岭连接,长约2000公里,宽约200公里,北冰洋洋中脊上有许多裂岩,有平行于轴向延伸的磁异常条带还有垂直于轴向的横向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